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免疫调节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 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 和 。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病原体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 。 衰老 癌变的细胞
【答案】 ①-b-Ⅲ ②-c-Ⅰ ③-a-Ⅱ
1. 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 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疫苗 人工标记的抗体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2011·上海高考)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 【答案】 D
2.(2010·福建高考)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 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 D
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记忆细胞,图中表示记忆细胞的是d。 【答案】 D
4.(2011·广州调研)以下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 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 【解析】 记忆细胞是B细胞和T细胞直接分化来的;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有调节作用。 【答案】 A
5.正误判断 (1)(2010·大纲全国高考T2-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提示】 所有抗体都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 (2)(2012·东北师大附中T5-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提示】 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衰老、癌变的细胞,自身免疫病等。 (3)(2012·揭阳二模T6-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提示】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2010·大纲全国高考T2-D)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__分化形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属于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在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以下细胞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有__________(多选)。 A.记忆细胞 B.② C.③ D.④ (4)记忆B细胞在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__________,快速产生__________,与抗原结合。 (5)抗原可经不同途径刺激相应的细胞形成浆细胞,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细胞类型及作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难度中等。(1)人体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功能不同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的作用,还能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体。(3)②是T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4)记忆B细胞在再次接触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并消灭抗原。(5)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也可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传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也会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答案】 (1)造血干细胞 基因选择性表达 (2)① 摄取、处理、呈递 (3)AB (4)增殖分化 抗体 (5)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抗原经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 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 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也可释放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且一种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 B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细胞免疫的过程
4.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产生了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抗原(二次免疫),如图所示: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产生抗体量大,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2011·湖南长郡中学)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下图,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 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D.抗原抗体结合后,可被细胞a所消化
【解析】 根据图中的体液免疫的过程,d、e分别是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浆细胞接触抗原X后,不能增殖分化。 【答案】 C
说明:AIDS是HIV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第三道特异性免疫防线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2.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学在疫苗的发明和应用、体内组织中抗原的检测及器官移植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1)计划免疫:免疫接种。 (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比较 ①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②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3.(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解析】 (1)分析题中的示意图,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应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电信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进而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B细胞,在Ach受体(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的抗体,其与肌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受阻。(3)切除胸腺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造成淋巴因子缺乏,进而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从而抑制了体液免疫的应答。 【答案】 (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考向 人体免疫在稳态中的作用 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点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与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次考到,如2011年浙江高考T4、上海高考T18,2010年上海高考T五,2009年广东高考T28、浙江高考T2。 (2)“免疫有关的细胞及相关实验设计”在高考中比较活跃,如2011年北京高考T29,2010年江苏高考T5、福建高考T1、浙江高考T1、新课标全国高考T29。 2.以人类面临的比较严重的免疫疾病为情景,结合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等命制综合的非选择题,考查与本部分有关的知识,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人体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等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__的识别作用。 (2)图中A表示____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内环境稳态中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图可知,A、B、C、D分别是下丘脑、甲状腺、浆细胞和T细胞,所以图中A下丘脑表示,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抑制作用,图中C可由B细胞、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激素、淋巴因子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的识别作用。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产生减少。 【答案】 (1)激素 淋巴因子 糖蛋白 (2)下丘脑 抑制 B细胞、记忆 (3)下降 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产生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造成抗体生成量减少。
课题11.补充完善类实验步骤的设计思路 1.考查内容 此类试题一般给出了具体的材料及条件,要求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常补充实验假设、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或结论等。 2.设计思路 (1)课题名称 可直接读取题干领会。实验课题的格式有:“…的研究”、“探究…”、“…的影响”等。
(2)实验假设 首先假设的内容是由问题决定的。第二,假设的作出与你的基本预测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肯定的,你的假设就是肯定的假设;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否定的,你的假设就是否定的假设;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中立的,你的假设就是中立的假设。第三,假设在实验之前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可检验和不可检验之分,因此要求作出的假设是可以检验的。第四,作出假设的基本句式是“如果…,那么…。”“如果”后面跟的是你的基本预测,“那么”后面跟的是可观察或计量的定义。 (3)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指实验操作的依据和实验结果的原因。因此写实验原理一般按照三方面写:一写实验组如何操作;二写出现什么结果;三写操作与结果对应的理论依据。
(4)实验材料和用具选择 如果材料是给定的,要考虑每一种材料和用具的作用,要根据实验材料和用具来推断实验步骤。如果材料是自选的,也可以先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实验具体操作步骤来推断实验材料和用具。注意选材原则:①方便易得;②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③为使对照实验控制好变量,选材时植物宜选同一枝干的两段或几段、或长势相同的植株,数量宜多不宜少,而且各株原来的生长环境也要相同;动物宜选物种相同、个体长势相同、重量相等、性别相同、以往生长环境也相同的动物。 (5)实验思路 实验设计思路是对自变量如何操纵、无关变量如何控制、因变量如何检测作一个简单的交代。
(6)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一般按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分组编号,作好实验准备。即将材料用具用1、2、3…等进行分组标号;第二步:设置对照,操控实验变量。即在正常基础上对自变量进行“加”、“减”或“改变”;第三步:同条件处理,控制无关变量;第四步:观察比较,检测反应变量。根据反应变量,反应或培养一段时间后,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观察指标(如果反应指标和观察指标不同,还要进一步处理,如加入指示剂,借助颜色反应或仪器辅助才能观察)。注意:在操纵实验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时要学会用“等量且适量、相同且适宜”。
(7)实验结果预期、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来的,实验解释是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三者不能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问的是实验结果还是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②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预期要对应假设进行分类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基本句式也是“如果…,那么…。”“如果”后面跟的是预测的现象,“那么”后面跟的是相应的结论。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已知的,只要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已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再对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的结论。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右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__。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__________,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粘连蛋白的减少,所以具有易扩散转移的特性。(2)这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所以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3)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材料中有端粒酶抑制剂,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抑制剂的有无,因此可确定实验组别。第一步分组标号,第二步强调两组之间的实验变量,其他因素相同。第三步记录处理实验结果。由相应结果推测相应结论。(4)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特异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答案】 (1)a 易扩(分)散转移 (2)抗原 效应T细胞 (3)实验步骤: 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1.(2011·大纲全国高考)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 【答案】 C
2.(2011·浙江高考)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解析】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口服或注射免疫,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起二次免疫应答,再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中,受体可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故A正确。 【答案】 A
3.(2010·江苏高考)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无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 胸腺是T细胞形成的场所,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导致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所以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可在其体内增殖。 【答案】 A
4.(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1)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加工修饰,通过囊状小泡移动到高尔基体里折叠包装,通过分泌小泡运输到细胞膜处,分泌到细胞外。人的细胞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全套遗传物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含有蛋白A基因。(2)一次免疫,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5.(2011·北京高考)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 【解析】 (1)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中注射血清的Ⅱ、Ⅳ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
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3中三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