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標準參照的評量促進教育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配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2017/3/11
大綱 成就測驗在教育上的功能 升學制度變革與國中基測發展 十二年國教與基測的轉型-國中教育會考 常模參照與標準參照模式 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的規劃與推動 2017/3/11
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 定義:測量受試者經過學習或訓練之後所獲得的知識或能力。 成就測驗主要用於教育領域。概括地說,成就測驗在教育上的用途分為四種,即反饋、評價、教育研究及人才選拔與安置。
反饋功能-1 成就測驗的結果可以作為反饋信息,調節教師的教學活動。 在某一教學階段開始前的成就測驗,能使教師瞭解學生對完成本階段學習任務的智力、知識和技能的準備情況,為修改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提供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能使教師瞭解學生對有關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診斷出學生的學習困難之所在,以便及時發現教和學中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反饋功能-2 在某一教學階段完成後的總結測驗,能使教師瞭解教育目標是否達到,瞭解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同時為制定新的教育目標提供依據。
評價功能 成就測驗不但可用於評價學生,還可用於評價教師,評價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學質量;不但可作跨區域的橫向比較,還可作跨年度的縱向比較。例如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的國中教育會考。
教育研究功能(Program Planning & Evaluation) 測驗對教育理論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教育體制、教材和教法,要通過教育效果來體現,而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又要通過測驗成績來檢查。很多教改實踐的效果都要通過一定的成就測驗來檢驗。
人才選拔與安置功能 成就測驗經常用來作為選人的工具,例如各種升學考試、公職人員考試等;也可用來確定一個人是否達到了從事某項活動所需要的最低熟練水平;也可對人員進行分類,把每個人安置到適當的位置上去。如國中基測、特色招生考試、資優班考試。
國中基測的目的與評量理念 目的:評量國中生學習成就,用以預測高中、高職、五專學習發展潛能。 命題方向:在於評量學生未來學習與生活有幫助的基礎、核心與重要的知識與能力。 試題難度:以中等偏易為主。 命題流程標準化,為確保試題難度穩定性及兩次基測分數可等化,發展各科題庫。 2017/3/11
課程改革與國中基測 除國文與寫作測驗同為九年一貫綱要本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其餘各科不跨學習領域。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自民國94年起國中基測各科命題皆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 為因應「一綱多本」教育政策,國中基測遵循「學生讀任一部審通過的版本,只要融會貫通,並習得基本能力,皆足以應考基測」的命題原則。 除國文與寫作測驗同為九年一貫綱要本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其餘各科不跨學習領域。 2017/3/11
國中基測各科組題原則 組題難度以『中等偏易』為原則, 通過率50%~75%的題目為題本構成之主要試題。 試題背景以國中學生生活情境與生活經驗的試題為優先考慮。 試題所涉人物性別、種族、職業、地區等,力求中立平衡。 試題避免與坊間文教機構所出版之參考書有所雷同。 2017/3/11
國中基測的應為與難為 有老師認為「基測應增加非選擇題」、「基測應提高試題難度」、 「基測應降低試題難度」、「題目應避免描述過於複雜,變成考學生語言能力」。 「非選擇題較難達到評分的客觀及時效性」、「基測對象為全國考生,無法針對非特定考生設定試題難度」、「為使題意清楚,且試題條件周嚴」、「因各版本學習內容差異,有些概念或能力較無法完整或深入評量」。 2017/3/11
國中基測的重大變革 95年加考寫作測驗 98年量尺計分方式由非線性方式改為線性轉換方式 2017/3/11
國中基測各科試題設計原則 國中基測國、數、英、社、自五測驗學科試題之取材,以學生學習及生活經驗為主要來源。各科所要測驗的能力與內涵,皆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各科試題命題之一般性原則如下: 以能經由紙筆測驗評量之能力指標為主 以評量學生所習得之基本能力為目的 以符合綱要不涉及素材(版本)之選取為方針 2017/3/11
國中基測自然科示例100-1-52 2017/3/11
國中基測自然科示例100-1-52 評量目標:評量學生是否熟悉複式顯微鏡的使用 試題分析結果: 答案 題型 難度(P) 鑑別度(r) Rasch難度 命題依據 B 12 0.3544 0.43 0.779 120-4b 1-4-4-1 反應人次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未作答 493 0.25 選 複選 14 0.01 0.26 項 A 39279 20.05 20.31 分 69451 35.44 55.75 析 C 27333 13.95 69.7 D 59374 30.3 100 全體 195944 2017/3/11
國中基測國文科示例100-1-40-41 2017/3/11
國中基測國文科示例100-1-40-41 第 40 題 評量目標:能理解文意 試題分析結果: 答案 題型 難度(P) 鑑別度(r) Rasch難度 命題依據 A 1 0.7338 0.55 -1.311 E-3-3-2-4 第 41 題 評量目標:能指出文章主旨 0.7309 0.49 -1.292 註:題型 1=文字題 2=附圖題 3=附表題 2017/3/11
國中基測數學科示例93-1-16 2017/3/11
國中基測數學科示例94-1-29 2017/3/11
國中基測數學科示例96-1-33 2017/3/11
十二年國教與基測轉型 免試入學的實施及擴大推動。 自101年起,每年只考一次基測。 因應免試入學的推動,為監控學生在校學習成就,設計規劃國中教育會考,並開發非選擇評量題型。 持續精實各科試題研發工作,配合課程綱要之微調,辦理各科命題研習會,發展具信、效度之測驗試題。 2017/3/11
我們希望新改革帶來何種成效? 高一點的社會正義 低一點的考試壓力 活一點的教學方式 大一點的學習彈性 2017/3/11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分析 2017/3/11
誰的考試壓力大? 2017/3/11
免試入學對教學評量的預期影響(教師問卷) 題號 問卷內容 場次 全體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人數 574 193 134 173 66 次數 百分比 9 免試入學方案擴大實施對國中教學正常化有幫助 非常不同意 16 2.79 6 3.11 8 4.62 1 1.52 不同意 81 14.11 28 14.51 18 13.43 27 15.61 7 10.61 沒有意見 131 22.82 39 20.21 35 26.12 40 23.12 24.24 同意 283 49.3 100 51.81 67 50 76 43.93 37 56.06 非常同意 8.71 8.29 12 8.96 17 9.83 4 6.06 10 免試入學方案擴大實施將影響我的教學方式 13 2.26 2 1.04 3 2.24 5 2.89 3.03 113 19.69 42 21.76 12.69 31 17.92 21 31.82 142 24.74 29.85 49 28.32 19.7 237 41.29 85 44.04 58 43.28 38.73 26 39.39 11.5 23 11.92 11.94 12.14 11 免試入學方案擴大實施可以降低校內考試頻率 59 10.28 8.81 6.72 24 13.87 12.12 230 40.07 90 46.63 55 41.04 57 32.95 25 37.88 154 26.83 41 21.24 45 33.58 54 31.21 14 21.21 104 18.12 36 18.65 15.67 29 16.76 4.18 4.15 2.99 5.2 2017/3/11
99&98年不同基測總分PR值考生補習天數分析表 沒有補習 補習一天 補習兩天 補習三天 補習四天 補習五天以上 99年 98年 PR95以上 人數 150 240 70 110 161 271 80 158 65 98 87 159 比例 24.5% 23.2% 11.4% 10.6% 26.3% 26.2% 13.1% 15.3% 9.5% 14.2% PR90-94 83 141 37 74 95 202 73 142 41 117 86 151 20.0% 17.0% 8.9% 22.9% 24.4% 17.6% 17.2% 9.9% 14.1% 20.7% 18.3% PR80-89 130 205 48 75 165 257 118 193 103 189 200 291 16.9% 6.3% 6.2% 21.6% 21.2% 15.4% 16.0% 13.5% 15.6% 24.0% PR70-79 187 24 50 213 91 94 196 188 367 16.1% 3.9% 4.3% 19.3% 14.9% 13.0% 16.8% 30.8% 31.5% PR60-69 112 201 29 46 109 82 128 72 203 183 353 19.1% 17.7% 4.9% 4.0% 18.6% 18.0% 14.0% 11.3% 12.3% 17.9% 31.2% 31.1% PR50-59 119 207 12 192 107 149 191 303 22.0% 2.2% 4.1% 15.1% 19.2% 12.0% 10.7% 35.2% 30.3% PR40-49 126 227 14 22 81 143 102 125 258 25.9% 2.9% 2.5% 16.3% 10.0% 11.6% 14.6% 14.3% 29.5% 29.4% 不到PR40 484 1042 23 57 162 338 186 248 230 385 43.3% 46.2% 2.1% 14.5% 15.0% 9.8% 8.2% 11.0% 20.6% 17.1% 99年問卷收集考生人數為5659;98年問卷收集考生人數為10446人。 2017/3/11
補習天數不同的基測考生之各科量尺與總分之 平均數(101年基測考後問卷) 一週補習天數 一天 二天 三天 四天 五天以上 總平均 國文科 64.8 62.0 61.3 58.4 56.1 58.9 寫作測驗 9.0 8.7 8.4 8.5 英語科 67.1 63.6 63.8 60.7 58.0 59.5 數學科 64.4 61.1 61.9 58.6 58.8 社會科 65.3 62.3 62.2 59.1 57.4 自然科 64.3 60.8 61.0 58.1 57.3 量尺總分 334.9 318.5 318.9 304.2 295.9 303.9 2017/3/11
以標準參照評量帶動考試和評量的變革 降低入學考試的重要性和風險性 以標準為核心,帶動學校評量和外部考試的變革 以評量變革帶動教育(教學)的改革 2017/3/11
考試和評量的系統性的變革:範例 以標準(課程標準,表現標準)為核心帶動學校評量變革 澳洲的學校本位評量(SBA) 英國的學生進步評量方案(APP) 美國學習表現標準融入班級評量與外部考試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校本評核 台灣的評量標準與評量作業 2017/3/11
課程綱要 能力指標 教學 課程/教材 評量 評量標準 補救強化 (診斷) 教學回饋 (班級評量) 學力檢定 (會考) 2017/3/11 31
國中教育會考的使命 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協助「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11
國中教育會考具體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11
會考與國中基測的不同 藉由各科成績級分減少(分為3表現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藉由標準參照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的目的。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11
教育會考科目與題型 數學科非選擇題和英語科聽力題103年暫不計分,104年正式採計 包含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 各考試科目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為輔 103學年度僅調整數學科及英語科 數學科增加非選擇題型的試題 英語科加考聽力(3選1選擇題) 其餘科目暫維持4選1的選擇題型 數學科非選擇題和英語科聽力題103年暫不計分,104年正式採計 考試科目 教育會考包含國文(含寫作測驗)、數學、英語、社會、自然等科,除國文與寫作測驗同屬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國語文)外,各科不跨學習領域,皆以「課程綱要」為命題依據,寫作測驗需參酌部分國小階段寫作能力指標。各考試科目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為輔。103學年度僅調整數學科及英語科。 教育會考的數學科依據課程綱要內涵,增加非選擇題型的試題,藉此評量國中生的數學溝通能力,期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能力表現,有助於學校教師的教學;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則有助於提昇評量效度,亦對國中英語教育產生正面影響。其餘科目暫維持4選1的選擇題型,表2為各考試科目之時間、題數與其命題依據。 2017/3/11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模式呈現學生表現,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3表現等級 「精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 「基礎」: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 「待加強」: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 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為一至六級分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2017/3/11
各科目等級描述 2017/3/11
<示例說明> 本題評量學生是否能整合上下文意,做進一步的推論與運用。選文介紹有關英語字彙字義演變的概念,主題較為抽象,非學生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素材,學生必須通篇理解文本的內容,綜合文本所給的訊息,來理解語言學名詞amelioration的定義。作答本題時,學生必須從四個選項中判斷哪個字義演變的例子是amelioration,才能選出正確答案。此題難以刪去法找出答案,必須真正理解amelioration的定義,才能進一步選出符合定義的例子。 答對此類型試題的學生,其能力被歸為「精熟」等級的機率較高。 英語科示範題目 <試題出處> 100-1-36 <命題依據> 3-2-8能從上下文或圖示,猜字義或推論文意。 2017/3/11
<示例說明> 1.本題評量學生是否理解選文中的重要訊息。選文內容敘述長相、個性及興趣皆不同的一對雙胞胎,主題具體且為學生所熟悉,但文章略長,訊息略為複雜。作答本題須理解篇章內容,並從各類訊息找出雙胞胎性別及體型特徵等關鍵訊息,例如Since the time we were born, I have always been heavier and stronger than Wayne, so people usually think I am the older brother. 再將文字表徵轉換為圖像,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2.答對此類型試題的學生,其能力被歸為「基礎」等級以上的機率較高。 英語科示範題目 <試題出處> 96-1-40 <命題依據> 3-2-6 能瞭解對話、短文、書信、故事及短劇等的情節與內容。 2017/3/11
英語科示範題目 2017/3/11
表現等級如何制訂 參酌課程綱要及學科內涵,確認知識和能力(表現)範圍 諮詢學科專家、測驗專家及現場國中教師,初步訂出能力層級與描述 參考歷屆基測考生答題反應資料,檢核等級描述和學生能力的對應性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2017/3/11
國中教育會考測驗難度 會考主要是要將學生能力與事先訂定的成績等級標準作比較,以瞭解學生學習程度 為提升測驗信度及適當地將學生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等級,各科測驗難度規劃為「難易適中」,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成至六成 為提升測驗信度,各科測驗難度為「難易適中」,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成至六成。 國中基測採「中等偏易」而國中教育會考改採「難易適中」,這樣的難度變動主要是由於測驗目的改變。基測是將所有學生表現作排序,以便了解學生在全體的相對位置,而會考主要是要將學生能力與公訂的學習成就標準作比較,將學生能力精確地分類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緣此之故,測驗難度須改變為難易適中,以降低學生分類誤差。 2017/3/11
等級人數推估 目前初步模擬結果 等級 各科 推估人數比例 精熟 10~20% 基礎 45~60% 待加強 20~35% 各科各等級推估人數比例 教育會考學生成績(表現等級)的劃分是將學生的表現與事先制訂的標準作比較後進行歸類。為評估會考結果,以過去基測考生之能力值模擬各科在難易適中組題計畫下之答題狀況,再依據學科專業判斷各等級切點之合理性及適當性。模擬結果顯示各科「基礎」等級的學生平均答對題數比例至少約佔整份測驗的30%-45%,「精熟」等級的學生答對題數比例約為78%-82%。以國文科為例,總題數為48題,模擬結果顯示考生答對19題就能達到「基礎」等級,答對題數比例約為40%;答對38題,則可達到「精熟」等級,答對題數比例約為80%。 依照目前初步模擬結果,各科精熟的人數比例為10%-20%、基礎的人數比例為45%-60%,而待加強的人數比例為20%-35%。由於目前僅能依照模擬結果進行評估,考量實際標準設定程序與模擬的差異,以及未來學生能力可能變化等因素,103年實際執行時各比例可能變動。 2017/3/11
會考成績應用 教育會考可作為學力檢定的機制,提供政策制訂、教育資源分配的參考,並明白學習狀況進行教學調整 在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初期,高中職及五專或可採用國中教育會考的評量結果作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之參考依據,但參採比重不得超過1/3;若採加權計分,亦不得超過總積分1/3。 分數應用 教育會考可作為學力檢定的機制,提供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處)制訂政策、分配教育資源的參考,並讓親、師、生明白學習狀況並進行教學調整。在實施12年國教初期,為順利過渡到完全不使用在校成績的目標,各直轄市、縣(市)經教育審議委員會通過後,可適度採用教育會考的結果,作為免試入學辦理初期超額比序項目之一,再配合其他表現,搭配充分的生涯輔導措施,讓學生擁有適性選校的主動性,學校擁有適性選才的空間。 2017/3/11
以標準參照為基礎的班級評量 提供與九年一貫課綱相對應的評量參照依據 幫助親、師、生三方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依照學生學習情況適時給予補救教學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評量概念與國際接軌 2017/3/11
評量標準制定原則 標準建置的依據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依據,明訂不同表現等級中之標準描述,提供學校教師作為評量學生學習成就時之評分依據。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呈現方式從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 評量方式跳脫紙筆測驗,走向多元評量 2017/3/11
什麼是評量標準? 完整的評量系統需由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相對應,並提供作業示例做為示例 內容標準 預期學生能知道與做什麼(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 涉及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廣度 表現標準 敘述做到怎樣才算「好」(the descriptions of “how good is good enough”) 學生學習課程後可以達到甚麼樣的程度,並給予對應的描述 作業示例:藉由老師在以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為基礎發展的評量作業中,取得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實際表現,並且涵蓋各等級的表現。 評分規準:教師評分的準則依據 作業示例與評分規準為連結「內容標準、表現標準」與「學生學習表現」的橋樑 發展順序 內容標準→表現標準→作業示例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 學生被期許該知道些什麼(可能包括能做什麼),涉及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廣度 學習的內容為影響到學力的重要因素,確定學習內容以確保學生表現符合評量的目標 表現標準: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後能夠到達什麼程度的表現,並且與對應的描述。 發展順序 內容標準→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表現標 準 作業示例、評分規 準 學生學習表現 2017/3/11
評量標準等級 教師評量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客觀依據,將學生表現區分為A、B、C、D、E五等級,提供各等級一般性描述 A B C D E 優秀 良好 通過 不足 落後 2017/3/11
評量標準在班級評量有何作用? 有效引導教師的教學,教師可具體知道哪些教學內容中的哪些知識技能層級是最被重視的,因此必須思考相對應的教學方法。 評量結果客觀具體,根據具體的表現評定成績等級,而非僅有一個分數,但不知其所對應的學習成果為何。 指引學生明確學習地圖,讓學生知道哪些表現內涵是受到鼓勵的,值得追尋的。 2017/3/11
評量標準: 國文科-閱讀能力表現標準 內容主題 A B C D E 表現描述 國文科「閱讀能力」----「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 語文知識 評量標準: 國文科-閱讀能力表現標準 內容主題 國文科「閱讀能力」----「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 表現等級 A B C D E 語文知識 能理解並適切運用常用的漢字。 能理解語體文及文言文中常用詞語的意義及其在文句中的作用。 能具備詞類、詞的結構、簡單句型等基本語法常識。 能具備文化先備知識。 能理解並適當運用常用的漢字。 能理解語體文及文言文中常用詞語的意義。 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文化先備知識。 大致能理解並運用常用的漢字。 大致能理解語體文及文言文中常用詞語的意義。 大致能具備詞類、詞的結構、簡單句型等基本語法常識。 大致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文化先備知識。 僅能理解並運用部分常用的漢字。 僅能理解部分語體文及文言文中常用詞語的意義。 僅能具備部分詞類、詞的結構、簡單句型等基本語法常識。 僅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部分文化先備知識。 未達D級 文意理解 能迅速提取正確且重要的訊息。 能深入理解文本涵義。 能指出作者寫作目的或觀點,並完整說明理由。 能指出文本脈絡,並完整說明理由。 能提取正確或重要的訊息。 能理解文本涵義。 能指出作者寫作目的或觀點,並說明理由。 能指出文本脈絡,並說明理由。 大致能提取正確或重要的訊息。 大致能理解文本涵義。 大致能指出作者寫作目的或觀點,並大致能說明理由。 大致能指出文本脈絡,並大致能說明理由。 僅能提取部分的訊息。 僅能有限地理解文本涵義。 僅能有限地指出作者寫作目的或觀點,並有限地說明理由。 僅能有限地指出文本脈絡,並有限地說明理由。 綜合評鑑 能整合、比較文本或不同文本間的重點與細節,並完整提出個人的觀點。 能評鑑文本內容(如:邏輯、論據或實例等)的適切性,並完整說出其依據及理由。 能指出文本形式,評鑑其適切性,並完整說出依據及理由。 能指出文本如何反映文化與社會現象。 能整合、比較文本或不同文本間的重點與細節,並提出個人的觀點。 能評鑑文本內容(如:邏輯、論據或實例等)的適切性,並說出依據及理由。 能指出文本形式,評鑑其適切性,並說出依據及理由。 能簡單指出文本如何反映文化或社會現象。 大致能整合、比較文本或不同文本間的重點,並簡單提出個人的觀點。 大致能評鑑文本內容(如:邏輯、論據或實例等)的適切性,並大致能說出依據及理由。 大致能指出或評鑑文本形式,並大致能說出依據及理由。 僅能有限地整合、比較文本或不同文本間的重點,並有限地提出個人的觀點。 僅能有限地評鑑文本內容(如:邏輯、論據或實例等)的適切性,並有限地說出依據及理由。 僅能有限地指出或評鑑文本形式,並有限地說出依據及理由。 表現描述 2017/3/11 50 50
國文科閱讀能力作業示例 請閱讀以下詩文,並回答1~7題: (甲)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乙)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2017/3/11
5. 李白在甲詩中如何透過末兩句來表達他對孟浩然的依依離情? 閱讀能力-綜合評鑑 能指出文本形式,評鑑其適切性,並說出依據及理由 評分規準 A:答案正確且闡述清楚完整。 B:答案正確但闡述不夠完整,或闡述略有瑕疵。 C:答案大致正確,但有缺漏。 D:僅能寫出部分的答案。 E:答案完全錯誤,或直接引用詩句卻未加闡述。 2017/3/11
A等級表現示例 樣卷說明: 答案正確且闡述清楚完整。能指出作者運用「孤」字表達專注凝視之情,也能指出末句「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以景寓情的技巧。 2017/3/11
B等級表現示例 樣卷說明: 答案正確但闡述不夠完整。答案點出專注凝視之意,「代表著他的想念……」一句,表現出學生可抓住作者以動作暗寫離情的手法,但闡述不夠完整,未提「孤」的涵義,且「流水寄寓離情」一項僅隱約涉及,不夠明確。 2017/3/11
C等級表現示例 樣卷說明: 答案大致正確,但有缺漏。能抓到「目送離去」與「不捨」之間的關係,但無法說出流水寓情的技巧,內容太過簡略。 2017/3/11
D等級表現示例 樣卷說明: 僅能寫出部分的答案。「用大自然景物描寫」可能僅暗示「碧山」、「流水」為自然之景,但與「離情」的關係究竟為何?從片段的答案中無法得知,僅能判斷答案與題幹略有關連。 2017/3/11
E等級表現示例 樣卷說明: 答案完全錯誤。直接引用詩句卻未加闡述。 2017/3/11
評量標準常見問題-1 評量標準之用途? 評量標準與目前評量方式有何不同? 學校為什麼要採「標準參照評量」? 與國中教育會考的關係?國中教育會考與評量標準比較表1010412.docx 評量標準與目前評量方式有何不同? 常模參照標準參照 將學生學習表現區分為不同等級 學校為什麼要採「標準參照評量」? 教師可具體瞭解學生學習表現以調整教學 「絕對性」的觀點呈現測驗結果藉此改變學習動機、減輕學習壓力並提供回饋,達到適性教育的目標。 2017/3/11
評量標準常見問題-2 各縣市的學生能力程度不同,建立全國一致的評量標準目的為何? 評量標準是採用何種方式來評量學生? 瞭解全國學生學力狀況,追蹤分析學生學習變化趨勢。 檢視教學成效,作為教育措施、資源分配或政策改進之參考。 評量標準是採用何種方式來評量學生? 發揮教師專業,透過不同的教學與多元評量(包含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動態評量等)來分析、判斷學生學習表現,依班級中學生個別差異的需要,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評量標準提供學生和家長哪些學習訊息? 學生可瞭解自身學習狀況及需加強之處,與過去的自己做比較。 家長能具體瞭解孩子各學習領域表現程度,協助適性發展。 2017/3/11
評量標準常見問題-3 教師如何應用評量標準? 評量標準構成元素及執行流程如左圖所示。 評量標準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歷程及學習成效的依據,作為調整教學活動之參考。 教師可依據不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可依據學生表現適時給予回饋,調整教學計畫與教學策略以協助學生提升其學習品質。 2017/3/11
評量標準常見問題-4 學生未達通過等級該怎麼辦? 如何使用作業、試卷得知學生屬於哪依能力等級或把學生分成五個能力等級? 透過多元多次評量發現學生無法通過C等級時,建議進行補救教學,針對學習不足之處進行加強。 如何使用作業、試卷得知學生屬於哪依能力等級或把學生分成五個能力等級? 每一次作業、試卷僅能測量到部分能力表現,若要真正確認、區別學生能力等級,必須藉助多次且多元的開放式評量。 2017/3/11
評量標準常見問題-5 有哪些跟評量標準有關的配套措施來協助教師評量? 評量標準會修訂嗎? 定期辦理評量標準宣導說明會與教師評量知能研習會 建置評量標準之專屬網頁 未來將開發成績記錄系統 評量標準會修訂嗎? 正式公告後仍將持續增進標準之完整性。除了利用預試施測觀察學生表現作為修訂參考外,若課綱有所更新時,此套評量標準將一併修訂相關內容。 2017/3/11
未來工作目標(一) 近程目標(101.7月-104.6月) 透過試辦,瞭解教學現場實施評量標準可能遭遇的困難(試辦對象及期程規劃) 透過試辦檢視評量標準的適切性,並進行必要修正 持續收集全國國中生實作表現,分析與挑選各等級學生表現示例,以提供教師參考 持續辦理各科教師評量標準研習會 將評量標準相關概念納入師資培育課程 2012/8/10
未來工作目標(二) 中、長程目標(104.7月-107.6月) 持續推廣評量標準並逐年讓全國各國中瞭解實作方式 持續辦理培訓與研習以提升參與計畫之教師評量專業發展 辦理家長及社會大眾評量標準宣導活動 規劃全面實施評量標準,並提供各學校相對應的成績處理系統 2012/8/10
2012/8/10
試辦對象及期程規劃 期程規劃 試辦班級學生 推動重點 第一期程 (101.07~102.06) 國中七年級 1.藉由22個直轄市及縣(市)學校試辦,瞭解教學現場實施的困境與難處。 2.藉由教師試用,檢視評量標準的適切性。 第二期程 (102.07~103.06) 國中七、八、九年級 1.持續藉由學校試辦,發現現場實施的困境與難處。 2.持續藉由教師試用,檢視評量標準的適切性。 3.依試辦狀況,修正試辦評量標準實施方案與研擬配套措施。 4.推動教師評量專業發展。 第三期程 (103.07~104.06) 1.持續擴大參與規模 2.持續藉由學校試辦,發現現場實施的困境與難處。 3.持續藉由教師試用,檢視評量標準的適切性。 4.依試辦狀況,研擬全面推動評量標準之配套措施。 5.推動教師評量專業發展。 2017/3/11
試辦成效考核評估 評估試辦成效 每學期末,試辦教師應繳交完整評量作業記錄,由各領域諮詢小組針對評量內容進行評核。 每期程結束,由心測中心提出試辦成效總體評估,並具辦成果發表會進行分享與敘獎。 本計畫補助之機關學校,未依計畫及相關規定辦理者,或成效不彰者,得列為下一期程不予補助之參考依據,其績效卓著者,依權責從優敘獎。 2012/8/10
www.bctest.ntnu.edu.tw/sbasa 帳號sbasa 密碼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