第三章 第三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變遷
第三章 第三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變遷 課前提問: 第三章 第三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變遷 課前提問: 1.臺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採取一連串措 施以有效控制、鞏固臺灣。日本在台總督府, 對台人是平等待之?抑或以次等國民待之? 政策有無差別待遇? 2.日本歷經明治維新,亦將西方文化帶進臺灣, 對臺灣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接受西方思想 與教育的知識份子,有試著改變臺灣嗎?方 法是?
一、社會階層與臺日差別待遇 社會階層結構 2.上(菁英)、下(民眾) 臺日人的差別待遇 ※不對等關係 ※導致臺人不斷爭取自由平等 1.未有強大中產階級 2.上(菁英)、下(民眾) 臺日人的差別待遇 ※不對等關係 1.政府高層(多日人) ※差別教育 2.同工不同酬 3.扶持日本財閥 ※導致臺人不斷爭取自由平等 表3-5
一、社會階層與臺日差別待遇 社會的上升流動 ※臺人上升不易 (主要→財富、教育) 1.上層社會:明顯家族傾向 2.新式教育:帶來流動機會 ex.黃土水、 蔣渭水、 賴和 (水牛群像) (臨床講義) 臺灣新文學之父 圖3-54 圖3-55
二、新本土菁英的形成 培育新本土菁英的搖籃 1.本土菁英:傳統教育出身 2.新本土菁英: (1) 1920年代↑ :兩大最高學府 (2) 1930年代↓ :留學返臺菁英(主流) 表3-6沒有連結 圖3-56 圖3-57 表3-6
二、新本土菁英的形成 新本土菁英的專業與抱負 1.特色: ~ 2.發展:「三師」最尊 → 他行亦受肯定 A.專業決定地位 B.來源漸多元化 3.抱負:多依法據理抗爭 4.結果:展開社會運動(1920’s →)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文協與新文化運動 臺灣共產黨的活動 地方自治的推動 農工群眾 運動 新本土菁英 的行動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一) 六三法撤廢運動(1920) 1.林獻堂(新民會) 2.轉向自治 →因否認臺灣特殊性 (二)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5次 1.時間:1921~1934年 2.領導:林獻堂 (梁啟超影響) 3.地點:日本東京帝國議會 4.要求:設立民選臺灣議會 5.挫折:1923治警事件 林獻堂 圖3-59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臺人在體制內爭取自我權益的開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治警事件與臺灣民眾黨 圖3-55連結的圖片有打錯字,應該是議”會”請願團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治警事件(1923) (東京成立) 背景:為表長期抗爭→「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1922 ∵ ○引進) 經過:因活動違反《治安警察法》進行搜捕 結果:蔣渭水、蔡培火等入獄,民眾夾道歡送 影響:反提升臺人士氣 蔣渭水 圖3-58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臺灣文化協會(1921) 1.目標:提高文化,啟迪民智 (喚醒民族意識) 2.機關報:《臺灣民報》 ☆蔣渭水「診斷」 3.活動:ABC 4.結果:「臺灣新文化運動」 5.分裂:內部路線之爭 (1927) 「新文協」(左傾) :連溫卿主導社會主義革命 文化協會 臺灣民報
文化協會成立的目標及宗旨 課外補很大 成立的目標—蔣渭水演講詞: 臺灣人現實有病了,這病不癒,是沒有人才可造 的,所以不得不先著手醫治這個病根。我診斷的結果, 臺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 營養品,是萬萬不能治療的。文化運動是對這病唯一 的治療法,文化協會就是專門研究並施行治療的機關。 成立的宗旨--〈臺灣文化協會趣意書〉: 「謀臺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德之 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 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
臺灣民報 課外補很大 1923年創刊, 1927年以週刊形式在臺發行, 1930年改為《臺灣新民報》, 1932年發展成日報, →日治時期台人唯一擁有的報紙 相較於官方立場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民報》 扮演批評時政、介紹新知、提升文化的角色。即使 其言論常受總督府限制,但仍寫下臺灣人言論權的 歷史,被喻為「臺灣人的唯一喉舌」。
考題烤很大 日治時期,臺灣海峽兩岸雖然政治分離,但文化思想的 交流仍然密切。1923年《臺灣民報》創刊,其「創刊 詞」說:「我們處在今日的臺灣社會,欲望平等,要求 生存,實在非趕緊創設民眾的言論機關,以助社會教育, 並喚醒民生不可了。… … 所以這回新刊本報,專用平 易的漢文,滿載民眾的知識,宗旨不外欲啟發我島文化, 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灣的幸福。」這段話顯示,當 時臺灣知識份子已接納的近代中國新文化是下列哪一項? (A)新教育 (B)反傳統 (C)反腐敗 (D)白話文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答案:D (94學測) 94學測 94學測
考題烤很大 某一時期,一群青年在全台各地舉辦講習會,推廣 法律、衞生等觀念,也用戲劇、電影、音樂會等方 式傳播新知。這是下列哪個時期的活動? (A)1900年代日本慶祝在台始政,組織青年服務隊, 以推廣新知,改善陋習 (B)1920年代台籍知識份子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 積極從事文化的啓蒙工作 (C)1960年代青年反共救國團,因中共文化大革命, 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D)1990年代青年受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動野百 合學運從事社會改革運動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答案:B (97指考) 97指考 97指考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臺灣共產黨(1928) 1.背景:(1)WW I貧富差距 ↑ (2)社會主義漸興起 2.領導:謝雪紅(上海) 3.訴求:(A)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臺灣資本家, (B)落實無產階級革命、臺灣獨立 4.活動:新文協,領導農運 (臺灣共和國) 5.結果:1930’s 趨於沉寂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地方自治的推動 1. 臺灣民眾黨(1927) ∵文協左傾而另組(強調合法政治抗爭) 積極推動地方自治、勞工運動(蔣)等 ☆向國聯申訴: ○ 、 ○ 2.臺灣地方自治聯盟(1930) (1)人物:蔡培火、楊肇嘉等 (2)專推:地方自治 (3)結果:局部開放 (半民選,半官派) (4)意義:臺灣首次投票(1935) →資格嚴限 臺灣民報
臺灣民眾黨 課外補很大 ☆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政黨 (圖) ☆三星黨旗、黨綱 「政治自由,經濟解放,社會平等」
日治時期社會運動 1921文協 1926 1927 (首) 1927 臺灣農民組合 臺灣民眾黨 新文協 1928 1928 臺灣工友 臺灣共產黨 1930 總聯盟 臺灣地方 自治聯盟 圖3-63
考題烤很大 某地舉辦地方議會議員選舉,當時該地人口 185,594人,經登記而有選舉權者僅有7,195人。 選舉時,投票率高達九成以上,順利完成。 請問這場選舉於何時何地舉行? (A)1895年的倫敦 (B)1915年的東京 (C)1935年的台北 (D)1950年的開普敦 B 97指考 97指考
三、新本土菁英對社會的影響 農工群眾運動 ☆背景:文協啟蒙+臺共影響 1.二林蔗農事件 → 全島性「臺灣農民組合」 (1925) (1926) ☆簡吉 2.臺灣工友總聯盟(1928) ☆蔣渭水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意義:農工群眾自主意識抬頭
臺灣農民組合宣言 課外補很大 史料: 吾人為國家發展經濟,為社會謀求安和,維護秩序, 為吾農村則謀農民福利⋯⋯起而組織農民組合, 以應時勢的要求,改革積弊,謀求吾人知識的增 進,改善耕約以期改善生活,復興我農村等為根 本方針外, 別無他意。 探討:臺灣農民組合成立時,由於時間倉促, 由簡 吉(1903∼1951)所草擬的〈大甲農民組合宣 言〉,成為臺灣農民組合的第一份宣言,也代表 了當時農民運動的具體主張。
四、社會生活的新風貌 三大陋習的改良 1.三大陋習:婦女纏足、男子辮髮、吸食鴉片 躔足 辮髮 纏足圖片來源: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images/view?back=http%3A%2F%2Ftw.image.search.yahoo.com%2Fsearch%2Fimages%3Fp%3D%25E7%25BA%258F%25E8%25B6%25B3%25E5%259C%2596%25E7%2589%2587%26fr2%3Dpiv-web%26tab%3Dorganic%26ri%3D13&w=659&h=439&imgurl=chinese.wsj.com%2Fpictures%2Fphoto%2Fsancunjinlian%2F04.jpg&rurl=http%3A%2F%2Fchinese.wsj.com 辮髮圖片來源: 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images/view;_ylt=A2oKiHEuZStQ3WgADGRt1gt.;_ylu=X3oDMTBlMTQ4cGxyBHNlYwNzcgRzbGsDaW1n?back=http%3A%2F%2Ftw.image.search.yahoo.com%2Fsearch%2Fimages%3Fp%3D%25E6%25B8%2585%25E4%25BB%25A3%2B%25E9%25AB%25AE%26n%3D30%26ei%3Dutf-8%26y%3D%25E6%2590%259C%25E5%25B0%258B%26tab%3Dorganic%26ri%3D3&w=201&h=242&imgurl=big5.huaxia.com%2Fgate%2Fbig5%2Fimg.yiyuanyi.org%2Farticle_pic%2F2009-10-07%2F1254898915.jpg&rurl=http%3A%2F%2Fbig5.huaxia.com%2Fly%2Ffsmq%2Fdl%2F2010%2F12%2F2201981.html&size=9.3+KB&name=%E6%B8%85%E4%BB%A3%E7%94%B7%E5%AD%90%E8%BE%AE%E7%99%BC&p=%E6%B8%85%E4%BB%A3+%E9%AB%AE&oid=ec3cf391b4948d84dfa9d7abcfe4da89&fr2=&fr=&tt=%25E6%25B8%2585%25E4%25BB%25A3%25E7%2594%25B7%25E5%25AD%2590%25E8%25BE%25AE%25E7%2599%25BC&b=0&ni=21&no=3&ts=&tab=organic&sigr=11m9ov8c6&sigb=1415iiloj&sigi=12g7dac6i&.crumb=jfj05Hf/D5f 辮髮
四、社會生活的新風貌 2.分期改良: 3.結果:易服改裝、風氣改變 漸禁政策 → 中上階層 → 全面限期 鼓勵宣導 成立團體 (保甲+警察) ☆1915之後 漸禁政策 → 中上階層 → 全面限期 鼓勵宣導 成立團體 (保甲+警察) 3.結果:易服改裝、風氣改變 圖3-65 圖3-66 三大陋習的改良 圖3-67
考題烤很大 某一時期,臺灣的法律規定:「凡是向官府 登記在案,並繳納稅金者,即可合法吸食鴉片。」 但是具有「某種身分者」不准吸食,如供應這種人 吸食工具者,皆處以死刑。這裡所謂「某種身分者」 是指: (A)原住民 (B)荷蘭人 (C)日本人 (D)本島人 答案:C 97指考 97指考
四、社會生活的新風貌 婦女地位的改變 生活作息的新規範 ☆臺灣「新女性」的誕生 (1920’s以後) 放足運動+新式教育→地位提高 1.引進:星期制、標準時間制 ☆ 2.方式:學校工廠、 「午砲」報時 ☆ 3.目的:準、守、惜時 4.結果:有效管理,重視休閒☆ 圖3-68 圖3-69 圖3-70 圖3-71
四、社會生活的新風貌 法治社會的建立 ☆方式: 1.警察保甲 2.教育宣導 3.司法業務 (獲大眾信賴)
四、社會生活的新風貌 醫療衛生的推展 1.方式: (1) ~建造自來水、下水道工程 (2) ~成立醫學校、公醫制度、強制預防注射、隔離消毒 ☆奠定臺灣現代醫療衛生制度基礎:日治時期 2.結果: (1)死亡率降低 (人口↑) (2)整體生活品質提升 圖3-74 圖3-75 圖3-76 圖3-72 圖3-73
表3-5 臺人與在臺日人的工資差別表:台北市 項目 人別 1938年 1940年 1942年 紡麻女工 日本人/臺灣人 0.44 0.65 0.50 木模工 2.34/1.50 --/1.68 --/2.00 家具工 2.25/125 3.30/2.30 3.45/2.30 建具工 3.65/2.60 4.20/3.60 桶工 2.25/1.45 3.20/1.90 2.80/2.20 製糖工 2.45/1.57 2.04/1.40 1.71/1.35 木工 3.65/1.40 4.50/3.50 3.60/2.40 電工 1.78/1.40 1.98/1.52 2.00/1.80
圖3-54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圖3-55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圖3-56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圖3-57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表3-6 1930年代前期臺人社會菁英學歷狀況流計表 學歷別 項目 漢學 公學校 中學 師範 專科 醫學校 留學 不詳 合計 人數 256 表3-6 1930年代前期臺人社會菁英學歷狀況流計表 學歷別 項目 漢學 公學校 中學 師範 專科 醫學校 留學 不詳 合計 人數 256 110 74 170 3 150 179 129 1,071 % 23.9 10.2 6.9 15.9 0.3 14.0 16.7 12.1 100.0
圖3-59臺灣留日學生在東京車站歡迎臺灣議會請願團紀念照
圖3-58治警事件出獄同志與迎接群眾留影紀念照
圖3-60第一回夏季學校師生合影
圖3-61北港讀報社創立紀念照
圖3-63臺中街庄議員選縫投票圖
圖3-62臺灣民眾黨三星黨旗與黨綱
圖3-64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愷紀念照
圖3-65 1920 年代青春少年兄
圖3-66臺灣傳統上層女性的代表服飾
圖3-67日治時期臺灣新女性的服飾
圖3-68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
圖3-71日治時期的臺中公園
圖3-70北投公共溫泉浴場
圖3-69臺南市林百貨
圖3-74臺中州原住民部落的公醫診療所
圖3-75 原住民兒童學習刷牙
圖3-76臺北水源地全景
圖3-72 臺灣人口變遷圖。
圖3-73亭仔腳垃圾桶
下一節 殖民統治下的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