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论 主讲人:卢菲茹 胡媛媛 刘 涛
重点问题 *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伟大意义 *新时期的两岸关系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指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因为1949年建国后,就存在着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得寻找解决的办法。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第一节、“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代香港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元、明,直到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17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图谋夺占中国土地。19世纪,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834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就致函英外效大臣,要求从印度调军舰来华,“占领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岛”,说香港岛“令人赞叹地适合于各种用途”。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势力蓄谋吞并的目标。1840—1842年间和1856—1860年间,英国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秦代澳门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之后历经变迁,南宋以后便一直归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人谎称商船遇风暴,请借澳门暴晒“水渍贡物”并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据澳门。但直至鸦片战争前的近300年间,中国明清政府仍然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1845年8月,葡萄牙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任命总督。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封闭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驱走香山县吏,占领了澳门半岛,之后又于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月赞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等于承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台湾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是祖国的一大岛屿,面积3.6万平方公里,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岛屿。它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明代以来曾先后被西班牙、荷兰殖民者侵占领过,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地区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占中国的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及澎湖列岛等领土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达5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战败,中国政府收复了台湾主权。1949年国民党溃退到台湾,在美国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占领了台湾,使台湾省再次陷入了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之中。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而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儒·法两家皆推崇之。秦、汉、唐“天下一家”的实践和繁荣,使“大一统”观念逐步转化为民族文化深层的社会心理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定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朝鲜战争突然暴发及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从五十年代中期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如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法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1956年,周恩来又提出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 1961年6月,毛泽东说“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的政策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两岸尽快实现“三通(通邮、通商、通航)”。同月,邓小平访美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1981年9月,叶俭英委员长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政策,建议实现第三次合作。 这九条的主要内容是: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提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出 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 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 参与国家管理等。 “叶九 条”标志着“一国两制” 构想逐步明晰化。
邓小平说,这些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同年9月,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时说,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这一谈话,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已明确形成。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里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里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教授杨力宇时,阐述两岸和平统一的设想。这个谈话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其主要精神是:①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②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④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⑤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⑥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战略构想。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葡萄牙总理席尔瓦时说:“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从解决台湾问题着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受台湾问题的启发,我们考虑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把“一国两制”概括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0年来,两岸交流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三个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修改党章时,把“一国两制”的内容写进了党的根本大法。 十五大、十六大都与时俱进的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上述可见,“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
第二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其具体内容有的概括为三条,有的概括为四条,有的概括为五条。 由吴树青先生等著名学者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213至214页归纳了十个方面: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不仅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现有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而且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权益也将得到充分实现,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夙愿,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⑥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⑦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 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⑧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⑨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⑩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四个内容(陈锡喜主编,2002年出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个国家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 任何搞“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都是背离民族和人民最高利益的。 两制并存 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途径,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坚持长期不变 这是统一后保持港澳台繁荣和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民族振兴的基本保障。一国两制政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或策略性的打算,而是长期并稳定贯彻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首先成功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⑴ 香港回归(插入视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把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9年3月,香港总督麦查理浩访问北京,试探性的提出延续“新界”租期,被邓小平坚决拒绝。 1982年9月24日,著名女政治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争胜利之威访问中国,与邓小平进行了一场被国际社会形容为“慑人心魄的反复较量”。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就强调,三个不平等条约在法律上是有效的,不能单方废除;要保持香港稳定繁荣必须由英国管治,如果中方宣布收回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和后果;中国要搞现代化离不开香港的繁荣。
邓小平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这次谈话后,中英谈判正式开始,经过两年22轮的艰苦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英方又生事端。港督彭定康抛出了企图单方决定香港过渡期事务的“政改方案”,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加紧进行政权交接准备。1990年4月,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被推选为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命令予以任命。 1997年7月1日零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上空高高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开进香港。近700万香港同胞回到祖国怀抱,中华民族洗雪了150多年的国耻。港英政府要员乘船离去。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人们不约而同的怀念着一个人,他就是“一国两制”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他在回归的四个多月前与世长辞,未能实现其在香港回归之后,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的愿望。
⑵ 澳门回归 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不尽相同,不涉主权,是一个特殊的租借地。 1979年2月,中葡建交时达成谅解,确认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方管理,适当时候友好协商解决。香港谈判成功后,小平同志将澳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谈判进行了四轮,顺利结束。1987年4月13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5月15日,何厚铧被推选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同年5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令予以任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澳门在二十世纪内的顺利回归,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是祖国统一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第一代开始探索,到第二代明确敲定,再到第三代顺利完成,前后经半个世纪。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理论变为客观现实,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有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 望海峡,盼回归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台湾:和平统一、任重道远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退逃到台湾,继续维持着一个自称“代表全中国”的政治架构,隔着台湾海峡与大陆对抗,从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 1948年毛泽东在中央9月会议上,发出了“统一全中国”的号召。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共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放台湾。但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原因,使得毛泽东未能“宜将剩勇追穷寇”,台湾问题由此产生。蒋介石入台后,提出的目标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54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轰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严正立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督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5年5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蒋介石之求存重点有三:乞美、反“台独”、反共,这三者是矛盾的。但无论怎样,蒋氏父子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在严历打击“台独”问题上态度一直是显明的,并同美国进行了斗争。 1958年10月,毛泽东向新加坡《南洋商报》的一位撰稿人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台湾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1960年5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到美国人手里;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人去办;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有利于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局面出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加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坚定的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致词中提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
1975年4月蒋介石去逝。1988年1月,蒋经国去逝。蒋氏父子时代结束后,李登辉上台(1988年),以侍羽毛丰满就大搞“台独”,逐渐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以“中华民国”的招牌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甚至“台独”。1999年又在其下台前提出了“两国论”。2002年8月,他分裂祖国之心不死,又在痴人说梦,狂言“台湾2008年建国”。2000年3月,坚持台独路线的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上台执政以后,虽然对外也放了一些所谓“不会宣布台湾独立”,希望稳定两岸关系的空话,但不仅没有真正的行动,反而在推进实际台独上变本加厉。这些都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鉴于李、陈气焰十分嚣张,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和台湾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1999年9月,又东海、南海举行渡海登陆作战实战演习,给予沉重打击。同年,中央开展了三项重大政治总书记斗争,其中第一项就是针对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2000年2月22日,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对台政策和立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完成祖国统一”列为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江泽民主席1995年1月30日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提出的八项主张: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和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主张,都应坚决反对。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只有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 第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五、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 六、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第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讲话的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采取实际步骤大力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八项主张”的提出,是对“叶九条”和“邓六条”的继承和发展,是十多年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推动国家统一的实践与理论的深化,是中共关于统一之前的过渡阶段的基本国策,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必由之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平稳的方向发展,巩固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四节、“一国两制”理论的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 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是中国提出来的, 这就叫做中国特色。”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理论其意义表现在诸多方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14至215页五点的归纳非常好,现照录如下: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 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能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谓原则坚定性,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坚持国家主体即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所谓策略灵活性,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非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存在及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只有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自己的身边,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确实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世界争端,稳定世界局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通观邓小平的思想,很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在这里用“可能”二字委婉指出“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意义是不多见的。小平同志的对手和朋友撒切尔夫人后来曾当面给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以高度评价。首相说:“从历史的眼光看‘一国两制’是最高天才的创造。这种构想看起来是简单的想法,但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人民论坛》1995年第3期第40页)
第五节:新时期的两岸关系 200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台湾代表团言辞恳切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005年4至5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在会谈和公报中,胡锦涛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的主张。连战主席的破冰之旅实现了国共两党领导相隔60年后的首次会面。胡锦涛2005年3月4日提出的四点意见,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进一步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和政策 胡锦涛与连战 胡锦涛接见宋楚瑜
2007年十七大报告阐述的关于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主张,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两岸双方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就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协商谈判,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前途,也关系到协商谈判最终能否取得成果。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 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党关于两岸协商谈判主张的新发展,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规划。
第二,真心诚意地团结广大台湾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共同的两岸关系前途、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景,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十七大报告对台湾同胞作出庄严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并要求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十七大报告呼吁:“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使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前途和希望所在。
第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尤其是“台湾法理独立”活动,反对陈水扁当局推动举办“入联公投”是当前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绝不会有丝毫动摇、妥协、含糊,绝不会吞下“台独”这个苦果。报告强调:“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杨毅强调,台湾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进行“台独”冒险,我们必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讲话上提到胡六点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两岸应该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面向未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凡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应该大力推动,凡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必须坚决反对。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我们继续欢迎并支持台湾企业到大陆经营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两岸可以为此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建立更加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进程,有利于台湾经济提升竞争力和扩大发展空间,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尤其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对于任何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我们都愿意作出积极回应。我们将继续推动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共同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对于部分台湾同胞由于各种原因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发展两岸关系持有疑虑,我们不仅愿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而且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增进福祉。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我们希望民进党认清时势,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不要再与全民族的共同意愿背道而驰。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我们一贯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权益。我们驻外使领馆要加强同台湾同胞的联系,诚心诚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重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对于台湾同外国开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往来的前景,可以视需要进一步协商。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海协会海基会签署四项协议 两岸"三通"正式实现 2008年11月4日上午9时,众所瞩目的两岸两会台北陈江会谈正式展开。图为会谈开始时,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相互握手致意,让媒体拍照,留下历史性的一刻。 2008年11月4日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日下午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将正式实现。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从1949年起,近60年过去了;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近30年过去了。然而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 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12月15日,在天津港码头,中国海运集团所属的“新烟台”轮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大洋洲”轮两艘万吨巨轮满载着集装箱整装待发。当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举行。
12月15日,三位台胞在深圳机场登机时挥手致意。 当日早上7时20分,作为两岸直接“三通”首个飞往台湾的大陆航班,深圳航空ZH9095航班正式从深圳机场起飞
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深情的说道: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深情的说道: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温家宝说,“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在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出现暖春。 伟大成就:两岸三通,陆客观光,两岸开放金融产业,吸引台商回台挂牌。大陆又采取一些列新政策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近期大陆将赴台投资主要面对金融产业、科技产业等,另外中国移动将购买台湾电信12%的股份来推动台湾的发展,中国旺旺集团也将挺进台湾,当然这都只是开端,还会有更多的惠台行动展开,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实现两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实现祖国伟大的统一。
祖国人民盼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