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appendicitis 护理学院 沈燕. 教学目标 了解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病理 了解其他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要点.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学习目标 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理解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烟. 我对你说不 目录. 男人吸烟:伤肺更 伤胃 吸烟易致肺癌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吞云吐雾也会伤及胃部, 增加胃癌的患病率却鲜为人知。 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告诫吸烟者,这个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烟雾会随吞咽动作进入胃部,其有害 物尼古丁将直接刺激胃黏膜,使得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 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形成胃部溃疡,进而导致糜.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及卫生保健 ( 1.5 消化系统). CXL 民以食为天! CXL 内容提要 一、消化系统概况概况 (一)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二、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特点 (一)消化道的特点消化道的特点 (二)消化腺的特点消化腺的特点 三、小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卫生保健.
《食品营养学》 Food Nutrition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吸 收 吸 收 Absorption Absorp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护理专业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分泌 (一)成分及作用 由胰腺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分泌的碱性液体。pH=8.0,1.5L/日 水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第二十八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二、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
第十七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消 化 与 吸 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黄 疸.
消化与吸收.
Welcome.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消化功能调节药.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糖尿病流行病学.
新课导入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哪种吃饭方式好?为什么?.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卡泊三醇增强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达力士联合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E L Speight
第五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甲状腺激素.
乙肝患者为什么拉肚子 9/11/2017.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胃大部手术方式 Billroth I Billroth II 胃肠重建基本要求: 胃切除范围不少于60% 胃溃疡病灶应切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节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中西医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认识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成为独立的消化器官,其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如大唾液腺、胰和肝;小消化腺分布消化管壁内,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胃腺和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分解食物的各种消化酶。正常生理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和密切配合的一个过程。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密切联系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取。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机体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常主要是由于七情刺激,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脾胃素虚,饮食稍有不甚,则运化失常。 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临床通常以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健脾益胃进行治疗,针灸通常采用太冲、足三里、太白、公孙、中脘、脾俞、胃俞等穴来调补脾胃、补益气血。 它表现在对唾液的分泌、食管的运动、胃、肝、胆、胰、肠等机能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一、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一)针刺对唾液分泌的调节 一、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一)针刺对唾液分泌的调节 针刺机体的某些穴位可调节唾液分泌(Salivary secretion)的量及成分,如针刺颊车、足三里等穴,可使脾虚流涎的患者唾液分泌量减少;针刺健康人足三里穴可增加唾液淀粉酶的含量。针灸对唾液成分及唾液分泌量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时与穴位和针刺手法有一定的关系。如针麻研究中发现胃大部分切除术病人经电针诱导后,针麻效果优良者,其唾液淀粉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针麻效果差者,其唾液酶的含量下降。目前研究显示胃经腧穴对唾液的分泌影响明显,以局部颊车和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最为显著。

(二) 针刺对食管运动的调节 针刺对食管(Esophagus)的运动有调节作用,如对35例已确诊为食道癌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针刺具有缓解多数患者吞咽困难的作用,有效率达82.9%,多数为一次见效。虽然这种效应常因肿瘤的生长而不能持久,但它可以提示针刺对食管的运动有影响。对食道癌患者用钡餐透视、摄片,观察针刺前后食道运动情况,发现针刺后食道增宽,肿瘤部位上下段的食道蠕动增强,钡剂通过肿瘤处的狭窄部位时速加快;对健康人X线观察发现针刺天突、膻中、合谷、巨阙等穴,食道内径增宽。

(三)针灸对胃机能的调节 1.针灸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 针刺足三里穴能增加胃的运动,促进胃的排空。在病理情况下,胃的运动机能发生障碍,如临床上出现的胃痉挛疼痛,呕吐,胃下垂等各种病症,针灸足三里、梁丘、中脘等穴能解除胃痉挛,缓解疼痛,防止呕吐;针灸能增强胃下垂患者胃的张力,促进胃的运动。 在耳穴的研究中发现,针刺耳穴的“胃区”可促进胃的蠕动,改善由于胃的张力减低或胃扩张等引起的胃排空机能障碍。 针灸对胃的运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调节的性质和大小与受试者个体特性、胃当时的机能状态、穴位特性、及手法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生理状态下不如病理状态下明显;胃经的穴位比非胃经的穴位明显;胃处于运动亢进或痉挛状态下,强刺激能抑制胃的运动,解除胃的痉挛;胃处于弛缓状态下,弱刺激能增强胃的运动。

2.针灸对胃分泌机能的调节 胃液由胃酸、胃酶和粘液蛋白组成。胃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研究表明,针灸对胃液的分泌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如慢性胃炎患者胃液酸度下降时,针刺可使胃液分泌增加。 针刺四缝穴可使营养不良患儿胃蛋白酶活性升高,使胃酸度偏高者下降,偏低者升高。关于腧穴特性的研究有人报道针刺中脘、足三里穴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则抑制胃酸的分泌。 针刺对胃泌素的分泌也有调节作用,胃泌素(Gastrin)能使胃粘膜血流加强,促使粘膜上皮细胞中DNA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增快,泌酸、泌酶功能增强。胃泌素也可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如针刺能降低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胃泌素的含量,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针灸对化疗后胃肠反应的作用研究中发现,针刺能减少胃泌素的分泌,从而抑制胃粘膜的兴奋性,减低其对化疗药物刺激的敏感性,达到保护胃肠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中,用五肽胃泌素引起胃瘘狗胃液分泌亢进后,电针“足三里”穴能使胃液分泌下降,而电针“合谷”穴胃液分泌无明显变化。当胃机能低下时,轻刺激可使胃的酸度升高;当胃的机能亢进时,轻刺激无效,重刺激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度下降。

(四)针灸对肝脏功能的调节 针灸对某些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改善肝的功能和肝病的临床体征。 如针刺能促使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的恢复,降低黄疸指数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艾灸膈俞、肝俞、脾俞、期门等穴也能使慢性肝炎病人自觉症状有所改善。 针灸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及利胆效应,达到对肝脏机能的调整作用,特别是通过利胆作用达到对肝脏疾病的治疗。 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灸不同的穴位对肝血流量有不同的影响。针刺慢性肝炎患者右阳陵泉、章门穴可使肝脏血管阻力紧张度降低,充盈度增大,肝血流量增多,肝微循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肝微循环的改善对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五)针灸对胆囊功能的调节 针灸具有显著的调节胆囊功能,并可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针刺能促进胆总管的运动和降低奥狄氏括约肌张力的作用。 如给机体注射吗啡造成胆总管压力升高后,针刺太冲等穴可使压力迅速降低,如在注射吗啡前针刺,则可阻止吗啡的效应。以上结果说明针刺对胆囊、胆总管的运动具有调节作用。 针刺对胆囊的调节效应与腧穴的部位有一定的关系。足三里、心俞、胆俞穴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针刺可能通过改变胆汁中胆汁酸和胆红素的浓度达到治疗和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六)针刺对胰腺功能的调节 针刺对胰腺(Pancreatic)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针刺四缝穴治疗蛔虫患者时,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均有增加。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针刺家兔的“四缝”穴可使胰液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七)针灸对肠道机能的调节 1.针灸对肠道运动的调节 针灸对胃肠道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急、慢性肠炎 、蛔虫性肠梗阻和部分性肠梗阻患者 、急性阑尾炎患者 针灸足三里穴来预防腹部手术后的腹胀有显著疗效。 不同的穴位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不同。如有人用肠鸣音频率密度作为针刺效应的观察指标,比较针刺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非穴点的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健康人还是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均以针刺足三里穴的效应为明显,针刺阳陵泉、非穴点对肠鸣音则无明显影响。对急慢性肠炎、菌痢患者的观察亦证明,不同穴位对肠鸣音的影响不同。 针刺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与针刺的手法或方法有密切关系

2.针灸对肠道分泌及吸收功能的调节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也有显著的影响。 针刺对小肠分泌及吸收的影响存在着穴位特异性。针刺能够明显改变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作用,从而改变大便中水份的含量,既可使便秘患者的干燥粪便变得湿软,又可使菌痢、肠炎患者的稀便恢复正常。 3.针灸对阑尾运动的调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阑尾腔内潴留物的排空有关。粘连或粪石阻塞等情况时,阑尾的运动和排空受限,针灸的疗效差。 用X线片的动态变化观察针刺对正常无胃肠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阑尾变化的影响,发现针刺阑尾穴、足三里、曲池等穴后,阑尾蠕动明显增强,张力增高,管腔变小。 针刺家兔的“阑尾穴”、“足三里”穴后,阑尾的充血和蠕动明显增强。实验和临床观察还显示针灸对阑尾的运动、张力变化、排空程度及排空时间的影响,双侧选穴比单侧选穴效应更为明显。穴位以“阑尾穴”和“足三里”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