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 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而大地是 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 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 球转动的。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试 卷 讲 评.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北方冬季.
栏目导航 情景诱思 目标导读 自主梳理 名师点拨 图文探究 巩固双基. 栏目导航 情景诱思 目标导读 自主梳理 名师点拨 图文探究 巩固双基.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讲授人:宋潇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小结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的概念 (2) 天体的多样性 1.宇宙的物质性
万有引力和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学习要求 ①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③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无关。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及其应用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张衡小时候夜晚数星星的故事吗?今天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现在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海潮的宇宙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2系列课件.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西山学校 高一物理组秦庆伟.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一) 天体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云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朱菊萍 2009、1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天体的概念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地 理 习 题 讲 评.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授课人:湖北省汉川市实验高中 廖平山.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天体和天体系统 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总结.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课题: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主讲:曾林海.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2008年日全食科学观测设想 包星明 国家天文台.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课时.
人口与人种.
星座.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郑州十一中北校屈俊良 2007年2月.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太阳系.
位似.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必修Ⅰ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地球的特征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 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有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真题1】(2011·上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C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 A.弱重力 B.超高温 C.低辐射 D.高真空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 A.质量差异 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D A

【思维过程】 此题组主要考查宇宙环境特点。 第(1)题,月球因为无大气层的保护,月表形态多“陨石坑”,是事实信息。 第(2)题,考查月球环境特点:强辐射、超真空和失重。 第(3)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行星,质量较大,绕恒星太阳公转。地球由于质量大于月球,因此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自己的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面。

宇宙包括“宇” (空间)和“宙”(时间)两项内涵,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规律技巧总结 是是非非看宇宙 宇宙“宇” “宙” 宇宙包括“宇” (空间)和“宙”(时间)两项内涵,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宇宙真 “宇” 宇即“四方上下”,也就是宇宙包括广阔的空间 宙即“古往今来”,也就是宇宙包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错误的,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2.7亿万光年,银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日心” 非心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错误的,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2.7亿万光年,银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 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错误的,地球只是地月系的中心 太空不空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包括天体和天体系统,即使是星际空间也充满着星际物质 太空真空 天体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一般以光年计算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天体,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之一,不是水汽凝结的产物 星云非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天体,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之一,不是水汽凝结的产物 星云云雾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恒星不恒 恒星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恒星守恒 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短时间内人们观察不到恒星位置的变化

黑洞非洞 黑洞是质量大的恒星死亡后遗留下来的物质,是恒星在急速死亡过程中的无限坍缩,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如果质量有地球那么大,它的直径还不到2厘米,只有小孩玩的玻璃球那么大,可见黑洞是个质量巨大的实体,并不是它黑而小,人们看不见而已。黑洞之所以“黑”,是因为其强大的引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从中逃离出去,甚至连光也难以逃逸

银河非河 在晴朗的夜晚,人们用肉眼看到天上有条白茫茫的银带,于是人们就叫它银河。其实,银河并不是流水的槽形洼地,而是由上千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古代人不知道银河是恒星世界,所以称之为通常意义上的“河”

考点2 卫星发射有关知识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下表)

条件 具体要求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要素 具体要求 发 射 时 间 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 要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秋冬季节,便于航天测控 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 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秋冬季节发 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发射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 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回收场 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 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 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真题2】(2010·浙江)下图是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思维过程】此题主要是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关知识。分析该题有利条件注意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较多,对航天发射不利。

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规律技巧总结 航天发射基地多选择靠近赤道的原因 目前发射的多为定点于赤道上空、绕地球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方向也相同的“静止轨道”卫星。航天发射基地靠近赤道既可借助尽量大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提高卫星的飞行速度;又可使卫星飞行轨道与最终轨道处于或靠近同一平面内,节省卫星横向移动到赤道上空的能量,从而延长卫星寿命。

考点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分析地面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上去分析,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影响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可总结如下:

(1)纬度高低——影响太阳高度角,是最主要的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愈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愈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反之,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小。

(2)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如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真题3】(2011·海南)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D D

【思维过程】此题组结合中国地理,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第(1)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规律技巧总结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一个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因此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同时,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路径就越短,被削弱得就越少。

规律技巧总结 二是当地的天气状况。一个地方云雨天气越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少,反之天气晴朗的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多。

规律技巧总结 因此,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不相同。一般说来,低纬多,高纬少;夏季多,冬季少;晴天强,阴天弱;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011·江苏无锡市北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升空。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10月6日11时06分北京飞控大厅传来“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的口令声,下图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回答1~2题。

1.当“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世界各地( ) A.南非正值夕阳西下 B.华盛顿艳阳高照 C.澳大利亚人忙于收割小麦 D.布宜诺斯艾利斯旭日东升 2.该图中包含了几级天体系统(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D B

【解析】 第1题,“嫦娥二号”升空时间是10月1日19时,南非正值艳阳高照,华盛顿旭日东升,澳大利亚此时是春季,小麦生长季节,而布宜诺斯艾利斯旭日东升。 第2题,月球和地球组成一级天体系统,嫦娥二号和月球组成另一级天体系统,故包含二级。

(2010·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西昌(约28°N,102°E)、酒泉(约40°N,99°E)、太原(约38°N,112°E)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据此判断3~4题。

3.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 ①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②太原、酒泉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③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④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4.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场和着落地分别位于( ) A.西昌、华北平原 B.太原、青藏高原 C.酒泉、内蒙古高原 D.西昌、塔里木盆地 C

【解析】 第3题,西昌位于四川省,酒泉位于甘肃省,太原位于山西省,由此不难判断答案B正确。 第4题,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场主要是在甘肃酒泉,而着落地一般选择地形开阔、人口稀疏的内蒙古高原。

(2010·湖北枝江一中高考冲刺训练)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读“北京太阳直接辐射年变化图”,回答5~6题。

5.北京冬季太阳直接辐射少于夏季主要是因为( )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 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接辐射 D.冬季冰雪反射率高 6.北京4、5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主要是该时段( ) A.太阳高度最大 B.降水较少 C.白昼最长 D.多沙尘天气 A B

【解析】 第5题,太阳辐射多少主要取决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大小等,因此北京冬季太阳辐射少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也较短。 第6题,北京4、5月份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没到来,因此太阳辐射较6、7月份多。

 7.(2009·上海)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读图回答问题。

(1)日全食发生的条件: 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新月)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 (2)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 盆地,这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机遇。在上海、成都、武汉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城市是 _______ 。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扫过地带的邻近地区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则是 __________ 。 长江中下游 四川 成都 日偏食

(3)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 ________ 现象。 (4)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为什么? 日珥 答:观察月全食机会多。由于地球的半径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宽,因此月球进入地影的机会较多,而月球本影扫在地球上的范围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