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临床输血新进展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红细胞输注指南 AABB 推荐限制性输血策略: 非手术患者 Hb≤70g/L 手术患者 Hb < 80g/L.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概 述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 的物质  凝血三要素: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酸中毒时凝血因子不工作  低体温时血小板不工作.
倡导互助献血有意义吗?.
关于外科合理用血的探讨 同济医院输血科  王娟.
广州血液中心 汪 传 喜 血小板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广州血液中心 汪 传 喜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科.
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李国良.
血液成份应用及输血安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 王雪明.
2015年新进人员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科:邓超干 电话: 短号:
输血为一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
临 床 输 血 概 要 安徽省立医院输血科 王保龙.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绥民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国内外输血指南及临床应用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科学合理用血 章红涛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四章 输 血 (Blood transfusion)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学习目的 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 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通过这章学习,我们要了解国内、外成分输血现状,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肺结核.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大量输血指南(建议)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输血科.
临床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输血科 邓超干.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封面.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第四章 输 血 侯 坤.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外科围手术期危机应对学术交流会 围术期稀释性凝血病的防治 输血科 欧阳锡林.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郑 宏.
糖尿病流行病学.
输血治疗传统观念的变革与更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循善.
第十六章 输 血 牡丹江医学院 麻醉重症医学系.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培训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临床血液成分 合理应用与有效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李志强.
第十二节 呕 血 与 便 血 一、呕血 ㈠概念:凡是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者称为呕血。.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血型和临床输血 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血液科 钱文斌.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朱庆生副部长讲话 我国的血站硬件不比发达国家差 差的地方:管理、人员素质、科研 薄弱环节:临床输血、血液制品 临床用血:首先是安全性 输血科要指导临床用血

卫生部血管处衣梅处长讲话 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血液紧张问题:血液资源来自人体,是珍稀资源,来源有限,而需求却不断增加,短缺不可避免 1997年红细胞用量—800吨 2008年红细胞用量—3100吨 1997年血浆产量—5600吨 2006年血浆产量—2600吨

卫生部血管处衣梅处长讲话 2009年红细胞和血浆总欠量1500吨 2007年全国三级医院床位增长20万张 国家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加大 床位使用率为113%,周转率加快,服务半径扩大 这种血液供求失衡现象在短期内不可能解决

卫生部血管处衣梅处长讲话 要将血液用到关键的地方 不断要对受血者负责,还要对献血者负责。所有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血液供给 医院和血站要管理好本辖区的临床用血 医疗业务和设施增加时,要论证血源 强调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重要性 理顺医院和血站的关系

卫生部血管处衣梅处长讲话 要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规范医疗机构的职责: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输血科和血库的管理(基本管理、质量规范、SOP)、临床医生用血的管理

发达国家的用血情况 每例手术平均用血87ml 红细胞输注指征:Hb<60g/L 代血浆的广泛应用 所有临床用血浆必须病毒灭活 回收式自身输血已经成为常规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外伤、宫外孕等急性失血,Hb<70g/L 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hr纠正贫血至Hb70~80g/L 胸外、神外等大手术,手术前后维持Hb≯100g/L或Hct≯0.30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主动脉破裂、伤口持续性大量出血或创面弥漫性出血、纠正低血容量后缺氧症状明显、心肺代偿功能不良、高龄患者的手术,维持Hb70~100g/L

“少量血”的判断标准 没有明确指征的红细胞输注 输注剂量≤3U

“搭配血”的判断标准 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 红细胞输注<6U 红细胞输注和血浆输注反复轮替

无效输注红细胞的判断标准 患者输注红细胞后,Hb升高不理想 Hb短暂升高后又很快下降,甚至比输血前更低 无持续失血 未见隐形失血 无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PT及APTT>中值的1.5倍 急性大失血 创面弥漫性渗血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补充抗凝血酶Ⅲ 有明确指征的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Plt<50×109/L的术中、术后的预防性输注 Plt<100×109/L,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如血小板无力症、低体温、药物的副作用),创面出现不可控渗血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Plt > 50×109/L 无需输注 Plt 10~ 50×109/L 酌情输注 Plt <10×109/L 立即输注

冷沉淀的输注指征 甲型血友病患者有外伤或活动性出血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g/L) DIC低凝期 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输血指征 一切以病人疗效来评价 Hb、Hct是输血的眼睛 中国人600~800ml出血能否不考虑输血 凝血机制的动态测定 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

大量输血的定义 Massive transfusion,MT 24小时内输血量≥循环血容量 3小时内输血量>1/2循环血容量 输入的浓缩红细胞>20U 出血速度>150ml/min

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的患者用掉了所有血源的50% 大量输血的患者死亡率也是50% RBC输注>20U后死亡风险大增 大量输血患者的致命三联症:凝血病理、 酸中毒、低体温

大量输血的凝血障碍 手术和创伤本身、失血、血液稀释、消耗、纤维蛋白溶解、抗凝剂的影响 酸中毒降低血浆凝血系统的活性 低体温时血小板功能降低,当患者体温为32℃时,血小板可黏附血管壁,但不能被活化 人工胶体液如HES影响VWF和FⅧ功能

大量输血的凝血病理 输血量>2500ml即有出血倾向 输血量>5000ml时1/3的患者出血 输血量达到7000ml必然发生出血

大出血的抢救 大量输血的凝血障碍是常见的,一旦出现,很难纠正 早期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维持至少40%的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计数50~100×109/L,通常能保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大出血的抢救 控制出血才是决定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 计算大出血的指标 大出血病人的黄金抢救时间

大出血的抢救原则 先止血,后输血 先补液,后输血 先输血浆,后输血 适时补充血小板 如果FFP不能纠正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要及时补充冷沉淀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是一个预先制定好的血液成分投递方案 旨在出现大出血的急性复苏阶段,在混乱的抢救过程中,有一套系列的成分输血方式,以特定的比例发送血液成分,恢复血容量,参与止血过程,早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获得控制出血的早期输血需求 预计进一步输血需求 实验室支持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MTP:6U红细胞、4U新鲜冰冻血浆、1U单采血小板组成一个组分(6:4:1),同时抽血测基本的凝血参数。启动MTP后,如果患者持续出血或预期有出血,麻醉师会要求输血科再次提供1份MTP 每次MTP的同时需做一次凝血功能检查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输血科立即准备血液和分发 每30分钟输血科自动发送一次,直至出血被控制或病人死亡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红细胞和血浆各达到10U时,输1U单采血小板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法国普瓦西中心医院MTP:RCC6~8U、FFP4U、手工血小板1U/7kg,,维持血小板数50~70×109/L 如果出血加剧,可将FFP调整到6~8U 考虑使用冷沉淀和rFⅦa(60~90ug/kg)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rFⅦa(Niastase):在血小板磷脂表面,协同组织因子直接激活因子Ⅸ和Ⅹ,在受伤和出血部位生成大量凝血酶,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预计总需求RCC>10U 输入RCC>5U,出血没有得到控制 存在明显的出血性休克和进行性出血的证据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6:4:1更接近Hct40%的全血成分 注意不同国情,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模式 全血在MTP中的作用

实验室支持的角色 凝血参数有利于指导MTP 患者往往低体温,体外37℃检测参数不能完全代表病人体内的凝血状态 所有参数回报的速度太慢,不能代表目前的凝血状况,不能指导下一步治疗 可以证实正在进行的治疗效果

MTP的目标 Hb>80g/L Plt>75×109/L。如果换血量达到循环血量的2倍、合并多器官损伤、血小板功能 异常、脑外科及心脏手术,要求Plt大于100×109/L,PT和APTT<正常值1.5倍 Ca2+>1.13mmol/L 纤维蛋白原>1.0g/L

MTP的实施效果 提高了血液成分的发放速度,加快和优化血液成分的运输,降低了病人死亡率 输血科主动服务,这使得抢救人员集中精力进行复苏,而不必考虑血液问题 减少了血液成分的浪费 血小板比例是MTP成功的重要因素

危重患者的输血 入住ICU 7天以上的危重患者,85%有输血史 29%的危重患者并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危重患者的失血原因 创伤 外科手术 胃肠道失血 肾脏替代治疗时的血液丢失 医源性失血:40~70ml/d 是普通病人的2倍

危重患者的贫血原因 TNR-α、IL-1、IL-6等大量释放,直 接抑制红细胞生成 感染减少铁利用 EPO合成减少 炎症或脓毒症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 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危重患者贫血的治疗对策 积极治疗原发病 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室检查 用带有储血装置的采血器 采血管更换为小容量的 rh-EPO的应用: 300u/Kg/d,连用5天,之后隔天用一次,可减少输血量的50%

一氧化氮(明星分子) 扩张微小血管,改善微循环 保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抑制血小板活化 因此,NO可以明显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贮存质量 6-542的应用

DXM的应用 10mgDXM可增加1—2倍白细胞 红细胞也可以增加 降低或减轻输血反应 提高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输注疗效

不合理用血案例 高血压患者,67岁,Hb139g/ 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做冠脉搭桥手术共输注RCC15U,FFP1650ml,出院时Hb128 g/L。

不合理用血案例 肺癌切除术病人,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输RCC4U,FFP1400ml,全血800ml。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44岁,颅脑外伤,术前Hb142g/ L,Hct50.9%,术中出血800ml,输注RCC3U,术后没有复查血常规。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性,41岁,肝胆管囊腺瘤,术前Hb152g/ L,术中出血600ml,输注RCC7U,FP300ml 女,40岁,宫颈癌, Hb114g/ L,Hct35.5%,术中出血300ml,输注RCC3U。

不合理用血案例 慢性再障病人,Hb> 74g/ L,输入RCC6U。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65岁,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排暗红色大便800~1000g, Hb96g/ L,Hct32.5%,2天内输注RCC6U。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80岁,MDS、冠心病, Hb47g/ L,在5天内连续输注RCC1.5U×10袋,使Hb迅速提高到113g/ L。

不合理用血案例 女,27岁,甲亢、巨幼贫, Hb101g/L,住院2天,输注 RCC1.5U×4袋,没有进行任何内科治疗,输血后也没有复查血常规,出院。

不合理用血案例 女,54岁,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在活动性出血控制的情况下,连续输注了RCC10U,Hb无明显上升,没有追查原因,只是一味加大输血量。

不合理用血案例 女,60岁,肝硬化腹水,总蛋白30.5g/L,白蛋白10g/L 。 排暗红色大便,量不详。 Hb由100g/L下降至65g/L。 PT、APTT延长1.5倍以上。 一天之内输RCC2U×6袋,FFP1000ml。 行DSA治疗,4h后死亡。

不合理用血案例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T、APTT均正常,输注FFP600ml。 直肠癌根治术, Hb145~162g/L, PT、APTT正常,肝功能正常,营养状况良好,输注FFP150 ml×6袋。

不合理用血案例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大量使用血浆,剂量达到1400ml 儿科病人普遍用血浆补营养、补蛋白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96岁,COPD、Ⅰ型呼衰,冠心病、糖尿病,白蛋白偏低,连续3天输注血浆900ml。

不合理用血案例 女,70岁,ITP,初次发病,无自发性出血,Plt50×109/L,入院当天输注单采血小板一袋,输注后1h复查Plt70×109/L,1d后Plt下降至10×109/L。 男,25岁,SLE,Hb113~139g/L,Plt19~24×109/L,入院第二天输注单采血小板一袋。

不合理用血案例 男,45岁,复合伤5h入院。入院时即发现PT、APTT显著延长(>均值的1.5倍)Plt104×109/L 术中从腹腔中抽出不凝固的血液5000ml术中输注RCC1.5U×15袋,FFP150ml×5袋。术后引流管渗血不止,Plt25×109/L

不合理用血案例 女,38岁,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入院时Hb108.4g/L,Hct32%,Plt130×109/L术中失血5500ml,输注RCC1.5U×16袋FFP150ml×4袋,FP150ml×11袋,一直到Plt36×109/L,PT19.6,APTT109.9,才输注单采血小板1袋,2h后病人死亡。

不合理用血案例 儿科病人输用血浆太多,而忽视了冷沉淀的使用。

血浆的滥用 与红细胞搭配使用 补充营养 扩容 见水肿就补充血浆

血浆滥用的后果 大大增加输血反应 增加输血相关死亡率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损害肾功能 抑制肝脏造白蛋白功能 资源浪费

存在的问题 过度输注红细胞、“少量血”、“安慰血”、“搭配血”、滥用血浆的现象严重,大失血的输血抢救专业知识缺乏,合理用血比例<10%

存在的问题 发生了无效输血(红细胞或血小板输注无效),不追查原因,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只是一味加大输血量,造成治疗效果不好,也浪费了血液资源 没有很好利用血小板和冷沉淀来进行输血治疗,适应症模糊,剂量不清楚

存在的问题 贮存3hr以上的血液NO损失70% 贮存35-42天的血液NO荡然无存 心脏病人、中风病人输注贮存血,死亡率增加15%-18% 危重病人输贮存血,死亡率增加18% 肿瘤病人输贮存血增加死亡率、复发率 肿瘤病人使用EPO增加死亡率、复发率

存在的问题 没有开展自身输血工作,或开展不够。

输血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没有成立单独的输血科 没有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形同虚设 分区不合理,不符合院感要求 从业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缺乏基本的输血专用设备,原有设备陈旧老化,用非贮血冰箱贮存血浆 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工作,很多重要的工作没有开展,不能很好地为临床服务

输血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用于血清学检测的离心机不符合要求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标本为同一管血液,存在严重隐患 检验报告单不规范 缺乏应急输血抢救预案 没有建立血型血清学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关登记和记录不完善

输血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院感知识缺乏,普遍没有建立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84消毒液的配制比例、保质期不清楚 缺乏临床输血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不能指导临床输血

麻醉医师的输血水平亟待提高 掌握围术期的输血指征:输血的眼睛 怎么输 危害是什么 输注疗效 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

湘雅医院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检验项目和库存血的条码式管理 收费规范化管理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 医院内资源共享 指导临床输血,杜绝不合理用血 追踪输血疗效,输血反应回馈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 是输血科专业人员最有用的工具 为标准化、自动化提供平台 便于查找,资源共享 大容量病人和供血者信息长期保存 减少人为过失 提高生产力,减轻员工的劳动负荷

大力开展自身输血 避免由输血传播疾病 避免血细胞及蛋白质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 避免输血反应:发热、过敏、溶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避免发生输同种异型血的差错事故 扩大血源 刺激患者红细胞再生 为稀有血型的患者提供血液贮存

回收式自身输血 过滤和洗涤可去除: 脂肪 细胞和组织碎片 血小板 游离血红蛋白 白细胞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 抗凝剂 细胞内的酶和钾 脂肪 细胞和组织碎片 血小板 游离血红蛋白 白细胞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 抗凝剂 细胞内的酶和钾 冲洗液 羊水

回收式自身输血 并发症 稀释性止血障碍 感染

湘雅医院2003年~2008年浓缩红细胞用量(ml)

湘雅医院2003年~2008年血浆用量(ml)

湘雅医院2003年~2008年血小板用量(ml)

湘雅医院2003年~2008年冷沉淀用量(ml)

湘雅医院2003年~2008年总用血量(ml)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