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之人才培育 -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王育文 戴美華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吉林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校長 博士生 第四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 技職教育之人才培育 -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王育文 戴美華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吉林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校長 博士生
摘要 本文探討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的方向與策略,並以「台灣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1980年代,因技職教育的發展方向正確,故在經濟建設方面,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技職教育之主要任務為「培養有用的人」,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適應能力」。此一觀念亦是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奉行的準則,「畢業即就業、上班即上手」更是簡單務實的口號。 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以能順應社會變遷、經濟轉型與世界潮流等最理想。學校教育亦應隨時做適度的調整,在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育政策及學校教學等方向妥善擬定面對衝擊時的因應之道。
本文之分析結果,獲得六點結論: (1)教育鬆綁發揮空間、 (2)即時規劃掌握潮流、 (3)創新教育建立特色、 (4)啟發教學活潑思考、 (5)教師責任全面發揮、 (6)有用人才企業歡迎。
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鄭樹山,2008) 一、恢復發展階段(1978-1991) 二、鼓勵與規範並重階段(1965) 三、注重內涵建設階段(2006-)
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一、恢復發展階段(1978-1991) 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戰略及其對科技、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為民辦高等教育帶來了恢復發展新契機。 1982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 1987年7月國家教委發佈「關於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暫行規定」等法規上的修訂更賦予民辦高等教育合乎法治的基石。
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二、鼓勵與規範並重階段(1965) 1992年10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大量社會資金湧入大陸民辦高等教育領域,促使其快速發展 1993年10月國家教委頒佈「民辦高校設置暫行規定」,明確了民辦普通高校的設置條件和程式,為規範民辦高校發展提供新的依據。
中國大陸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三、注重內涵建設階段(2006-) 教育部於2007年1月發佈「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定」。 2008年2月「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等相關辦法,經過逐一落實,對於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積極健康地發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台灣的技術職業教育發展 一、初職與高職(1950) 二、專科學校(1965) 三、取消初職(1968) 四、成立技術學院(1974) 完成「職校→專科→技術學院」之一貫體系 1997年又有多所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
台灣的技術職業教育之貢獻 人才培育方面:完成「操作員→技術士→工程師」 各層級人力需求的提升及供應。 確實提升了人力資源的質與量 人才培育方面:完成「操作員→技術士→工程師」 各層級人力需求的提升及供應。 確實提升了人力資源的質與量 經濟建設方面:創造了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 快速促進台灣經濟的發展 教育制度方面:完成「技職→專科→技術學院之一貫體系」 健全教育體制的完整性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教育部長於1964年開放專科學校的設立,在2~3年期間,專科學校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地相繼成立,技職體系由高職向前跨了一大步。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1974年正式成立了「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名為台灣科技大學),而建構了技職教育一貫體系。 註:1991年始正式成立了第二所技術學院(雲林技術學院)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1975年開始專科評鑑,且每隔三年舉辦一次;高職部份亦於1976年開始實施評鑑制度。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1985年可能是技職教育發展的轉捩點。早期技職院校受到的約束頗多,依照規定各校的學生大都在三千人以下。當教育部長宣佈「辦學績優學校,可以不受二類六十班的限制」之利多消息後。自1986年開始各校紛紛請求增班。迄今,已有不少的學校成長了五倍以上的學生數。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1989年另一項使各校財源增加的政策出現。一來是教育部的經費成長不少;二來則有鑑於私立學校的貢獻,於是政策上決定大量補助,並逐年提升至學雜費的百分之二十為目標。這個決策,對私立學校經費來源確有很龐大的幫助,也奠定了私立學校的發展。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1997年,部長特別領導技職校院舉辦了「為技職教育而跑」系列活動(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主辦),並於當年讓幾所學校改名為「科技大學」。
臺灣技術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決策 「推廣教育」或稱為「成人教育」,台灣科技大學(原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早在1979年已啟動推廣,唯當時僅有該校一所推動,成效有限。部長有感於此,於1999年正式將「回流教育」列為推動政策,主張大學的任務不宜限制在18-22歲的青年。
現況分析-表一:高中、高職、綜合高中校數及學生數消長表
現況分析-表二:1995至2005學年度技職校院(大專)校數統計 學制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公立 私立 合計 科技大學 5 6 7 11 12 15 20 22 9 29 技術學院 未附設專科部 3 2 1 附設 專科部 18 37 49 53 54 51 38 44 專科學校 74 70 61 36 23 19 14 17 81 80 79 83 85 86 88 89 73 92
現況分析-表三:2001至2005年專科學校學生人數統計表 學年度 學制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增減 二專 232,413 188,499 150,413 112,425 78,682 -153,731 五專 174,428 158,748 138,612 118,513 102,204 -72,224
現況分析-表四:全球總生育率概況(單位:人) 1960-1965年 1980-1985年 2000-2005年 全球 4.97 3.57 2.69 非洲 6.86 6.43 4.91 亞洲 5.63 3.66 2.55 中華民國 5.35 2.23 1.35 日本 2.02 1.76 1.32 中國大陸 5.72 1.83 香港 5.31 1.80 1.00 南韓 1.41 新加坡 4.93 1.69 1.36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5.97 3.90 2.53 歐洲 2.58 1.88 1.38 德國 2.49 1.46 義大利 2.50 1.53 1.23 西班牙 2.89 1.89 1.15 北美洲 3.34 1.81 2.05 美國 3.31 2.11 加拿大 3.61 1.63 1.48 大洋洲 4.01 2.62 2.34 澳洲 3.27 1.93 1.70 紐西蘭 4.02 1.96 2.01
現況分析-表五、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暨當年度結婚率 人數 (人) 粗出生率 (0/oo) 對數 (對) 結婚率 (對/千人) 2000年 305,312 13.76 181,642 8.19 2001年 260,354 11.65 170,515 7.63 2002年 247,530 11.02 172,655 7.69 2003年 227,070 10.06 171,483 7.60 2004年 216,419 9.56 131,453 5.80 2005年 205,854 9.06 141,140 6.21 2006年 204,459 8.96 142,669 6.25 2007年 204,414 8.92 135,041 5.89
現況分析: 分析表一及表三的基本資料發現二個事實:第一點、四技的學生來源主要是高職生,而高職校數由209所減至165所,其高職學生數更由最高的52.4萬人降至32.6萬人;第二點、二技的學生來源則是二專及五專的畢業生,而表三顯示專科生人數不斷驟減,在五年內,由40.7萬人急速下降至18.1萬人,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未來的學生來源,已呈現嚴重的問題。 表二顯示大專校院結構的演變。高等技職教育(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的學校數,由1995年的7所,增至2005年的75所。此表示技職教育水準的提升,然而其學生來源由表一顯示遞減的現象,此一反常現象,致使目前有不少學校,呈現招生人數不足的窘境。
現況分析: 還有一個事實,尚未顯示於高中職的學生數,即出生人口遞減的問題。龍年的出生人口為41.2萬人,而最近10年,出生人口呈直線下降,迄今,只剩20萬人,且弱勢家庭的人數反呈上升的現象。 表四則明顯看出全球出生人口均呈現遞減的情況。台灣在1960-1965年的人口出生數平均約為5.35人,但2000-2005年的平均人口出生數則銳減至1.35人,整體降幅高達74.76%。此外與全球平均生育率相比,台灣1960-1965年的人口出生數平均約為5.35人,高於全球的4.97人;1980-1985年台灣的人口出生數平均約為2.23人,低於全球的3.57人,其平均出生率約為全球平均出生率的62%,2000-2005年的人口出生數平均約為5.35人,低於全球的2.69人,其平均出生率約為全球的一半 。 表五則可更清楚地看出台灣各年度的實際新生兒的出生率,自2000年至2007年,不過7年的光景,新生兒的人數竟由30萬驟減為20萬,我國近年來出生率低迷之主因為少子化現象之反應。 僧多(學校數增加)粥少(學生數減少)+教育部退場機制已啟動的情況許多學校已面臨生死存亡的保衛戰
面臨衝擊 教育政策 社會變遷 經濟轉型 世界潮流 企業看法
因應之道-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教育對象--推廣教育 教育目標--教學型高校、「畢業即就業、上班即上手」 教育政策--整合平臺、加強兩岸交流 學校教學--勞動教育、品德教育、三三三政策
創辦人 王廣亞 博士
創辦人 「三三三」策略 三心.三嚴.三特色 嚴 嚴 守法 守信 守時 樹立三守精神 良好氣質 培養學生 愛心 關心 管 教 耐心 嚴 考 創辦人 「三三三」策略 三心.三嚴.三特色 良好氣質 嚴 嚴 守法 守信 守時 樹立三守精神 良好氣質 培養學生 愛心 關心 管 教 耐心 嚴 考 一(兩)證多照
創辦人辦學理念 倫理、創新、品質、績效 宏觀特色 的校務創新 卓越 前瞻 營造和諧 的校園倫理 務實 圓融 追求一流 的學校品質 追求一流 的學校品質 宏觀特色 的校務創新 前瞻 卓越 徹底執行 的目標績效 營造和諧 的校園倫理 務實 圓融
六個結論 教育鬆綁 發揮空間 即時規劃 掌握潮流 創新教育 建立特色 啟發教學 活潑思考 教師責任 全面發揮 有用人才 企業歡迎
技職教育之人才培育 -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謝謝聆聽 王育文 戴美華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吉林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校長 博士生 第四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 技職教育之人才培育 -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為例 謝謝聆聽 王育文 戴美華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吉林大學企業管理系 副校長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