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 孙存杰 徐州医学院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徐州医学院 附属医院 影像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Advertisement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蕊蕊 2010 年 11 月. 一、何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发性癔症,是一 种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的一种在临床上只 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 以检出的器质性病变。意识不丧失,易受心 理暗示影响,使病情加重或减轻。
胃炎肠炎胃炎肠炎 心脏病心脏病 血管病变血管病变 夭折夭折 肾病肾病 癌症癌症 气管炎气管炎 疟疾疟疾 胃炎肠炎肺炎结核病 肺炎肺炎 结核病结核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
素问 太阴阳明论 医学院 中医系 教师: 郭煜晖. 题 解 本篇讨论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 故名: “ 太阴阳明论 ” 。
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本科五年制第五版教材)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第八章 放射治疗肿瘤装置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是利用辐射对恶性肿瘤进行照射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而致死的一种疗法,简称放疗。放疗的基本原则是破坏恶性肿瘤和保存正常组织。 电离辐射是指在物质中能直接或间接产生电离效应的电磁波或粒子,可以由人工加速带电粒子产生,也可由放射性核素产生。 放射治疗是从发现X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后才开始的。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及各种放射治疗装置的发展,已和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一起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约有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近期重点工作 教务处 2015年3月19日.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盲杖与盲杖技巧.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政策解读 金坛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以问题为导向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工作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区域卫生规划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规划发展处 杨荣刚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杨丽华.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岗双责”和精细化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甲状舌管囊肿 高腾蛟.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 ——卫生法律基础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 石海英
信息化健康管理互动平台建设 新津县卫生局 2015年04月21日.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何 伟.
醫學影像概述 義守大學醫工系 江青芬老師 內容: 種類--原理、功能及實際之運用 影像處理實例說明 未來的發展趨勢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 邢玉宝
医学辐射防护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孔令丰.
第一节 工频X线机 第二节 中、高频X线机 第三节 医用X线电视系统 第四节 诊断用X线机
电工作业培训 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                                                                          主讲:梁宏志.
以 天 空 为 友 以 大 众 为 天 尹 洁
癫痫的康复治疗 康复系:张晓霞.
病例讨论(2).
不治已病治未病 宋汉秋 焦作市中医院.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扫描电镜的结构及典型试样形貌观察 燕山大学材料学院
临床重点科室申报思路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吕梁.
第三章 板桩码头.
腹部损伤 外科;顾 岩.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研究型物理实验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 制作:白建平.
针刀医学移位性颈椎病 的X线诊断 浙江省仙居县中医院 柴晓峰.
肺结核.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 师资培训教程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第一节 X射线的产生 掌握:X射线强度和硬度的概、X射线谱及X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短波极限公式的应用、 X射线的衰减规律及应用
脚手架工程 主要内容: 脚手架类型与搭设要求;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安全要求学习要求: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膝关节常见病 康复科.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颅内压增高危象 神经内科 杨丽华.
重视多层螺旋CT平扫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CT在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普通外科 李朝
CT与MR灌注成像在兔缺血性肠病模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胰腺影像学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廣翅蠟蟬.
胰腺影像学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例  一导体球半径为 R ,带电量 q ,在离球心 O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谭继廉 靳根明 李占奎 徐瑚珊 李海霞 韩励想 魏计房 戎欣娟 王秀华 卢子伟 张宏斌 王柱生 祖凯玲 鲍志勤 李春艳 龚伟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放射醫學概論 X光機 安泰區域教學醫院 放射診斷科 組長 程明義 95 年 11月 14 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医学影像技术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 孙存杰 徐州医学院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徐州医学院 附属医院 影像科 徐州医学院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徐州医学院 附属医院 影像科 suncj@pub.xz.jsinfo.net 或suncunjie@126.com 13615108778

内 容 课堂讲授 实验课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3 6 第二章 照片冲洗技术 第三章 X线摄影技术 12 9 21 第四章 CT扫描技术 内 容 课堂讲授 实验课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3 6 第二章 照片冲洗技术 第三章 X线摄影技术 12 9 21 第四章 CT扫描技术 第五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第六章 DSA技术 第七章 CR、DR、 影像辅助设备及PACS 第八章 SPECT显像技术 第九章 放射治疗技术 合 计 48 24 72

推荐参考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于兹喜 2003.11第1版 医学影像技术全科纲要与考题解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燕树林 2000.01第1版 X线摄影学 袁聿德 2002.07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二、医用诊断X线装置 内容提要 ● 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 ●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 X线成像系统 三、 X线成像理论 第一章 绪论 内容提要 ● 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 ●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 X线成像系统 一、X线的物理学基础 二、医用诊断X线装置 三、 X线成像理论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1895年11月8日发现X线,拉开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序幕。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包括常规X线成像、X线CT成像、DSA成像、MR成像、超声成像、核素成像及热成像等。

专一化和智能化 对比剂(造影剂):提高组织间的对比 影像增强器--X线透视 X线CT、PET/CT DSA 开始时:骨骼的透视和摄片 对比剂(造影剂):提高组织间的对比 影像增强器--X线透视 X线CT、PET/CT DSA CR、DR使得X线摄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X线成像系统的发展目标: 专一化和智能化

MR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影像重建的,它也是一种对人体无创、无损的成像方式,能够反映出分子水平的人体生理、生化特性。 60年代出现的超声成像技术是真正无创、无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反映人体组织不同密度的界面对于超声波的反射特征。 MR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影像重建的,它也是一种对人体无创、无损的成像方式,能够反映出分子水平的人体生理、生化特性。 核素成像反映了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征。 PETCT… 放射治疗是将影像学和肿瘤学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任务 三、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 影像设备的操作、应用、技术开发及影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QA、QC) 初级职称:技术员(技士)、技师 中级职称:主管技师 高级职称: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一、常规X线检查 1.X线透视 (X线TV透视取代了荧光屏透视) 优点:①可转动体位进行动态观察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一、常规X线检查 1.X线透视 (X线TV透视取代了荧光屏透视) 优点:①可转动体位进行动态观察 ②操作简单、费用低 缺点:①X线辐射时间较长 ②适用范围较小 ③图像质量相对较差 ④不能保存图像资料

2.常规X线摄影(X线平片) 优点:①成像质量较好 ②X线辐射剂量较少 ③便于复查和会诊。 缺点:①缺乏动态信息 ②费用比透视稍高。 3.特殊X线摄影 软X线、高千伏、CR、DR、体层、放大、荧光、记波、干板、异物定位等。 4.造影检查 通过在人体中引入对比剂(造影剂),产生对比差异,使一些组织或器官显影,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的造影检查…

二、CT扫描检查 1.平扫: 2.增强扫描: 3.定位穿刺活检: 4.CT血管造影(CTA ,CT Angiography ):对靶血管内对比剂高峰期进行容积扫描,获得血管影像。 5.三维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 6.模拟内窥镜检查: 7.心脏成像: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分析心脏容量、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定量分析。 8.制订放疗计划: 9.定量分析:可以测量人体内某一部位的骨矿含量。

三、MR成像检查 四、DSA检查 五、SPECT成像检查 引入对比剂,通过数字减影显示血管影像 人体各部位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自旋回波序列的T2和T1加权对比成像;有时需要行对比增强扫描,用顺磁性离子型对比剂进行静脉注射后,行该部位三轴方位的T1加权成像;MR中还有血管成像、水成像、脂肪抑制、水抑制、频谱分析、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化学位移成像等多种检查方法。 四、DSA检查 引入对比剂,通过数字减影显示血管影像 1.静脉法DSA(IV DSA):经静脉途径置入导管或套管针注射对比剂进行DSA检查的方法称为静脉法DSA。 2.动脉法(IA DSA): 对比剂直接注入受检动脉或邻近受检动脉处,对比剂稀释轻微,在血管中的浓度高,明显改善了小血管的显示程度。 五、SPECT成像检查 借助于注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光子构成断层影像。 另外,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还有超声、热成像检查等。

第三节 X线成像系统 一、X线的物理学基础 (一)X线的发现 1895年,伦琴用克鲁克斯管研究高真空下放电现象时 … 伦琴荣获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X线的本质 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具有波粒二重性,X线成像利用了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转换,突出了微粒性。 X线的波长极短、能量极大,它的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为0.0006~50nm,X线诊断常用的波长为0.008~0.031nm。

(三)X线的特性 1.物理特性 (1)穿透作用:穿透能力与X线光子的能量成正比,波长短的X线光子能量大、穿透能力强,另外还与被照物体的密度有关。 (2)荧光作用:当X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如钨酸钙等)时能激发产生荧光,荧光屏、影像增强器、增感屏等都利用了这一特性。 (3)电离作用:物体受X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即~。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电离室、X线放射治疗等利用了该特性。 (4)热作用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2.化学特性 (1)感光作用:是X线摄影的基础 (2)着色作用:使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的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 3.生物效应 生物细胞经一定剂量X线的照射会受到抑制、损伤、坏死,生物效应既有利又有弊… 在X线诊断和治疗中主要利用了X线的穿透、荧光、电离、感光、生物等特性。

(四)X线的产生及能量转换 1.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 2.能量转换 高速电子流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电子源 ②高速电子流 ③靶物质 ①电子源 ②高速电子流 ③靶物质 2.能量转换 诊断用X线的产生效率只有0.4%~1.3%。

(五)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五种相互作用形式: (不变散射、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电子对效应、光蜕变) (1)不变散射 低能量的X线光子(10keV以下)与物质作用时发生不变散射,约占百分之几。

(2)康普顿效应 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或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跳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吴有训效应或康普顿散射。 在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子保留了大部分的能量,这些散射光子就是散射线,它使胶片产生灰雾而降低X线照片的质量。

(3)光电效应 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X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利与弊: 产生高质量照片-不产生散射线,照片灰雾↓,增加了射线对比度。 辐射损伤↑-入射光子的能量全被人体吸收

(4)电子对效应 当入射光子的能量≥1.02 MeV时,在核力场的作用下X线光子变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即为电子对效应。 (5)光蜕变 能量在10MeV以上的X线光子发生光蜕变。

2.诊断用X线中各种作用发生的概率 康普顿效应约占25% 光电效应约占70% 不变散射约占5% 教材P5 有误!

(六)X线的质与量、X线强度 1.X线的质 X线穿透物体的能力,即光子能量的大小称为X线的质,又称硬度,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X线的质是通过管电压(千伏值)的大小来反映的,管电压越高,质越硬。 2.X线的量 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线的量,在X线诊断中,X线的量是由毫安秒(mAs)来表示。

3.X线的强度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的总和叫做X线的强度。 主要由kV、mA和时间决定。 4.影响X线强度的主要因素 (1)管电压(kV):X线强度与kV的平方成正比。 (2)毫安秒(mAs):X线强度与mAs 成正比。 (3)靶物质:靶的原子序数越高,产生X线的效率越高,X线的强度就越大。 (4)距离:X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医用诊断X线装置 (一)医用X线装置的发展和分类 1.X线装置的发展: 第一张X片,伦琴夫人的手-用40~50kV,1mA,30~60分钟。 1929年,旋转阳极X线管(Philips) 1952年,影像增强器 70年代,中频X线机 1972年X线CT 80年代初DSA 近年来,CR、DR技术逐渐成熟、普及,为PACS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X线装置的分类: (1)按用途分为诊断用、治疗用X线装置。 (2)按输出量分为大、中、小X线装置。 (3)按使用范围分为综合、专用X线装置。 (4)按结构分为常规放射X线机、DSA机、CT机等。

(二)X线机的基本操作 1.使用原则 (1)掌握X线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其性能、容量、特点 (2)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者、患者和机器的安全。 (3)操作机器要认真、细致,调节参数时要轻且准确。 (4)使用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做好记录。 (5)工作完毕应及时将按键复位,切断电源。

2.操作程序 (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 2)接通机器电源,调整电源电压至标准值。 (3)选择台次,交换到所用X线管,技术选择开关调到需要档次。 (4)选择曝光的千伏、毫安秒。 (5)摆好摄影体位,调整好X线管位置、胶片距、中心线方向、照射野等。 (6)按下曝光手闸曝光。

3.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1)不了解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禁拨动任何旋钮、开关。 (2)严禁在所选参数过载时曝光。 (3)曝光过程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个别机型除外)。 (4)透视、摄影时的时间间隔。 (5)注意观察,有异常现象,立即断电。 (6)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

三、X线成像理论 (一)X线的吸收与衰减 物质吸收了X线后,X线强度的减弱,即衰减

1.物质对X线的吸收 (1)吸收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①康普顿散射与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无关,骨与软组织发生康普顿效应的概率大体相等,而且随着X线能量的提高,概率有所下降。 ②不管X线能量的多少,骨的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总是软组织的7倍左右,且随着X线能量的增加,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急剧下降,透过射线增多。

低能量时多数X线都产生光电效应 较高能量时以康普顿散射为主

(2)吸收与密度的关系: 吸收与组织密度成正比 软组织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773倍。 钡的原子序数56,碘剂的原子序数53,它们与X线作用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是软组织的约367倍。

2.物质吸收X线的衰减规律 (1)X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单能射线(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的衰减:只有光子个数的减少,而没有光子能量的变化。 Iq=I0e-μx (3)连续射线(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的衰减:实际应用的X线就是连续X线,连续射线在通过物质时,剩余射线的质和量都有所变化。

3.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 (1)X线的能量:X线能量↑,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衰减量↓,透过量↑。 (2)吸收物质的密度:密度越大,衰减↑而透过量↓。 (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衰减↑而透过量↓。 (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电子数越大,衰减↑而透过量↓。

4.X线的滤过 诊断用X线是一束连续能量的混合射线,低能成分被人体组织吸收,增加了皮肤的照射量,因此要增加滤过装置。

(二)X线成像原理 X线之所以能成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本身的特性,如穿透性、荧光特性、感光特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体有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线照射人体时,被吸收、衰减的程度不同,透过人体的剩余射线就在胶片或荧光屏上显示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人体组织密度分三类:◆高密度组织 ◆中等密度组织 ◆低密度组织 X线照射人体的某个部位时,由于密度、厚度的差异,X线吸收、衰减各异,剩余射线使胶片感光,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得到一张用于诊断的X线照片,高密度的组织在照片上较白,低密度的组织较黑,而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影像正好与之相反,高密度的组织在荧光屏上显示较黑,低密度的组织较白,所以称荧光屏上的影像为正像,X线照片上的影像为反像或负像。

(三)散射线及其消除 1.散射线的产生 康普顿效应产生散射光子和反跳电子,这些散射光子就是散射线。 散射光子保留了X线光子的大部分能量

作用于X线胶片或荧光屏的剩余射线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减弱的原发射线,另一部分是散射线。

2.影响散射线的因素 散射线占有率η:作用于胶片上的散射线量占全部射线量的百分比。 (1)管电压:η值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变大,在80kV以下时,η升高明显,在80 kV以上时,升高的幅度相对变缓。

(2)肢体厚度 η值随着肢体厚度的增加而变大,被照肢体厚度引起的散射线影响很大,X线摄影中,当肢体厚度超过15cm时,一般要使用滤线器。 (3)照射野 照射野大时散射线明显增多,但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增加并不多,因为从照射野边缘产生的散射光子没有足够的能量通过较厚的肢体到达胶片,此时η值增加并不大,但人体接受的辐射量增多,所以要尽量采用小照射野。 (4)滤线器:使用滤线器可以大大降低η值。

滤线器主要由滤线栅构成,它的作用是吸收散射线。 4.散射线的消除 (1)X线束限制器 早期---开孔遮线板 20世纪中叶---圆锥形或直筒形的遮线筒 现代---多叶遮线器(缩光器) (2)滤线器 滤线器主要由滤线栅构成,它的作用是吸收散射线。

①结构: 一般用宽0.05~0.1mm、高2.5~4mm的铅条,夹持在间隔0.15~0.35mm的纸板或木板中,按一定斜率或平行固定而成。 ②类型: 根据其构造分为聚焦式、平行式和交叉式三种;根据其运动性能分为活动式和固定式,活动式滤线栅一般采用振动式结构。

③工作原理: 摄影时,将滤线栅置于肢体和胶片之间,X线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的焦距相等,且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穿过人体的剩余射线与滤线栅的铅条平行,大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一小部分被铅条吸收,而散射线的方向是散乱的,大部分被铅条吸收掉。

④滤线栅的栅比(R): 铅条高度h与两铅条之间间隔D的比值,即R=h/D。R值有5:1、6:1、8:1、10:1、12:1、16:1、34:1等多种,R越大吸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摄影管电压较高时应选用R值较大的滤线栅。管电压在90kV以下时一般选用8:1的滤线栅,在90kV以上时选用10:1、12:1的滤线栅。

(a)不要将滤线栅反置(聚焦式滤线栅) 。 (b)X线中心线应尽量对准滤线栅的中线,左右偏移不可超过3cm。 ⑥使用注意事项: 即使滤线栅使用方法完全正确,原发射线的透过率也不是100%。 (a)不要将滤线栅反置(聚焦式滤线栅) 。 (b)X线中心线应尽量对准滤线栅的中线,左右偏移不可超过3cm。 (c)X线管的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要在f0的允许范围内(±20%) 。 (d)倾斜X线管时,应尽量使倾斜方向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 (e)使用机械油泵式活动滤线器时,需预先调节其运动时间,应比实际曝光时间长1/4左右。

(四)X线的中心线与斜射线 1.中心线 中心线是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它是摄影方向的代表,决定着X线入射点和入射角度 摄影时,缩光器指示灯的十字交叉点表示中心线的入射点,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可以从X线管上的角度指示盘上读出。 一般情况下,中心线应通过被摄部位的中心且与胶片垂直,以减小影像的失真变形。但可利用倾斜中心线的方法来避免对侧和相邻组织的影像重叠,突出显示特定结构。

2.斜射线 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X线称为斜射线。斜射线与中心线成一定的角度,离开中心线越远,角度越大。 摄影中,经常利用斜射线以减小影像重叠,如颈椎正位摄影…,手斜位摄影…

(五)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失真度) 1.X线照片的密度 (1)概念:胶片乳剂膜的卤化银在X线(穿透人体的剩余射线)的作用下,经冲洗还原为银原子后照片的黑化程度,称为X线照片的密度(黑化度)。

X线照片密度使用了光学密度这一物理量。以光强度I0入射照片,经照片吸收后透过的光强度为I,则透光率P=I/I0,而阻光率是透光率的倒数,所以阻光率S=I0 /I, 光学密度D=lgS=lg(I0 /I),如某点的透过率为1/10,阻光率为10,则D=1。

照片的密度值可以通过光学密度仪测得。 适合于诊断的照片密度:0.25~2.0 信息比较丰富:0.7~1.5 直接接受X线照射的区域:3.0 胶片本底灰雾:<0.2

mAs→照片密度,kV →照片对比度 (2)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①毫安秒:毫安秒与密度成正比。 当毫安秒过小、过大时,密度值变化较复杂…. ②管电压: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n在2.0~4.5,n的大小由管电压、胶片的类型、被照部位厚度等因素决定。 mAs→照片密度,kV →照片对比度 ③被照体厚度、密度:越厚、密度越高,密度越小。 ④焦片距: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的平方成反比,减小焦片距可以增加感光效应,但加大了影像模糊和放大失真。

⑤增感屏: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照片密度越大 ⑥胶片感光度:感光度大的胶片,照片密度高 ⑦照片冲洗因素: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液温度、显影液的老化程度都会对照片密度产生一定影响。 ⑧照片的本底灰雾:本底灰雾是指胶片未经曝光直接进行显影、定影处理所得照片的密度。它包括片基密度(未经曝光直接定影后的照片密度,一般小于0.07)和化学灰雾,其和小于0.2。

(1)照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的密度差异。 ①射线因素 (a)管电压:低千伏摄影时,骨、肌肉、脂肪等组织的吸收差异较大,X线照片对比度较高,高千伏时对比度较低。 (b)mAs:理论上,mAs对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增加了毫安秒势必使照片密度加大,照片上原来密度较低的影像就会显示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从而改变对比度。 (c)散射线:产生灰雾而降低照片对比度

②被照体本身因素 (a)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较低的肌肉和脂肪发生光电效应较少,以康普顿效应为主,其对比度较差。对比剂的原子序数较高,以光电效应为主,其对比度较高。 (b)密度:相邻的人体组织密度相差越大,获得的照片对比度相对较高。 (c)厚度:较厚部位的照片对比度较低,因为散射线增多而降低照片对比度。

③屏-片因素 (a)增感屏:增感屏可以提高照片对比度。 (b)胶片γ值:γ值较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较高,乳腺摄影时要采用高γ值胶片。 (c)胶片对比度:越大,照片对比度越高。 (d)胶片的本底灰雾:会降低照片对比度。 (e)照片冲洗因素:显影液温度偏高、老化也会降低照片对比度。 注意: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选择管电压及控制散射线。

3. X线照片的锐利度 (1)锐利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密度的变化是逐渐的还是明确的程度。 对比度是锐利度的基础。 (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几何模糊、移动模糊、屏片模糊)

①几何模糊: (a) X线管的焦点:焦点越小,半影越小,锐利度越高。 要尽量选择小焦点,增加焦-体距,减小体-片距。

(b)阳极效应:由于阳极靶面是倾斜的,使得有效焦点面积和X线强度的分布不均匀,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靠近阳极端的X线强度和有效焦点面积小于阴极端,这种效应称为阳极效应。 (c)焦-片距、体-片距:焦-片距越大、体-片距越小,半影越小,锐利度越高。

②移动模糊:曝光过程中,如果X线管、被照体或暗盒有一个发生移动,照片将产生模糊。 对于心脏跳动、胃肠蠕动、痉挛、意识不清的患者、小儿的呼吸等,一般采用尽量短的曝光时间来弥补。 ③屏-片模糊: (a)增感屏的增感率、胶片的感光度越高,锐利度越差。 (b)增感屏和胶片之间接触不紧密,中间有空隙时照片产生模糊。

4.X线照片的失真度 ◆照片的失真度:物体影像与实际物体在几何尺寸和形状上的改变程度。 ◆失真度有两方面的含义:放大与变形。 ◆影响失真度的因素 ①焦-体距:越大,放大越小。 ②体-片距:越小,放大越小。 ③被照部位的摆放:被照部位的长轴应尽量与胶片平面平行,以减小变形。 ④焦点与被照体的相对位置:将被照体置于焦点的正下方,可以减小歪斜失真。

思考题: 试述X线照片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