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生物的整体性 第一节 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 第二节 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 第三节 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节 从整体性角度研究的课题.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一个科学家曾有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训:曾经为了要 研究高原冻土,他在布满高山草甸的长江源头的一个山坡 上挖掘了一小片冻土样本回来分析其植被等情况,但是等 到两年后,他再去那个曾经满眼绿色的小山,发现已经变 成寸草皆无的荒山。原因就是他挖走了一小块的草皮,导 致这个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当时这个科学家不禁.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文学灵感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生活中、科学中的灵感 运动鞋 电梯 阿基米德与皇冠 牛顿的三大定律.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读 P95 课文,完成: 读 P95 课文,完成: 1.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主 要研究方式是什么? 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 常用某些与平均天气有关的特征要素的变化来度量,如温度、
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步资源 第一册 第二章 第六节 《 Window窗口》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董绮珊.
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气候变化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quot;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
一、研究气候变化的方法 二、气候变化的史实 三、气候变化的因素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北方冬季.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中国地理.
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姜堰中学地理系列课件之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制作:姜中地理组.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温室效应是什么?.
携手平安 践行责任.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天 狗 郭沫若.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朱菊萍 2009、10.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第6章 景观生态学 与全球生态学 6.1 景观生态学 6.2 全球变化与全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这个夏天你热吗?.
第四纪古气候记录 一、深海沉积记录 二、冰芯记录.
第9章 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 ——宁波市余姚第四中学 郑伟大.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走势分析.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6、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纬度) B、大气环流
当 全球变暖版 原唱:动力火车 填词:罗辉 当山峰没有冰雪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珊瑚岛屿都被淹没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折 线 统 计 图 罗源实验小学 林华锋.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一想 能否 将天气预报改成气候预报?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7.奇怪的大石头.
                                                                                                                                                                
Word-pow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论证汇报 兰州大学 2009年5月26日.
Huo 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Positive gate bias-Induced Reliability in IGZO TFT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普通话学人之家 信仰与科学 冯秉诚 2003年11月1日.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环保小知识 几种典型的污染化合物 小资料 退出 ——本幻灯片资料摘自《中国环保网》.
全球气候变暖 Global Warming.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防蚊灭蚊.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人口与人种.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Session 2: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思考:左图和下面的图说明了 什么大气环境问题?

一、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气候形成因子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一个因子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气候的变迁。

2. 气候变化的阶段 ●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有时为温暖期,有时为寒冷期。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大约可分为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 ● 仪器观测时期(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 第一次温暖时期 第一次寒冷时期 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前3500—前1000年左右) 第二次温暖时期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估计当时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都比现在高,是我国历史时期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3500—前1000年左右) 第一次寒冷时期 (公元前1000—前850年) 据历史资料记载,汉水曾两次结冰,紧接着又是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第二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初) 据历史资料记载,鲁国(今山东)冬天没有冰,当时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分布界限偏北,表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暖。 据历史资料记载,淮河曾结冰,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海面曾三年结冰,表明气温下降。 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初—6世纪)

第四次寒冷时期 第三次温暖时期 第三次寒冷时期 第四次温暖时期 (7—9世纪) (10—12世纪) (13—14世纪) (15—19世纪)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长安(今西安) 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中地区生长, 表明气候转暖。 据历史资料记载,华北已无野生梅,太 湖曾全部冻结,苏州附近的南运河曾经 常结冰,福建的荔枝曾两次冻死,表明 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得多。 据历史资料记载,杭州曾几年无冰雪, 西安等地有竹子生长,显示气候转暖。 这段时间长达500年。当时北京附近的 运河封冻期比现在长50天左右。 第三次温暖时期 (7—9世纪) 第三次寒冷时期 (10—12世纪) 第四次温暖时期 (13—14世纪) 第四次寒冷时期 (15—19世纪)

3. 气候变化的规律 世界气候成波浪式向前发展,冷暖 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 0.6~0.9℃ 为什么全球气温会升高?

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2. 人为原因 思考: (1)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举例说明! 举例:有哪些自然原因可以导致气候变暖? 2. 人为原因 思考: (1)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举例说明!

世界能源结构图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毁林 人为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 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自然原因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 海平面上升 2.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3.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4. 影响人类健康

 1. 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 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思考 (1)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导致海平面上升? (2)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什么危害?

啊!小岛 快淹没了!

四、全球气候变暖的解决措施 1.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加强国际合作

让布什尝尝全球气候变暖的滋味

有没有其他的措施可以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 出谋划策 有没有其他的措施可以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

科学家们在理论上推知:通过遮蔽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为地球“降温”。科学家们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趋势,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50年后将达到工业革命前的两倍,这将导致地球气温上升2.5摄氏度。如果将射到地球的太阳光遮蔽掉1.8%,那么就可以抵消这一上升幅度。在此理论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奇思妙想,其中最为大胆的,当属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构想的“太阳盾”。

  所谓“太阳盾”,实际上是一个直径达2000公里的巨型反射镜。按照设想,“太阳盾”被发射进入太空后,可以安放在“拉格朗日点”上,面朝太阳,拒太阳光于数百万公里之外。在这一位置上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相互抵消,因而可以灵活地调整“太阳盾”的角度,使其发挥地球“空调”的功能。

面对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把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较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 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治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燃烧矿物燃料 人口增加 森林大量被砍伐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全球气温升高(变暖) 极地冰川融化 海水因升温膨胀 全球干湿状况变化 海平面升高 中纬度变干旱,农耕区退化成草原 高纬变暖,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沿海低地被淹 治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活动 1. 为什么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 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