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和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学习要求 ①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③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无关。
一、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任何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该学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地心说 (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 托 勒 密(古希腊)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他的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地心说直到16世纪才被哥白尼推翻.
二、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日心说最早于十六世纪,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一年的周期是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反映。
日心说 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了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出版,书中详细描述了日心说理论. 哥 白 尼(波兰)
◎1601年,第谷临终前,把自己毕生对火星的观测资料全部留给了开普勒,委托他进行整理研究。 仙后座的新星爆发 第谷(丹麦) ◎丹麦天文学家,精于观测。 ◎1601年,第谷临终前,把自己毕生对火星的观测资料全部留给了开普勒,委托他进行整理研究。 ◎1572年,他观测到仙后座出现了一颗过去从来没见过的亮星。
◎在天文学史上,开普勒享有“天空立法者”的盛誉。 开普勒(德国) ◎在天文学史上,开普勒享有“天空立法者”的盛誉。 ◎开普勒观念的基础是日心说。 ◎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三、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太阳 焦点 ● 行星轨道
看P29 半短轴 b 图钉 图钉 o 半长轴a
3、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即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 开普勒自发表了第一、二定律后,又过了十年,经过更加艰苦的努力,在数字的海洋里提炼出了联系各行星轨道的第三定律。 焦点 太阳 ● 行星轨道
3、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即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短轴 长轴 即: a13:a23=T12:T22 或: a3/T2=k k的大小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
(K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 小结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球是中心→太阳是中心→宇宙无限 (科学精神推动了认识发展) 二、行星运动定律 1、轨道定律:椭圆 2、面积定律 3、周期定律: R 3/ T2 =k (K是一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