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四谱简介 第一节 电磁波 第二节 红外光谱(I R) 第三节 核磁共振(NMR) 第四节 紫外光谱(UR) 第五节 质谱(M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NMR 基础理论及解谱. 本次培训的目的 1 ,简要了解核磁共振的原理 2 ,简要熟悉核磁仪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一维谱图的几个重要信息,以及利用 这些信息进行简单谱图解析 4 ,二维谱图的简介及实例解析.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一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 析法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 条件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 动形式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仪器分析 第四章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应化系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二节 仪器简介与实验技术 第三节 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 第四节 红外特征吸收与光谱解析 第五节 拉曼光谱法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国培班
第六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Ⅰ 炔烃(alkynes) 一.结构与命名 一个键两个键 随S成分增加, 碳碳键长 缩短;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第4章 红外光谱实用技术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药科大学.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15章 质谱法 15.1 概述 Mass spectrometry 质量谱.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Instrumental Analysis
红外光谱分析 高素君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分析法初探 孙赫男.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2.6 红外谱图解析 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是解析谱图的基础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脉冲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 彭欢 指导老师 俞熹.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八章 红外与核磁共振 exit.
第四章 核磁共振氢谱 洛阳师院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第二章 红 外 光 谱 红外光谱 第一节 基本知识 第二节 红外光谱的 重要区段 第三节 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4-4 核磁共振碳谱 引言 12C 98.9% 磁矩=0, 没有NMR 13C 1.1% 有磁矩(I=1/2), 有NMR
第六章 多谱综合解析 6.1 各种图谱解析的主要着眼点 1. 质谱(MS) (1)从M.+--分子量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共价键的形成: 相同 相近 未成对 重叠 重叠 相反 未成对 共用电子对 增加 降低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A、两原子电负性 或 。
12.1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um.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基本原理 运用电磁学原理 对荷电分子、亚稳分子碎片进行分离、分析  正离子自由基 正离子.
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欢迎光临指导 执教者:吕承洲(马站高中).
第四章 磁共振 原子核 带正电荷的粒子 §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分子的磁性质 当它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一个是奇数时,
§5.3 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 一、确定电子状态的量子数 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有五个:n,l,s,ml,ms。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 诱导效应 X, : X, 电子云密度, 屏蔽效应, 共振在较低磁场发生,  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四章 红外光谱 4.1 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第十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第五节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七章 核磁共振谱 共振(resonance)是指具有相同频率的两个振子所发生的强的有效偶合条件.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红豆杉.
第三章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3.1 基本原理 电子跃迁: * ,n* , * , n* 能量大,波长短,远紫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十八章 四谱简介 第一节 电磁波 第二节 红外光谱(I R) 第三节 核磁共振(NMR) 第四节 紫外光谱(UR) 第五节 质谱(MS)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用物理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俗称“四谱”,是广泛采用的波谱方法。除质谱外,其它三谱都与电磁波有关。

光是电磁波,它的区域范围很广,从波长很短的宇宙线到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如图: 第一节 电磁波 光是电磁波,它的区域范围很广,从波长很短的宇宙线到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如图: 电磁波的波长(λ)越短,则频率(υ)越高,具有的能量(△E)越大。

* 紫外光的波长较短(一般为100 ~ 400nm),能量较高,当它射到分子上时,会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

* 核磁共振波的能量更低,波长105cm,它产生的是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 由于分子吸收辐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只有当光的能量恰好等于来年各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才能被分子吸收。

* 分子的能量是由电子能(Ee)、振动能(Eν)和转动能(Eγ)所组成。即: E = Ee + Eν + Eγ 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当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后,可能产生能级的跃迁,从原来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因而产生光谱。 * 分子吸收光谱:就是表示分子中各种粒子能级的跃迁与电磁辐射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子的结构不同,光谱的具体特征也就不同。

第二节 红外光谱(IR) 红外光谱常用IR表示,它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红外光谱图上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确定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某些化学键是否存在,以及鉴别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

* 基本原理 而键角不变。 动时,键长不变而键角发生了变化。 (如图) ●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中成键原子的振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中成键原子的振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 分子中的振动包括键的伸缩振动(对称、不对称)、键的弯曲振动(面内弯曲和面外弯曲) ● 伸缩振动是指原子沿箭头伸长或缩短,振动时键长变, 而键角不变。 ● 弯曲振动是指成键两原子之一在键轴前后或左右弯曲振 动时,键长不变而键角发生了变化。 (如图)

● 当振动频率和入射光频率一致时,入射光就被吸收,从而产生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数来表示吸收频率(σ)。 ●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识别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的吸收峰是由哪些化学键或基团的振动产生的。相同的官能团或相同的键型往往具有相同的红外吸收特征频率。

红外光谱图中各种键吸收范围

由表可以看出,Y-H、Y=Z 和 Y≡Z 键的伸缩频率集中在4000~1400cm-1区域内,这个区域称为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特征频率区,此区常用于确定官能团和某些化学键是否存在。 ● 低于1400cm-1区域的吸收峰主要是C-C、C-O、C-N 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常引起1400~650cm-1 吸收峰的变化。没有两个化合物在这部分的吸收峰是一样的,称“指纹区”。此区在确认有机化合物结构是否相同时用途很大。

*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一般用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射比(透射率)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光波吸收越多,透射比就越低。整个红外光谱图反映了一个化合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布情况。如图:

* 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 正辛烷

从图中可以看到四个明显的吸收峰:C-H伸缩振动在2850~3000cm-1 区域;CH2、CH3 的弯曲振动在1450~1470cm-1 、1370~1380cm-1 和 720~725cm-1 区域。一般烷烃都有这些吸收峰。

● 1-辛烯

=C-H 键伸缩振动在3010~3100cm-1 处有中等强度吸收峰,与烷烃的C-H 相比波数增加。原因是C 由SP3→SP2,增加了C-H 键的强度从而使伸缩振动频率增大。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00~1680cm-1 处;=C-H 弯曲振动在 ~995cm-1 和 ~915cm-1 ,出现这两个弯曲振动的吸收峰是末端乙烯基(RCH=CH2)的特征频率。

● 1-辛炔 ≡C- H 键伸缩振动在3200~3350cm-1 处有强而尖的吸收峰,弯曲振动出现在600~700cm-1 处,C≡C伸缩振动在2100~2260cm-1 处有吸收峰。

第三节 核磁共振谱(NMR) 核磁共振谱是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受电磁波辐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原子的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如 1H、13C、19F、31P等由于核中质子的自旋而在沿核轴方向产生磁距,因此可以发生核磁共振.

* 基本原理 ● 若用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质子,当电磁波的频率适当,其能量恰好等于质子的两种取向的能量差时,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发生核磁共振吸收,这种现象就称为核磁共振。

● 用来测定核磁共振的仪器叫做核磁共振仪。它收到信号时,就以吸收能量的强度为纵坐标,磁场强度为横坐标绘出一个吸收峰,由此得到的谱图就是核磁共振谱。(如图)

* 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质子的能级差是一定的,因此,有机分子中的所有质子似乎都应在同一磁场强度下吸收能量,在核磁共振谱中应该只有一个吸收峰。但事实上,有机分子中各种质子吸收峰的位置是不同的。如甲醇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质子(-CH3 和 OH),因此有两个吸收峰(如图)。

这是因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质子其周围都是有电子的,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能产生感应磁场,所以,对外加磁场有屏蔽作用。电子密度越大,屏蔽作用越大,该质子的信号就要在越高的磁场强度下才能获得。

有机分子中与不同基团相连的H的周围电子云密度不同,因此它们的信号就分别在谱的不同位置上出现,质子信号上的这种差异叫做化学位移(δ)。δ越小,屏蔽作用越大,吸收峰出现在高场。

* 自旋偶合和裂分 在核磁共振谱中,有机物分子中有些质子的吸收峰不是单峰,而是一组多峰这种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称为裂分。裂分是邻近质子的自旋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这种相互干扰就叫做自旋偶合,由此所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自旋裂分。

如图,氯乙烷的CH3质子裂分为三重峰,CH2裂分为四重峰。

● 自旋偶合通常只在相邻两个碳上的质子间发生。一般当质子相邻碳上有n个同类质子时,吸收峰裂分为n + 1个。 ● 积分曲线的总高度与化合物中的质子总数相应,各种质子的积分曲线高度之比即各个峰面积之比也就是各种质子数之比。

● 总之,在核磁共振谱中,有多少个(或多少组)吸收峰,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吸收峰强度之比反映了各种类型质子的相对数目。而吸收峰的位置则反映出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核磁共振谱可用作鉴别和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重要依据。

* 核磁共振谱图解析 ● 有样品A 和 B ,其中一个是3-戊酮,另一个是3-甲基-2-丁酮。请利用A和B 的核磁共振谱作出判断。

由这两张图谱可以推知A是 3-戊酮,B是3-甲基-2-丁酮。因为A的图谱中有两组峰,即分子中有两种质子。对照化学位移表和谱中的两种峰的相对强度,可知它们分别是-CO-CH2 和 CH3-R的质子,CH2 质子受CH3影响分裂为四重峰。CH3 质子受CH2影响分裂为三重峰。而B的图谱中有三组峰,即分子中有三种质子。异丙基中的CH 质子受相邻的六个CH3 质子影响裂分为七重峰。与羰基相连的CH3 质子是个单峰,因为与这个CH3相邻的碳上没有质子。异丙基中的CH3 受相邻CH质子影响裂分为二重峰。

环己烷中12个质子是相同的,所以得到一个单峰,δ≈1.3,这正是-CH2-发生共振的位置。 ● 环己烷的核磁共振谱 环己烷中12个质子是相同的,所以得到一个单峰,δ≈1.3,这正是-CH2-发生共振的位置。

● 1,2-二溴乙烷的核磁共振谱

在CH2Br-CH2Br中,四个质子是等同的,所以得到一个单峰,由于-CH2-上质子受到溴原子的吸电子的影响使其电子云密度降低,受到屏蔽效应小,核磁共振在低场发生,于是δ增加δ≈3.5。

● 乙苯的核磁共振谱

乙苯的谱图上有三组峰,说明分子中有三种类型的质子,在低场发生共振δ≈7. 0 是苯环上的质子,δ≈2 乙苯的谱图上有三组峰,说明分子中有三种类型的质子,在低场发生共振δ≈7.0 是苯环上的质子,δ≈2.5 且裂分为四重峰的是亚甲基上的质子。由于在苯环的影响下,亚甲基上的质子δ增加,它与甲基相连,故裂成四重峰;δ≈1.2 且裂分为三重峰的是甲基上的质子,由于与亚甲基相连,故裂成三重峰。

第四节 紫外光谱(UV) 波长在200~400nm 称为近紫外区,一般紫外光谱是指这一区域的吸收光谱。 * 基本原理 ● 分子吸收紫外光能引起价电子的跃迁。在有机物分子中,价电子有三种类型,即σ键电子、π键电子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n电子),这些价电子吸收一定能量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按分子轨道理论唷成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即发生了σ→σ*、­π→π*、n→π* 、 n→σ* 跃迁。

π→π* 跃迁较σ→σ* 容易。两个或两个以上π键形 成的共轭化合物一般在近紫外区发生吸收。有些基团既 ● 由于σ电子结合得很牢固,在成键轨道中能级最低,而在反键轨道中能级最高。因此σ→σ* 所需能量最大,仅在远紫外区发生吸收。 ● 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由于电子的能量较高,因此 π→π* 跃迁较σ→σ* 容易。两个或两个以上π键形 成的共轭化合物一般在近紫外区发生吸收。有些基团既 存在双键又含有孤对电子,如C=O、N=O、N=N等,它们 除可以进行π→π* 跃迁外,还可以进行n→π* 跃迁。 n→π* 跃迁能量低于π→π* 跃迁。 所以,π→π* 和 n→π* 跃迁在紫外光谱中才有实际意义。

● 紫外光谱一般用波长作为横坐标,以mol吸收系数(k)为纵坐标。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吸收光波的波长,即在该波长下,分子中的价电子吸收能量并发生跃迁。

* 紫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 ● 紫外光谱主要适用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使电子跃迁所吸收的能量就有差异,因而不同的化合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分子对光吸收的波长,随着共轭体系的增长而增大。这是由于π-π共轭效应使π电子离域,容易进行π→π*跃迁。

共轭体系,以及化合物中所含共轭体系的情况。 ● 在共轭链的一端引入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2、-X等由于p-π共轭,π电子容易流动,化合物吸收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这些基团叫助色基。即共轭一端连哟助色基,使化合物吸收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例如: λmax/nm CH2=CH—CH=CH2 CH2=CH—CCl=CH2 CH2=CH—CH=CHOCH3 217 223 236 ● 根据紫外光吸收峰及摩尔吸收系数可以缺点是否存在 共轭体系,以及化合物中所含共轭体系的情况。

第五节 质谱(MS) 质谱不同于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光谱,它是记录有机物分子的蒸汽,在真空下受到能量较高的电子流的轰击后,生成正离子碎片的情况。

* 原理 在质谱仪中当电子流轰击待测的有机分子时,有机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便生成分子离子(M+)由于电子流的能量很高,使生成的分子离子中的键继续断裂,产生各种各样的正离子碎片、自由基和中性分子的碎片。其中正离子的碎片经电场的加速进入分析系统。它们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沿着弧形轨道前进,其行进的曲率半径取决于正离子的质量与电荷的比值(M/Z称质荷比),M/Z越大,轨道弯曲度越小,反之亦然。

这样不同质荷比的正离子沿着不同的曲率半径轨道先后进入离子收集器和检测系统,产生各种信号,便得到待测的质谱。

* 质谱图 ● 按不同正离子质荷比和相对量绘制的谱图称质谱图。其中M/Z为横坐标,正离子相对丰度为纵坐标。如图:

质荷比越大,峰越靠右峰的高度越高。一般质谱中最高的峰定为基峰,它的丰度顶为100,其它峰的丰度则以它与基峰的相对值来表示。

● 质谱中最右边较高的峰是分子离子峰(丰度往往不是最大的)。判断分子离子峰是很重要的。由于质谱仪中生成的正离子通常带一个正电荷,即 Z=1,M/Z就是离子的质量。对于分子离子来说,它是原来分子失去了一个电子而生成的,因此,M/Z就相当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如上图,最右边较强吸收峰的M/Z是92 ,故甲苯的相对分子量是92。

● 分子离子峰并不是质荷比最大的峰,在它右边常常还有M+1、M+2 等小峰这些峰是由于许多元素具有同位素的缘故。称为同位素峰。如上图,分子离子峰位于M/Z=92处,是由 12C7 1H8 离子产生的M峰,但在M/Z=93处,M+1峰,它是由 12C6 13C 1H8 产生的峰。

* 根据分子离子峰与同位素峰的相对丰度,可以测得精确的相对分子量以及判断未知物的分子式(因为同位素峰与分子离子峰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此外,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离子进一步裂解成大小不同的离子碎片,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这些规律,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有机物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