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餐管科中式點心教學為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阿里巴巴在致理」 跨境電子商務實習媒合說明會 報名宣導 跨境電子商務菁英人才養成班級宣導.  主要招募  大四、碩二、專五想參加實習之學生  具備特質  對跨境電子商務有興趣且配合意願高  學習態度積極正向  對自己未來有著高度期許.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實驗規劃--實驗因子設定, 效標選定與受測者選定
行銷研究 單元二 行銷研究的程序.
應用統計學 授課大綱 – 暑期班 By: Dr. Tsung-Nan Tsai.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統計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蘇明俊 組員:休二甲 蔡曉萱 張銘芳 林佳芳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Using EXCEL for ANOVA.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一、如何規劃? 二、教材數位化的可用工具介紹。 三、發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四、可展示的平台有哪些?
學習風格 主講人:洪慶堂主任.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數位化學習滿意度關鍵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研究所.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香港快樂指數 2007 何濼生教授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第十章 順序資料之假設檢定 10.1 順序資料檢定概論 10.2 符號檢定 10.3 符號秩檢定(成對樣本檢定)
如何運用E化教學-大綱 找一門課程進行E化配合教學-計算機概論 校內提供既有之E化教學資源 教材內容與E化資源結合
授課教授:石文傑 博士 報 告 人:施金橐 學 號: 日 期:98年03月06日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虛擬傢俱館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組員: B 黃琪芳 B 蔡宜眞 B 林政緯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電腦軟體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 資管系 饒瑞佶 2010年.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一 可靠度問題.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單元三:敘述統計 內容: * 統計量的計算 * 直方圖的繪製.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黃金期貨避險效果分析- 以台灣及美國黃金期貨為例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動作學習與動作分析 人體動作分析系統之操作 與資料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餐管科中式點心教學為例 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餐管科中式點心教學為例 報 告 者:龔聰莉 指導老師:李明聰 教授 單 位: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報告日期:101年4月14日

報告網要 壹、緒論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方法 肆、資料分析 伍、結論與建議

緒 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數位相較於傳統教學,不單只在工具層 面不同,更代表一種新的訓練和教育方 式。 二十一世紀是以「腦力」決定勝負的時 代。面對環境的快速變化,懂得掌握知 識動向,運用科技工具幫助學習,快速 且有效的達成學習目的及提高學習成效, 將會成為勝負關鍵因素之一。

研究目的 探討數位學習環境內學習風格與學習成 效和學習態度的關係。 探討數位學習環境內學習風格與學習成 效和學習態度的關係。 因學習者的不同特質及數位學習工具在 數位學習環境扮演重要的角色之關係, 本研究希望透過數位輔助學習工具學習 後,能檢視個人差異及科技接受模式是 否會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造成影響。 探討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間的關係。

研究流程

數位輔助教材之選定 本研究在數位輔助教材之選擇,以「中 式點心-菊花酥」來進行之,選定此教 材之原因在於本課程為餐飲管理科二年 級之基礎性課程,不是屬於深度課程, 對學習者而言學習起始點是較一致的。

文 獻 探 討

數位學習E-Learning 美國訓練發展協會將E-Learning定義為:透過網路 電子資訊技術實施教學以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學 習模式,包括:電子化學習、網路化學習及遠距 學習等。 歐盟委員會定義數位學習為:使用新的電子產品 學習多媒體技術和網路,以提高資源和服務的品 質,並學習實現遠端交流及合作。 教育部定義E-Learning為學習過程中的工具與途 徑。。 本研究將E-Learning定義為「數位學習」。

學習風格 Emamipour和Esfandabad(2010)認為學習風 格(Learning style)指學習者根據個人學習、 獲取知識、習慣和學習相關戰略的特定模 式。 Brown和Knight(2000)認為學習風格指學習 者的特殊偏好,具有其獨特性、穩定性及 一致性,且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學習風格的分類(一) 在學習風格理論分類中,最常被學術界 所採用的是Kolb(1984)的經驗學習理論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及其學習風格 量表表(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LSI)。他將 學習風格歸納為:擴散型(Diverger)、同 化型(Assimilator)、聚斂型(Converger)以及 調適型(Accommodator)。

學習風格的分類(二) Honey和Mumford(1986)研究指出人們有個人偏好 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習風格會有不同的偏好 並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會使用自己感 覺最適合的方式進行學習,改善自己不擅長的 學習方式。 將學習風格分為:反省型(Reflector)、理論型 (Theorist)、實際型(Pragmatist)與行動型(Activist)四 種類型。 本研究以Kolb(1984)的學習風格理論為基礎,以 Honey和Mumford(1986)的分類為標準,作為學習 風格的分類方式。

個人差異 個人差異指的是個人特質,是個人心理 最重要的部分。 不同學習者的個人差異會產生不一樣的 學習起點及學習方式,本研究之個人差 異包含認知衝突及電腦自我效能。

個人差異之認知衝突 為個人認知結構與環境間的一種衝突形 式,或是認知結構中概念間的衝突。 賈馥茗(1991)指出,個人的行為係由個 人所認知的環境而定,因此,如個人認 知程度不同,其感受、領悟、推理與判 斷的也就不同。

個人差異之電腦自我效能 為檢測個人電腦能力的信心與成功學習 的可能性。 一般人會害怕並逃避自認為難以應付且 帶有威脅性的情境,當人們判斷能成功 地去處理對自己威脅不大的情境時,行 為就會是果斷的,這種對自我完成某項 任務能力的判斷即是「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Davis(1989):以動機行為理論(TRA)為基礎,探 討使用者對資訊系統的接受度,藉此,不只可 以用模式預測,而且還能夠解釋使用者行為。 感覺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和易用性( Perceived Ease of Use),是TAM的基礎模型。 感覺有用性是指:使用者在組織環境中,認為 使用特定系統將會提高其工作績效表現之主觀 機率;感覺易用性是指:使用者認為系統使用 的容易程度。

學習成效 衡量學習成果的指標,也是評鑑教學品質最重要的項目 之一。 Cheng和Su(2012)在其數位學習系統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中指出,學習系統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並可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陳年興、謝盛文和陳怡如(2006)將評估學習成效的評量工 具分為兩類:(1)學習者的學習成績;(2)學習者的學習知 覺:如滿意度和互動等。 本研究依據前述理論,將「學習滿意度」做為本研究評 量「學習成效」之評量工具,並將學習滿意度定義為參 與中式點心-菊花酥數位輔助教材教學的學生對學習興 趣與課程內容的滿意度。

學習態度 張春興(1996)定義「態度」為個體對人、 事、周遭事物所持有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傾 向,包含「行為」、「情感」與「認知」 三部份。 Rahimi和Hassani(2012) 「態度」在學習中發 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它會影響學生學 習的成功或失敗,且積極的態度有利於學 習,而消極的態度則會產生學習上的障礙。 張春興(1996)定義「態度」為個體對人、 事、周遭事物所持有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傾 向,包含「行為」、「情感」與「認知」 三部份。

研 究 方 法

研究架構

問卷設計-1 本研究正式問卷分成社經背景及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 A.學習風格量表,共40題。 B.個人差異:認知衝突部份,共12題。 C.個人差異:電腦自我效能部份,共10題。 D.科技接受模式:感覺有用性,共6題 感覺易用性,共6題。

問卷設計-2 第二部份: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量表) A.學習興趣滿意度,共5題。 B.課程內容滿意度,共11題。 第三部份:學習態度量表 C.行為部份,共10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餐管科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共315人); 探討其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 習成效及學習態之影響。

實驗流程 本實驗所使用之數位輔助教材學習課程, 於2011年12月,也就是一百學年度第一學 期上課的第十八週及第十九週共計兩週八 節課實施。 採用實地實驗法進行教學,以紙本問卷方 式進行資料蒐集。 實驗課程共有兩週,依序為課程簡介、系 統功能簡介、實施數位輔助課程教學、填 寫問卷與學習實作評量等。

抽樣方法 研究採用團體抽樣法於2011年12月25 日進行問卷調查。 最後發放問卷共315份,問卷發放地點 為高英工商餐管科二年級各班教室, 並以此為本研究之對象及樣本。 其中有效問卷300份,回收問卷有效率 為95.2 %。

分析方法 彙整回收問卷後以SPSS 12.0進行描述 統計分析、信度分析、項目分析、獨 立樣本t檢定、One-Way ANOVA 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皮爾森相關分析與簡單線性迴歸分析 法進行檢測。

研 究 結 果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性別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使用電腦經驗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上網經驗 22.7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使用電腦頻率最高地點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使用電腦頻率最高地點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 樣本社經背景次數統計分析    -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傳統教學方式之術科形成性評量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傳統教學方式之術科形成性評量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數位化輔助教學方式之術科形成性評量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數位化輔助教學方式之術科形成性評量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數位化輔助教材閱讀後線上學科自我評量 樣本術科與學科形成性評量統計分析 -數位化輔助教材閱讀後線上學科自我評量

傳統教學與數位化輔助教學之 術科形成性評量比較 傳統教學與數位化輔助教學之 術科形成性評量比較 項目 分數 佔樣本數百分比 傳統與數位化輔助教學之差異百分比 傳統教學 數位化輔助教學 40~49分 2.5% 0.0% ↓ 2.5% 50~59分 5.0% ↓ 5.0% 60~69分 12.5% 1.6% ↓10.9% 70~79分 55.0% 16.5% ↓38.5% 80~89分 15.0% 48.6% ↑33.6% 90分以上 10.0% 33.3% ↑23.3% 數位化輔助教材具有以下之特性:(1)可預習性;(2)可重複性;(3)取得容易性;(4)不受時空限制性。

Pearson’s Correlation皮爾森相關分析 將本研究問卷以皮爾森相關分析法,分 析「學習風格」因素各層面(反省型、 理論型、實際型、行動型)與「學習成 效」因素各層面(課程內容、學習興趣) 及「學習態度」(情感、認知、行為)因 素各層面;及「學習態度」與「學習成 效」因素各層面之相關情形。

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之Pearson相關分析 依變數 自變數 學習成效 課程內容 學習興趣 相關係數 顯著性p值 學習風格 反省型 0.121* 0.036 0.190** 0.001 理論型 0.097 0.092 0.094 實際型 0.090 0.120 0.230** 0.000 行動型 -0.149** 0.010 -0.083 0.151 *p < 0.05,**p < 0.01 學習風格之「反省型」構面和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行動型」構面和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構面達到顯著性負相關;「反省型」與「實際型」構面和學習成效之「學習興趣」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

學習風格與學習態度Pearson相關分析 依變數 自變數 學習態度 情感 認知 行為 相關係數 顯著性 學習風格 反省型 0.100 0.080 0.090 0.140 0.322** 0.000 理論型 -0.081 0.160 0.154** 0.007 0.220** 實際型 0.227** 0.120* 0.038 -0.159** 0.006 行動型 -0.124* 0.030 0.159** 0.064 0.266 *p < 0.05,**p < 0.01 學習風格之「實際型」構面和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行動型」構面和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達到顯著性負相關;「理論型」、「實際型」與「行動型」構面和學習態度之「認知」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反省型」與「理論型」構面和學習態度之「行為」構面達到顯著性 正相關;「實際型」構面和學習態度之「行為」構面達 到顯著性負相關。

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Pearson相關分析 依變數 自變數 學習態度 情感 認知 行為 相關係數 顯著性 學習成效 課程內容 0.347** 0.000 0.461** 0.082 0.158 學習興趣 0.406** 0.289** 0.194** 0.001 **p < 0.01 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構面和學習態度之「情感」及「認知」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學習成效之「學習興趣」構面和學習態度之「情感」、「認知」與「行為」構面達到顯著性正相關。

獨立樣本 t 檢定 為了解本研究不同性別及不同使用數位 輔助教材經驗之受測者,在「學習成效」 及「學習態度」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水 準,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來分析其差異 情形

不同性別對學習成效之 t 檢定 男女生對於數位輔助教材之課程內容及學習興趣都是感到滿意的,其中又以女性的滿意程度高於男性。 項目 平均值 p 值 (Sig.) 男性 女性 課程內容 -0.28 0.29 -5.195 .000** 學習興趣 -0.23 0.24 -4.119 **p < 0.01 男女生對於數位輔助教材之課程內容及學習興趣都是感到滿意的,其中又以女性的滿意程度高於男性。

不同性別對學習態度之 t 檢定 項目 平均值 t 值 p值 (Sig.) 男性 女性 情感 -0.32 0.33 -6.006 .000** 認知 -0.08 0.09 -1.450 .148 行為 0.03 -0.03 0.548 .584 **p < 0.01 不同性別受訪者對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以女性之顯著性大於男性。

不同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 對學習成效之 t 檢定 項目 平均值 t 值 p值 (Sig.)   是 否 課程內容 -0.10 0.05 -1.225 .222 學習興趣 0.43 -0.19 4.768 .000** **p < 0.01 不同「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受訪者對學習成效之「學習興趣」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以「是」(表示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之顯著性大於「否」(表示不曾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

不同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 對學習態度之 t 檢定 項目 平均值 t 值 p值 (Sig.) 是 否 情感 0.19 -0.09 2.515 .013* 認知 0.04 -0.02 0.470 .639 行為 0.02 -0.01 0.266 .791 **p < 0.05 不同「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的經驗」受訪者對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以「是」(表示曾經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之顯著性大於「否」(表示不曾使用過數位輔助教材)。

One-Way ANOVA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 Scheffe事後檢定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經驗」對「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 值 p 值 (Sig.) 5-6年(a) 7-8年(b) 9-10年(c) 11年以上(d) 課程內容 -0.29 0.08 -0.06 0.24 2.320 .075 學習興趣 0.04 0.15 -0.08 -0.07 1.033 .378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經驗」對「學習成效」沒有達顯著性的差異。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經驗」對「學習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5-6年(a) 7-8年(b) 9-10年(c) 11年以上(d) 情感 0.25 -0.09 0.06 -0.18 1.638 .181 認知 -0.39 0.13 0.54 9.158 .000** d>a 行為 0.45 0.04 -0.14 0.00 3.328 .020* a>c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經驗」對學習態度之「認知」構  面有顯著性差異,且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以「11  年以上」之顯著性高於「5-6年」者。 ▲對學習態度之「行為」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以  「5-6年」之顯著性高於「9-10年」者。

學習者不同「上網經驗」對「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 值 p 值 (Sig.) Scheffe 5-6年(a) 7-8年(b) 9-10年(c) 11年以上(d) 課程內容 -0.08 -0.06 -0.12 0.88 8.997 .000** d>a,b,c 學習興趣 0.03 0.08 -0.05 -0.04 0.311 .818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上網經驗」對「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以「11年以上」顯著性高於10年以下者。

學習者不同「上網經驗」對「學習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5-6年(a) 7-8年(b) 9-10年(c) 11年以上(d) 情感 0.21 -0.39 0.02 0.45 7.325 .000** d>a,b 認知 -0.15 0.00 -0.16 1.05 13.771 d>a,b,c 行為 0.35 0.15 -0.25 -0.10 6.216 a>c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上網經驗」對學習態度之「情感」、  「認知」和「行為」構面皆有顯著性差異。 ▲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情感」構面以「11年  以上」顯著性高於「5-6年」及「7-8年」者;「認知  」構面以「11年以上」顯著性高於10年以下者;「行  為」構面以「5-6年」顯著性高於「9-10年」者。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頻率最高的地點」對「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在家(a) 朋友借(b) 同學借(c) 網咖(d) 學校(e) 課程內容 0.049 -0.443 0.139 -0.959 0.000 4.663 .003** c>a,b,d,e 學習興趣 0.003 0.230 -0.015 -0.133 0.147 .932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頻率最高的地點」對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以向「同學借」顯著性高於「在家」、「朋友借」、「網咖」及「學校」者。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頻率最高的地點」對「學習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在家(a) 朋友借(b) 同學借(c) 網咖(d) 學校(e) 情感 0.050 0.160 -0.057 -1.099 0.000 5.766 .001** b>a,c,d,e 認知 0.008 -0.148 -0.089 -0.088 0.081 .971 行為 -0.028 -0.271 -0.072 0.706 2.371 .071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使用電腦頻率最高的地點」對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以向「朋友借」顯著性高於「在家」、「同學借」、「網咖」及「學校」者。

學習者不同「平均每天使用電腦時間」對「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1小時內(a) 2-3小時(b) 4-5小時(c) 6-7小時(d) 8小時以上(e) 課程 內容 0.243 0.095 0.066 -0.379 -0.187 2.636 .034 學習 興趣 0.770 -0.078 -0.184 0.069 0.113 4.182 .003** a>b,c,d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對「學習成效」之「學習興趣」構面有顯著性差異,且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以「1小時內」顯著性高於「2-3小時」、「4-5小時」和「6-7小時」者。

學習者不同「平均每天使用電腦時間」對「學習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項目 平均值 F值 p值 (Sig.) Scheffe   1小時內(a) 2-3小時(b) 4-5小時(c) 6-7小時(d) 8小時以上(e) 情感 0.470 0.015 -0.163 0.070 -0.157 1.857 .118 認知 0.774 0.034 0.151 -0.460 -0.335 7.349 .000** a>b,d,e 行為 -0.377 -0.088 -0.213 0.663 0.135 7.414 d>a,b,c *p < 0.05,**p < 0.01 ▲學習者不同「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對「學習態  度」之「認知」和「行為」構面有顯著性差異。 ▲透過事後檢定分析結果得知, 「認知」構面以「1小  時內」顯著性高於「2-3小時」、「6-7小時」和「8小  時以上」者;「行為」構面以「6-7小時」顯著性高  於5小時以下者。

簡單線性迴歸分析-「個人差異」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的影響效果分析 自變數 依變數 個人差異  電腦效能 認知衝突  t值 顯著性 R² R²  學習成效 課程內容 4.540 0.000** 0.204 7.408 學習興趣 -0.866 0.387 0.148 7.080 學習態度 情感 0.060 0.953 0.070 4.690 認知 6.207 0.138 2.944 0.003** 行為 1.869 0.063 0.018 -1.366 0.173 **p < 0.01 「個人差異」對「學習成效」有部份顯著性正向影響;「個人差異」對「學習態度」有部份顯著性正向影響。

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的影響效果分析 自變數 依變數 科技接受模式  感覺有用 感覺易用  t值 顯著性 R² R²  學習成效 課程內容 5.150 0.000** 0.216 7.442 學習興趣 13.729 0.502 10.504 學習態度 情感 7.164 0.166 2.762 0.006** 認知 1.282 0.201 0.242 9.660 行為 6.294 0.139 2.911 0.004** **p < 0.01 「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成效」有顯著性正向影響; 「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態度」有部份顯著性正向影響

結 論 與 建 議

研究結論- 學習風格和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有相關性存在 透過分析得知: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有相關 性存在。 「行動型」的學生與「學習成效」之「課程內容滿意度」的相 關性較高於其他三個類型。 「實際型」的學生與「學習成效」之「學習興趣滿意度」的相 關較高於其他三個類型。 「實際型」的學生對「學習態度」之「情感」構面的相關較高 於其他三個類型。 「行動型」的學生對「學習態度」之「認知」構面的相關較高 於其他三個類型。 「反省型」的學生對「學習態度」之「行為」構面的相關較高 於其他三個類型。

研究結論-數位學習的經驗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有顯著性的差異 透過分析得知:數位學習的經驗對學習成效 及學習態度有顯著性的差異。 因此數位學習的引進,確實使學生的學習成 效和學習態度產生改變,這也證實數位學習 系統及數位學習環境可以用來協助中式點心 的教學。

研究結論-個人差異和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有影響 透過分析得知:個人差異和科技接受模式對 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是有影響的。 因此,在數位學習環境中,系統「有用性」 及「易用性」的提高,將可讓學習者提高其 「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這也是系統 開發者在開發數位學習系統時應注意及考量 之處。

研究結論- 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之間有相關性存在 透過Pearson相關分析得知,「學習成效」與「學習 態度」之「情感」及「認知」構面皆有顯著相關。 因此,只要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即提升 課程內容及學習興趣滿意度),就能提高學習者的 「學習態度」(亦即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或學習 者的「學習態度」提升,相對其「學習成效」也會 跟提著提升,這是我們身為施教者值得參考及注意 的。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用實驗法,在實驗過程雖力求嚴 謹,但仍有研究上的限制如下: (1)樣本地區性的限制 (2)研究對象的限制 (3)影響因素無法窮舉 (4)教材內容的限制 (5)學習系統上的限制 (6)數位學習經驗的限制

後續研究建議-1 研究對象方面:可擴大至其他學校、其 他類科或其他年級之學生。 研究範圍方面:建議後續可深入探討透 過數位化輔助教材之學習方式,學習者 成功學習的關鍵方法與因素為何,並針 對初學者或抗拒者分析其學習情境及歷 程等,以利爾後數位化教材教學成效之 提升與推廣。

後續研究建議-2 研究方法方面:建議後續研究,可延長 實驗之時間,避免受到研究實驗時間過 短之影響;且因本研究之教學者非僅同 為一人,為避免不同教學者造成學習者 學習成效之影響,建議後續研究可僅以 一人所任教之對象為樣本進行研究。

後續研究建議-3 相關議題之延伸方面:建議後續研究者可 利用不同科目及教材,探討相關之學習成 效;或將數位化教材,輔以相關之學習理 論,如:(1)討論建構:互動中產生知識的 創意組合;(2)分享建構:不斷的分享、累 積知識;(3)合作建構:具體完成知識成品, 而不止於概念的討論與分享等,將之融入 數位教學中,設計出更適切的數位化教材, 並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感謝您的聆聽~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