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第二节 古代罗马.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一讲 : §1.1~§1.3 数学起源与古希腊数学 §1.1 数学思想的萌芽. 古代巴比伦的数学.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 ——古代希腊.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Democracy、Politics、Freedom、Law、Republic
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第二节 古代罗马.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六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必修(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典时代 BC 古希腊历史中的黄金时代 希波战争 ( BC) 希罗多德《历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Institution
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 邓.
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 大纲要求:1雅典的民主政治 2.罗马法.
第 3 课 西 方 文 明 之 源 金园实验中学郑熙增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希腊的两个文明中心发源地 2、能够理解应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 3、理解应用布匿战争和罗马兴衰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难点:对罗马帝国兴衰的理解.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6课 罗马法的 起源与发展. 第6课 罗马法的 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法律? ★为什么要制定法律?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2课 卓尔不群的雅典 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伯里克利 培育走向世界的21世纪新公民 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像.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长沙县实验中学 文永立.
“宏伟归于罗马!” 古罗马 “辉煌属于希腊!” 古希腊.
课标: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达的商品经济 健全的民主政治 辉煌的古典文化 全希腊的学校.
卓尔不群的雅典.
『复习思考』 列举古代中国有哪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下列各图体现公民在民主政体下行使自己的权利,追溯这些公民权利的起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古希腊。
古希腊辉煌的文明 辉煌属于希腊! 古希腊辉煌的文明 专题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宏伟归于罗马!
两晋与南朝.
第四单元 世界古代史 第16课时 史前时期的人类与亚欧非古 代文明 第17课时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 太原六十一中 王健峰.
第二单元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二讲 古希腊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第二讲 西方古代法律思想 1.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战争与征服带给人类灾难和破坏的同时,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西方文化概略  杨丽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三章 古代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推基古 亚西亚人 保罗的特使 阿尼西母 歌罗西人 逃奴 门10 亚里达古 帖撒罗尼迦人 陪保罗航行、坐监 徒20:4;弗6:21;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她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她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火炬在那里点燃。”同学们知道这个谜底吗?
1 亚大米田 革尼土 革哩底 (克里特) 撒摩尼 每拉 非尼基 拉西亚 佳澳 西顿 该撒利亚 大赛耳底沙滩 亚力山太 地中海季风.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杀害伯利恒 四境婴孩。 大希律 ( BC) 亚基老 (4 BC - 6 AD) 犹太、撒玛利亚、以土买 (犹太人和外邦人各半) 特拉可尼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第二节 古代罗马

第一节 古代希腊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二、古风时代 三、古典时代 四、希腊化时代 五、古希腊文化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1、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 ◎ 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 爱琴海世界, 包括希腊半岛、 爱琴海诸岛屿 和小亚西部。 ◎ 地理特点 半岛内部之多山 与相互交往的非联系性 抑或地貌的闭塞性。 半岛内部之地貌崎岖 与粮食生产的非自给性 抑或自然环境的非农业性(可谓古代文明之特例)。 半岛绵长的海岸线与航海的便利性 (海路取代陆路成为希腊人主要的交往通道)。 小亚细亚的爱琴海沿岸与希腊半岛的相似性。 克里特岛气候潮湿,地势平坦,位于东地中海中央之四通八达的位置。

◎ 前4000年即史前时代的非希腊人: 皮拉斯基人、勒勒吉人和卡里亚人。 ◎ 前2500-1100年的移民浪潮与希腊人的出现: 前2500年进入希腊半岛北部。 前1900-1600年进入希腊半岛中南部。 前1100年进入爱琴海诸岛屿。 ◎ 希腊人的五大集团: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人和阿卡亚人。 阿提卡半岛的爱奥尼亚人。 希腊中部诸地的埃奥利亚人。 马其顿的马其顿人。

2、爱琴文明 ◎ 前2000-1200年。 ◎ 青铜时代。 ◎ 爱琴文明的发现: 《荷马史诗》与古典时代对其内容之真实性的深信不疑。 古典世界衰落以后荷马史诗之相关内容的遗忘 以及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视《荷马史诗》的内容为古代的神话。 19世纪的考古: 德国人施里曼之发掘特洛伊城(小亚细亚)。 英国人伊文思之发掘米诺斯王宫(克里特岛)。

◎ 克里特文明(一) 前2000-1400年。 位于爱琴海岛屿克里特。 主要农作物 是谷物、葡萄酒和橄榄油。 主要的城市 是米诺斯王朝的首都克诺索斯。 主要的文化遗存 是米诺斯王宫,呈迷宫式结构。

◎ 克里特文明(二) 象形文字与线形文字A; 目前尚无人解读,应属非希腊语, 据此推测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属于非希腊人, 可能来自小亚细亚或叙利亚。

◎ 迈锡尼文明 前1600-1200年,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线形文字B,已经释读, 属于印欧语系中的古希腊语。 创造者是阿卡亚人,希腊人的一支。 主要的文化遗存是陵墓, 包括竖井墓和圆顶墓两种类型, 以及迈锡尼城堡, 主要的历史内容是特洛伊战争。

◎ 注意 希腊文明开始于克里特,希腊人的文明开始于迈锡尼。 是为古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存在于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诸多地区。 多利亚人的南下, 结束了阿卡亚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 迈锡尼文明随之衰落。 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

3、荷马时代 ◎ 前11-9世纪。 ◎ 荷马其人与《荷马史诗》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记述特洛伊战争及相关内容。 ◎ 铁器时代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城市与工商业的衰落。 农耕和畜牧业是此间基本的经济内容。 经济活动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贫富分化和社会对立尚不明显。

◎ 军事民主制和英雄时代 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 父系氏族阶段。 氏族、胞组、部落和部落联盟。 军事首领(巴赛勒斯)、 长老议事会和部落大会。

二、古风时代(前8-6世纪) 1、城邦形成的时代 ◎ 城邦的界定:城市与乡村的组合即“一城一邦”。 ◎ 城邦的分类 人口构成:爱奥尼亚人城邦、埃奥利亚人城邦、多利亚人城邦。 形成途径:自然演进的城邦、 源于征服的城邦、殖民城邦。

民间性抑或非官方性。 “神人同形同性”思想与人性化倾向。 ◎ 古风时代的文化遗存: 希腊字母的出现。 希西阿德的诗歌。 ◎ 多神教信仰与希腊神话。 民间性抑或非官方性。 “神人同形同性”思想与人性化倾向。

2、海外殖民的时代 ◎ 海外殖民的原因 耕地的不足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 技术条件。 ◎ 海外殖民的范围 ◎ 海外殖民的原因 耕地的不足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 技术条件。 ◎ 海外殖民的范围 东地中海及黑海沿岸。 西地中海之意大利。 高卢和西班牙。

◎ 海外殖民的性质 希腊人文明的扩张 与制度的延伸。 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变。 ◎ 历史影响 经济方面: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物质的交流和市场的扩大。 政治方面: 工商业阶层的发展和平民力量的壮大。

3、斯巴达 ◎ 位置:罗奔尼撒半岛。 ◎ 居民:多利亚人。 ◎ 多利亚人的南迁与斯巴达人的征服。

◎ 来库古改革 与斯巴达国家的建立, 核心内容是 地域关系与公共权力。 ◎ 社会结构 8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的美塞尼亚战争。 斯巴达人征服同属多利亚人的美塞尼亚人, 后者沦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的不同地位。

◎ 城邦政治 贵族政治: 双王之家族世袭与权限。 吉罗西亚会议与贵族的统治。 军事统治: 全民皆兵,终身从军。 ◎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作为核心的 伯罗奔尼撒半岛 诸多城邦的军事联盟。

4、雅典 ◎ 位置:阿提卡半岛。 ◎ 居民:爱奥尼亚人。 ◎ 提秀斯改革: 若干部落的联合及公共权力机构的建立。 按照职业抑或地位取代血缘关系划分民众。 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贵族出任官职的特权。

◎ 梭伦改革: “解负令”与取消债务奴隶制。 公民权益的保障与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奠定。 按照财产取代职业和地位划分民众为四个等级, 吸收前三个等级的成员加入,进而排斥贵族特权。 设立四百人会议取代贵族会议作为权力的核心。 促进工商业发展以满足工商业阶层的要求。 民主政治初露端倪。

◎ 克利斯提尼改革: 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 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 扩大地域关系, 根除贵族特权的社会基础。 设立五百人会议, 取代四百人会议。 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 雅典民主政治由此进入成熟阶段。

◎ 上述改革的主题: 地域关系的扩大,公共权力的强化,民主政治的完善。 ◎ 注意 希腊城邦基本采用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或贵族政体,而非君主政体。 是为希腊文明区别于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政治特征。

三、古典时代(前5世纪) 1、希波战争 ◎ 战争起因: 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扩张。 前500年爱奥尼亚移民城邦米利都的反抗。 爱琴海霸权的争夺。

◎ 战争进程(1) 前492-479年。 战场:希腊半岛。 战役:马拉松与雅典。 温泉关与斯巴达。 萨拉米海战。 前479年波斯人退出希腊本土。

◎ 战争进程(2) 前479-449年。 战场:爱琴海。 战役。 中部希腊、爱琴海及小亚诸城邦 组成的提洛同盟与雅典霸权。

◎ 战争结局 卡里阿斯和约: 波斯帝国承认 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波斯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2、雅典的民主政治 ◎ 泰米斯托克利: 发展希腊海军与海外贸易; 抽签选举执政官。 ◎ 厄非阿尔特: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 使贵族会议 成为掌管祭祀的虚设机构。 ◎ 伯里克利: 公民大会成为城邦的权力核心 并行使立法权和十将军委员会即内阁人选的决定权; 年满20岁的男性雅典人皆享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 陪审团取代贵族会议而决定司法审判的最终裁决。

◎ 相关评述 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 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 相关评述 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 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 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 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 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 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 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3、伯罗奔尼撒战争 ◎ 战争起因 雅典与斯巴达的政体差异和政治矛盾;雅典与科林斯的商业竞争和经济矛盾。 ◎ 战争进程 前431-421年: ◎ 战争进程 前431-421年: 斯巴达陆军进攻阿提卡半岛而雅典海军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两败俱伤而暂时休战。 前415-413年: 雅典海军进攻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遭伯罗奔尼撒同盟海军袭击而几乎全军覆没。 前413-404年: 斯巴达军队 进攻阿提卡半岛, 雅典投降。 ◎ 战争结局 雅典解除武装, 解散提洛同盟, 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

4、古典时代的结束 ◎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古典时代两次最重要的战争,对于希腊社会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希波战争表现为希腊世界诸城邦与外族之间的对抗,伯罗奔尼撒战争则是希腊世界内部诸城邦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希波战争的爆发促使希腊城邦制度走向成熟,进而揭开了希腊古典时代的序幕,伯罗奔尼撒战争却促使希腊城邦制度趋于衰落,进而导致希腊古典时代的结束。 ◎ 所有制的变化:希腊城邦制度的物质基础是小所有制的广泛存在,小农构成公民的主要来源,公民、战士与小农三位一体。“伯里克利时期,绝大多数的雅典人住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希波战争期间,整个希腊社会同仇敌忾,全民皆兵,进而形成小所有制广泛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伯罗奔尼撒战争则是希腊世界的内战,对于小所有制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进而瓦解了城邦制度的物质基础。 ◎ 内战的延续: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一方面,公民、战士与小所有制的三位一体不复存在,小所有者与社会上层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城邦制度趋于危机。另一方面,希腊城邦相互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内乱不断,雅典和斯巴达两败俱伤,驾御希腊世界的政治力量出现真空状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在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人异军突起,进而入主希腊世界的核心地带。

四、希腊化时代 (前4-3世纪) 1、马其顿人的兴起 ◎ 马其顿人与前述阿卡亚人、 多利亚人、爱奥尼亚人、 埃奥利亚人同属希腊人的分支, ◎ 马其顿人与前述阿卡亚人、 多利亚人、爱奥尼亚人、 埃奥利亚人同属希腊人的分支, 生活在希腊世界的北部。 马其顿人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直至古典时代,马其顿人的国家仍然保留原始社会的浓厚色彩, 沿袭军事民主制的历史传统。

◎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 正当希腊城邦 陷于普遍的危机状态 而无力摆脱之际, 马其顿人迅速崛起, 成为希腊世界的后起之秀。 ◎ 前359年,腓力二世即位,进行改革。 一方面,克服军事民主制的政治倾向, 削弱部落贵族的参与势力,强化王权。 另一方面,建立常备的职业军队 取代原有的民军,由国王控制, 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明显提高了马其顿军队的战术水平。 此后,腓力二世挥师南下,于前338年 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进而确立了马其顿人在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

◎ 前337年, 腓力二世主持召开科林斯会议, 成立“希腊联盟”,包括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城邦。 “希腊联盟”一方面明确规定希腊城邦相互之间的关系, 旨在克服内战,缔造希腊世界的内部和平, 另一方面拥立腓力二世为盟主, 共同发动对波斯帝国的战争。 ◎ 公元前336年, 腓力二世遇刺身亡, 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2、亚历山大东征 ◎ 矛盾的转移与扩张的趋向: 科林斯会议之后,希腊世界城邦之间的矛盾明显缓解。 ◎ 矛盾的转移与扩张的趋向: 科林斯会议之后,希腊世界城邦之间的矛盾明显缓解。 内部矛盾的缓解导致对外扩展的历史趋向,是为亚历山大东征的重要背景。 希波战争以及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波斯帝国屡屡插手希腊世界而导致的矛盾, 构成亚历山大东征的另一原因。

◎ 扩张进程(1) 亚历山大东征前夕, 波斯帝国统治的疆域 包括埃及、小亚细亚、 叙利亚、两河流域 和伊朗高原。 前334年,希腊联军 ◎ 扩张进程(1) 亚历山大东征前夕, 波斯帝国统治的疆域 包括埃及、小亚细亚、 叙利亚、两河流域 和伊朗高原。 前334年,希腊联军 在格拉尼库战役击败波斯军队, 占领小亚细亚。 前333年,希腊联军 在伊苏战役重创波斯军队主力, 占领叙利亚和埃及。

◎ 扩张进程(2) 前331年,希腊联军 在高加米拉战役再次取得决定性胜利, 占领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逃亡途中遇害, 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灭亡。

◎ 扩张进程(3) 前329年,希腊联军攻入中亚。 前327年,希腊联军攻入印度河流域。 前325年,亚历山大率军返回巴比伦,东征结束。 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去,时年32岁。

3、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 ◎ 亚历山大东征的直接结果, 是建立了希腊人统治的 和庞大的抑或规模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 亚历山大东征的直接结果, 是建立了希腊人统治的 和庞大的抑或规模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 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只是昙花一现。 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解体, 形成安提柯王朝、塞留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 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安提柯王朝控制希腊世界, 塞琉古王朝控制叙利亚,托勒密王朝控制埃及。

◎ 至公元前二世纪, 罗马人在东地中海发动扩张, 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朝 和托勒密王朝控制的地区 被纳入罗马共和国的版图。

4、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遗产 ◎ 专制的王国逐渐取代希腊传统的城邦制度,进而形成王权神化的政治倾向。 在托勒密的埃及和塞琉古的叙利亚,上述现象尤为明显。 ◎ 小农经济普遍衰落,地权集中的趋势明显加剧, 大地产成为主要的地产形式,国有经济日渐扩大。 ◎ 东西方之间的交往明显扩大,希腊世界的文化中心发生东移。 亚历山大在东方诸地建立许多希腊式的城市,且大都取名亚历山大里亚, 既是驻军的要塞,亦是希腊文化的辐射点,其中最著名城市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博采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取代雅典成为希腊文化新的中心。 希腊化时代的双重倾向: 东方诸地区的希腊化(明显标志是希腊语的广泛传播)与希腊世界的东方化。

五、古希腊文化 1、前古典时代 ◎ 神话与史诗 ◎ 神话与传说 两者均涉及遥远的往事, 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信仰的内容。 在古代希腊, 神话构成宗教信仰的外在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希腊神话乃是艺术化的宗教信仰。

◎ “早期希腊宗教的神不过是大写的人而已”(世界文明史)即神人同形同性。 ◎ 在古代东方的诸多宗教中,神是遥远的、万能的和令人恐惧的。 古代希腊宗教中的神则显然不同。 在希腊人看来,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属性、同样的身躯、同样的情感和同样的需求; 神与人的区别在于神不食人间烟火和长生不老; 神的住所并非遥远的星空而是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峰。

◎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 在希腊人看来, 人与神具有互惠的关系; 人通过祭祀的形式敬奉神灵, 神灵则以佑护人作为回报。 表现为多神崇拜, 包括天神宙斯、 海神波赛冬、 爱神阿芙罗狄蒂、 智慧之神雅典娜、 太阳神阿波罗, 其中宙斯是诸神之首。 在希腊人看来, 人与神具有互惠的关系; 人通过祭祀的形式敬奉神灵, 神灵则以佑护人作为回报。

◎ 希腊宗教的主要内容是献祭。 希腊的很多重要节日皆以献祭作为核心内容。 然而,希腊宗教没有创立者,没有经典, 既无诸如教会一样的组织,亦无专职诠释神学和行使神权的祭司。 所谓的神庙并非教堂抑或宗教集会的场所,只是神的临时寓所。 此处近似于原始崇拜的相关内容。 提坦体系与奥林匹斯体系。

2、古典时代 ◎ 中心是雅典。 ◎ 文学 戏剧作为文学体裁的大众性, 希腊戏剧在题材方面的民间性和民众性。 希腊古典文学作为上层建筑, 既是希腊古典时代现实生活的产物, 亦是希腊古典时代现实生活的艺术体现。

悲剧: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利斯、 幼里披底斯。 喜剧: 阿里斯多芬。

◎ 艺术 米隆:“掷铁饼者”。 波吕克里特:“持矛者”。 人体雕塑。 人的关注。 人性化。 民间性与大众性。

菲狄亚斯: 雅典卫城与帕特纳神庙。 希腊艺术区别于古代东方艺术 的重要特征在于, 希腊艺术 并不刻意渲染统治者个人的风采, 却着力展示抽象化的人体魅力, 突出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 宣扬人性, 如“掷铁饼者”和“持矛者”。 是为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的体现。

◎ 哲学(1) 希腊社会的世俗环境,决定了希腊哲学的世俗色彩。 宇宙观和认识论以及人生的目的和真理的追求, 构成希腊哲学的基命题。 希腊社会的相对自由的环境, 导致诸多思想流派的长期并存, 亦为唯理主义和思辨倾向提供必要的土壤。 小亚细亚人泰勒斯创立的米利都学派, 强调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首开唯物主义哲学的先河。 色雷斯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与唯物主义世界观: 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性和可知性。

追求真理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准则。 ◎ 哲学(2) 雅典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唯心主义世界观、唯理思想与思辨倾向。 亚里士多德: ◎ 哲学(2) 雅典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唯心主义世界观、唯理思想与思辨倾向。 亚里士多德: 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与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兼重“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具有二元倾向。 追求真理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准则。

◎ 历史学 希罗多德: 视野的开阔。 通史的体裁。 史料的考订。 修昔底德: 因果关系的强调。 内在联系的分析。

3、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希腊文化与近东文化的融合。 从古典时代的城邦文化 到希腊化时代的世界性文化 及其多元倾向。 ◎ 中心是亚历山大里亚。 希腊语作为语言载体。 希腊文化与近东文化的融合。 从古典时代的城邦文化 到希腊化时代的世界性文化 及其多元倾向。

◎ 哲学 雅典人伊壁鸠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倡导在精神层面追求幸福 和享乐人生的伦理思想。 雅典人芝诺的斯多葛派哲学: 二元的世界观。 宿命论即人受制于命运的主宰。 快乐寓于心灵的宁静之中, 由此形成禁欲倾向的伦理思想, 直至演化为禁欲主义的代名词。

◎ 艺术 亚历山大灯塔。 ◎ 科学 希腊化时代的典型文化成就。 欧几里德:几何学。 阿基米德:力学。

托勒密的“地心说” 和埃拉托斯特涅斯的“地圆说”, 标志着天文学和地理学 的广泛探讨和长足进步。

第二节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帝国 四、古代罗马文化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1、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 ◎ 古代罗马史的舞台:地中海世界。

◎ 意大利的位置 ◎ 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 北部是波河平原; 中部是南北走向的亚平宁山。 ◎ 农业性 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气候潮湿, 适合农业的发展。 大地产与小农经济的对抗 在罗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内部联系性 意大利半岛虽然山脉纵横,却易于通行。 北部的波河与中部的台伯河均为可通航的河流,具有沟通各地区联系的功能。 是为意大利较早形成统一国家的重要条件。 ◎ 外部开放性 意大利半岛三面环海,海洋构成意大利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 意大利人将海洋称作“本都”,意为通道。 是为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扩展直至建立地中海帝国的重要条件。

2、意大利半岛的早期文化 ◎ 利古里亚人 新石器时代文化。 土葬。 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亚平宁文化。 “地中海人种”: 区别于印欧语系的古代人种, 特点包括肤色深暗、长脸黑发、身材矮小。 土著?非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

◎ 意大利人 属印欧语系的分支,包括拉丁人、萨宾人、萨莫奈人、翁布里亚人。 拉丁人的一支是罗马人。 ◎ 大约在印欧语系的希腊人移入希腊世界的同时, 同属印欧语系的意大利人逐渐移入亚平宁半岛。 ◎ 前2000年代初期,意大利人的第一次移民:中欧→阿尔卑斯山→意大利。

◎ 特拉马尔文化 拉丁人;青铜时代;母系社会;火葬。 ◎ 前1000年的第二次移民。 ◎ 维兰诺瓦文化 翁布里亚人;铁器时代;父系社会;火葬。 ◎ 先于意大利人的属于非印欧语系的“地中海人种” 利古里亚人与意大利人逐渐融合。

3、伊达拉里亚时代(前8-6世纪) ◎ 罗马人兴起之前, 亚平宁半岛处于非意大利人的控制之下。 其中,伊达拉里亚人 控制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地区, 希腊人控制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

◎ 伊达拉里亚人: 属于非印欧语系, 文字尚未解读, 来源不详, 可能是小亚细亚移民的后裔, 或皮拉斯基人的分支, 或意大利土著居民。

◎ 社会性质: 阶级社会抑或早期国家阶段,形成诸多所谓的城市国家, 保留原始社会的浓厚色彩和母权制残余, 是此间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主要政治势力。 伊达拉里亚人国家的建立,揭开意大利文明的序幕。 伊达拉里亚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后来演变为拉丁字母,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希腊移民城邦: 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与希腊之间联系密切, 曾经构成希腊人的移民世界。 最重要的希腊移民城邦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和意大利半岛南部的他林敦。 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字母→拉丁字母。 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以及犁的传入。

4、王政时代 (前8-6世纪)的罗马 ◎ 意大利半岛的人口分布: 西北部是伊达拉里亚人, 东北部是翁布里亚人, 中部是拉丁人, 中东部是萨宾人, 南部是希腊人。

◎ 罗马的人口构成 最初的居民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亚平宁文化。 维兰诺瓦文化时期,拉丁人移入,两者融合。 前7-6世纪,罗马地处伊达拉里亚人、萨宾人与拉丁人的交界点。

◎ 罗马城的建立 传说,罗马的建立者 名罗慕路斯, 年幼时曾由母狼喂养。 罗马城源于若干部落的联合, 即所谓的“七丘同盟”。

◎ 王政时代 据传,自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 至前510年塔克文王朝结束, 罗马历经七王统治, 史称王政时代。 其中,1、3/拉丁人; 2、4/萨宾人; 5、6、7/伊达拉里亚人。

5、王政时代的罗马社会 ◎ 王政时代前期即所谓拉丁人和萨宾人时期的罗马, 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 王政时代前期即所谓拉丁人和萨宾人时期的罗马, 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氏族、胞族(库里亚)、部落(特里布斯)构成罗马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所谓的王即军事首领,称勒克斯。 所谓的元老院即长老会议。 所谓的库里亚大会即民众大会。

◎ 王政时代后期即伊达拉里亚人统治时期,地域联系扩大,公共权力初步形成,国家萌生。此间,罗马社会分化加剧,导致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对抗。 ◎ 所谓的贵族即伊达拉里亚统治者以及土著的氏族长老和部落首领,兼并公共土地,垄断公职,处于特权地位。 ◎ 相比之下,罗马平民作为罗马社会的特殊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无权性:罗马平民大都是外来的移民以及脱离罗马血缘群体的社会成员,被排斥于罗马人的氏族、胞族和部落之外,与罗马人无血缘关系,因此不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力,无权分配和使用公有地;二是私有性:罗马平民由于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在经济上处于分散经营和个体生产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私有倾向;三是依附性:罗马平民由于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处于无权地位,依附于罗马贵族和氏族部落。 ◎ 罗马与雅典的比较: 罗马与雅典在初入文明阶段皆经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对立。然而,罗马与雅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希腊,雅典与贵族皆为氏族公社的成员,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根源于氏族公社内部的两极分化。在罗马,平民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包含地域成员与血缘群体矛盾对抗的历史倾向。恩格斯在《起源论》中曾经提到国家起源的三种类型,其中包括雅典类型的国家起源和罗马类型的国家起源。

6、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 (第六王) ◎ 改革的背景 社会结构的变化, 需要政治制度的相应变化。 ◎ 内容 ◎ 改革的背景 社会结构的变化, 需要政治制度的相应变化。 ◎ 内容 一是部落重组,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吸收平民进一步融入罗马社会。 二是按照财产划分罗马人的社会等级, 确定不同社会等级的相应兵役 即骑兵、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 三是在部落重组的基础上 设立新的公民大会即森都里亚大会, 取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

◎ 意义: 地域关系的发展与公共权力的完善。 ◎ 罗马人的暴动与王政时代的结束: 前510年,罗马人暴动,赶走塔克文, ◎ 意义: 地域关系的发展与公共权力的完善。 ◎ 罗马人的暴动与王政时代的结束: 前510年,罗马人暴动,赶走塔克文, 结束伊达拉里亚人对于罗马的统治, 建立罗马共和国。 王政时代结束, 罗马历史进入共和国时期。

二、罗马共和国 1、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 ◎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设执政官两人, 由森都里亚大会选举, 贵族出任,权力相等, 任期一年,卸任后进入元老院。 元老院由贵族组成, 是国家权力的中枢机构。 森都里亚大会行使表决权,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早期罗马共和国的实质是罗马贵族的统治。

◎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原因: 一、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不能与贵族分享国家权力, 尤其是不能担任高级官职和进入元老院。 二、无权参与公地的分配和使用。 三、债务奴役的威胁。 进程(1) 前5世纪。 内容——权利的争取。 手段——撤离运动。 结果——保民官(行使否决权)。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进程(2) 前4-3世纪。 内容——土地的分配与债务的废止。 结果——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一是取消债务的利息。 二是全体罗马人均有权参与公地的分配和使用 以及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 三是两名执政官须有一人出自平民。 波提利阿法案: 债务人只能抵押财产而不得抵押人身。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会议即特里布斯会议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后果: 首先是社会关系的改变。一方面打破贵族的特权和垄断,平民经济和小所有制得到广泛的发展,平民成为全权公民,平民与贵族逐渐合流。另一方面自由人与奴隶之间的界限日益严格,罗马自由人与外籍奴隶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上述变化的逻辑后果是,罗马自由人与外籍奴隶之间的矛盾逐渐取代罗马自由人内部的矛盾,上升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矛盾,至罗马共和国末期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元老院依然是最高行政机构,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地位。与此同时,面向全体罗马人的特里布斯会议成为最高立法机构,与氏族部落传统相关的库里亚会议和与早期贵族政治相关的森都里亚会议名存实亡。 第三是外部扩张的动势。内部矛盾的缓解,导致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的广泛扩张。公民/土地/战士三位一体的确立,为罗马人的广泛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2、罗马人的扩张 ◎ 意大利的统一 前5-4世纪初的伊达拉里亚战争, 控制台伯河流域与亚平宁半岛西北部 的伊达拉里亚地区。 前4世纪中叶至3世纪初的萨莫奈战争, 控制亚平宁半岛中部地区。 前3世纪的希腊战争, 控制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