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政策 ~~高中課程綱要為例 李坤崇 成功大學教育所教授 (教育部主任秘書)
壹、高中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緣起 美國: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布希2001提出2002-2007年發展規劃。 2005.01.12強調將改善教育重點由小學、初中轉移到高中。 英國五年改革方案 2004年8月提出方案,小學教育強調提供二小時體育及學習一種外語、一種樂器的機會,中等教育則以發展獨立的學科專長體系為主軸。
一、國 際 環 境 分 析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 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配合並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人才 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何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提高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 。 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 教育市場開放,國際教育競爭勢必加劇,不僅留住本國人才,亦應吸引外國人才。
二、課程架構銜接的改進 「課程標準」應改為「課程綱要」 設置更嚴謹的課程組織與擬定更完整計畫 課程與教學宜朝統整領域、分科編書、分科或協同教學 提昇教師專業能力 擬定學生通識素養 強化學生科技資訊能力 改善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調整教學重心強化活動與實踐 建立校務評鑑與課程評鑑制度
三、各類後期中等教育課程整合檢討 必修科目不盡相同,學生缺乏共同素養與衍生轉學困擾。 三類後期中等教育的必修科目已有差異,且開設年級與學期不同,不僅難以培養出具有基本通識素養的後期中等教育學生,更易造成學生轉學的困難 必修科目與選修科目學分數不一,造成一校多制。 1.高級中學修習學分數為192~218學分,其中選修46-83學分;.綜合高中課程規定學生最低需修160學分,課程包含共同科目、專精科目(學術導向學程及職業導向學程);其中共同科目64至80學分,專精科目80至96學分。 2.職業學校規定學生最低需修162學分,其中部訂必修科目佔65-85%(104-136學分),校訂科目15-35%(24-56學分)。
軍護課程、體育學分規定不一,導致實施紊亂。 1.高級中學修習學分數為192~218學分,其中包含軍護課程10學分、體育12學分;綜合高中學生畢業總修習學分數至少為160學分,含體育4學分,但軍護課程學分另計,活動科目不計學分。 2.職業學校至少為162學分,軍護課程學分(6-12學分)與體育學分(12學分)另計,活動科目不計學分。
貳、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理論基礎 Erikson 發展理論 大約年齡 自我發展 發展特徵與任務 6-12歲 勤勉與自律 漸了解社會規範文化及生活技巧。學生為獲得他人讚許獲得好成績,會勤勉努力。若覺得不如他人,會開始自卑。 13-18歲 認同與角色混淆 生理變化達到青春期,尋求性別認同,尋找人生的新價值觀;尋求職業認同,選擇人生發展方向;認同社會文化規範賦予的角色與任務。若為發展不當,易生角色混淆。 19-25歲 親密與孤獨 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與同儕建立親密關係,主動尋求愛情與婚姻,尋求建立自己理想家庭。
參、課程發展理念、目標與原則 一、高中階段課程發展理念 新世紀青年經過三年學習與成長,將具有下列特質: (一)熱情且富有責任感。 (二)充滿理想並具實踐的能力。 (三)有傳承文化和歷史的使命,且能創新。
二、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目標 高級中學教育,除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之現代公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 須從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一)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素養。 (二)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三)增進團隊合作的精神及責任心。 (四)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五)培養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六)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三、高中階段課程發展原則 (一)連貫原則:目標除延續生活發展任務之外,以生計為主,並輔以生命發展。 (二)通識原則:基本的共同素養,如團隊合作、社會關懷、民主法治素養、藝術素養、科技素養、解決問題能力、生涯規畫能力、創造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 (三)適性原則:切合學生不同的性向、興趣與能力,並符應生計發展的需求 。 (四)彈性原則:課程綱要的彈性化,學校本位課程的自主性 。 (五)專業原則:賦予學校、教師專業自主權。 (六)民主原則:多元參與、凝聚共識之民主模式 。
肆、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特色 一、目標部分強調「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 二、科目與學分數部分強調「延後分化」、「科目減併」兩大原則。 (一)加強通識教育,順應大學延後分化趨勢,採高一、高二課程不分化之原則 。 (二)配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以領域畫分之精神,採科目減併之原則 。
三、強調向下、向上課程的銜接:銜接大學基礎教育及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 四、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精神,落實選修課程下放。 (一)課程設計予各校專業自主,各校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依其學校經營理念自行規劃選修之課程,並於每學期開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審查教師自編教科用書,並負責課程與教學評鑑。 (二)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用書和教材,以及編選彈性學習時數所需的課程教材;全學期全學年使用之自編教科用書送交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五、採用學習領域概念,但仍採分科教學。 國小到高中課程綱要之理念架構 課程規劃 教材(編書) 教學 評量 國小 領域 包班 國中 分科或合科
六、將協調「大學招生委員聯合會」等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將高三淨空。 七、強調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之相互配合,讓不同類型課程間可相互統整。 (一)高中畢業學分數為至少160學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總綱草案」除綜合活動不計學分外,餘各科皆採計學分。 (二)必修科目144學分均應修習,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48學分,均須修習成績及格始得畢業;其餘96學分,至少應有76學分成績及格,始得畢業。 (三)各校得自行規定應及格科目,或提高應及格學分數;惟各校如提高應及格學分數,則畢業學分數應配合提高。選修至少須修習36學分。
伍、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教育改革是對社會價值觀、傳統文化慣性的挑戰,是對個人的改革,也是對社會的改革。 二、課程改革不限課程內涵,是對課程、教材、教學、評量、行政的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性質 (一)團體互動:不論中央或學校之各項課程改革,均非由部長或校長一人決定,而係委員人際互動的成果、各種勢力協調的結果。 (二)系統運作:課程組織須擬定計畫與工作流程,經由系統運作的歷程,循序漸進逐步完成任務。 (三)累積增能:課程改革兼具課程改革結果與參與者的累積增能,逐漸累積提升品質,各項問題逐漸凝聚共識。
(四)政治角力:課程改革乃各種團體透過權力磋商來分配各種資源的場所。 (五)衝突失衡:課程改革既為政治角力、團體互動的歷程,然此歷程未必全是理想、和諧、理性思維的討論,經常隱含權力衝突與各種勢力較勁,使得決定過程常出現衝突與失衡。 (六)合作事務:課程改革有賴互相合作、和諧協調、多元互補,方能達成。
二、課程改革的層級落差
三、課程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課程改革配套措施的問題:不足、不及、不佳、不知。 (二)配套措施架構: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
辦理情形:◎:已辦理完成;□:正辦理中;△:尚未辦理 高中暫行課程實施配套措施表(原始架構) 辦理情形:◎:已辦理完成;□:正辦理中;△:尚未辦理 層級 中央a 師培機構b 地方主管行政機關c 學校與民間d 要點 分項 應辦理 建議辦理 法規 法規細則 1-1 組織 組織章程2-1 輔導組2-2 組織經營與人力2-3 師資 職前教育3-1 在職進修 3-2
層級 中央a 師培機構b 地方主管行政機關c 學校與民間d 要點 分項 應辦理 建議辦理 行政 試辦或實驗 4-1 培育人才4-2 教學行政配套 4-3 課務行政4-4 課程 課程內涵5-1 課程組織5-2 課程評鑑5-3 新舊課程銜接5-4 轉學生銜接5-5
層級 中央a 師培機構b 地方主管行政機關 學校與民間d 要點 分項 應辦理 建議辦理 教學 (教材) 教科用書編輯與審定措施6-1 教學方法6-2 教學設施6-3 教學資源6-4 評量 組織與辦法7-1 專業成長7-2 評量系統7-3 升學 升學制度8-1 測驗發展8-2 宣導 家長、社會大眾 9-1
高中課程暫行綱要配套措施(教育部) 壹、法規修訂 項目 策略 研修「普通高級中學設備標準」(簡稱設備標準) 1.委託進行「設備標準」草案研修。 2.進行「設備標準」草案審查。 3.依審查意見調修「設備標準」修正草案並報教育部。 4.函頒「設備標準」修正案。 5.了解需增購設備項目、數量及經費內容 6.研擬配合新課程標準實施需增置設備計畫,分二年(95、96年)編列經費實施 7.了解需增購設備項目、數量及經費內容 8.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各自編列增置預算經費
項目 策略 修正中等學校教師師資培育課程科目及學分 1.修正發布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審核原則 2.配合修訂中等教師師資職前課程教育專門科目學分 3.修正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修習專門科目學分對照表暨施行要點 4.核定師資培育大學所報高級中學教師任教專門科目認定參考原則及內涵
項目 策略 研議軍訓教官、護理教師擔任國防通識及健康與護理課程師資問題 1.檢討修正「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課程實施辦法」 2.研訂軍訓制度改進方案,確定國防通識、健康與護理課程師資來源、軍訓教官角色定位及護理教師資格、聘任問題。 3. 調查及規劃開設高中護理教師教育學分專班之人數、區位及需求 4.協調師資培育機構開設高中護理教師教育學分專班 5.進用國防通識、健康與護理課程師資
項目 策略 檢討高中教師授課時數及員額編制 1.配合高中新課程,檢討高中教師授課時數。 2.檢討修正高中教師每週任課節數及員額編制。 3.依規定公佈高中教師每週任課節數及員額編制。 4.依規定調整並實施高中教師每週任課節數及員額編制。
貳、組織運作 工作項目 策略 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設置推動組織 1.成立推動工作小組 2.設置8個輔導區學校 3.設置22個學科教學中心學校 4.擬定推動計畫,設置推動工作輔導小組。 5.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
參、師資籌劃 工作項目 策略 培育藝術生活、國防通識、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健康與護理5科目師資 1.行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調查藝術生活、國防通識、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健康與護理5科目師資需求 2.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函請學校調查各校師資需求 3.學校調查各科師資需求並回報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4.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向教育部回報各科師資需求量 5.教育部依據師資需求量協調師資培育機構開設職前教育學分班 6.師資培育大學開始開設職前教育學分班
項目 策略 辦理在職教師基礎課程研習 1.教育部委託學者規劃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基礎研習之課程內容 2.規劃教師基礎研習課程之實施 3.教育部邀集地方主管教育機關及本部中部辦公室召開「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基礎研習工作會議」 4.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本部中部辦公室規劃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基礎研習班 5.高中教師參加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本部中部辦公室所辦理之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基礎研習班
項目 策略 辦理在職教師進階課程研習 1.教育部委託學者規劃高中課程暫行綱要進階研習之課程內容 2.規劃教師進階研習課程之實施 3.各學科教學中心建置進階研習專業講師人才庫及參加進修研習教師人員資料庫 4.各學科教學中心編製各科進階研習課程教材 5.各分區輔導團辦理區內教師進階研習之行政協調事宜(規劃研習時程、宣傳、報名、安排上課地點等)
項目 策略 協調師資培育大學開設中等教師第二專長學分班 1.鼓勵師資培育大學開設公民與社會、藝術生活、國防通識、生命教育、健康與護理等中等教師第二專長學分班 2.函請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轉知所屬高中鼓勵並推動教師參加第二專長學分班 3.師資培育大學開設公民與社會、藝術生活、國防通識、生命教育、健康與護理等中等教師第二專長學分班 4.了解94年師資培育大學開設中等教師第二專長學分班之情形
肆、課程教學與教材 項目 策略 研擬「銜接教材」,提供94學年度入學新生使用。 1.針對國文、英文、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化學各科,進行「國、高中銜接教材內容比對分析」研究計畫 2.學科教學中心學校校對「國、高中銜接教材內容比對分析」研究計畫。 3.「國、高中銜接教材內容比對分析」研究報告上網公告並函請各高中參考。 4. 數學科銜接教材完成發展、審定 5.辦理數學科銜接教材說明會 6. 數學科銜接教材上網公告並函請各高中參考
項目 策略 課務行政 1.督導學校研擬課程計畫(含課程設計、教學評量、學習評量、教材編選等) 2.訂定課程實施計畫 評鑑 1.將課程設計、教材編選與教學實施納入學校校務評鑑系統,進行整體評鑑。 2.接受評鑑,並就評鑑結果積極檢討改進。 教科書編輯與審定 1.辦理綱要撰擬、教科書編輯、教科書審查三方會談 2.高一教科用書審定 3.訂定選用教科書注意事項,提供學校參照。 4.選用教科書
伍、其他 項目 策略 教學資源 1.22科教學中心設置各科網站並建置高中課程教學資源入口網站 2.協助建置高中課程教學資源網站 3.鼓勵教師從事教學創新與研究,並將優良成果作品上網。 4.蒐集各社教館所與高中新課程各科相關之教學資源,經整理、連結,提供師生方便運用,豐富補充教材內容。 入學方案 1.配合高中新課程實施,調整並公佈入學考科。 2.配合新課程綱要內涵,調整命題方向及重點。 辦理宣導 1.訂定宣導策略及編製Q&A 2.辦理宣導 3.家長團體及教師團體辦理宣導
歡喜相會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