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在我国自古就有,先是“战”与“略”分别使用,“战”指战斗、交通和战争,“略”指筹略、策略、计划,后来才合二为一,一起使用。总而言之,“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运用,西方的战略也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原来是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其应用面已经很广泛,尤其是企业领域,目前企业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 第三章 规划企业战略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 学习目的:  了解战略的含义及重要性  明确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  了解经营单位的战略规划.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3章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 3.1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3.2 建筑企业战略形势分析 建筑企业的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 3.3 能战略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二节 人力资源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第七讲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 李蕾 副教授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四章 企业经营思想与战略 本章的主题是: 战略的概念和层次 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战略 战略制订与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
项目二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规划与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 台州电大 孙英.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国际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第七章 电子商务战略.
Marketing 模块8 市场竞争战 略的选择.
第十四章 战略管理会计 第一节 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第二节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管理会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第四章 市场营销战略策划 第四节 市场竞争战略.
宝洁的品牌战略.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展望 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2015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2016 工作总结PPT模板 汇报人:XXX 时间:201X年XX月 XX日.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第 3 章 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应用实例 识别Ps & Pt ADTS 压力通道并校验 CPD8000 New MENSOR‘s ADTS: CPA8001.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4.3.4 范围经济 合成效应 内部市场 减少经营风险 扩大发展空间.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Harvard ManageMentor®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框架完整的 商业项目计划书 BUSINESS PLAN.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投资建议书 XXX有限公司 制作人: 制作日期: mp2_v_styleguide_ ppt 1.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The Behavioral Insight Team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十二讲 密码执行(上).
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 Andy Cheng.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一、战略、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在我国自古就有,先是“战”与“略”分别使用,“战”指战斗、交通和战争,“略”指筹略、策略、计划,后来才合二为一,一起使用。总而言之,“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运用,西方的战略也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原来是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其应用面已经很广泛,尤其是企业领域,目前企业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      什么是企业战略,不同的学者与经理赋予企业战略以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意见,企业战略可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     

(1)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     (2)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     (3)企业战略具有纲领性。     (4)企业战略具有抗争性。     (5)企业战略具有风险性。     国内外学者对战略的解释不一,但对战略管理的理解却大体一致。根据上面的各种说法,我们把企业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性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管理。

二、战略管理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     通过前面我们对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概念的定义与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2.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企业对目前的投入、物质转换和产品产出的管理,而战略管理则从时间上和范围上扩大了投入--产出的管理过程。     当然,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次,有效的经营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     最后,战略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实施框架。

三、战略管理要素     与战略管理的概念一样,战略管理要素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尽管不同学者的论述差异较大,但大都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H·I·Ansoff)的产品市场战略为核心展开。1965年,安索夫在其著作《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把企业战略管理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他认为这四种要素可以在企业中产生一种合力,形成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所谓共同经营主线是指企业目前的产品与市场组合和未来的产品与市场组合之间的关联。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当从产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类似性,为企业确定出一条共同经营主线。     1.产品与市场领域     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这里产品与市场领域不仅包括企业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活动(即企业“正在做什么”),而且还包括企业将来的事业活动范围(即企业“应该做什么”),以便于企业具有十足的成长空间。     

2.成长方向     成长方向是指在上述产品与市场领域,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安索夫根据企业现有的产品、市场和将来发展的新产品、新市场的组合,指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向发展的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这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现有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2)市场开发战略     这是由现有产品领域和新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3)产品开发战略     这是通过向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改良产品或追加不同规格的产品,实现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成长战略。     

(4)多元化战略     这是由新产品领域和新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成长战略,它是通过向未曾涉足的新市场投放新产品,开发新的经营领域而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战略。根据企业新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与原有产品与市场领域的“关联性”,可分为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A.同心多元化,即企业利用原有的技术、特长、经验等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从同一圆心向外扩大业务经营范围。     B.水平多元化,即企业利用原有市场,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     C.集团多元化,即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企业,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扩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的现有产品、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3.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中,企业具有比竞争企业优势的特征和条件。它常常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竞争企业相比,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形成的有利差别。     4.协同效应     这是指若干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比各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更大的效果,也就是可以取得1+1>2的效果。企业中的这种协同效应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1)销售协同效应;     (2)生产协同效应;     (3)投资协同效应;     (4)管理协同效应。

四、战略管理层次     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竞争(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     1.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一些相对独立的业务或事业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s,简称SBU)组合成的企业整体。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公司战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务”,即确定企业的使命与任务,产品与市场领域;二是“我们怎样去管理这些业务”,即在企业不同的战略事业单位之间如何分配资源以及采取何种成长方向等。     2.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也称事业部战略(SBU Strategy),或者是分公司战略,是在企业公司战略指导下,各个战略事业单位(SB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竞争战略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    

 3.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的重点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职能战略一般可分为营销战略、人事战略、财务战略、生产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公关战略等。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与职能战略一起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企业每一层次的战略都构成下一层次的战略环境,同时,低一级的战略又为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其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把三个层次的战略结合起来。

五、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包括战略分析(strrategic analysis)战略制定(strategic formulation)与战略实施(strategic implementation)三个环节。在一般教科书中,这三个环节是按直线列示的,即战略分析之后是战略制定,战略制定之后是战略实施。但实际上,很可能各环节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评价战略时就开始实施战略了,因此战略选择和战略分析就会重叠,战略分析也可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战略分析就与战略实施也会重叠。所以,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1.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三个方面。     

2.战略制定     战略分析为战略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以及战略方案的选择。     3.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方案一经选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就要转到战略实施上来。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也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显而易见,如果精心选择的战略而不付诸实施,或不认真地组织实施,则以前的努力则付诸东流;反之,不但可以保证好的战略取得成功,而且还可以克服原定战略的某些不足,使之趋于完善,同样获得成功。战略实施主要包括战略实施以及战略控制两部分内容。

六、战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战略管理理论从发展的先后顺序看,大体上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的演变: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1.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     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Chandler)的《战略与结构》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钱德勒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因此,他被公认为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关系的第一位管理学家。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尽管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各异(有“方法丛林”之称),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适应。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理论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理论缺少对企业将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进行分析与选择,它从现在的产业市场出发,要求企业所适应的环境实质上是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这势必导致:一方面,企业所追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被动地适应环境,处于被动地追随领先者的困境之中,充其量只能是战略的追随者。(2)该理论缺乏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它只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即:现存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来考察企业战略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不足之处才为推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缺陷的是波特(Porter)。他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结构(S)--行为(C)--绩效(P)这一分析范式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波特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优势的竞争地位。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提出了著名的由五方面竞争力量--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所形成的竞争模型,认为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是源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通用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与经典战略理论相比,竞争战略理论前进了一大步。它指出了企业在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将其竞争战略的眼光转向对有吸引力的产业的选择上。然而,同经典战略理论一样,竞争战略论仍缺乏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因而无法合理地解释下列问题:为什么在无吸引力的产业中仍能有盈利水平很高的企业存在,而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中却又存在经营状况很差的企业。在这样的情形下,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便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3.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该理论存在这样的理论假设:假定企业具有不同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知识、技术等),形成了独特的能力,资源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对属于某企业特有的资源,其他企业无法得到或复制;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管理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是珍贵的)、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它企业无法获得的)、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之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二讲 外部环境分析  一、环境分析层次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基本的含义就是只有明晰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缺点,打仗才有胜算的把握。商场如战场。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之前,也必须进行严密的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部分。通过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很好地明确自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决定企业能够选择做什么;通过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很好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决定企业能够做什么。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分析遵循以外部再内部,以宏观再微观的分析逻辑。假定企业位于一个圆圈的中心,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等。

二、宏观环境     企业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其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这里首先应强调的是,企业宏观环境虽然比较“大”,但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在思想上绝不能对此有所忽视。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个常用的工具就是PEST分析模型。     1.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具体来说,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的稳定性以及政府对企业的外来企业的态度等因素;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因素。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在的社会中的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人口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4.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三、产业环境分析     世界著名战略管理权威波特教授认为,制定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把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这种环境的关键方面是参与竞争的某个或某些产业。因此,企业最关心的是其所在产业的竞争状态。所以,在分析完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之后,我们进一步来分析企业的产业环境。产业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中竞争的性质和该产业中所具有的潜在利润;二是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它们的战略地位的关系。分析前者的常用工具是波特教授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但我们认为该模型忽略了政府、债权人、工会以及其他群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所以把“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一力量加入该模型,把该模型发展为“六中力量模型”;分析后者的常用工具是战略集团分析。     

(一)六种力量模型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竞争对手、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波特教授并依此构建了著名的“五种力量模型”。如前所述,我们认为该模型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一力量,所以,我们据此提出了“六种力量模型”。     1.潜在进入者威胁     所谓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某行业的成为竞争者的企业。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加入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对本产业的现有企业构成威胁,这种威胁称为进入威胁。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2.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是指产业内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产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势均力敌,无论产业内企业数目的多少,产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企业要想成为产业的领先企业或保持原有的高收益水平,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如果产业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者,形成半垄断状态,企业间的竞争便趋于缓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大。     3.替代品的压力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如糖精在具有甜味的功能上可以成为糖的替代品,飞机在提供远距离运输的功能上是火车的替代品。     

4.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件等的供应单位。它们往往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质量及服务的手段,向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施加压力,以此来榨取尽可能多的产业利润。     5.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作为买方(顾客、用户)必然希望所购产业的产品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且从产业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利。因此,它们总是为压低价格,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同该产业内的企业讨价还价,使得产业内的企业相互竞争残杀,导致产业利润下降。     6.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工会组织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产业竞争的性质与获利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战略集团     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的战略的公司群体。这里的战略领域包括技术领先的程度、产品质量、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以及对顾客服务的程度和类型。战略集团图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既不同于产业整体分析方法,也不同于单个企业的个别分析法,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四、竞争环境分析     作为产业环境分析的补充,竞争对手分析的重点集中在与企业直接竞争的每一个企业身上。尽管所有的产业环境都很重要,但产业环境分析着眼于产业整体,是中观分析,所以,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其竞争对手竞争实力的微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企业面临着一个或几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所以,我们首先介绍竞争对手分析的要素,然后介绍判断竞争对手行为常用的工具--“市场信号”,最好就竞争对手分析中关键问题之一,如何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做一说明。     

(一)竞争对手分析模型     根据波特教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模型,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见图2-3),即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自我假设包括竞争对手对自身企业的评价和对所处产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评价。自我假设往往是企业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所以了解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有利于正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     1.未来目标     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的分析与了解,有利于预测竞争对手对其目前的市场地位以及财务状况的满意程度,从而推断其改变现行战略的可能性以及对其他企业战略行为的敏感性。     2.自我假设     自我假设包括竞争对手对自身企业的评价和对所处产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评价。自我假设往往是企业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所以了解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有利于正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     

3.现行战略     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它能够做什么?     4.潜在能力     对竞争对手潜在能力的分析,是竞争对手分析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潜在能力将决定竞争对手对其他企业战略行为作出反应的可能性、时间选择、性质和强度。     (二)市场信号     市场信号是竞争对手任何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其战略意图、动机、目标、内部资源配置、组织及人事变革、技术及产品开发、销售举措及市场领域变化的活动信息。所以,利用市场信号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一定要注意市场信号的真伪。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将市场信号与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自我假设、现行战略、潜在能力结合起来分析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察竞争对手的“宣言”或信息发布是否与其实际行动相一致,“说到不如做到”;(2)利用历史资料辨别市场信号的真伪,对竞争对手过去行为的“温故而知新”可能会发现其现实行为的某些真正原因。     市场信号多种多样,采取何种形式主要依据竞争对手的行为及使用媒介而定。比较重要的市场信号形式有以下几种:     1.事前预告;2.事后宣告;3.竞争对手对产业的公开讨论;4.竞争者对自己行动的讨论和解释;5.比较竞争对手采用的竞争方式;6.交叉回避。     (三)竞争者信息系统     竞争者研究需要大量信息资料,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料是在长期的一点一滴积累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一次性工作中就能形成的。研究竞争者不仅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和适当的资料来源渠道,而且需要建立保障信息效率的组织机构--竞争者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