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茲卡病毒感染症 疾病管制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八章 疱疹病毒 ( Herpesvirus ) 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 已发现有 100 多种,分 3 个亚科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EB 病毒 Herpes 来源于希腊 词语 “herpein” (意为 爬行、蠕动) why ?
Advertisements

登革熱治療及診斷 屏東寶建醫院 感控室主任 孫 武醫師. 登革熱 (Dengue fever) 又稱 " 斷骨熱 ". 台灣民間也稱 " 天狗熱 ", " 斑疹 ". 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的急性傳染病. 經由斑蚊傳播, 傳染速度快, 發病率高.
产科急诊室内 孕妇停经 31 周,阵发性腹痛 4 小时。 体检: T36.8 ℃, Bp110/70mmHg , P86 次 / 分, R18 次 / 分,宫缩 45 秒 /3~4 分,胎心 145 次 / 分。 阴道检查: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2cm ,先露 头,高位 -3 。 诊断和处理。
黄热病 杨亚荣. 黄热病概述  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蚊媒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  进入肝肾损伤期,病死率可高达 20% ~ 40%  本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 亚洲没有本地病例.
登革热 ( Dengue Fever )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性疾病教研室 梁连春.
看診小撇部 門診科別 & 健康檢查. 一、門診科別 ( 一 ) 眼科  視力減退  紅腫  痠痛奇癢流淚不止  斜視  角膜炎  眼睛不舒服.
性病知多少. 經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稱為性傳染病, 又稱性病。 性病的傳染途徑 : 性行為 血液傳染 母子垂直傳染 性病的病原體:細菌、病毒.
Multiple gated ventriculography, MUGA Imaging the blood-pool of the heart by synchronizing scintigraphic recording with electrocardigram Repetitively.
甲型 H1N1 流感诊疗方案 ( 2009 年第三版) 的制定及临床应用体会 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曹志新
「 梅毒 」 及 「 先天性梅毒 」 通報定義修改與疫調追蹤教育訓練 疾病管制署 慢性傳染病組 愛滋科 1.
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伊蚊传播 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 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 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 区流行。 寨卡病毒会引起轻微病症。人 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 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 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 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
「 梅毒 」 及 「 先天性梅毒 」 通報定義修改與疫調追蹤教育訓練 疾病管制署 慢性傳染病組 愛滋科 1.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
即 時 看 板 生活小叮嚀~ 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more 國際旅遊資訊 more 日期:2011/8/5 國際沙門氏菌感染症概況
認識茲卡病毒感染症 疾病管制署.
親師座談會 之 登革熱暨腸病毒宣導.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中山三院传染病教研室
中东呼吸综合征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附属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洪秀华 卫蓓文
我國因應中國H7N9人類 禽流感疫情防治作為 疾病管制局 102年4月3日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世纪温疫和超级癌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疫苗预防。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virus) 全球流行趨勢及疾病介紹
「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簡介 (適用對象:導遊、領隊或相關觀光從業人員)
腸病毒 蔡宇恆.
傳染病防治宣導 -登革熱 桃園縣平鎮市北勢國小衛生組長 陳敏慧.
输入性传染病的诊疗思路 义乌市中心医院 楼莲青.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疾病管制署 認識茲卡病毒感染症.
B 型肝炎專題報告 生機一 侯詠德 B
病 毒 性 肝 炎.
速克伏3HP短程處方建議劑量 Drug Dose (>12 year-old) Frequency Duration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諾羅病毒疫情概況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 Hi! (Zika virus) 製作人:梁方維 資料來源:Google大神、 維基百科及衛生署 製作人:梁方維
黄 热 病 YELLOW FEVER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幼兒疾病預防與照顧個人報告 主題:德國麻疹 指導老師:陳韻如老師 報告學生:陳穎瀅 學號:499I0104 幼保二乙.
腸病毒 介紹及防治方法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新竹縣衛生局、東元綜合醫院關心您!!.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腸病毒71型輕症及重症病例持續增加,疫情仍具威脅 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more 國際旅遊資訊 more
Immunity to virus Immunity to bacteria and fungi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登革熱 報告人:替代役 賴柏元.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常見的傳染病.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谭德明.
香港醫學會 2003流行性感冒講座 勞永樂醫生 香港醫學會會長.
Diabete.
日本腦炎預防接種政策現況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急性傳染病組
临床病毒学检验概述 Introduction on Clinic and Diagnostic Virology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Evolution of pediatric sudden deafnes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集中在熱帶、亞熱帶,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屬於熱和溼的環境,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故容易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
香港醫學會 2003流行性感冒講座 勞永樂醫生 香港醫學會會長.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登革熱來襲.
登革熱 也稱骨痛熱症 ◎是由登革熱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屬於斑蚊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與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這隻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大雨過後易孳生病媒蚊,每週定期清除積水容器及廢棄容器 日期:2012/05/15 今年東南亞登革熱疫情概況
預防登革熱 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屬於熱和溼的環境,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容易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 ☆登革熱傳播方式: 主要傳播方式是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 腳上有白斑。這些病媒蚊喜歡棲息於室外或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積水的地方。一天內蚊子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細胞.
洪偉誠 鄭博文 楊怡和*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認識茲卡病毒感染症 疾病管制署

茲卡病毒(Zika virus) 最早在1947年從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彌猴體內分離出來 與登革熱病毒同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裡的黃病毒屬 (Flavivirus) 為單股正鏈RNA病毒 有包膜、二十面體 依據基因型別分為 非洲型:烏干達(1947)、奈及利亞(1968)、塞內 迦爾(1984) 亞洲型:馬來西亞(1966)、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2007)、柬埔寨(2010) Haddow AD, Schuh AJ, Yasuda CY, Kasper MR, Heang V, Huy R, et al. (2012)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Zika Virus Strains: Geographic Expansion of the Asian Lineage. PLoS Negl Trop Dis 6(2): e1477. doi:10.1371/journal.pntd.0001477

流行病學 病毒被發現後,大多只在非洲及亞洲發現散發的人類病例 2007年4─7月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的雅蒲島(Yap)首度發生群聚 首度於亞洲及非洲以外之地區發生 推估島上>3歲的居民約73%被感染 2013年10月─2014年2月法屬波里尼西亞爆發疫情 估計約11%的居民因茲卡感染就診 病毒從法屬波里尼西亞傳至鄰近的其他島國,如:法屬新 喀里多尼亞、庫克群島、復活島、萬那杜、所羅門群島 從發現這病毒之後過了近半世紀,大多只有散發的人類病例在非洲及亞洲被發現,直到西元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才有比較多對這疾病的認識。最近一波則是2013年十月發生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疫情,在2015年5月,美洲的巴西也發現到茲卡病毒在當地現蹤,因此,茲卡病毒被認為是一個會持續擴展到新地區的新興傳染病。 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直至2015年六月仍未有人因為茲卡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案例

最新疫情 2015年5月WHO證實巴西東北部出現本土的茲卡病毒感 染確診病例,為美洲地區首例 之後疫情疫情擴增至中、南美洲10餘個國家/地區,包括 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墨西哥、巴拉圭、 蘇利南、委內瑞拉、宏都拉斯、巴拿馬、法屬馬丁尼克、 法屬圭亞那、波多黎各、海地等

曾有茲卡病毒傳播的地方 http://stacks.cdc.gov/view/cdc/37467

目前有茲卡病毒傳播的地方 http://www.cdc.gov/zika/geo/

疾病發展 發病日 *約80%的人於感染後無症狀 於病毒血症期間遭斑蚊叮咬,可能將疾病傳給別人 發病後4天後測得IgM 有症狀期約2~7日 血中可測得病毒時間 5 10 (日數) 發病日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83  Ae. hensilii was the predominant mosquito species present on Yap during the ZIKV disease outbreak in 2007, but investigators were unable to detect ZIKV in any mosquitoes on the island during the outbreak 潛伏期約3~7日 (最長可達12日) *約80%的人於感染後無症狀 於病毒血症期間遭斑蚊叮咬,可能將疾病傳給別人 “mosquito” by Luis Prado

主要傳染途徑

其他傳染途徑 母子垂直感染 性行為傳染 輸血傳染 實驗室傳染 其他可能傳染途徑 器官移植 哺乳

臨床表現 約80%感染者無症狀 有症狀者其症狀與登革熱、屈公熱、或其他會造成發燒與 起疹子的疾病類似 典型症狀 發燒(通常微燒) 斑丘疹 關節痛:主要影響手腳之小關節 結膜炎:非化膿性 其他常見症狀:肌肉酸痛、頭痛、後眼窩痛、厭食 罕見症狀:腹痛、噁心、腹瀉、黏膜潰爛、癢

雅浦島(Yap)流行期間症狀分布 Duffy MR,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0:2536-43.

實驗室診斷 抗體檢驗 發病4日後應檢驗血清內急性期抗體 IgM可能與其他黃病毒IgM有交叉反應 發病14─40日應檢驗血清內恢復期抗體 病毒培養:可從血清 、精液等體液驗出 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 : 可從血清、尿液、精液驗出 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PRNT)有4倍上升 Fixed tissues: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staining for viral antigens or RT-PCR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for viral RNA in serum collected ≤7 days after illness onset Serology for IgM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serum collected ≥4 days after illness onset 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PRNT) for ≥4-fold rise in virus-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paired sera –Only available at CDC Immunohistochemical(IHC) staining for viral antigens or RT-PCR on fixed tissues

血清學檢查與其他黃病毒交叉反應 茲卡病毒IgM陽性有可能是因其他黃病毒(如:登革熱病 毒、黃熱病病毒)感染引起 如為第一次感染黃病毒,可用neutralizing antibody試 驗檢查出是否為交叉反應 如已接受過其他黃病毒疫苗或感染,則難以分辨此次感染 之病毒 血清檢驗陽性時,因與公共衛生單位聯絡,以避免誤解血 清檢驗結果 Zika virus serology (IgM) can be positive due to antibodies against related flaviviruses(e.g., dengue and yellow fever viruses) Neutralizing antibody testing may discriminate between cross-reacting antibodies in primary flavivirusinfection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nfecting virus in people previously infected with or vaccinated against a related flavivirus

NSAIDs 治療 目前沒有針對茲卡病毒感染 的抗病毒藥物 可給予症狀治療 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如需退燒或止痛,應使用 acetaminophen,避免 使用aspirin 或其他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NSAIDs

預後 症狀通常持續2─7日 需要住院的重症不常見 死亡個案罕見 神經學併發症:法屬波里尼西亞疫情爆發期間發現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增加,但其相關性尚未 被證實 小頭畸形:巴西報導疫情爆發地區同時有小頭畸形新生兒 增加,但其相關性尚未被證實

神經學與自體免疫併發症 法屬波里尼西亞流行期間,共8,503人曾因疑似茲卡病毒 感染就醫 推測約29,000人感染 67人有神經學併發症 41人診斷為Guillain-Barre Syndrome 26人有其他神經學併發症 7人有自主免疫併發症 4人診斷為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2人有眼科併發症 1人有心臟併發症 http://www.hygiene-publique.gov.pf/IMG/pdf/bulletin_zika-dengue_.pdf

小頭畸形 小頭定義:頭圍小於生長曲線3rd percentile 巴西2015年5月有疫情後,於10月首次發出警訊,疑似有 因茲卡病毒感染後產下小頭畸形的新生兒 曾在小頭畸形的新生兒及死亡的胎兒檢驗出茲卡病毒 也有些小頭畸形的新生兒檢驗後無茲卡病毒感染 2015年同期的小頭畸形為往年之20倍 因沒有長期監測的資料,目前並沒有真正的基準 (baseline)可做比較 茲卡病毒感染與小頭畸形之相關性仍待確認 建議懷孕婦女,不論妊娠期,均應避免感染 定義:頭圍不成比例且小於同年齡生長曲線3rd percentile

小頭畸形 (AP Photo/Felipe Dana)

巴西疑似與茲卡病毒相關之小頭畸形調查結果

病例定義(臨床條件、檢驗條件) 臨床條件 檢驗條件 急性發燒(微燒)且有下列任一(含)項以上症狀:斑丘疹 (maculopapular rash)、關節肌肉疼痛、非化膿性結膜 炎(non-purulent conjunctivitis),無法以其他醫學診斷 解釋者 檢驗條件 符合下列檢驗結果之任一項者,定義為檢驗結果陽性: (一)臨床檢體(血液)分離並鑑定出茲卡病毒 (二)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急性期(或初次採檢)血清中,茲卡病毒特異性 IgM 或 IgG 抗體為陽性 (四)成對血清(恢復期及急性期)中,茲卡病毒特異性 IgM 或 IgG 抗體(二者任一)有陽轉或≥4 倍上升

病例定義(流行病學條件) 流行病學條件 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 住家或活動範圍附近有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 (二) 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相關旅遊史 (三) 小頭畸形新生兒或其母親(母子垂直感染)

通報定義、疾病分類 通報定義 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符合臨床條件,且有流行病學條件(一)或 (二) (二)符合流行病學條件(三) 疾病分類 : 可能病例: NA 極可能病例: NA 確定病例: 符合檢驗結果陽性定義之第一、二、四項 之任一項

疾病預防 目前無疫苗可預防,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戶外活動時建議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之含DEET的防蚊 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應穿著長袖衣褲,並可在衣服上噴灑 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 至流行地區活動時,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 所 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如果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 內,避免被蚊子叮咬造成傳染

疾病預防 DEET 目前無疫苗可預防,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應穿著長袖衣褲,並可在衣服上噴灑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 至流行地區活動時,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如果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被蚊子叮咬造成傳染

孕婦 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 若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 美國環境保護署已認定孕婦可使用DEET, 不會造成孕婦或胎兒的疾病 離開流行地區後應持續自主健康監測至少二 週,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 知醫師旅遊史

自流行地區返國的孕婦怎麼處理? 若在流行地區期間或返國後二週內有疑似茲卡病毒感染 症狀 應通報,檢驗孕婦,並做胎兒超音波 若孕婦檢驗陽性或胎兒有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intracranial calcification),請每3─4週追蹤胎 兒超音波 若在流行地區期間或返國後二週內沒有疑似茲卡病毒感 染症狀 請做胎兒超音波,注意胎兒是否有小腦畸形或顱內鈣 化(intracranial calcification) 若有以上任一現象發生,應通報並檢驗孕婦

孕婦自流行地區返國 旅遊期間或返國二週內有症狀 旅遊期間或返國二週內無症狀 通報 做茲卡病毒相關檢驗(7日內有症狀請做RT-PCR) 胎兒超音波 胎兒有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胎兒無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檢驗陽性 檢驗陰性 胎兒超音波追蹤 考慮做羊水檢驗 胎兒超音波 通報 做茲卡病毒相關檢驗(抗體檢驗) 考慮做羊水檢驗 每3─4週胎兒超音波追蹤 胎兒有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胎兒無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胎兒有小腦畸形或顱內鈣化 考慮做羊水檢驗 *羊水檢驗胎兒需≥15週

發現小頭畸形的新生兒了,怎麼辦? 若新生兒有小頭畸形,應積極尋找造成之原因,如: 染色體缺陷 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代謝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toxoplasma, “others”, rubella, cytomegalovirus, herpes(TORCH) 若有疑似因感染茲卡病毒造成小頭畸形之新生兒,應通報 並採檢送驗 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母親應同時接受檢驗

發現疑似先天性茲卡感染新生兒,怎麼辦? 全面性的身體檢查評估,包括測量頭圍、身長、體重及評 估妊娠年齡 進行神經學相關評估,是否有外觀異常、肝脾腫大、皮膚 紅疹等症狀,並加以紀錄。如有異常請照會相關專科醫師 胎兒頭部超音波檢查,但如果在第三孕程的產前胎兒超音 波檢查並無發現胎兒腦部異常,可考慮不用再檢查 以誘發性耳聲傳射檢查或腦幹聽性反應檢查評估聽力,可 在出院返家前或出生一個月內檢查,如果有聽力異常情形, 建議照會耳鼻喉科醫師 進行眼睛含視網膜的評估檢查,可在出院返家前或出生一 個月內檢查,如有異常情形,建議照會小兒眼科醫師 其他根據新生兒臨床症狀所需之檢查與評估

新生兒小頭畸形要怎麼追蹤? 照會遺傳諮詢專科醫師 照會兒童神經內科醫師,來決定是否需進一步進行腦部影 像學的相關檢查 照會兒童神經內科醫師,來決定是否需進一步進行腦部影 像學的相關檢查  進行淋病(syphilis)、弓漿蟲(toxoplasmosis)、德 國麻疹(rubella)、巨細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CMV])、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 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感染等相關檢驗,並 考慮照會小兒感染科醫師 抽血檢驗血球數及血小板狀況,以及AST、ALT、 bilirubin等肝功能指數 評估遺傳學方面的因素,以及考量其他可能導致畸形或先 天異常的原因

疑似感染茲卡病毒新生兒長期追蹤 滿6個月時再做一次聽力追蹤檢查 第一年內須密切觀察評估新生兒的頭圍以及生長發育情形, 如有發現異常,請照會相關專科醫師

結論 茲卡病毒近期於中南美洲流行, 東南亞目前流行狀況不明 前往流行地區應確實做好防蚊, 避免感染 因茲卡病毒感染疑似與產下小 頭畸形新生兒相關,建議孕婦 避免前往流行地區 疑似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應接 受積極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