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郑之和
发病特点 1、占全身骨关节结核首位,以椎体结核占 大多数,附件结核罕见。 2、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结核杆菌 易停留于椎体部位。 大多数,附件结核罕见。 2、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结核杆菌 易停留于椎体部位。 3、腰椎活动度大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 颈椎更次。 4、儿童多见,30岁以上发病率下降。
病 理 1、中心型椎体结核。多见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胸椎。 2、边缘型椎体结核。多见于成人,腰椎为好发部位。 3、寒性脓肿: 病 理 1、中心型椎体结核。多见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胸椎。 2、边缘型椎体结核。多见于成人,腰椎为好发部位。 3、寒性脓肿: (1)椎旁脓肿:脓液汇集在椎体旁,可在前、后方或两侧。向扣方进入椎管、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2)流注脓肿:脓液穿破骨膜,沿肌筋膜间隙向下方流动,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结核中毒症状。 2、局部表现:疼痛、患椎棘突压痛,叩压 痛、叩击痛。 3、脊髓、神经根受压表现。
脊柱结核并发截瘫机制 早期瘫痪 (1)脊髓受压:病灶活动期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组织和死骨进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清除致压因素,截瘫可以恢复。 (2)脊髓前动脉栓塞:脓液进入椎管前半部→脊髓前动脉栓塞→脊髓永久性损伤。
(1)瘢痕组织形成,对脊髓产生环形压迫。 (2)后凸畸形或病理性脱位→椎管前方形成骨嵴是主要致压因素。 (3)脊髓血管栓塞。 迟发性瘫痪 (1)瘢痕组织形成,对脊髓产生环形压迫。 (2)后凸畸形或病理性脱位→椎管前方形成骨嵴是主要致压因素。 (3)脊髓血管栓塞。
截瘫表现 1、全身、局部表现 2、脊髓受压表现 (1)束带感;与病变节段一致、神经根受刺激所致。 (2)运动障碍。 (3)感觉障碍。 (1)束带感;与病变节段一致、神经根受刺激所致。 (2)运动障碍。 (3)感觉障碍。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1、X线片以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为主,软组织影不对称。 2、CT: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空洞、顽强骨、脓肿。 3、MRI: (1)早期诊断价值、炎性浸润阶段可显示异常信号。 (2)脊髓有无受压及变性。
CT显示骨质破坏
双侧巨大脓肿
骨质破坏
流注脓肿
治 疗 1、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制动、卧床休息。 3、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 (2)病灶清除术; (3)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治 疗 1、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制动、卧床休息。 3、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 (2)病灶清除术; (3)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4)矫形手术。
术前准备 1、了解心、肺、肝、肾功能。 2、术前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2~4周,一 般情况好转,血沉进行性下降。 般情况好转,血沉进行性下降。 3、改善全射情况,提高抵抗力,改善贫血, 纠正低蛋白血症。 4、凝血功能差者,应用维生素K类药物,改 善凝血功能。 5、混合感染或窦道形成者,术前一周应用 抗生素。
手术要点 1、准确定位,仔细操作,防止误伤重要的神 经、血管。 2、彻底清除脓肿、干酪样坏死组织、死骨和 经、血管。 2、彻底清除脓肿、干酪样坏死组织、死骨和 结核性肉芽组织,造成新鲜创面渗血,既有 助于抗结核药物向病灶区渗透,又有利于病 灶的修复。 3、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物。 4、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1、继续行抗结核治疗。 2、应用抗生素。 3、加强支持治疗。 4、局部制动。 术后处理 1、继续行抗结核治疗。 2、应用抗生素。 3、加强支持治疗。 4、局部制动。
治愈标准 1、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 2、局部症状消失,无脓肿,窦道闭合。 3、X线片示:脓肿消失钙化、死骨吸收替代, 骨质疏松好转,病灶边缘骨轮廓清晰,关节 已融合。 4、血沉复查三次正常。 5、起床活动一年保持上述四项指标者。
椎弓根固定系统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