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微机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部件。它可以把需要CPU处理的程序和原始数据存储起来,处理时自动而连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指令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也可利用存储器保存起来。这就是说,计算机每完成一条指令,至少有一次为了取指而访问存储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章 存储系统 5.1 存储器的构成 5.2 存储系统的构成 5.3 Cache 5.4 虚拟存储器.
Advertisements

第 4 章存储器、存储管理和 高速缓存技术 4.1 存储器和存储部件 4.2 存储器的连接 4.3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4.4 Pentium 的虚拟存储机制和片内两级存储管理 4.5 高档微机系统中的高速缓存技术 第一次课 第二次课 第三次课.
6.4 存储器的扩展 存储芯片的扩展 存储芯片的扩展包括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等三种情况。 1.位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本章学习主要内容为: 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常用存储芯片与CPU的接口特性。 存储器的接口设计。
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 第三十一讲 主讲教师:赵宏伟                 学时:64.
第 6 章 存储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三级存储体系的含义,及存储器的逻辑设计方法。
第六章 存储系统 《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精 品 课 程 进 入.
讲授人 何美香 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子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性能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多级层次结构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第六章 微型计算机存储器.
第6章 存储系统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第6章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 知识点一:存储系统层次结构和评价方法 主讲教师:吴非.
1.1 计算机系统简介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3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1.4 本书结构.
第五章 存储器 本章要点: ♦ 现代高档微机系统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选用原则 ♦ 存储器芯片与CPU的接口特性
第六章 MCS-51单片机总线系统与I/O口扩展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冯.诺依曼计算机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概述 EDVAC的3个特点:
3.1 存储器的构成 3.2 存储系统的构成 3,3 Cache 3,4 虚拟存储器
第8章 AT89S51单片机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
单片机系统的三总线的构造 半导体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E2PROM的使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同时扩展
第 5 章 存 储 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第四章、存储系统 原著 谭志虎 主讲(改编) 蒋文斌.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总 复 习.
存储系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80X86_88存储系统 黄强 深圳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存储器 朱华贵 2015年11月05日.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4章 存 储 器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本章主要知识点小结.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CPU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扩展 5.1 单片机扩展的基本概念 5.2 存储器的扩展 5.2 I/O接口扩展电路设计.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五节.
第二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x86微处理器 2.2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2.3 中央处理机 2.4 存储器
第12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孙卫强.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0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微机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 存储子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本章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存储器如何存储信息? (2)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存储芯片组成具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Random Access Memory)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 补充知识 2.1 总线和三态门 一、总线(BUS) 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DB(Data Bus)
<编程达人入门课程> 本节内容 内存的使用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组合逻辑电路 ——中规模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6.1 半导体存储器 返回 概述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清华大学 阎石 王红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实验五 MSI组合逻辑功 能部件的应用与测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7.1 AT89C51最小应用系统 从本质上讲,单片机本身就是一个最小应用系统。由于晶振、开关等器件无法集成到芯片内部,这些器件又是单片机工作所必需的器件,因此,由单片机与晶振电路及由开关、电阻、电容等构成的复位电路就是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如图7-1所示,AT89C51片内有Flash程序存储器,由它构成的最小应用系统简单可靠。
第 6 章 存储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三级存储体系的含义,及存储器的逻辑设计方法。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操作。 实验内容: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FVX1100介绍 法视特(上海)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施 俊.
第九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半导体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四章: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本章的重点: 本章的难点: 1.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每种类型存储器的特点; 2.扩展存储器容量的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6章 微机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部件。它可以把需要CPU处理的程序和原始数据存储起来,处理时自动而连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指令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也可利用存储器保存起来。这就是说,计算机每完成一条指令,至少有一次为了取指而访问存储器。

6.1概 述 6.1.1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就是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存储速度的存储器,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方式组织起来,使所存放的程序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中。 三级存储系统: 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1.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弥补主存容量的不足) 主存(内存):一般把具有一定容量且速度较高的存储器作为内存,CPU可直接用指令对内存储器进行读写。存放现行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快,容 量有限,是主机的一部分。通常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

外存(辅存或海存):存储容量大、速度较低、位于主机之外的存储器。用来存放当前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CPU不能直接用指令对外存进行读写。要使用外存中的信息,必须先将它调入内存。 内存-外存存储层次的形成解决了存储器的大容量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2.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为使主存储器与CPU的速度相匹配,提高CPU访问存储器的速度,在CPU和内存中间设置高速缓冲器(cache)。 高速缓存-内存层次的形成解决了速度与成本的矛盾。

在现代微机中同时采用这两种存储层次,构成cache-内存-外存三级存储系统。这三级存储系统的形成,满足了现代微型计算机对存储系统的速度快、容量大且价格低廉的要求。 6

3.虚拟存储技术 基本思想——将存储系统中的一部分外存(如磁盘、磁带等)与主存组合起来并视为一个整体,把两者的地址空间进行统一编址,形成逻辑地址空间,允许用户自由、充分地使用整个逻辑地址空间(除系统指定的保留区域外)。同时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手段,将用户逻辑地址自动转换为实际访问主存的物理地址,并对程序自动分段调入主存(或调出主存)。这样,对用户编程来说,允许程序使用的地址空间不再受主存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免去对程序分段和存储空间动态分配的繁重负担。

6.1.2 存储器的分类 1. 按存取方式分类 (1)随机存储器(RAM) 既可读又可写,又称读/写存储器。如主存。 6.1.2 存储器的分类 1. 按存取方式分类 (1)随机存储器(RAM) 既可读又可写,又称读/写存储器。如主存。 (2)只读存储器(ROM) 只能读,不能写。存放固定不变的系统程序和子程序等。 (3)顺序存储器(SAM) 按照顺序进行读/写 ,如磁带。  

2.按存储器载体分类 (1)磁介质存储器 速度较慢,一般用作外存。如磁盘、磁带等。 (2)半导体存储器 容量大,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广泛用于大、中、小及微型机中作内存 (3)光存储器 速度快,但需复杂的硬件,主要用作外存

输入/输出缓冲器:连接在多片RAM的数据线上,宽度取决于存储器字长。 6.1.3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半导体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为例 译码电路 存储体:核心。一个基本存储电路可存入一个二进制数码 输入/输出缓冲器:连接在多片RAM的数据线上,宽度取决于存储器字长。 读/写电路:位于存储体与数据总线之间,是存储体的控制电路 6

6.1.4 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通常以允许存放的字数×位数或字节数表示存储器的容量。 32K16 1KB=210B=1024B,1MB=210KB=1024KB 2. 存取周期(又称读写周期或访问周期) 通常指连续存入或取出两个数据所间隔的时间。 3.取数时间——从CPU发出读命令开始,直到存储器获得有效读出信号的一段时间。 4.可靠性——通常以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来衡量存储器的可靠性。 5.经济性——常以“性能价格比”来衡量存储器经济性能的好坏。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 6.2.1 静态RAM 1.静态RAM的工作原理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 6.2.1 静态RAM  1.静态RAM的工作原理 MOS型静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可由六个MOS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其基本存储单元电路如图所示。 VF1,VF2:组成双 稳态触发器 VF3,VF4:负载管 VF5,VF6:控制管

VF1截止,VF2导通时, A点为1,B点为0 VF2截止,VF1导通时,A点为0,B点为1 设VF1截止,VF2导通,为1; VF2截止,VF1导通,为0;(A点状态)

将多个存储单元按一定方式排列起来,就组成了一个静态RAM存储器,如图6-4所示。

3.静态RAM举例 Intel 2114 1K×4位 6464矩阵 6

6.2.2 动态RAM 存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其数据是有效的,超过一定的时间,数据就消失了。为了使数据常在,就要周期性地对所在数据重写(刷新),这种存储器为动态存储器。 (1)四管动态存储单元 (2)三管动态存储单元 (3)单管动态存储单元

6.3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6.3.1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ROM 制造厂家根据程序设计者编好的程序组成的“1”、“0”代码矩阵,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制造出相应的掩膜图案并生产出ROM芯片。这种ROM中的信息是永久性存储。使用时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新内容。 掩膜式ROM 双极型:速度快,容量小 MOS型:容量大,速度较慢

6.3.2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 制作时不写入信息,使用时可写入自己的程序。但写入是一次性的,一旦写入内容后就不能更改,所以称一次性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又称为现场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 PROM 双极型 MOS型 结构破坏型 熔丝型: 使用较多 如:Intel 3036PROM

6.3.3 可编程、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EPROM 用户使用时可重复编程、可多次改写所写内容。 1.紫外线擦除的EPROM 采用紫外线擦去原存内容,再用专门写入器改写内容。实际中,用紫外线(或X射线)灯,相距3cm,进行照射10~20min,就可把EPROM中的原存全部信息抹去,并成为全“1”状态。然后,再根据用户程序,用加电压的手段使要存入“0”的那些存储位进行写“0”,而对要存“1”的存储位不加电压,仍保存原有的“1”代码。 常用的:2732(4KB) 2764 (16K) 27256 27128 Intel 2716

2.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简称为EEPROM。 它是采用金属—氮—氧化物—硅(MNOS)集成工艺制成的。使用时让电流只通过指定的存储单元,把其中一个字(或字节)擦去并改写,其余未通入电流的单元内容保持不变。

3.EPROM芯片举例——Intel 2716 2K×8 地址线:A0-A10 11根 数据线:D0-D7 8位 后备线

6.4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6.4.1 存储器的工作时序 6.4.2 存储器与CPU连接时要考虑的问题 1.CPU总线的负载能力 6.4.1 存储器的工作时序 6.4.2 存储器与CPU连接时要考虑的问题 1.CPU总线的负载能力 2.CPU的时序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之间的配合 3.存储器的电平信号与CPU的电平匹配 4.存储器的地址要合理分配 5.控制信号的连接

存储器地址分配及译码 1. 存储器地址分配在进行存储器与CPU连接前,首先要确定内存容量的大小和选择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大小。 2. 存储器地址译码

 6.4.3 常用的译码电路 一种常见的3∶8译码器74LS138 3个输入端 8个输出端 3个使能端

C B A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6.4.4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存储器芯片的外部引脚按功能分为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首先是向其地址线发地址信号,然后向控制线发读写信号,最后在数据线上传送数据信息。每一块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都必须和CPU建立正确的连接,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就是指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连接。重点说明的是存储器与CPU地址总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满足对这些芯片所分配的地址范围的要求。

CPU发出的地址信号必须实现两种选择: (1)片选:对存储器芯片的选择,使相关芯片的片选端CS为有效。 (2)字选:在选中的芯片内部再选择某一存储单元。 片选信号和字选信号均由CPU发出的地址信号经译码电路产生,其中: 片选信号:由存储器芯片的外部译码电路产生,需自 行设计。 字选信号:由存储器芯片的内部译码电路产生,这部 分译码电路不需用户设计。

全译码法 将高位地址全部作为译码器的输入,用译码器的输出作为片选信号。 在这种方法中,低位地址线用作字选,与芯片的地址输入端直接相连;高位地址线全部连接进译码电路,用来生成片选信号。这样,所有的地址线均参与片内或片外的地址译码,不会产生地址的多义性和不连续性。在全译码方式中,译码电路的核心常用一块译码器充当,例如74LS138等。

6.4.5 存储器连接举例 例6-1: 若在一微机中,存储器结构如图所示,试问该存储系统的首地址、末地址为多少?

例6-2: 今有2114芯片(1K×4)、2716芯片(2K×8)芯片若干,构成一个4K容量的存储系统,需要有2K的RAM和2K的EPROM,该如何连线?并写出地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