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第一节 必备知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Advertisements

学习情境四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Test for purity.
实验九: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
药物 杂质 检查.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药物分析 第五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一、药物的杂质及其来源 二、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三、 一般杂质检查 四、 特殊杂质检查.
注射用水.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Test for purity 第四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药物分析教研室.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实验四 维生素AD胶丸中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06 药事管理.
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Ⅰ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urates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教研室.
实验二 薄层色谱应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思考题.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第二节 苯乙胺类药物 Phenethylamine.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药物的杂质检查(二) Impurity test of drugs.
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一、定义 二、分类 三、检测步骤.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一.制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水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一 葡萄糖的分析.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EDTA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水总硬度的测定.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 中药制剂检查 第三节 一般杂质检查 干燥失重 水分 炽灼残渣 灰分 中药制剂教研室.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实验六: 肌苷的分析.
实验二 药物的杂质检查.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蔬菜农药含量的快速检测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一(2)班 | 顾思仪 |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K2Cr2O7标准溶液 的配置 主讲人:李雪莲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第一节 必备知识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第一节 必备知识 一、杂质的定义 一般是指无医疗作用且能影响制剂质量的或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物质。

二、杂质检查的意义 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中药注射剂增加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对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增加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查,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毒素检测。

三、杂质的来源 三个方面: 一:中药材原料中带入; 二: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 三:贮存过程中产生。

如:泥沙、重金属、砷盐、有机氯类农药、甲醇、酸、碱、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等。 检查方法:在《中国药典》附录中 四、杂质的分类 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1、一般杂质 指自然界中分布比较广泛,普遍存在于药材之中,易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如:泥沙、重金属、砷盐、有机氯类农药、甲醇、酸、碱、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等。 检查方法:在《中国药典》附录中

2.特殊杂质 指在制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或产生的某种(类)特有杂质,而非大多数制剂普遍存在的。这类杂质被列入《中国药典》中有关品种检查项下。 如:大黄流浸膏中的土大黄苷 阿胶中的挥发性碱性物质 附子理中丸中的乌头碱

五、杂质的限量检查 (二)药物中杂质允许最大限度的原则: 在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允许药物中存在有一定量的杂质。 (一)没有必要把药物中的杂质完全除去。从杂质的来源考虑,完全除去药物中的杂质,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二)药物中杂质允许最大限度的原则: 在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允许药物中存在有一定量的杂质。

《中国药典》规定的杂质检查均为限量检查。 该检查不要求测定杂质的含量,而只检查其是否超过限量。

杂质限量 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1 μg = 10-6g = 10-3mg 杂质限量公式: 杂质最大允许量 样品量 杂质限量%(ppm)= ×100%(106)

杂质检查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比色法) 如:重金属 砷盐 乌头碱 供试品 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颜色 比色 浑浊 比浊 色斑 比较色斑 供试品 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如:重金属 砷盐 乌头碱 颜色 比色 浑浊 比浊 色斑 比较色斑 同一条 下反应 对照品

由于样品(S)中所含杂质的量是通过与杂质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的,杂质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杂质标准溶液的体积(V)与其浓度(C)的乘积,因此杂质限量(L)可按下式计算: ×100% (106) L % (ppm) = 杂质最大允许量 样品量 杂质限量%(ppm)= ×100%(106)

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杂质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 ×100% 样品量 V × C L = × 100% S V: 标准溶液的体积

计算实例(P141) 1、阿胶中砷盐限度的计算 取本品2.0g,加氢氧化钙1g,混合,加少量水,搅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3ml与适量的水使溶解成30ml,分取溶液10ml,加盐酸4ml与水14ml,依法检查。如果标准砷溶液(每1ml相当于1ug的As)取用量2ml,则阿胶中的砷限量为多少?

2、黄连上清丸中重金属检查 取本品5丸,切碎,过二号筛,取1.0g,称定重量,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五。问应取标准铅溶液(每1ml相当于10ug的Pb )多少毫升?

②准确测定法 采用重量法、仪器分析法等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并与杂质限量比较做出判断。灰分(泥沙)、农残、铅等有害元素、甲醇等杂质的检查均采用此法。

③灵敏度测定法 该法不用标准溶液进行对比分析,而是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检测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观察有无反应发生,即以该反应的灵敏度来控制杂质限量。 如:肉桂油中重金属检查。(P142)

第二节 灰分检查法 一、意义 灰分检查主要是控制药品中外来泥沙等无机杂质的掺入程度。 对于保证药品品质和洁净度有着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 ( 一)总灰分测定法 1、测定原理 供试品在500~600℃高温炽灼,使其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逸出,而无机成分生成灰分残渣,根据残渣重量,即可计算出供试品中的总灰分的含量。

2、仪器与试剂 标准筛 架盘天平 分析天平 马弗炉 恒温干燥箱 坩埚

3、注意事项(P144) 坩埚恒重 分析天平的选用 马弗炉的使用 供试品的灰化 防止供试品燃烧或事故

4、计算 5、结果判断 总灰分含量( % )= ×100% M1 M M 为炽灼前供试品的重量,g M1 为炽灼后供试品的重量,g 总灰分含量( % )= ×100% M 为炽灼前供试品的重量,g M1 为炽灼后供试品的重量,g 5、结果判断 测试结果低于或等于药品标准限度,总灰分检查符合规定。 M1 M

(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1、测定原理 供试品在500~600℃高温炽灼,使其中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逸出,往残留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其中的草酸钙等生理灰分,滤去酸水,得到难溶性残渣(酸不溶性灰分),根据残渣重量,即可计算出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2、操作方法 按上述总灰分测定法制备供试品的总灰分。取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3.注意事项(同总灰分测定法) 4. 计算(同总灰分测定法) 5. 结果判断(同总灰分测定法)

五、应用实例(P141) 1.阿胶的总灰分测定 2.九味羌活丸的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九味羌活丸是由羌活等九味中药制成的水丸,其中黄芪、甘草和地黄等多种根类药材,易带入泥沙等杂质。因此中国药典规定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

第三节 重金属检查法 一、概述 1、重金属 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第三节 重金属检查法 一、概述 1、重金属 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药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有铅、汞、砷、镉、铜等,由于铅较易带入药品中,且对人体危害较大,故进行重金属检查时常以铅为代表。

2、检查意义 重金属毒性较大,易蓄积,可导致机体严重中毒症状。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中国药典加强了重金属检查力度,对某些中成药尤其是含矿物类中药的品种,规定了重金属检查项目。 如:石膏、白矾等。 《中国药典》规定 阿胶的重金属限量不得过30ppm; 黄连上清丸的重金属限量不得过25ppm; 地奥心血康的重金属不得过20ppm。

二、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2010)收载了三种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第二法(炽灼法) 第三法(硫化钠法)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 称取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 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 为贮备液。 10μg的Pb)。本液仅供当日使用。

(一)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本法适用于供试品不需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1.测定原理 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可与供试品中重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的金属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再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进行对照比较,检查药品中重金属是否超限。 pH3.5 CH3CSNH2+H2O CH3CONH2+ H2S Pb2+ + H2S PbS (棕黑)↓+2H+

2、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托盘天平、量瓶(100ml、1000ml)、移液管(10ml)、纳氏比色管等。 试剂:硝酸铅、硝酸、醋酸缓冲液(pH3.5)、蔗糖、硫代乙酰胺、抗坏血酸、盐酸、氨试液。

2.操作方法 取三支纳氏比色管, 甲管: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水 稀释成25ml。 乙管:供试品溶液25ml。 丙管:与乙管相同量供试品+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 冲液(pH3.5)+水稀释成25ml。 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 摇匀 放置2分钟 同 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 比较颜色深浅。

4.主要注意事项(P147) (1)标准铅溶液的用量 2ml (2)反应条件 最佳pH值:3.5 显色剂加入量:2ml 最佳显色时间:2min (3)供试液颜色 外消色法(即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颜色一致)(稀焦糖溶液制备法见P148)内消色法 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

(4)其他离子的干扰 例:高铁盐 三管同加Vc0.5~1.0g (5)试剂的影响 消除可能夹杂的重金属影响 (6)标准铅溶液应在临用前精密量取标准铅贮备液稀释配制,以防止硝酸铅水解而造成误差,配制标准铅溶液应使用不含铅的玻璃仪器。

6.结果判断 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

(二)第二法(炽灼法) 本法适用于供试品需炽灼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大多数中成药采用此法检查重金属。 1.测定原理 供试品先经高温炽灼使有机物分解,重金属被游离出来。再与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生的硫化氢生成有色金属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超限。

3.操作方法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或取供试品一定量,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0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甲管。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另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稀释成25ml,作为乙管。 (3)检查法 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3.注意事项 (1)灼烧样品时,温度必须控制在500~600℃。加入硫酸和硝酸可促使有机物完全分解,且加热使二者挥尽,否则影响测定。 (2)制备对照品溶液时,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是指等量吸取配制供试品溶液时所用的硫酸、硝酸、盐酸和氨试液等试剂。目的在于消除这些试剂可能夹带的重金属对测定的干扰。 (3)其他注意事项见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4.结果判断 乙管中显出的颜色比甲管浅或接近,则重金属限量检查符合规定,若乙管中显出的颜色比甲管深,则重金属限量检查不符合规定。

(三)第三法(硫化钠法) 本法适用于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1.测定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某些重金属的溶解度增大,滴加硫化钠试液,可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进行对比,检查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超限。 Pb2+ + Na2S → PbS ↓ + 2Na+

2.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适量,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水20ml溶解后,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同样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 3. 结果判断 乙管中显出的颜色比甲管浅或接近,则重金属限量检查符合规定,若乙管中显出的颜色比甲管深,则重金属限量检查不符合规定

(四)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2010版药典未收载 本法适用于溶液颜色较深或重金属限量较低的品种。 (四)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2010版药典未收载 本法适用于溶液颜色较深或重金属限量较低的品种。 1.测定原理: 用微孔滤膜过滤,使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富集成色斑,通过供试品斑点与标准铅斑的色泽比较,检查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超限。

2、仪器与试剂 微孔滤膜过滤装置 A 为滤器上盖部分,入口处应能与50ml注射器紧密连接; B 为连接头; C 主垫圈(外径10mm,内径6mm); D 为滤膜,直径10mm,孔径3.0μm,用前经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E 为尼龙垫网(孔径不限),直径10mm; F 为滤器下部,出口处套上一合适橡皮管。

3.操作方法 (1)标准铅斑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铅溶液一定量,置小烧杯中,用水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10ml,加入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种,用50ml注射器转移至微孔滤膜装置(滤器)中进行压滤(滤速约为每分钟1ml),滤毕,取下滤膜,放在滤纸上干燥,即得。

(2)检查法 取按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10ml,加入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种,用50ml注射器转移至滤器中进行压滤(滤速约为每分钟1ml),滤毕,取下滤膜,放在滤纸上干燥。将生成的供试品斑点与标准铅斑比较,不得更深。

4.注意事项 (1)若供试溶液有颜色或浑浊,应用滤膜进行预滤,如滤膜上有污染,即换滤膜再滤,直至滤膜不再染色;然后取滤液10ml,按规定加入的醋酸盐缓冲液和硫代乙酰胺试液反应显色,移至滤器中进行压滤,制成供试品斑点。 (2)压滤时,应让注射器内管自然下降,产生的压力比较均匀,使过滤速度达到每分钟1ml左右;对于较黏稠的样品溶液,可施加一均匀压力使达到该速度,以保证色斑色调的均匀性。滤过时如滤器中存在气泡则会影响色斑质量,故在安装辅助滤板、滤膜和垫圈时应以水排除气泡。

6.结果判断 供试品斑点颜色比标准铅斑的颜色浅或接近,则重金属检查符合规定;供试品生斑点颜色比标准铅斑的颜色深,则重金属检查不符合规定。

第四节 砷盐检查法 一、概述 1、定义 砷盐检查法系指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方法。 第四节 砷盐检查法 一、概述 1、定义 砷盐检查法系指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方法。 2、意义 中药中残存的三价砷盐毒性极强,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症,危害生命安全。故《中国药典》对某些中药制剂规定了砷盐限量检查项目,以保证用药安全。 如:阿胶中砷盐限量不得过3ppm 黄连上清丸中砷盐限量不得过2ppm。

二、操作方法 《中国药典》收载了两种砷盐检查法 第一法(古蔡氏法)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简称AgDDC法) 两种方法的区别?

▲标准砷溶液的制备 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一)*第一法(古蔡氏法) 1.测定原理: Zn + HCI 新生态H2 HgBr2试纸 砷盐 ASH3  砷斑

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的作用? 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可加快砷化氢的生成速度。 A. 还原As5+为As3+,加快反应速度; B. 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的I2又可被氯化亚锡还原为I-,I-与反应中生成的Zn2+能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有利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不断进行; C. 氯化亚锡与锌作用,在锌表面形成锌锡齐,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地发生; D. 可抑制微量Sb的干扰,在实验条件下,100 μgSb存在不干扰。

2.古蔡氏法测砷装置 (P155图) A.锥形瓶 B.磨口塞(中有一孔) C.导气管(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60~80mm) D.有机玻璃旋塞 E.有机玻璃

(1)标准砷斑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锌粒2g, 立即将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 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 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②供试品砷斑的制备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 A瓶中,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5.注意事项 (1)反应灵敏度 《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砷溶液取用量为2ml。 (2)反应液的酸度及各试剂用量 选用盐酸调节酸度。 (3)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温度: 25~40℃ 反应时间:45分钟 (4)锌粒的影响 大小影响反应速度 ,其直径以2mm左右(过一号筛)为宜。 (5)溴化汞试纸 宜用质量较好、组织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新鲜制备。

(6)醋酸铅棉花 (7)中药制剂中砷盐检查的前处理 吸收除去H2S 中成药一般需先行有机破坏再测砷。 应按规定填充 且不易填充得太紧。 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60~80mm (7)中药制剂中砷盐检查的前处理 中成药一般需先行有机破坏再测砷。 破坏方法有碱破坏法、酸破坏法及直接炭化法 以氢氧化钙碱破坏法较为常用。

(8)干扰物质的处理 (9)其他 *仪器、试液不含砷。 *标准砷溶液应于实验当天配制,标准砷贮备液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年。 *砷斑易退色,故供试品砷斑和标准砷斑应平行制备,并迅速比色。

6.结果判断 供试品砷斑颜色比标准砷斑颜色浅或接近,则砷盐限量检查符合规定; 若供试品砷斑颜色比标准砷斑颜色深,则砷盐限量检查不符合规定。

(二)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Ag-DDC法) 本法可避免目测误差,灵敏度高,显色稳定, 重现性好。 1.测定原理 直接目视比色;或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产生砷化氢以前和古蔡氏法一样 砷盐 Ag-DDC 红色胶态银 Zn + HCI 新生态H2 ASH3  判定砷盐的 限量是否超限

反应式

2. Ag-DDC法测砷装置

3.测定方法 (1)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5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C与A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 氢气体导入已精密加入5mlAg-DDC试液的D管中,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D管,添加氯仿至刻度,混匀,即得。

(2)检查法: 取照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 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 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转移至1cm吸收池中,用适宜的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在510nm波长处以Ag-DDC试液作空白,测定吸收度,与标准砷对照液按同法测得的吸收度比较,不得更大。

4.注意事项(P159) (1)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25~40℃ 45分钟 25~40℃ 45分钟 在此温度下,有部分氯仿挥发损失,故在比色前应添加氯仿至5.00ml,摇匀后再进行比色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在配制后两周内稳定,因该试液呈浅黄绿色,应考虑背景补偿,测吸收度时要用此试液作空白。 (2)醋酸铅棉花 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挤压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疏松,在100℃以下温度干燥后,置玻璃塞瓶中,在干燥处保存。 (3)其他注意事项同第一法。

三.应用实例 (1)黄连上清丸中的砷盐检查 本品含有矿物药石膏,故中国药典规定用第一法(古蔡氏法)检查砷盐。求V? (2)阿胶中砷盐的检查 本品生产中使用明矾作沉淀剂,可能会引入重金属,故中国药典规定用第一法(古蔡法)或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检查砷盐。求L?

第六节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检查法 第七节 甲醇量检查法 检查方法:气相色谱法(GC) 制备供试液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丙酮 被检剂型:酒剂、酊剂 第六节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检查法 检查方法:气相色谱法(GC) 制备供试液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丙酮 第七节 甲醇量检查法 被检剂型:酒剂、酊剂 除另有规定外,每1L供试液含甲醇量不得超过0.4g。

第八节 可见异物检查法 一、概述 定义:可见异物是指存在于注射剂、滴眼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任何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 可见异物包括:金属屑、玻璃屑、纤维、白点(块)、色点(块)及其他外来异物等。

意义:若注射剂、滴眼剂含有的不溶物、析出物或外来异物达到一定数量,注入体内或滴入眼睛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用药的安全。故此项检查对于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将其收载。 本项检查有灯检法和光散射法。一般常用灯检法,灯检法不适用的品种(用深色透明容器包装或液体色泽较深的品种)应选用光散射法。在此仅介绍灯检法。

二、仪器与检查人员条件 1.伞棚灯 以具遮光板的日光灯为光源, 光照度可在1000~4000lx范围内调节。 2.人员条件 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测验,均为4.9或4.9以上(矫正后视力应为5.0或5.0以上);应无色盲。

三、操作方法 灯检法应在暗室中进行。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支(瓶),除去标签,擦净容器外壁,必要时将药液转移至洁净透明的专用玻璃容器中。置供试品于遮光板边缘处,在明视距离(指供试品至人眼的距离,通常为25cm),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手持供试品颈部轻轻旋转和翻转容器使药液中可能存在的可见异物悬浮(但应避免产生气泡),轻轻翻转后即用目检视 ,重复三次,总时限为20秒。

50ml或50ml以上注射液按直、横、倒三步法旋转检视。

四、结果判断 1.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和滴眼剂 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明显可见异物。如检出微细可见异物的仅有1支(瓶),应另取20支(瓶)同法复试,均不得检出。 2.混悬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滴眼剂 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 3.溶液型非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按药典规定执行。

第九节 特殊杂质检查 一、概述 定义:特殊杂质是指在制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或产生的某种特有杂质。 例:大黄流浸膏中的土大黄苷 第九节 特殊杂质检查 一、概述 定义:特殊杂质是指在制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或产生的某种特有杂质。 例:大黄流浸膏中的土大黄苷 附子理中丸中的乌头碱 检查方法:利用药品和杂质的理化性质及生理作用的差异进行检查。

二、实例 (一)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 1、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主要含各种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f、Rg1、F3、F11等),其中所含人参皂苷以Rb1含量最高。 2、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要含各种人参皂苷( R0、Ra、 Rb1、Rb2、Rc、Rd、Rg1、Rg2、Rh1、Rh2、Rh3等),其中所含人参皂苷以Rg1含量最高。

3、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2)人参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3)西洋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检查方法:薄层色谱法(TLC) 取人参对照药材1g,依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西洋参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5~10℃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不得显与对照药材完全一致的斑点。 薄层色谱法: 杂质对照品法:杂质已知并有对照品 供试品自身对照法:杂质结构不明或没有对照品

(5)展开 展开剂:氯仿-甲醇-水(13:7:2) 下层溶液 因为下层氯仿溶液与被分离成分极性相适应,而上层溶液为水溶液,可使吸附剂吸附能力降低。 (6)显色与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不得显与对照药材完全相一致的斑点。 4、注意事项 吸附剂的细度与活度、点样、蒸汽饱和程度 5、记录 6、结果判断

记录 薄层色谱图象可采用摄像设备拍照,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象的形式保存。也可以用扫描仪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薄层色谱摄像仪 薄层色谱数码 相机成像系统

(二)大黄流浸膏中土大黄苷的检查 正品大黄主要含有蒽醌及其苷元。此外还含有痕量 或少量土大黄苷和它的苷元土大黄苷元。 测定原理:土大黄苷在紫外灯下呈亮蓝紫色荧光 蒽苷在紫外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操作方法:见P176 荧光分析法 结果判断:供试品在紫外光灯下不显亮紫色荧光, 或持续较短者,判大黄流浸膏中未检出土大黄苷。

(三)阿胶中的挥发性碱性物质的检查 (四)乌头酯型碱的限量检查 1、挥发性碱性物质包括游离氮和挥发性低链胺、芳香胺类。 2、利用凯氏定氮法可确定样品中挥发性碱性物质(以氮计)的含量。 (四)乌头酯型碱的限量检查 1、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查—比色法 2、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检查—TLC法

(四)乌头酯型碱的限量检查 乌头、附子、川乌和草乌等药材含有强毒性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例如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中乌头碱等,其中乌头碱毒性最强。故此类药材需炮制减毒后方可入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含有上述药材的中成药,规定了乌头碱限量检查项目。 例如,附子理中丸(制附子)、小活络丸(制草乌)、五味麝香丸(蒸草乌)、四逆汤(制附子)、骨刺消痛片(制川乌、制草乌)、桂附理中丸(附片)和跌打镇痛膏(生草乌)等。除附子理中丸外,其余品种均首次收载此项检查。

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 取本品水蜜丸25g或大蜜丸36g,切碎,置表面 皿中,加氨试液4ml,拌匀,放置2小时,加乙醚60ml, 振摇1 小时,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无水乙醇1ml 使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 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1ml含1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2ℳl、对照品溶液5ℳl,分别 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 上,以苯-醋酸乙酯-二乙胺(14:4:1) 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 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