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生物的整体性 第一节 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 第二节 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 第三节 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节 从整体性角度研究的课题.
Advertisement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CCD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中药安全监管重点环节与监控要点 操复川 FDA.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一、基本概念  药品:用于人体预防、诊断、治疗疾病 的物质。  西药:在现代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人体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的物质。  中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人体预防、诊断、治 疗疾病的物质。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单元 补阳药. 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诸证。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十七节 开窍药 定义:凡以开通心窍,启闭醒神为主要 作用,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 开窍药。 适应证: 用于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 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痫病、中 风等猝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特点:味辛、芳香,善于走窜,入心经。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第十五章 理气药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概念: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改善或 消 除风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称 发散风热药。
第八章 理气药.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节 补阳药 1.特点: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主入肾经。因肾阳为一身之元阳,乃诸阳之本。此类药能温补助长肾阳,肾阳之虚得补,就能温煦其他脏腑,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的阳虚诸证。 2.应用:主治肾阳虚证。(怯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呼多吸少,咳嗽喘促;腹中冷痛,黎明泄泻;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水泛为肿;以及崩漏不止,带下清稀等证。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蓼 科Polygonaceae.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概念: 峻下逐水—指以作用峻烈的泻下药攻逐水饮,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病证的方法。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 二 十 三 章 开 窍 药 【含义】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闭 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川乌 附子 一、教学重点 二、真伪问题:名称求真、药用历史、基原鉴定、产地采制 性状特点、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草乌
补骨脂 来 源 豆科植物 补骨脂 干燥成熟果实 Fructus Psoraleae 破故纸 返 回 来源 来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区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三节 补血药 1.特点: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 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部分药兼能滋养
第七章 温里药.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开 窍 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清热药.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各類植物開花授粉後很快的就會形成果實,準備傳宗接代。果實著生的狀態與開花的方式有關,由花序所形成的果實會聚集呈聚合果:
自然與生活科技 南一版 三上.
消食药.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利水渗湿药.
木兰科(Magnoliaceae) *P6-15 A∞ G∞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活血化瘀药.
桑科Moraceae ♂P4~5 A4~5 ;♀P4~5 G(2:1:1)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的分类 程亚青.
川乌 Radix Aconiti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主根(母根)。
苋科 Amaranthaceae [概述] 多为草本。 花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花下常有1干膜质苞片及2小苞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性能与作用】味多辛、苦,具有祛除肌表、经络风湿的作用。部分药兼有散寒或清热、舒筋活络、止痛、解表及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范围】主要用治风湿痹证,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证。

【分类】①祛风湿散寒药; ②祛风湿清热药; ③祛风湿强筋骨药。 【分类】①祛风湿散寒药; ②祛风湿清热药; ③祛风湿强筋骨药。 【配伍】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新久及邪犯部位的不 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用法】祛风湿药主要用于治疗痹证,而痹证多属慢 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做酒剂或丸剂服用, 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功效。也可制成外敷剂 型,直接用于患处。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 虚血亏者应慎用。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1.概念:以祛风湿散寒为主要作用,长于改善或消除 风湿偏寒证的药物。 2.特点:①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1.概念:以祛风湿散寒为主要作用,长于改善或消除 风湿偏寒证的药物。 2.特点:①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②适用于风寒湿痹痛。 ③也可配伍清热药,用于风湿痹偏热者。

独 活 《神农本草经》 Pubescent Angelica Root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秋末或春初采挖。晒干。以根条粗壮、油润、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性能】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应用】 1.风寒湿痹 如独活酒;独活寄生汤. 2.风寒挟湿表证 ,头风头痛 如荆防败毒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

威 灵 仙 《新修本草》 Clematis Root 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 根及根茎。前一种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后两种主产于东北地区。秋季采挖,晒干。以根长、色黑、无地上残基者为佳。生用。

【性能】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骾。 通经络—指以味辛走窜的药物疏通经络,用治痹证关 节不利、筋脉拘挛的方法。 【应用】 1.风湿痹痛 可单或配伍其他祛风湿药,如神应丸。 2.诸骨骾咽 【用法用量】煎服,5~15g。治骨骾可用30~50g。

川 乌 《神农本草经》 Sichuan Aconite Root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块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夏、秋季采挖,晒干。以饱满、质地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者为佳。制用或生用。

【性能】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 如乌头汤;如小活络丹。 2.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如大乌头煎;可 做手术麻醉用药,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内服制用。入散剂或酒剂,1~2g; 煎服,3~9g,先煎0.5~1小时;生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①孕妇忌用。       ②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③不宜久服。       ④生品内服宜慎。

【附药】 草 乌 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疼痛。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同川乌。

蕲 蛇 《雷公炮炙论》 Long-noded Pit Viper 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蛇(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腹部后盘成圆形,烘干。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切段用。

【性能】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性善走窜, 尤宜于风湿顽痹。 2.麻风,疥癣 3.小儿惊风、破伤风 如定命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 1.5g。或酒浸、熬膏、入丸散。

木 瓜 《名医别录》 Flowering Quince Fruit 为蔷薇科植物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和木瓜(榠楂) C.sinensis (Thouin) Koehne 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后晒干,或剖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后晒干。以外皮抽皱、肉厚、内外紫红色、质坚实、味酸者为佳。生用。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应用】 1.风湿痹痛 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如木瓜煎。 2.脚气肿痛 治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如鸡鸣散。 3.吐泻转筋 4.消化不良证 化湿和中,兼消食积。 此外,尚可生津止渴,治疗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