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 國二甲 S9942024 紀美菁
目錄 題解 文章結構 作者介紹 訓儉示康 寫作技巧 名句摘要 模擬寫作 參考資料
題解
題解 本文選自傳家集,為司馬光以儉為訓,教誨其子康的 作品。司馬康,字公休,自小端正恭謹,是父母至孝。 聰敏好學,博通群書。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時,曾負責 資料的檢校工作,官至著作佐郎兼侍講(編纂史書兼 為皇帝講學的官)。 全文以儉為立論中心,闡明儉為德基、侈為惡源的道 理。北宋中期,風俗日趨奢靡,不僅尋常百姓穿戴奢 華,士大夫亦奢靡成習。司馬光深恐其子沾染時習, 以致敗家喪身,便從自己儉約的家風和不喜華靡個性 談起,並徵引聖賢言論、古今事例,闡明儉以立德、 奢則致敗的道理,訓誡其子,並垂為家訓。
文章結構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自己獨以儉素為美-引孔子之言,說明儉為美德 文章結構 第一段 述己家風清白天性儉樸 吾本寒家, 以清白相承 長者加以金錢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第二段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自己獨以儉素為美-引孔子之言,說明儉為美德
正例:先父宴客儉約,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反例: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近日士大夫宴客鋪張奢靡 第三段 慨嘆近歲風俗侈靡 正例:先父宴客儉約,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反例: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近日士大夫宴客鋪張奢靡 第四段 舉宋代大賢崇尚儉樸,非庸人所能及 李文靖 魯宗道 張文節
第五段 引御孫言,說明儉為德基,侈為惡源 正例: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則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反例: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第六段 列舉古今以儉立德,以侈自敗之例 正例 正考父 季文子 反例 管仲 公叔文子 何曾 石崇 寇萊公 第七段 勉其子非徒身服行,更應傳訓子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 叟,宋陝州夏縣(今山 西省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生於真 天禧三年(西元一O一 九),卒於哲宗元祐元 叟,宋陝州夏縣(今山 西省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生於真 天禧三年(西元一O一 九),卒於哲宗元祐元 年(西元一O八六), 年六十八。
司馬光自幼讀書勤奮,二十歲即考上進士。神宗時, 任御史中丞,因批評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退居洛 陽,歷十五年,絕口不談時事,專心著述,尤其致 力於資治通鑑的編纂。哲宗即位後,起為門下侍郎, 轉尚書左僕射,盡罷新法。但因勤於政務,日夕勞 瘁,在相位僅八個月而卒。贈溫國公,諡文正。 其思想源出六經,文章質樸簡潔,義理醇厚,頗能 端正世風。有傳家集、涑水紀聞等書傳世。另主持 資治通鑑之編纂,歷十九年而成,上起戰國,下終 五代,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為編年體的史學名著。
訓儉示康本文
第一段(敘)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 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 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 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段落大意:現身說法,追述家風,並從自己的個 性談起,自幼及長,即使中第亦不改儉樸本性, 以期勉其子紹述家風。
第二段(議)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 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 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段落大意:採對比手法,以「眾人(皆以奢靡為 榮)」與「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對比,引孔 子之言後,復以「古人(以儉為美德)」與「今 人(乃以儉相詬病)」對比。本段點出全文之綱 領「儉素」,並推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古人以 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第三段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 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 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菜羹,器用 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 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 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 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 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 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先以「近歲風俗尤為侈靡」為本段綱領,繼而舉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做概括性的說明之 後,以「昔」、「今」對比的手法,歸納出一論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在此遺憾下,以沉 痛的反詰句「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提 出知識分子的自省與對當代從政者的期許。
第四段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 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 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 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 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 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 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 益重之。
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 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 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 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 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 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 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 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段落大意:加強說理,全以正面事例(舉當代例 子)取勝。
第五段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 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 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 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 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 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 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段落大意:以言例為主,並採正反相生的手法, 分別就「儉則寡欲」、「侈則多欲」以雙軌論說 的方式,評述對「君子」與「小人」的影響。
第六段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 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戍,果以 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 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 風,今多窮困。 段落大意:以事例為主,承繼第五段論「儉」、 「侈」對人影響的利弊,連舉七個事例佐證。
鏤簋
第七段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 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 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 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 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段落大意:點明為文的目的,期勉其子不僅須身 體力行,更須傳訓後嗣,以承先人家風。
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 引證法:在寫作中,通過引用事理作為論據,來證明論 點的論證方法,叫引證法。所謂事理,一般包括經典作 家的言論、科學上的公理和原理、人盡皆知的常識以至 內涵精警的格言成語等。 例證法:就是「據事以取義,援古以證今」(文心雕龍 •事類)。這表明,其中事例主要有兩大類,即歷史事 例和現實事例;如本文的引證名言來自《論語》三則、 《左傳》一則。而第四段的引證,則結合生動實例,介 紹北宋三位名臣事蹟:李沆重居之儉、魯宗道重食之儉、 張知白重自奉之儉,其金玉良言昭示讀者的是知止知足 的人生態度,誠懇而動人。
夾敘夾議表明觀點:將具體的事實(敘)和抽象的議 論(議)相結合的一種表現方式。 對比鮮明凸顯主題:透過相互的比較、襯托,發揮抑 揚頓挫的功能,以引起明顯對比的效果。文章開頭由 清白家風說到自己以儉素為美,然後引聖人之訓,表 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風的態度,為一對比;然後從 自己的父親、兒子的祖父在世時的樸素作風與當世頹 弊風俗對比,以此訓子,亦為對比;接下來舉本朝幾 位高官崇尚節儉的行與言,闡述居高位者須崇儉以教 子孫的道理,由此專從道理上闡明儉之利、侈之弊, 為另一對比;最後舉古今七例證明上一層的論點,又 是儉與奢的對比,透過鮮明的對比,充分傳達誡奢崇 儉的論旨。
名句摘要
名句摘要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
模擬寫作
模擬寫作-〈節儉〉 由於我的雙親小時候生活清苦,經過了一番努 力才有了現在雖稱不上富裕,但也衣食無虞的穩定 生活,因此,他們在任何方面都是「能省則省」。 一件衣服可以穿個四、五年,襪子破了也捨不得換, 親戚贈送的營養食品更是只有在疲累時才會拿來食 用。 在雙親的影響下,我也養成了不浪費的好習慣。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為了玩電腦,晚餐吃得很快, 沒有將碗內的米粒吃乾淨就把碗放進洗碗槽,父母 見狀,狠狠地將我訓斥了一頓,要我把沒吃完的米
粒收集起來,拿到佛祖面前向辛苦的農夫們懺悔。 我邊撿邊哭,沒想到被我扔掉的米竟盈滿了自己的 一個手掌,我當下才頓悟自己有多麼浪費。從此以 後,不論在家用餐,抑或在外用餐,我一定會將食 物吃得乾乾淨淨,一點菜渣也不留。 我們這個世代的孩子大多沒有吃過苦,「無法 想像吃了這一餐,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的生活, 許多家長基於「自己吃過苦,不願意讓孩子也受苦」 的補償心態,讓孩子予取予求,養成了驕縱奢侈的 個性。許多讓人遺憾的社會新聞就是由此而生的!
兒子向父親要錢不成,憤而砍殺父親;少女下海賣 身,只為了購買一個名牌包。做了許多傷風敗俗事 情仍毫無悔意。這,就是無止盡的欲望所造成的後 果。 將金錢留給後世子孫,只能確保下一代能夠過 好生活;將節儉的風氣傳承給後世子孫,造福的卻 是各個世代的子孫啊!
參考資料 書面資料: 高級中學國文 康熙文化出版 搶救國文大作戰 龍騰文化出版 高中國文古典文選 萬卷樓出版 高級中學國文 康熙文化出版 搶救國文大作戰 龍騰文化出版 高中國文古典文選 萬卷樓出版 100-14訓儉示康(完整版‧教用) 網路資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 bin/newDict/dict.sh?cond=%26%2339948%3B&pieceLen=50&fld=1&cat =&ukey=126402895&op=&imgFont=1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The Beauty of Taiwan http://s8626460.pixnet.net/blog/post/9707112- 2007%E5%B9%B4%E5%85%AC%E5%8F%B8%E6%97%85%E9%81%8A 圖片http://www.wretch.cc/blog/navyblue77/792039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