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第五十五节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老鼠 拍摄过程 卡通画竟猜 特点鲜明的卡通形象 丰富多彩的背景设计 美妙恰当的背景音乐 瞿溪四小 胡晓雷.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做个百数表. 把表格填完整,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 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呀! ”
脚掌 眼皮 睫毛 驼峰 肉疙瘩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铺天盖地 陷进沙子里 松散的沙子 z.
第37修法:天人之苦.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第三课 我生病了.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同学们好! 希望这节课能带给你: 更 多 的 欢 乐! 更 多 的 收 获!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余角、补角.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 (1)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从课文中找出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那画家是谁?
补充材料 风雪夜归 (Part 2)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Huo 火.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地球生病了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用计算器开方.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Harvard ManageMentor®
淘气的猴子.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Period 1 Unit 1 My school bag Luoyang Primary School Zhu Yiqian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轮回过患 人类痛苦之爱别离苦 加拿大多伦多慧灯禅修班 Apr 5, 2019 Fri.
找 因 数.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钟表 认识.
位似.
diàn pǔ sù jué shì 宫殿 朴素 掘开 流逝 nǎo chǐ biàn 恼怒 羞耻 争辩.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第五十五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己一、三大根本苦 戊四、人类之苦 己二、八支分苦 庚一、变苦 庚二、苦苦 庚三、行苦 庚一、生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庚五、怨憎会苦 庚七、求不得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 己二、八支分苦 戊四、人类之苦 庚四、死苦 庚六、爱别离苦 庚八、不欲临苦 下面继续学习“人类之苦”中的第七个——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 如《大毗婆沙论》云: “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舍利弗阿毘曇論》:云何所求不得苦,若欲希望定得未得,若色声香味触法,众生若不得彼重,不得不贵,不自在不自由,所欲不成就,是名所求不得苦。 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 《瑜伽师地论》: 心发生忧戚 语生愁叹 身生扰恼 念彼功德、思恋因缘,令意热恼, 应受用等有所缺乏。 如《大毗婆沙论》云: “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常发现现在人的苦受、烦恼、忧愁,大多数都是求不得苦。 ? 看得太多 听得太多 追求的目标与 花样也很多 求不得苦

学佛的人完全不同, 相反 观过轮回痛苦的人, 对世间一切不会特 别执著。 精神食粮 面对的勇气 怨天尤人 精神压力 无所适从 所以,当今时代确实需要精神食粮,有了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有一种面对的勇气。否则,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觉得自己极其倒霉、一无是处,这样想的结果,只能产生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弄得自己无所适从。 相反 怨天尤人 精神压力 无所适从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不能如愿以偿 求而不得之苦 《仁王般若经疏》:“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 《六度集经》:“事与愿违,忧悲为害。” 《大般涅槃經》 求者一切尽求。尽求者有二种:一求善法;二求不善法。善法未得苦,恶法未离苦。 求不得苦复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

豁达 大乘佛子的对待 因为了知一切所求都是观待因缘, 有必要求吗? 如果你学过大乘论典,心胸就会非常开阔, 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 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 因为了知一切所求都是观待因缘,

治愈求而不得导致世人心理不平衡的甘露妙药—佛法 内心创伤愈合 防止再次受伤 成为身心健康的快乐人 发愿文 不可缺少的修行顺缘

其实,用佛教的慈悲观、人生观调伏自心,对心理健康会起到很大作用。 有些人以前像发疯了一样,时刻都在为生活、感情所困,但学佛后明白一切都是因缘,想通了也就放下了,反而觉得过去特别疯狂,对自己经常呵斥

庚七、求不得苦 Sample 1 - ACCO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求而不得的原因。 第二段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可是几乎谁也不能如愿以偿。

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可没想到房屋倒塌自己丧命;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可没想到房屋倒塌自己丧命;

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

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拼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等等。 什么是求不得苦? 第一段 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拼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等等。

如 农夫希望 庄稼丰收, 知识分子希望 学业有成, 公务员希望 在政界中得到高位,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目标,如农夫希望庄稼丰收,知识分子希望学业有成,公务员希望在政界中得到高位,但在所有的目标中,我觉得大乘佛教的目标最不可思议。

但在所有的目标中,我觉得大乘佛教的目标最不可思议。 旁述

为什么呢 一是它时间漫长, 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之间; 二是它范围广大, 利益三界的一切众生。 相比之下,被称为 “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只是帮助了一部分人类而已, 无法与大乘的愿力同日而语。 旁述

愿大 力就大 能否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愿力大不大。 如果愿力很大, 想帮助全世界的苦难众生, 那力量和机会自然会具足, 短时间内这种因缘也可以成熟; 愿大 力就大 旁述

狭隘思想引发的苦恼 反之,假如成天想的只是自己好好生活, 那么,所作所为也就只能围绕着这个而已。 为自己流泪的人比比皆是,为众生流泪的却寥若晨星。

求而不得的原因。 第二段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

求而不得的原因。 第二段 但是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甚至解除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不仅自讨苦吃,而且连累他人,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

放眼周围 我就有这么一个亲戚,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前不久我在一所寺院又见到他,他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快乐和财富,到现在还没有得到。 小小的希求 也需要前世的因缘。

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 这一点,出家人、在家人都一样。 即使每个人拥有同等的缘分, 但由于各自福报不同, 最后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 未来的命运也都有天壤之别。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 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勤奋努力之外, 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

一亿里 王舍城的富人区 不劳力而食, 福为何如耶? 前世的愿力和因缘 每个人不得不承认 幼子是怎么作的呢? 佛经中就有这样一则公案: 一亿里 王舍城的富人区 幼子是怎么作的呢? 有一居士,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一生数十年中缩衣节食,拼命工作,耗尽毕生心力,财富九十万,未满一亿时,积劳成疾,自知不久于人世。 母亲放心地将财产交给他,岂料他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周济穷人,不到半年光景,所有的家产全部散尽。更不幸的是,儿子此时得了重病,短短数日便死了。 商人死了之后,妻子含泪将遗嘱告诉儿子。儿子听完母亲的话,让母亲把财产交给他处理,并承诺很快就能住进“一亿里”。母亲放心地将财产交给他,岂料他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周济穷人,不到半年光景,所有的家产全部散尽。更不幸的是,儿子此时得了重病,短短数日便死了。商人的妻子见财产没了,儿子也死了,悲痛欲绝、伤心万分。儿子由于生前布施而种下善因,不久即投生在“一亿里”的首富家中。这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年过八十仍膝下无子,如今喜获麟儿,实在开心不已。但这刚出生的儿子却生性奇特,不论谁来喂哺都不肯进食,夫妻俩焦虑万分,到处探寻良策。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商人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好奇地前去富翁家中尝试,没想到婴儿一到她手上,就马上开口进食。富翁见状大喜,于是和夫人协议,以厚礼为聘,请商人的妻子到家中居住,就近照顾儿子。 有一天,怀里的婴儿忽然开口对她说话:“您不认识我了吗?”她听后大惊。婴儿又说:“不要怕,我是您的儿子。因为上供下施的福报,所以投生到一亿里的首富家,这就是布施功德的不可思议啊!” 交待妻子,让年幼的儿子完成其遗愿,成为亿万富翁,入住一亿里。 投生在“一亿里”的首富家中 不劳力而食, 福为何如耶?

有些佛教徒类似 唯物论者的做法: 只顾眼前及时行乐, 对后世却漠不关心, 可 怕 当然,这也与从小教育 及成长环境有关,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所以,古大德说:“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无有终止的轮回琐事究竟有什么用呢?

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所以,单靠勤奋努力不一定能成办大事, 若在做事的同时,花钱念经或作些功德, 顺缘的力量才非常大。 古大德曾一再教诫我们: 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所以,单靠勤奋努力不一定能成办大事, 若在做事的同时,花钱念经或作些功德, 顺缘的力量才非常大。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面,可结果呢? 只是痛苦而已。

以前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大多数人的上半生与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以前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大多数人的上半生与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如果把这份辛勤努力用在修持正法上,恐怕现在已经成就佛果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致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其实,我们从无始以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世间琐事上, 成家生子 …… 上演种种恩怨情仇 可结果呢?只是痛苦而已。 这份精进若能用于修持正法,恐怕现在早已成佛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像我们学院的出租 车司机的“精进” ┄┄ 如果用近60年“朝思暮想”佛陀, 肯定生早已修成生起次第。 试想,他们若是每天三四点起来发菩提心,为众生而努力修行,那么短短十几年中,成就必定不可限量,即使没有成佛,至少也能看破世间了。 还有《云水谣》的那个女主角, 如果用近60年“朝思暮想”佛陀, 肯定生早已修成生起次第。

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世间人把心思和精力,全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耗尽光阴 耗尽青春 耗尽钱财 的魔术 尤其是他们最执著的感情,正如一本书中所言, 耗尽光阴 耗尽青春 耗尽钱财 的魔术 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终

因此,佛陀所讲的生老病死等道理,完全是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能接受,因为这也是他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到头来,当你面对死亡时,究竟得到了什么? 一无所有! 纵然你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离开人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 纵然你是亿万人之上的国家总统,死时一个眷属也无法跟随。 因此,佛陀所讲的生老病死等道理,完全是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能接受,因为这也是他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求”轮回琐事值得吗? 第三段 我们心中要这样想:如今已经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此时此刻,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成办没完没了的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应当这样想: “如今我已经遇到了大乘佛法,依止了善知识,依靠经论也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 此时此刻,我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

当然,要像以前噶当派和宁玛派的大德那样,将精力100%用于修行,我们恐怕也做不到。 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一个礼拜能空出一天或半天学佛,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自己都特别惊讶:“以前我的时间全用来吃喝玩乐,现在一周还能抽出半天学习佛法、闻思修行,我的境界这么高啊!” 确实,跟过去相比,你是有所进步。但七天中只用半天学佛,其余六天半都在散乱,而且你的“半天”也许只是听两堂课,就两个小时而已,这样的话,和真正的修行人比起来,还是差得相当远。

所以,大家应当珍惜自己的时间,虽说完全舍弃世间有点困难,但最好能多用于修行方面,这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 相较而言,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从早到晚除了闻思修行,散乱确实非常少,大多数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 昨天有个道友就说:“哎哟,我们又听课、又背诵、又讲考、又辅导……耳朵一直都嗡嗡响。” 所以,大家应当珍惜自己的时间,虽说完全舍弃世间有点困难,但最好能多用于修行方面,这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 其实这样也好,毕竟这些都是善法,若能一直这样下去,活多少年就学多少年,对世间沉迷得没有那么厉害,临死时也会有一点把握。

庚八、不欲临苦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第一段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第二段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第三段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人类之苦总结:教证说明如何观察。 第五段

我们可以肯定,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但是,不愿意也要感受。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我们可以肯定,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但是,不愿意也要感受。 包括七苦等 无量诸苦

比如说,以往昔的业力所感成为国王的臣民、富翁的奴仆等那些人,他们完全是身不由己,不愿意也必然受主人们的控制。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比如说,以往昔的业力所感成为国王的臣民、富翁的奴仆等那些人,他们完全是身不由己,不愿意也必然受主人们的控制。

哪怕仅仅犯了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大难临头,措手无策,即使当下被带到刑场,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去,根本逃脱不了。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哪怕仅仅犯了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大难临头,措手无策,即使当下被带到刑场,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去,根本逃脱不了。

拿苏东坡来说,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前世是个出家人。 包括有些出家人,很希望一生戒律清净, 但在业力现前时,自己也无力抗拒…… 案例 拿苏东坡来说,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前世是个出家人。

我本修行人, 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 受此百年谴。 其实他自己也在《南华寺》中提过: 我本修行人, 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 受此百年谴。

据说他的前世是五戒和尚,一目失明,为某寺院住持。 一次,在山门外发现一丢弃的女婴,带回寺中让一名和尚养大,取名红莲。 红莲长大后清秀动人,五戒见到生了一念贪心,并因此而破了戒。 他有一个师弟叫明悟,在定中察觉此事后,借机作诗点醒了他。 羞愧之下,五戒坐化而去。明悟见后心想:“师兄错走这一步,下世可能会毁谤佛法,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这就是后来的佛印禅师。

苏东坡是五戒和尚的诸多迹象 母亲怀孕时的梦兆---梦到风姿挺秀的一目僧人来托宿 苏东坡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苏辙、聪和尚同做一梦:三人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 苏东坡自己也说,他在八九岁时,梦到自己前世是位僧人,往来于陕右之间。 却总喜欢穿出家人的衣服,平时在他的朝服下面,往往就穿着僧衣。

以此为例,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不欲临苦。如全知无垢光尊者说: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以此为例,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不欲临苦。如全知无垢光尊者说: 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

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随业力各奔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徒有思念而已。

如李白在《静夜思》中云: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

修行人最执著的寺院、茅棚或学院, 世间人执著的一幢房子 虽欲恒不离 不 现 实 无论是由于共业还是别业,因缘散了的话,不要说永远,就算呆一刹那的机会也没有。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

《大庄严论经》:家中有财宝,五家之所共。 火灾 水灾 风灾 恶子 盗贼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

我们虽然没有像他那样,但就算自己想学佛,这个人身能用多久也很难说。 《杂阿含经》: “觉世无常,身命难保。” 要珍惜学佛的机会 以前有个人生了邪见后,口口声声威胁别人:“那我不学佛了!那我不学佛了!” 我们虽然没有像他那样,但就算自己想学佛,这个人身能用多久也很难说。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

所以,上师如意宝常引用这个教证说:“我们师徒如今欢聚一堂享受大乘佛法,但再过段时间,这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除此之外,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

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 1、 总说不欲临苦 2、 实例说明 3、 教证说明 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 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

《佛说五王经》:将第八苦安立为“忧悲恼苦” 关于前行中第八苦“不欲临苦”的安立,与一般八苦中的“五阴盛苦”相违吗? 佛经中有类似不同的安立吗? 《佛说五王经》:将第八苦安立为“忧悲恼苦” 二者能圆融吗? 不欲临苦与怨憎会苦的异同? 狭义---不尽相同 广义---大致相同

只有自己往昔积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的果,如果有了这样的因,那么善果不求自得。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第二段 只有自己往昔积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的果,如果有了这样的因,那么善果不求自得。

以前洛若寺的金旺堪布就常说:“有福报的人不管到哪儿,即使是监狱,也会自然得到快乐。”

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那么就算是再怎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会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第二段 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那么就算是再怎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会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所以,我们应当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第二段 所以,我们应当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

如果我们没有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了佛门之后还是忙碌今生尘世间的琐事,那只能是自我痛苦,受到圣者呵责。 导致不欲临苦的原因 第二段 如果我们没有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了佛门之后还是忙碌今生尘世间的琐事,那只能是自我痛苦,受到圣者呵责。

现在外面的个别道友,闻思特别精进,两三年来一堂课也没落,再怎么忙都能赶上进度,这种求法之心特别好。 有些人却与此相反,天天找借口不上课,今天:“我朋友要结婚了,请个假”, 明天:“我们领导要出去玩,请个假”,后天:“我父亲生病了,请个假”, 大后天:“我的胃特别痛,请个假”…… 这样把学佛时间都耽误了,其实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

或许是见到末法的这种现象吧,米拉日巴尊者也唱了一首道歌。 这首道歌的缘起是这样的: 当时有两个格西,分别是罗顿、达罗。达罗不好好修行,天天以因明的方式说人过失,后来在与米拉日巴尊者辩论中,因失败而于嗔恨心中死去。罗顿见了,一方面既怕又愧,一方面对尊者的修行生起了信心,于是到尊者面前恭敬求法。 以此缘起,尊者为他传授了教言,并通过呵责的方式,先让他远离形象学法,待他的相续堪能时,又把密法甚深窍诀传给他。 最终罗顿通过真实修行,也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此故事出自《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你们最好是看一下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米拉日巴尊者说: 本来佛陀世间主, 为摧八风说诸法, 如今自诩诸智者, 岂非八法反增长? 第三段 什么是违背 佛陀的教义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第三段 如来护持诸戒律, 为断俗事而宣说, 如今持戒诸尊者, 岂非琐事反增多?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第三段 往昔僧人之威仪, 为断亲属佛宣说, 如今僧人诸威仪, 岂非过分顾情面?

教证教诫远离形象修法 第三段 总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劳矣!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总的来说,四大部洲世界的人类都无有安乐可言,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尤其是我们这些生在南赡部洲的人们,如今正处在五浊恶世,没有一丝一毫安乐的时候,唯有感受痛苦。

然而,许多人由于太过愚痴,不但不觉得轮回很苦,反而认为社会越来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样的生活特别快乐。

他们不知道,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科技背后,伦理道德日益下滑,贪嗔痴烦恼日益增长,人类的痛苦远远超过以往。 正如寂天论师所言: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悯!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朝朝暮暮,转瞬即逝,时世越来越污浊,劫时越来越恶劣,佛法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逐渐减灭低劣,想到这些,伤感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如劫初光音天堕地,地使有欲; 如忉利天入粗涩园,园生斗心。 据悲华经之说:人寿自八万岁渐次减至二万岁后,为五浊生起之时,其时,现实世界充满烦恼痛苦,称为五浊恶世,又作浊恶世、浊世。五浊之始较轻微,渐次则随时代之变化而五浊炽烈,称为五浊增时。 《宗镜录》:时劫浊恶的必然规律 如劫初光音天堕地,地使有欲; 如忉利天入粗涩园,园生斗心。

人类之苦总结:观察如今五浊恶世,思维轮回过患。 第四段 再者说,南赡部洲是业力的地方,一切贤劣、苦乐、凶吉、善恶、高低、法与非法等都是不一定的。通过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目共睹的这些事实,自相续必然会进行取舍。

阎浮提洲有五事胜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阎摩世一切龙及金翅阿修罗,何等为五: 西牛货洲有三事胜:多牛、多羊、多摩尼宝。 东胜身洲有三事胜:洲宽大、普含诸渚、洲甚胜妙 北俱卢洲有三事胜:彼人无我我所、寿命最胜、 有胜上行。 阎浮提洲有五事胜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阎摩世一切龙及金翅阿修罗,何等为五: 一、勇健;二、正念;三、佛出世处; 四、是修业地;五、行梵行处。

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 人类之苦总结:教证说明如何观察。 第五段 全知上师无垢光尊者说: 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 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 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

有时观察修行的顺缘,了知为自现之后,可以变成觉受的助伴; 有时观察有害的逆缘,此时正是断除迷执的大要点(别人本想制造违缘害你,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观心就开悟了。即使没有大悟,也会有一些小悟);

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 人类之苦总结:教证说明如何观察。 第五段 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 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

有时观察其他的上师或道友,就会了知贤劣差别,促进自己修行; 有时观察四大幻变,见它一会儿显、一会儿无,自会通达心的本性; ?

有时观察自境建筑财,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 人类之苦总结:教证说明如何观察。 第五段 有时观察自境建筑财,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 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

有时观察自己的房子、财产等如幻如梦,可以斩断对迷乱显现的执著 (比如我刚开始是草皮房,然后是板皮房、绷壳房、水泥房……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死后全部留在人间,故没什么可耽著的);

有时观察他人的眷属、财产,则会生起大悲心: “这些变幻不定,为什么人们如此执著啊?” 从而断除对轮回的贪执。

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人类之苦总结:教证说明如何观察。 第五段 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我们要依照尊者所说而实地修行。

弘一大师:“音近来备受痛苦,而道念因之增进,佛称八苦为师,诚确论也。” 入行论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