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诊 疗 技 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肝硬化腹水中医药治疗. 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复杂, 故临床证候变化多端, 表现为虚实 夹杂, 寒热交错, 为 “ 风、痨、臌、膈 ” 四 大疑难重症之一。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Advertisements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主藏血. (一)肝主疏泄 1. 含义:疏,即疏通之意; 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 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 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 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养生与防病 武钢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张 广 武 2014 年 6 月.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健康是 人生的第一财富。养生的目的是为 了健康的生活,中医所讲的养生是 以调节人体的内在平衡和与外界的 协调为根本的。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人体五脏与美容.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保守魁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 外界环境 物质和能量 人体内 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新陈代谢.
更年期综合症 概 述 更年期 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持续10~15年。 主要生理特点:  1.月经变化:通常有三种类型:月经突然停止;月经延迟,经量减少,逐渐停止;月经不规则。  2.生育功能:性生活能力、全身各器官机能逐渐减退。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第三章 脏象学说.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从中医治疗到《世典》的文学治疗 中医系:琚杰.
肝胆概述.
王 付 制 作.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脾.
灵枢·本神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气血同病辩证.
子 肿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胡卫.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 ——五脏养生讲座.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认识中医脾胃 组长:顾音菲 组员:唐慧莲、严濛奇、曹添福、范帆、万冰、叶宏宇、李贵龙、王国震、刘乃少.
假如你是大夫... 刘×,26岁,住院号86274,10/20/99入院 主诉:停经8个月,胎动3个半月,下肢水肿1个月,头晕眼花3天。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肾与膀胱 kidney&bladder.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之 精气血津液 授课者:梅志刚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四章 气、血、津液.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肺 (气与血的关系) 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主血)心 (宗气) 肺(主气) 肺气助心行血

2、心与脾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主血)心 脾(主运化)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心主血 推动血行 血液运行正常 脾统血 血行脉道

3、心与肝 心主血 推动血行 血液运行正常 贮藏调节血量 肝藏血 心主神志 主管精神活动 维持精神情志 活动正常 肝主疏泄 调节情志活动

4、心与肾 心 (火)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肾( 水)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 阳 阴 下降 上济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阳 阴 肾( 水)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 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等。 心肾不交

5、肺与脾 肺司呼吸 生成 宗气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水液代谢正常 脾运化水液 吸入自然界 清气 聚于胸中 吸收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6、肺与肝 肺气 主清肃下降 一升一降,全身气机调畅 主疏泄升发 肝气

7、肺与肾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水液正常 输布排泄 肾主水(为主水之脏) 肺司呼吸(为气之主) 共同完成呼吸运动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肺阴 肾阴

8、肺与肾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肝藏血 调节血量 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脾统血 固摄血液 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协助脾运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肝藏血 调节血量 维持血液的 正常运行 脾统血 固摄血液

9、肝与肾 肝藏血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肾藏精 肝之阴阳 维持肝肾阴阳的充足与协调平衡 肾之阴阳 肝(疏泄) 肾(封藏) 滋肾化精 养肝化血 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 肝(疏泄) 肾(封藏) 以制约肝之疏泄

10、脾与肾 脾(运化) 肾(肾精、肾阳) 脾 脾 肾 肾 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 肾阳温煦以助脾运 为生命之本 为后天之本 运化水液 水液代谢正常 肾 为先天之本 肾 气化水液

腑与腑的关系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消化 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小肠: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 吸收 吸收水份 大肠: 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 排泄 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

脏与腑的关系 (一)心与小肠 (二)肺与大肠 (三)肝与胆 (四)肾与膀胱 (五)脾与胃 纳运协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与胃 升降相因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 燥湿相济 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