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管理 杨海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思政 2 班 帅宇迎. 延长石油 是什么公 司? 什么是 有限责任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它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中国文化与管理 杨海锋.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论语》论君子 钱逊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论语》精选.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齊桓晉文之事章 孟子 文體:語錄體的議論文.
Harvard ManageMentor®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Harvard ManageMentor®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西藏 Tibet.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1.非线性规划模型 2.非线性规划的Matlab形式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文化与管理 杨海锋

从一则公案说起 (大珠慧海)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哪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五灯会元》卷三)

中国模式的管理方法曾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在一个辽阔的土地上对为数众多的人口进行统治,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曾见过的。公元前1世纪,中国帝国曾统治过比罗马帝国最盛时疆域还大的疆土,并且好几次它统治的范围还更大。没有别的政治体制对如此规模的疆土维持其统治如此之久,2000多年几乎不曾间断,它是靠人治而得以发展的最具活力的政府。(H.G.克里尔《中国人治国之本》) 这样一种庞大的发动人并管理人的机构网络早已存在,那么,在20世纪后期,在工业、技术、商业和政治的成功都取决于在庞大的机制中动员、激励和管理人的能力的时代,那些吸收世界文明营养的人民,他们正有新的作为,这难道会感到奇怪吗?中国人管理人的能力的信心,是世界许多人承认的……([澳]李瑞智、黎华伦《儒学的复兴》)

“我想,如果当代国际间最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能够读懂中国先秦诸子在两千多年前关于社会管理的百家争鸣,一定会汗流浃背。”;“就从我在前面介绍的中国两千几百年前的那些思想家所提供的社会秩序的模式而言,我们后代到底多少人能够超越?很多现代企业家以为自己在管理上有大量的发明创造,其实这个原因,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读书读得太少。”(余秋雨《秋雨时分》)

一个案例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景公问其故。 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晏子春秋》 有什么启发?

新官是怎么堕落的? “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宪章,而刑责有不可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身家诛戮者多。” (《明朝小史》卷二) “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 《草木子》 ) “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 (《明史解缙传》) 《红楼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一部分 关于“管理”

什么是管理 罗宾斯的定义:我们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把事情办妥。(美国管理协会前任会长罗仑斯·阿普里)

唐僧是不是一个好领导? “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要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成形了。”;“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阿里巴巴)马云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项羽本纪》)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史记·淮阳侯列传》) 宋江?诸葛亮?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茍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史记·陈丞相世家》)

——美国奥格威·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威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佣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韩非子:"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无为而治 儒家:“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道家:“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而无不为”;“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法家:“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君逸而臣劳”

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专才→通才 自己→他人 技术→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 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 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物 财 人 信息 技术 …… 有效地 组织的 目标

案例:流水线该不该停? 在大批量流水生产的企业中,为了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在操作规则中都规定,除非厂长或总工程师下令,否则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停下生产流水线。 但是,某日上午9时18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在运转的“大众”汽车一厂总装流水线突然停止运转——一名操作工未经任何领导批准,擅自拉闸停下了流水线。这是建厂10多年来发生的第一次工人擅自停线。 一群工段长和组长立即敢来追问。该操作工回答:“因为热交换器钢丝绳短10厘米,冷热拨杆拨不到位。”几位工段长经过检查,果然如此,于是立即更换,前后花了两分钟。流水线停两分钟,少装一辆车。减少产值10万多元。但若当时不立即停下来更换,等仪表板、方向机装配完毕后再返工,每辆车需要三小时,一个班次192辆车,总共需要返工576小时,损失将更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不能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而置组织目标于不顾。

守经达权 原则性与灵活性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 ,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离娄上》

权变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权变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管理的三个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 功能: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目标。 手段:通过分工,发挥各人特长; 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 前提:能力互补、志同道合。

君子和而不同 异是和的条件 齐国晏婴:“和羹”、“琴瑟” (《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国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周语》) 1+1>2?

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兵法》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思考]效率和效果相比较, ?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 效率:投入产出比 效果:目标达成度 怎么做 做什么 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 用以比较经济的方法做 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 [思考]效率和效果相比较, ?是第一位的。

管理最富成效的组织?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1985年3月7日)

第二部分 关于“管理者”

管理者的分类 何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与组织外部的沟通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与组织外部的沟通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何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我们要照顾好员工,他们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亚洲最佳雇主:UPS(美国联合包裹)亚洲区总裁 站在哪里 叠罗汉时, 你喜欢在哪一个位置? 最上面的?会摔得很惨。 最下面的?会被压得很痛。 中间的?又似乎不够刺激。 叠罗汉时,我总是后悔我选择的任何位置。 我们要照顾好员工,他们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亚洲最佳雇主:UPS(美国联合包裹)亚洲区总裁

管理者的素质 品德 能力 知识 〖思考〗三者哪个更重要?

德与才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离娄上》 )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资治通鉴·卷一》) 万向集团的用人观:有德有才者,大胆聘用,可三顾茅庐,高薪礼聘;有德无才者,委以小用,可教育培训,促其发展;无德无才者,自食其力;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如伪装混入,后患无穷。

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 管理者拥有指挥他人的特权,也对下属的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问题出在下属身上, 根子在管理者身上。 管理是寻找有效的方法以实现目标而不是寻找为什么实现不了目标的种种借口。

成功的管理者VS有效的管理者 〖案例分析〗某集团公司目前有一副总裁的职位空缺,欲从集团公司的9个分厂厂长中选拔一人添补。其中一分厂的A厂长呼声最高。A厂长工作勤恳,几乎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厂,细心过问厂内的大小事情,对待下属员工也总是和蔼可亲,并且这位技术出身的厂长还通过亲自带领实施技术改造而使企业效益一直保持在各分厂的中上水平。但经过集团领导的研究最终选定的是二分厂的B厂长。结果一公布,便有反对意见反馈上来。反对的理由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认为 B厂长不务正业,不关心本职工作,而是热衷于“拉关系”;二是尽管二分厂的效益一直名列前茅,但这与 B厂长的特殊背景有关,并非其本人的能力所致;三是二分厂的大部分工作是由B厂长委派下属完成的,效益是下属创造的,因此功劳不能记在B厂长身上。你对这一问题持什么看法?

卢森斯实验:晋升基于绩效吗?

包拯与海瑞 “溜须拍马,这是一种看到别人优点的学问。” ——池田大作 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 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

一个生活案例 父亲让儿子去买菜,给他十块钱,儿子买完菜,花一元钱吃了一盒冰淇淋,回来告诉他父亲花了六块钱,还回四元,这时,父亲就损失了1元钱,这1元钱的损失就是代理成本。现在管理问题来了:就是如何让这个父亲少损失这一元钱呢﹖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部分 关于“中国文化”

文化的重要性 经济/军事/制度/文化……

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1860—1895) 戊戌变法(1898) 辛亥革命(1911) 新文化运动(1915—1919) 中国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要有自己民族活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灵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自信、主动地包容、吸纳和把握一切内外条件,进行能动的创造性转化。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2月)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道,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那急先锋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一班人。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 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 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 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

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各大报刊纷纷报道:“苏联又领先了”、“俄国人又打开了通往宇宙的道路”。而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直到1958年1月31日才升空。 美国开始检讨自己的教育。哈佛大学有一项被称作“零点方案”的研究发现:历来被西方视为落后、野蛮的东方国家跃到世界科技最前列,是旧俄时代留下的深厚文化艺术传统给了科学家不竭的创造力。相比之下,美国的文化艺术传统十分贫乏,缺少文化创造力的内在积淀。 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艺术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俄罗斯总爱这样说,他们仅仅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的俄罗斯民族就无愧于全世界。当然我们还知道有屠格涅夫、肖洛霍夫、法捷耶夫、莱蒙托夫、冈察洛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叶赛宁、普希金……举不胜举。就音乐来说,柴可夫斯基(1840-1893),可以说19世纪后半叶音乐史上难有人与之相比。还有美术,其中最著名的有列宾(1844-1930),他有一幅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毋庸置疑,俄国人的艺术素质远远高于美国人。因为这一时期美国在文学、音乐、绘画方面的成就远远落后于俄国。

土耳其——自我撕裂的国家 韩国——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的特质 世界上唯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的文化 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 富有包容性,同化功能很强 最完整的文官制度 对宗教态度马虎 ……

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

精确到0.1毫米的制作细节:比如,严格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挑选精瘦肉,牛肉由83%的肩肉和17%的上等五花肉精制而成,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为47.32克的肉饼。

科学管理——泰罗制 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法”。 基本原理: 科学地研究工作的每一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 细致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如何按所制定出来科学方法工作的培训。 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工人按正确的方法工作。 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法”。

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内圣外王 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义》:“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儒家哲学是什么》: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左传·鲁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毛泽东 周恩来

曾国藩 王阳明

范仲淹 曹操 诸葛亮 辛弃疾 ……

第四部分 细说儒道佛

儒家

《论语与算盘》 涩泽荣一(1840年-1931年)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 义利合一 士魂商才 儒家资本主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里仁》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儒家的发展 先秦 两汉 宋明 近代

儒家的核心:做“人”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 康有为:舍仁不得为人。 《易传》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恕与仁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世界伦理宣言》:“数千年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换用肯定的措辞,即:你希望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应当在所有的生活领域中成为不可取消的和无条件的规则,不论是对家庭、社团、种族、国家和宗教,都是如此。” 《人类责任之世界宣言》:所有具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必须在团结一致的精神下,对家庭和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和宗教负责,这种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仁者爱人”; “汎爱众,而亲仁”;“修己以安人”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孝:仁之本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中庸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 执两用中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过犹不及”;“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

法家与儒家:霸道与王道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儒家认为,法和规章制度由于只是外在的靠强制力量来推行,而道德则是内化的靠良知来自觉践履,所以德治体现的管理境界要比法治高,这也是儒家主张德治和强调德行教化的缘由所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七擒孟获 《说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秦与汉

孟子的“民本思想” 朱元璋《孟子节文》; “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梁惠王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万章下》)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道家

什么是“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第十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章)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 《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希言自然。(第二十三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

无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七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六十三章 ) 里根、克林顿 丘处机

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 )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五章 )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 ) 不欲以静,天下将 自正。(第三十七章 )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 我好静,而民自正。(第五十七章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

反者道之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 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第三十六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第二十二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第二十八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赖特的经典之作:流水别墅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弱者道之用 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第四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庄子的“逍遥游” 物物而不物于物 外化而内不化 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 佛学——生死问题最透彻的理解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洪应明《菜根谭》 外化而内不化 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 佛学——生死问题最透彻的理解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佛家

佛法要义 佛教的入世和出世 多情乃佛心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学:戒、定、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佛教的入世和出世 多情乃佛心

六渡修行 “布施”渡悭贪 “持戒”渡毁犯 “忍辱”渡嗔恚 “精进”渡懈怠 “般若”渡愚痴 “禅定”渡散乱

六渡修行

禅宗:佛教的中国化 宗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佛法:不可言传 “佛说……,即非……,是名……”;“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拈花微笑 指月 尼无尽藏者,常读《涅盘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请供养。”于是居人竞来瞻礼。

禅宗:超越宗教 南泉禅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乃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景德传灯录》第八卷 ) 在唐代宗元和年间,丹霞天然禅师在洛阳龙门香山居住,冬日外出时在慧林寺遇天大寒,便用寺中木佛烧火取暖。院主呵斥道:“何得烧我木佛?”丹霞用杖子拨灰说:“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何有作舍利?”丹霞说:“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丹霞悟解自心等同于佛性,不执着于外物,反对偶像崇拜,故烧毁木佛。 (《祖堂集》第四卷) 云门说:“可惜我当时不在场。我要是在场的话,一棍子打死喂狗,图个天下太平 德山宣鉴:“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 沩山禅师曾问仰山:“《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说:“总是魔说!” 临济义玄:向里向外。逢著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禅宗公案赏析 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将心拿来,吾为汝安!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 禅宗四祖道信,初见三祖僧璨大师时,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曰:「谁缚汝?」答:「无人缚。」三祖曰:「何更求解脱乎?」 唐代禅师青原惟信:“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从谂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 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