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幼 二 乙 499i0003 蔡 慧 儒
異位性皮膚炎的定義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3~5%。60%的病人會在第一年發病,30%的病人在1~5歲間發病。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大部份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或其家人會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疹,我們稱為異位性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的條件必須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三項以上: 皮膚搔癢。 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成人大多在關節的屈側)。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平時穩定期之注意事項: 一、避免皮膚刺激物 剪短指甲。 避免過度沐浴,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如此可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用溫水,並使用洗淨力溫和,pH值中性的肥皂,在沐浴後立刻適量使用不含藥性、香精、防腐劑之單純潤膚劑。 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最好穿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
室內不養貓、狗、鳥…等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之過敏原。 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不玩毛絨玩具;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 儘量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氣味物質。 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65%間,並使用空氣過濾器(須定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長。 每週並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並常常清掃家中及環境以減少灰塵。
避免溫差過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冷、熱或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穿太多衣物或激烈運動或直接暴露於寒冷、乾燥的情形下會使病情惡化。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煙。 在食物控制方面,一般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在治療得當下,常可得到非常好的改善,不須限制飲食;只有在非常嚴重,一般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皮疹的發作與食物有非常明顯的關聯,才須要飲食控制。下列為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1) 牛奶 (2) 蛋 (3) 魚 (4) 小麥 (5) 花生 (6) 大豆等,可嚐試避免數週至病情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皮疹在嬰兒期通常於2個月至6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臉頰、額頭、頭皮產生紅色小丘疹,小水泡;水泡抓破或磨破產生糜爛,有滲出液、結痂,病灶可延伸到軀幹、四肢伸側等。由於劇癢,嬰兒會用手、枕頭、或任何可應用的東西來搔抓,哭鬧不安,讓父母也不得安寧 所幸,可以安慰的是大約半數的患者在2到3歲會痊癒 。
解藥 口服抗組織胺:口服抗組織胺大多可有效控制搔癢,並且相當安全,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些孩子甚至必須長期服藥,再逐漸減少藥量才能有好的控制。在治療上醫師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家長不給孩子吃藥,只是不斷的擦藥膏,反而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辦法,不但治不好,長期擦藥對皮膚更是一種負擔。 口服抗生素﹕在有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同時使用抗生素。許多家長會自行停藥或不敢給孩子吃藥,反而使病情惡化或不斷反覆發作。 口服類固醇﹕只用於嚴重的急性期,會有快速的改善;但長期使用副作用大,因此異位性皮膚炎一般不需使用口服類固醇作長期的控制。
外用藥膏以類固醇類藥膏為主,藥膏的強弱會因皮膚問題的嚴重度,患者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請依皮膚科醫師指示使用。有些家長不敢使用類固醇類藥膏的觀念是錯誤的,反而會延誤病情;有些家長則是自行買藥,根本不知藥物的強弱及使用方法,反而擦出許多後遺症。類固醇類藥膏跟其他所有藥物一樣,在皮膚科醫師指示下正確的使用,是有效而安全的,併發症都是由於使用方法錯誤而會造成,但因害怕併發症而不敢使用,反而是因噎廢食,反而會使病情惡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