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日本建築 幼四乙 494I0018 郭盈妙
目錄 日本建築的尺度—曲尺 榻榻米-「module(建築常用的基本單位)」的先驅者 從方便起居生活著想而產生的尺寸 日本建築演變簡介 飛鳥時代的建築 奈良時代的建築 平安時代的建築 鎌倉時代的建築 室町時代的建築 桃山時代的建築 江戶時代的建築 日本的設計理念 日本建築文化“外緣”向“內核”文化的成功轉化 資料來源
日本建築的尺度—曲尺 自古以來在日本的建築上用來測量長度的尺度是「曲尺」 。 傳說它是起源於中國,在公元701年的「大寶律令」中被定為日本的標準尺度。日本曲尺的單位是「尺」、「寸」、「間」:1間是等於6尺、1尺是等於10寸。 它不僅被用於發祥地中國,也一直被使用於韓國和臺灣。直到現在,在某些場合,曲尺制仍和公尺制同樣的被使用,它已經成為面臨日本海和東中國海的亞洲國家之間一千多年以來在建築上共通的尺寸。 日本曲尺的單位的1尺等於30.303公分,最小單位的1分是等於3公厘。據說因為日本的氣候濕氣重,木材的伸縮性經常在建築時造成問題,所以這個較大的刻度比較適合於日本建築界使用。
榻榻米-「module(建築常用的基本單位)」的先驅者 一張榻榻米的傳統尺寸是寬90公分,長180公分,厚5公分,傳統的日本建築中,房間尺寸都是90公分的整數倍。值得一提的是,東京的榻榻米尺寸是85公分乘180公分,關西的榻榻米尺寸是6尺3寸(約190公分)乘3尺1寸5分(約95公分)。 在日本,典型房間的面積是用榻榻米的塊數來計算的,一塊稱為一疊。傳統的商店店堂設計為五疊半,茶室常常是四疊半。 除了喪葬及房間面積廣大的情況,榻榻米一定不能擺放成格子形,即絕對不能出現四塊榻榻米的角聚在一處的組合,所以一般和室的面積至少也有四疊半。而且,柱子和柱子之間的間隔也從榻榻米決定,門窗隔扇(「襖」、「障子」之類)的大小也有一定。
從方便起居生活著想而產生的尺寸 Step-up rail城鎮的木匠們在建造房屋時,自古以來一直遵守著幾個不成文的慣用尺度。例如,「上框(在日式房子,當您脫掉鞋子後最初踏上的地板)」的高度,通常都不超過8寸(約24公分)否則將不方便於登上;天花板如果有其房間榻榻米數乘以1分(3公厘)的凸狀彎曲,則無壓迫感;屋簷之寬為半間(約90公分)、走廊之寬為3尺5寸至4尺(約105公分至120公分),如此,在雨天時雨水吹打不進「坐敷(日式客廳)」而涼風卻可順暢吹入,冬天時溫暖的陽光也能照射進來等等。這些尺寸都是經聰明的木匠們以多年的經驗為基礎所作成的,而且有科學證據來支持的尺度。從這裏可以感覺到上代暨現時木匠們對居住者的關懷。
日本建築演變簡介 日本古代建築的發展,若以佛教建築傳入日本的飛鳥時代算起,亦已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其間的發展和演變充滿了生氣和特色,其中又被劃分為三個階段: 古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553~1183年) 中世纪:包括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1184~1572年)。 近世則為桃山時代和江户時代(1573~1867年)。 若以研究對象的類型來分,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郭和茶室等等。
飛鳥時代的建築 飛鳥時代(553~644年),是日本建築真正成體系發展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建築雖然現今已不存在,然所謂飛鳥樣式的建築卻有留存,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築——法隆寺。 位於奈良縣的法隆寺是日本目前既存的最早期建築,被認為是飛鳥時代建築的核心代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法隆寺建造於7世紀,作為聖德太子的私人用寺廟,一共包含了41棟的獨立建築;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堂」以及「五重塔」。具有漢傳佛教色彩的金堂是一座兩層樓高的樑柱結構建築,屋頂為入母屋造(歇山頂)形式。 法隆寺的金堂
奈良時代的建築 奈良時代是日本古典建築的黄金時期,這一時期佛教寺院建築尤其興盛,其建築奠定了日本所謂和式建築體系的基礎,並且這一時期的寺院木构建築擁有相當數量留存至今。著名的代表有東大寺、西大寺、藥師寺、元興寺、興福寺、大安寺及唐招提寺。 奈良的東大寺則是8世紀的寺廟代表建築。作為各令制國(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所有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東大寺是日本漢傳佛教早期歷史中最具大規模的宗教建築。位於金堂中的盧舍那大佛約高達16.2公尺,代表佛教精神,就如同東大寺代表日本所有佛教寺院的中心,以及對於佛教傳播的貢獻。 東大寺內的正倉院
平安時代的建築 平安時代是日本建築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之一,在 8世纪後期至12世纪的四個世纪中,日本建築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重要的演變時期,即唐風向和風的演變,或說唐代建築的日本化。在内容上,佛教建築仍為主流.受唐文化的影響,密教與净土教盛行。故日本平安時代建築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密教與净士教建築的研究為中心的。 醍醐寺是世界文化遺傳。它建於874年,為真言宗醍醐派的總院。除了五重塔外,全寺曾因戰火被毀。1598年,藉豐臣秀吉賞花之際重建寺。內擁有京都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五重塔、絹本著色五大尊像等眾多的國寶。 京都醍醐寺的金堂
鎌倉時代的建築 鐮倉時代的建築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大佛樣”(又稱“天竺樣”),主要是模倣中國南方寺院的建築風格;二是 “禪宗樣”,其典型建築是鐮倉的圓覺寺舍利殿,精美細緻,與豪放大氣的“大佛樣”有著顯著的不同;三是“和樣”,即傳統的日本樣式,也曾一度復興。 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於公元1164年由平清盛所建。三十三間堂的名稱是因正殿內由33根立柱隔開的間隔而得名。在三十三間堂長約120m長的殿內,以正殿中央的一尊千手觀音坐像(國寶)為中心,1001尊千姿百態、栩詡如生、神態各異的千手觀音立像沿兩側整整齊齊的一字排開,金碧輝煌,氣勢奪人, 是三十三間堂的壓卷作品。 三十三間堂
室町時代的建築 室町時期的建築是日本近代建築奠定基礎的階段。此時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是金閣寺和銀閣寺。室町時期是日本庭園設計發展的時代。庭園設計所以在此時期受到重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1.禪宗對園林環境之重視。2.此時中國山水畫普受歡迎,受到中國山水畫以及宋代庭園設計的影響,日本人對優美的庭園,產生了很大的喜愛。3.日本小型住宅式建築的發展,促使日本人注意環境之美化。 京都的銀閣寺,15世紀建造,正式名稱為慈照寺,庭園十分優美,鋪滿白砂的銀色沙灘。 銀閣寺前有「銀沙灘」與向月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滿月之夜將月光返照入閣。如此的巧心妙思正表現出銀閣寺主人─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文雅風流。 銀閣寺
桃山時代的建築 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兩種新的建築形式-城郭和書院,作為權力象徵的天守,也反應出當時軍國主義的發達。城郭是一種防禦性的建築,是為了在動亂的時代能保護封建君主以及他的軍隊士兵;而書院則是具備接待大廳和私人讀書空間的功能,也反應出封建社會中君主和諸侯之間的關係。 姬路城 姬路城位於兵庫縣姫路市 。它又被稱為「白鷺城」,有著精美雕刻的屋頂、華麗的屏風壁畫,以及圍繞主天守的三座副城,是桃山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大広間 它是書院的典型範例,代表性的特色包括床之間(壁龕)、書院窗戶(可看見精緻的花園)等。
江戶時代的建築 江戶時代中期以後,由於庶民階級的興起,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宅。到了末期,開始有西洋建築的引入,而建造西洋式建築。江戶時代的建築,依其性質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一.為混合神道思想與佛教色彩的神社。二.為遠離城市做為休閒遊憩的別莊。三.為品茶靜心的茶室。 桂離宮 桂離宮以大庭園和日本式建築的結晶而馳名世。公元1620年破土動工,歷時35年建成。庭園佔地面積達5萬6000平方米。庭園內的中心是池塘,上有大小島嶼,書院和茶亭相鄰而立,整潔幽靜。
日本的設計理念 日本的設計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設計變得十分強大。他們能對國外有益的知識進行廣泛的學習,並融會貫通,最終成為己用。 日本的傳統中有兩個因素使它的設計沒走彎路:一是少而精的簡約風格,二是在生活中他們形成了以榻榻米為標準的模數體系。 空間狹小使日本民族喜愛小型化、標準化、多功能化的產品,這種思想在建築上得到體現。在設計中,從國家、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民族審美理念同現代設計的某些因素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設計體系,是設計的一個發展趨向。 現代設計越來越認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而不是對符號或圖形的認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內涵,找出傳統文化與自己個性的碰撞點,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 日本的設計運用傳統的理念,現代的元素和構成手法,走在了設計的前沿。
日本建築文化“外緣”向“內核”文化的成功轉化 傳統的日本建築師強調整體的生態設計,他們以敏銳的感官去探究空間的深層本質,進而轉換成建築空間的元素,以塌塌米、竹、石、紙、木等,簡單的構成要素,形塑「空、間、寂」的獨特的日本美學。 日本建築師通過鋼、木、混凝土的複合型現代建築材料,綜合運用結構形式的表現,尤其是對細部構造的大量研究,將日本的建築文化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文化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關係,成功地實現了文化的“外緣”向“內核”的轉化。 日本有著強烈的傳統文化與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創作方法上,日本存在著多種理論和流派,建築家各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其主要觀點有三: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煉日本的特點,然後用現代的手法來加以實現。二是追求“無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種曖昧的形式來加以表現。三是一種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時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風格,又都只是表層的內容。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12002519 http://www.kippo.or.jp/culture_t/build/measure.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4130970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BB%BA%E7%AD%91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gxou.com.cn/xuebao/06-2/wurong.htm&ei=94WqSf7mDsPQkAWyvb3cDQ&sa=X&oi=translate&resnum=7&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6%2597%25A5%25E6%259C%25AC%25E5%25BB%25BA%25E7%25AF%2589%25E7%2589%25B9%25E8%2589%25B2%26hl%3Dzh-TW%26sa%3DX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92900085 http://www3.ouk.edu.tw/culture/oukart2/95-1/%A4%E9%A5%BB%AC%FC%B3N%A4p/024%B2%C4%A4G%A4Q%A5%7C%C1%BF.doc http://www3.ouk.edu.tw/culture/oukart2/95-1/%A4%E9%A5%BB%AC%FC%B3N%A4p/029%B2%C4%A4G%A4Q%A4E%C1%BF.doc http://www.e-japannavi.com/syuyu/kyo_to_33.s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2102394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0201432 http://66.163.168.225/babelfish/translate_url_content?.intl=tw&lp=zh_zt&trurl=http%3a%2f%2fwww.2008ly.com%2fjingdny.php%3fid%3d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