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 晨曦學人的生命課題與使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考读写. News Chapter 4 a collection of collect v. 收集 这家博物馆拥有精美的绘画收藏品。 一群人;一批物品 收集者、收藏家 collector The museum has a fine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Advertisements

香港 青年 重口味清新 文艺 独立乐团 MLA. Before I start… 1. 我不是专业乐评人 2. 非纯普通话.
環保自然葬的特性與衝擊 高師大 黃有志教授.
老年心理与健康老龄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吴振云
1.Founder: Elvis Presley(The Hillbilly Cat)
得勝的意念.
学会驾驭情绪的力量 马绍斌.
第 4章:神与死亡.
北海二中 陈燕丽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读经 Scripture Reading 路加福音 Luke 19:1-10
失落的幸福經典 王慧珠校長 導讀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提供特別評估安排 教育局 2011年12月2日.
哈佛寓言 心灵 鸡汤.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現代人生死自在之道 南華大學副校長 生死學系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院公共选修课 Leisure English 黄瑛瑛.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God
馬太福音 Matthew 11: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25 At that time Jesus said, “I praise you,
信是未曾看見 依然仰望十架 信是完全交託 深知主已掌權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或風浪或低谷 主平安在我心
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
奇异恩典(不再有捆绑) Amazing Grace (My Chains Are Gone)"
禱告聚會 Prayer Meeting 週三 Wed 7:00 pm
奇异恩典(不再有捆绑) Amazing Grace (My Chains Are Gone)"
我心獻曲/My Tribute 我要感謝祢 因為祢奇妙的作為 祢將萬項有賞賜我 來證明祢疼我 眾天使讚美稱讚之聲 未能表達我的感謝 親愛的主
HE is Risen! 祂复活了!. HE is Risen! 祂复活了! There must be explanations No Way! 沒这回事! Any proof? 有证据吗? Empty Tomb 空的坟墓 Jesus’ appearance 耶稣的显现 There must.
那根繩子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的故事。 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他開始了他的旅程。
那根繩子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的故事。 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他開始了他的旅程。
忠心有見識的僕人 A Faithful and Wise Servent
Unit 1 鸳大九义校 杨付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Supernatural Love and Unity
Proud OF You (我的驕傲 原曲) 中文版本歌名是 --- 揮著翅膀的女孩.
錢買不到的禮物 自動換頁 音樂:海莉·衛斯頓 演唱<Nada Sousou> 日本電影「淚光閃閃」主題曲英文版
荣耀的圣子 明亮晨星 你宝座存到永远 你是真神的真神
The secret of the blessed life
如何面對試探 How to face temptation
歡喜迎真光 Welcome the true Light
從 前 所 寶 貴 All I once held dear.
馬太福音 Matthew 16: When Jesus came to the region of Caesarea Philippi, he asked his disciples, “Who do people say the Son of Man is?” 14 They replied,
Respect cannot be demanded, it must be earned
我需要有祢在我生命中 有情天音乐 Heaven Tunes I Need You in My Life 词 Lyrics: 葛兆昕
一位信心的母親和偉大的兒子 A Faithful Mom and A Great Son
Presentation 约翰316演示 John 3 : 16
我深信在那各各他山頂 I Believe in a Hill Called Mount Calvary
第十二章 名詞子句 陳巧芬 賴孟屏 林珮雯.
O, Cross of Christ 哦!基督的十字架.
How to Have Church Unity 如何建造合一的教會
你的恩典每天夠我用 縱有困難也不會逃避 有你與我一起 我還懼怕甚麼 賜我勇氣 去改變自己
主,請為我留步 Lord, please stop for me..
Do you know who I am? 你知道我是誰嗎?.
主啊 我到你面前 Lord, I come to You
我深信在那各各他山頂 I Believe in a Hill Called Mount Calvary
铃在摇,钟在响 (Ring the Bells,Hymn #140 )
邁向成熟的生命 Toward a mature Life 雅各書1:1-5, 12 James 1:1-5, 12 陳鳴鋁傳道
Amazing Grace 奇异恩典.
罗马书 Romans 8 最大的承诺 The Greatest Promise
生死之結 The Knots of Death.

『基督徒的奧林匹克』 林前 9:24-27 葉裕波 牧師.
我深信在那各各他山顶 I Believe in a hill Called Mount Calvary.
复活以后 After Resurrection
錢買不到的禮物 自動換頁 音樂:海莉·衛斯頓 演唱<Nada Sousou> 日本電影「淚光閃閃」主題曲英文版
末世得勝的爭戰 End-Time Spiritual Warfare
多维阅读第13级.
獻上自己來榮耀神 Offering Ourselves To Glorify God
感動世界的伊媚兒----年度最好 接到一封英文伊媚兒, 標題是:Voted Best of this Year
Reflections on life 生命的倒影.
重 生 Born Again.
我要感謝祢 因為祢奇妙的作為 祢將萬項有賞賜我 來證明祢疼我 眾天使讚美稱讚之聲 未能表達我的感謝 親愛的主
Respect cannot be demanded, it must be earned
Euangel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 晨曦學人的生命課題與使命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 晨曦學人的生命課題與使命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慧開法師 (hk84000@mail.nhu.edu.tw)

壹、楔子 生命∕生死問題舉隅 一、有關生命的意義與選擇: 如佛教的輪迴觀所說,人生每一次生命不斷地循環,那麼最終有什麼意義呢? 壹、楔子 生命∕生死問題舉隅 一、有關生命的意義與選擇: 如佛教的輪迴觀所說,人生每一次生命不斷地循環,那麼最終有什麼意義呢? 當人沒有選擇地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而又沒有選擇國家、家庭、性別、資質、美醜的自由,而又命途坎坷,他∕她怎能去感謝造物主?

二、有關生命的起源、輪迴的意涵: 既然人是輪迴而來,那麼人源起來自哪裡?即:人是怎麼來的? 生命若沒有起源,何來「緣起緣滅」?假設每個人都有輪迴,那「六道」輪迴是誰在掌管?最初又是如何起源的? 生死輪迴的三世生命觀是從哪裡∕或如何總結出來的?有什麼根據嗎?或歷史線索? 佛教認為宇宙、星球、大自然,也會經歷輪迴嗎?源於何處?

三、有關如何面對「老、病、死」苦: 面對至親的人即將面臨死亡,家人可以怎樣準備呢?能使家人和即將面對死亡的親人能安然度過? 家中有老人患病,常抱怨老苦、病苦,做為兒女,該如何開口勸他∕她,打破死亡禁忌,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聽法師說過:「人老了,最苦、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不了」,那麼佛教怎樣超越這種「老、病、死」苦?

生命及生死問題的哲思 Why was I born, if it wasn’t forever? — Ionesco Is there any meaning in my life that the inevitable death awaiting me does not destroy? — Tolstoy Only the man who no longer fears death has ceased to be salve. — Montaigne

The nature of finite things is to have the seed of their passing-away as their essential being: the hour of their birth is the hour of their death. — Hegel Art has two constants, two unending concerns: It always meditates on death and thus always creates life. — Pasternak

As long as you do not know how to die and come to life again, you are but a poor guest on this dark earth. — Goethe Man has forgotten how to die because he dose not know how to live. — Rousseau How could those who never live at the right time die at the right time? — Nietzsche

人生(生命、生死)問題的範疇 世間何種學問能夠窮究乃至解決人生的問題?科學乎?哲學乎?宗教乎? 人生問題的核心是關乎「意義」與「價值」的追尋、探索與抉擇問題。 科學無法解釋—遑論解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問題,從古今中外的先賢哲思,可以看出人生的問題遠遠超出科學的範疇,而需要進入哲學與宗教探索的領域。

貳、人存在的層面與探索課題 一、生命開展與宗教探索 二、四聖諦的現代理解

一、生命開展與宗教探索 人類的宗教需求與探索,是吾人的實存主體,在面對宇宙人生及生死大事時,終究將進入的高層次意義探索與價值取向,也是探求究竟真實與追尋徹底解脫的終極關懷,在此借用傅偉勳教授所提出的「生命的十大層面與價值取向」模型來作說明。

依據傅教授的見解,吾人生命存在之諸般意義,就其高低層次與價值取向,從下往上列出十大層面: (一)身體活動層面 — 個體(點) — 生理學 (二)心理活動層面 — 個體(點) — 心理學 (三)政治社會層面 — 群體(面) — 社會學 政治學、經濟學 (四)歷史文化層面 — 時空(體) — 歷史學 人文地理、文化人類學

(五)知性探索層面 — 求真 — 哲學 (六)審美經驗層面 — 求美 — 美學、藝術 (七)人倫道德層面 — 求善 — 倫理學 (八)實存主體層面 — 自在 — 自覺 ┐ (九)終極關懷層面 — 慈悲 — 覺他 ├ 宗教 (十)終極真實層面 — 圓滿 — 覺滿 ┘ 探索

└────→ perfection ←─────┘ 宗(自覺) Heart 教(覺他) self- ←───→ Mind ←──→ to enlighten enlightenment 心 others 阿羅漢(Arhat) 菩薩(Bodhisattva) ↑ ↑ ↑ │ ↓ │ └────→ perfection ←─────┘ of enlightenment (覺滿) 佛陀(Buddha)

在這十大層面之中,有關生死大事的問題及其超(越)克(服),是在第八、九、十這三個層面。 實存主體對於生死問題的探索超克,乃是有關宗教性或高度精神性的終極關懷課題,而此一課題的解決,則有待於終極真實的發現、領悟與體認。 這三個層面與宗教的探索息息相關,從宗教的獨特人文觀點來探索人生及生死問題及其超克,是最為貼切的。 

吾人每一個個人(實存主體) ,當自身處於世俗世間時的意義探求與價值取向,不得不關注個人身心、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知性探索(真)、審美經驗(美)、人倫道德(善)等層面的種種問題。 然而,即使這些世俗問題都能獲得圓滿的解決,也無法保證單獨的個人(實存主體),有了真實的精神依止,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歸宿。

為了能解決超出世俗世間層次之上的生死大事,為了面對死亡的精神超克,單獨實存主體不得不有一種,基督教神學家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所標舉出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 。 田立克在他的經典之作 Dynamics of Faith 《信仰的原動力》一書中,開宗明義即說到:「信仰是終極地關懷著的狀態:信仰的諸般動力即是人類終極關懷的動力。(Faith is the state of being ultimately concerned: the dynamics of faith are the dynamics of man’s ultimate concern.)

根據田立克的詮釋觀點,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一種面對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此一終極關懷是超越世俗與物質層面的,而宗教信仰的原動力就是終極關懷的原動力。 基於此一終極關懷,宗教信仰成為一種涉及信仰主體整個人格的核心行為與活動(a centered act)。 宗教信仰的源頭,在於人自覺可以超越世俗有限生命束縛的可能性。

傅偉勳教授在他的《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一書中,也提出宗教所由成立而不可或缺的四項基本要素與向度(dimension),亦即: (1) 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 (2) 終極真實 (ultimate truth/reality) (3) 終極目標 (ultimate goal) (4) 終極承諾 (ultimate commitment)

基於此一超越世俗關懷的終極關懷,各個單獨實存主體乃開始涉及高度精神性的宗教探索,分別探求有關終極真實與終極目標的答案,作為其安身立命的精神本根或源頭。 我們必需深切了解的是,只要有眾生的存在,生死問題就永遠存在的,因此吾人的宗教探索就永遠都不會終止,此即萬物之靈的宗教命運。

二、四聖諦的現代理解 — 生命實相的如實觀照與關懷 佛陀在初轉法輪時所宣說的四聖諦(Four Noble Truths):苦、集、滅、道,乃是佛教之根本教義,共通於漢傳、南傳與藏傳佛教。 四聖諦的教化是以現實人生的切身經驗之觀照為起點,而以理想人生究竟圓滿的證悟境界為目標。

四聖諦:苦、集、滅、道,正好對應到四個終極:終極關懷、終極真實、終極目標、終極承諾。。 四聖諦的義理結構:佛陀說法是依教育心理學的(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order)次第,而非邏輯的(logical order)次第,良以菩薩畏因而眾生畏果,是故,佛陀宣說四諦法門時,先說果後明因。

參、佛教生死觀的現代理解 —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在他的經典之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一書中說了一句名言:「人是向死的存在。」 海德格的分析似乎預設了生命一世論的立場與觀點,因此死亡對人生而言,就成了具有絕對意義的全程終點,所以他不得不說:人是「向死」的存在 (being- toward-death)。

假設吾人的生命只有一世的話,死亡的結局必然導致生命存在的斷滅,生命價值的失落,乃至生命意義的空虛,萬物之靈的人類,也終究將與草木同朽。 假設生命只有一世的話,對少數人來說,死亡或許是一了百了的解脫;但是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死亡無異就是令生命灰飛煙滅的黑洞,我們所必然面臨的生離死別與悲傷哀痛,也終究成了天人永隔的無解難題。

從三世論的生命流轉立場與觀點而言,死亡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一期生命中帶有相對意義的「分段終點」 ,或者是銜接前後世的「轉捩點」。 是故,在此意義之下,吾人已經不再只是「向死」的存在,更是「朝向生生不已」的存在。 由此觀之,「死亡」一方面是隔絕今世與來生的關卡,另一方面也是銜接今世與來生的樞紐。

從佛教的觀點看生死的歷程 —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生命流轉的過程─生死輪迴,四有次第循環,無始無終: (1)生有:出生,眾生一期生命的開始。  (1)生有:出生,眾生一期生命的開始。  (2)本有:從出生至死亡之間,眾生一期      之生命。  (3)死有:臨終及轉(往)生,眾生一期生      命的結束。  (4)中有:又稱「中陰」,死生之間的過      渡時期。

本有 中有 生有 死有 生有 無明 ↓ 行 識 ↓ 名色 觸 ↑ →六入 →受→愛→取─→有──→生─→老死

從生死輪迴的觀點而言,一切有情生命的流轉,乃是生死交替循環,無有終始,是故生命的「斷滅」(亦即絕對意義的死亡)不能成立;反之,「死有」(亦即相對意義的死亡)則成為分段生死的轉捩點。 換言之,「死亡」只是一切眾生的無限生命,在跨越生死之際,所經歷的一種時空轉換狀態,從當世的角度觀之,是一期生命的終結,從來世的角度觀之,則是過渡到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肆、生命的永續經營規劃 — 問題之所在與因應策略 一、現代人的高齡化難題與困境 二、長壽的迷思 — 老病的困境, 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三、對死亡意義的省思與肯定 四、死亡(往生)的準備 —及早規劃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

一、現代人的高齡化難題與困境 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加上人口結構的改變,造成了日益高齡化的社會。然而高齡化並不保證吾人生命與生活的品質也隨之提昇。年長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諸如: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等,即使現代醫學的進步也無法徹底解決老化與老年疾病的問題。 現代社會日益高齡化的結果,除了在經濟、政治、社會等現實人生層面,產生種種棘手的問題或課題之外,也同時產生與死亡問題息息相關的種種生命高層次的心理或內在精神問題。

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2056年 89.0歲 2008年 82.3歲 零歲平均餘命 (歲) 女 2056年 82.2歲 2008年 75.6歲 男 1956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年 1

人口結構趨勢 台灣未來50年人口結構趨勢 (依中推計) 千萬人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30% 38% 15-64歲 3.0 千萬人 17年 2.5 15年 16年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2.0 30% 38% 1.5 15-64歲 工作年齡人口 73% 67% 57% 1.0 52% 0.5 15歲以下 少年人口 17% 12% 12% 10% 1961 1976 2008 2025 2040 2056 1

所選國家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 40 日本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 臺灣 35 南韓 新加坡 義大利 30 香港 德國 25 法國 英國 20 中國 美國 15 10 5 1950 1970 1990 2010 2030 2050年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未來高齡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比例 (依中推計)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65歲以上高齡人口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 2008年 2026年 2056年 1人 ______ 7.0人 1人 _____ 3.2人 1人 _____ 1.4人

二、長壽的迷思— 老病的困境,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長壽的迷思 — 老病的困境! 傅偉勳教授的父親以九十一高齡逝世就是一個實例 (以下直接引述自1993年傅教授的話): “約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後,由於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無法自早至晚在家看護照顧,祇好送他到一家特殊醫院安頓下來。不到一個月,家父開始大吵大鬧,說死也要死在家裡。無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婦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時,家父就在這時不慎從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動彈,直至四哥夫婦回家才被發現。經過這次痛苦經驗與教訓,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醫院,專由醫院護士照顧,四哥則每週總去一兩次陪他談天解悶。以後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醫院一小房間,直至逝世為止。”

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

“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 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

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雪上加霜 — 老年癡呆與失智! 只要你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三、對死亡意義的省思與肯定 ─ 建立正向的生死觀 三、對死亡意義的省思與肯定 ─ 建立正向的生死觀 (一) 死亡的原因 ─ 老朽、疾病與災禍 (二) 死亡的意義 ─ 休息之後再出發   (Life without death is unbearable.) (三) 死亡的難題 ─ 能否善終而有尊嚴 ※ 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   攸好德、考終命(善終)。(《尚書.   洪範》)

四、死亡(往生)的準備 ─ 即早規劃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 四、死亡(往生)的準備 ─ 即早規劃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 (一) 培養及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與生命觀,充分且深入地了解宇宙之廣大浩瀚,以及生命境界無限提升與開展之可能,克服面對自我色身老朽衰敗乃至死亡的無謂恐懼。 (二) 預立遺囑: 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 ─ 安排家務,處分財產,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

(三) 確立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及規劃: (1) 發願往生:佛國淨土、天界樂土…。 (2) 乘願再來:迴入娑婆世界行菩薩道。 (四) 當個人的世壽圓滿時,能從容且歡喜地迎接往生時辰的到來:預知時至,從容準備,身心康寧,無有遺憾怨懟,身無病苦,心無罣礙。 (五) 萬緣放下以告別今生:世緣已盡,所作皆辦,臨命終時,正念現前,無有恐懼,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瀟灑走一回)

伍、生命的突破與開展 一、生死的參究 — 與生命對話 二、覺性的開展—自我的突破與超越

一、生死的參究 — 與生命對話 生死的玄機是一則「現成公案」,借用禪門的說法,就是「答在問處」,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如果透過個人內在的生死經驗與生命主體性自覺,深入地作禪觀式的思維與內省,直接與生命本身展開對話,運用禪宗的「參究」法門,則能醞釀出悟道的契機,而另有一番光景,其心歷路程可比擬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對生死大事的來龍去脈會有更上一層樓的觀照、體會與領悟。

二、覺性的開展 —自我的突破與超越

  本覺(理性) 精神/靈性/覺性的開展   始覺(事修)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眾生的靈性/覺性    隱而不顯(concealment)    Why?  無明/執著/汙染/煩惱

    見惑—(認)知/見(解)上的迷失 理可頓悟 迷/惑    (intellectual)    思惑—情緒/情感上的迷失 事須漸修        (emotional/sentimental)          三學:戒、定、慧 對治法門 三慧:聞、思、修 下手功夫/切入點 三業:身、口、意(mind/body)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三學:修證的次第 戒 ─ 修證的基本功夫,攝護六根,不侵犯他人,慈悲一切眾生,能使身心輕安,且能控制情緒,扭轉習氣,令煩惱不易起現行。 定 ─ 修心之禪定功夫,降服妄想與焦慮;收攝身心,對治散亂與懈怠;心念能止於一境,令身心自主。內聚心力,能止息煩惱。 慧 ─ 修慧之功夫,能觀照自心,開發智慧,通達因果,抉擇真妄,身心自在解脫。運用觀力,能勘破煩惱。

三慧:智慧的進階層次 聞所成慧 ─ 前五根 ─ 見聞 → 增長知識 (眼、耳、鼻、舌、身) 思所成慧 ─ 意根 ─ 思惟 → 理解意義 思所成慧 ─ 意根 ─ 思惟 → 理解意義 (心、意、識) 修所成慧 ─ 三業 ─ 實踐 →了悟實相 (身、口、意)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陸、結語 一、生命的意義 二、死亡的意義 三、生死的境界

一、生命的意義與實踐 生命的意義何在? 慧開曰:在於不斷地、深入地探索生命的意義,同時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生死自在之道:反觀自性,反璞歸真。        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活在當下:真誠擁抱生命,       坦然面對死亡。 活得自在,走得瀟灑,來得歡喜。

二、死亡的意義 如果生命只會不斷地老化卻不會死亡,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此,死亡對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義的。 Life without death is unbearable. 沒有死亡的人生是無法忍受的。死亡絕非是萬劫不復的可怕深淵,它讓生命得以休息之後再出發。 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轉換階段,絕對不是墮入終結,而是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換一個角度來看,因為有死亡期限的警惕,吾人的生命才活得更為積極而充實。

三、生死的超克與境界 凡夫:貪生怕死 (生死流轉) 自尋煩惱 → 醉生夢死 羅漢:厭離生死 (不受後有) 斷除煩惱 → 了生脫死 菩薩:無畏生死 (生死一如) 慈悲大願 → 出生入死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 敬祝大家  福慧圓滿‧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  敬祝大家  福慧圓滿‧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