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一节 生物圈 概念: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 一、动物的栖息地(生境 habitat)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 一、动物的栖息地(生境 habitat) 动物是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地形、气候、水分、土壤、植物等要素互相依存和相互制约地融合成一个整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动物栖息地是能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荒漠等。 任何一种动物的生活,都要受到栖息地内各种要素的制约 生活于不同栖息地的动物类群,在躯体结构、生活方式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不同动物对栖息地的适应能力有广、窄之分。
二、分布区 1、定义:种(或属、科)的分布区是指某种动物所占有的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这种动物能充分地进行生长和发育,并通过生殖繁衍出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栖息地: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分布区〉栖息地 2、分布区有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 3、动物分布区能否向外扩展依赖于: (1)动物的扩展能力 (2)动物分布的阻限;非生物阻限和生物阻限。 4、动物扩展的主要途径: (1)走廊 (2)滤道 (3)机会通过
三、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 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带内,分别分布着数量占优势的代表性的植物类型和生态地理动物群。
四、水域的动物分布 1、淡水生物群落 2、海洋生物群落 流水水体:河流的流速和底质是形成及决定其动物区系组成、生态分布的主要因素。 静水水域: 2、海洋生物群落 分沿岸带、浅海带、远洋带
第三节 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动物区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动物区系有许多分类位置明确并在地理分布上重叠的动物种所组成。 大陆漂移学说
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分区
1.澳洲界 中生代末期与大陆分离 范围: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的岛屿。 现今所有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的特征 区系特点: (1)缺乏胎盘类哺乳动物,保存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2)鸸鹋、食火鸡、无翼鸟、营冢鸟、琴鸟、极乐鸟、园丁鸟为本界特有鸟类。 (3)有原始的爬行动物——楔齿蜥 (4)鱼类有澳洲肺鱼 中生代末期与大陆分离
澳 洲 界
2.新热带界 范围:整个中美、南美大陆、墨西哥南部及西印度群岛。 特点:种类极为繁多而特殊 特有种类:贫齿目、阔鼻猴、新袋鼠科、魑蝠科、吸血蝠科、豚鼠科;美洲鸵鸟、负子蟾、美洲肺鱼等 第三纪与其他大陆分离
新 热 带 界
3.埃塞俄比亚界(热带界) 范围: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岛屿。 特点:区系组成的多样性和拥有丰富的特有类群。 蹄兔、长颈鹿、河马等特有科
埃塞俄比亚界(热带界)
4.东洋界 范围:喜马拉雅山以南,我国南部、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达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等大小岛屿。 特点:具大陆区系特点,气候温暖,植被丰富,动物种类多。 长臂猿科、眼镜猴科、树鼩科等特有科
4. 东 洋 界 长臂猿 印度象 马来貘
5.古北界 范围:欧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亚洲。 特有种多:熊猫、金丝猴、獾、骆驼、羚羊等
6.新北界 范围: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 特点:有一些特有种:美洲麝牛、美洲驼鹿、美洲河狸、白头海雕。 美洲盘羊 美洲麝牛
第四节 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概述 我国分属古北界和东洋界 两者的分界线是:西起横断山脉北端、经过川北岷山与陕西的秦岭,向东达于淮河一线。 广东属于东洋界
中国第四纪动物区系演变示意图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
(一)东北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3、动物群: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
(二)华北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草地和灌丛 3、动物群:温带森林-森林草原、 农田动物群 特有种:褐马鸡、复齿鼯鼠
(三)蒙新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东部草原、 西部荒漠 3、动物群: 东部:温带草原动物群 西部: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四)青藏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寒荒漠 3、动物群: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五)西南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 3、动物群: 高山带: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中、低山带: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六)华中区 1、范围及气候特点 2、植被:森林、灌丛、农田 3、动物群: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