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 康 静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派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五、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实践设计 六、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对象; 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意义、方法; 明确国内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及研究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理解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差异。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一、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对象 (一)研究对象 学前游戏论是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科学。 1、学前阶段:0--6、7岁 2、游戏发展规律 (1)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基本表现 (2)游戏发展的原因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一、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内容 What? 是什么 When? 什么 时间 Why? 为什么
1、描述儿童游戏发展的普遍模式或共同特征 2、揭示儿童游戏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因素对游戏发展的影响 4、提出和帮助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或具体方法
二、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意义 (一)改善教育实践 1、为学前教育机构开展游戏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2、为玩具的设计与生产,为家长购置玩具、指导幼儿游戏提供帮助 3、为其他有关儿童游戏的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意义 (二)推进理论建设 研究儿童的游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意识、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解开人类自身的奥秘。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二节 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回顾
儿童游戏研究历史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 是第一个提出公共学前教育思想 的教育家 《理想国》3一6岁的儿童 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 是第一个提出公共学前教育思想 的教育家 《理想国》3一6岁的儿童 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 唱歌等活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 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 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
昆体良 罗马教育家《雄辩术原理》 儿童“爱好游戏,那是天性 活泼的标志;那种迟钝麻木、 没精打彩的,甚至对那个年 龄所应有的激动也默然无动 的学生,我是不指望他能热 心学习的”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教育学产生标志) 《母育学校》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 只要对儿童没有害处, 那么就让他们通过玩 而得到满足,而不应 加以阻止。
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81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 (1777-1858) 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 主要方式
〈德〉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1782—1852) 1837年创建了世界上 第一所幼儿园 1840年命名为 (Kindergarten) “恩物”
意大利 蒙台梭利 (1870—1952) 蒙台梭利教具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历史背景: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关键性概念”)
缺少中间环 人与猿之间 原始人的实用生产与艺术品生产之间 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
儿童——活的“中间环” “与我们社会的儿童和成年人的思维比较,‘野蛮人’的智力更像儿童的智力。”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儿童观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游戏——儿童发展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1、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说)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以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席勒(Schiller)(1759-1805)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育书简》)
“狮子到了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的闲着不用的力量就替自己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沙漠,而它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耗费中得到了享受。……动物如果以缺乏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就是在工作,如果以精力的充沛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就是在游戏。”
小动物和人类的幼儿,由于对自己的生存还没有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是“剩余”的,这种剩余精力通过游戏被消耗掉。
席勒——哲学角度 游戏与审美活动的性质相同,都是超越了功利活动范围的“自由活动” “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自觉、自由的活动主体,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
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动物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随它们在种族演化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 低等动物:生存,没有游戏 高等动物: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从事与生存无关的、非功利性的活动。
评价: 1、易误导人们贬低游戏的价值 游戏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2、试图说明游戏的物质前提 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 3、疑问: 为什么儿童在精疲力竭时仍然还要游戏?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2、松弛说(娱乐论) 德国 哲学家 拉德鲁斯(Lazarus) 德国 哲学家 帕特里克(Patrick) 认为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的“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游戏可以让人们解除身心的疲劳,具有恢复精力、放松的功用。 儿童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以及生活经验缺乏,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于适应,容易疲劳,需要游戏帮助其轻松,恢复精力。
评价: 1、适合解释成人的工作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2、不适合解释儿童的游戏 “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也要游戏?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3、生活准备说(前练习说) 德国 哲学家 格鲁斯(Groos)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
“幼年时代是为游戏而生存的。动物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它们年幼的缘故,它们之所以有幼年期,是因为它们必须要游戏。……鉴于未来的生活任务,他们必须这样做,才能用个人经验来补充与生俱来的不完善的机制。”
评价: 1、强调儿童游戏的意义 早年游戏对以后人生的重大影响 2、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 陈鹤琴“试问,儿童做狗、做猫的化装游戏,是不是预备他将来做狗、做猫的?”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4、复演说 美国 心理学家 霍尔 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遗迹。 游戏的发展是以不同的形式 重现祖先的进化过程。
儿童的发展——重演人类进化的过程 (从猿到人) (1)动物阶段 (2)原始阶段 (3)游牧阶段 (4)农业—家族阶段 (5)部落阶段
“在游戏中,每个词和每个动作都是遗传得到的本能。所以,我们复演我们祖先的活动,回溯我们不知道有多远的过去,用概括的、简约的方式重复他的生活活动……所以,我们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重演他们的生活。”
评价: 1、强调游戏的社会历史性 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内容不同 关注贫困儿童的游戏 2、不能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
(二)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游戏被看作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健康的成年生活有关的活动。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游戏被看作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健康的成年生活有关的活动。 游戏治疗技术——娃娃游戏
(三)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时期 背景: 1、游戏娱乐活动的大众化 2、信息技术对童年生活的挑战
(三)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时期 皮亚杰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伯莱因 游戏觉醒理论 贝特森 “元交际”理论 新弗洛伊德理论 想象游戏
二、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发展 蒙养教学 乐学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北宋教育家程颐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一)二十世纪20年代左右到解放初期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 陈鹤琴 1925年 《儿童心理之研究》 (自己的儿子陈一鸣)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常识、多思想。”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三节 儿童游戏研究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儿童游戏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最基本最常用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并由此分析学前儿童游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儿童言语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有限 游戏的特点是动作性和语言
1、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 确定观察内容 选择观察策略 制定观察记录表
2、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3、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 文字描述 列表格打勾 等级评定 录音 拍摄 录像 4、还应分析与游戏有关的材料。
(二)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结构 (1)指导语 (2)个人基本情况 (3)调查项目
(1)自由记述法 (只提问,不提供预先作出的答案) 例:1、你是否喜欢上幼儿园,请把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让家长写在问卷上。 2、请谈谈你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2)多项选择法 例:1、幼儿游戏兴趣调查表 2、你觉得你的教养方式属于 A 民主 B 严厉 C 放任 D 溺爱 3、你认为幼儿最重要的三项性格特 征是什么?请排列
(3)判断对错法 (每个问题提供两个答案,即是与否) 你的孩子是否喜欢棋类游戏? A 是 B 否
(4)评定量表法 (把答案按照强度或程度依次排列,让被试作出判断和评价) 你的孩子每天户外游戏的时间 1小时以下 1-2小时 2小时以上
问卷设计要求 (1)符合目的 可问可不问的就不必问 (2)内容简明 不要让调查对象产生误会或难以作答 例:你的孩子有没有神经症的表现? (3)排列合理 “漏斗式”设计 简单-复杂 一般-特殊 封闭-开放
(4)力求客观 ①使题目或答案涉及“一般人”而非调查对象本人 “当孩子与你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办?” “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②在题目中阐明这类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没有什么不正常,打消调查对象的顾虑。 “你的孩子有没有把幼儿团的玩具偷回家?” “有的孩子会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你的孩子有过这种现象吗?
(三)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学前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1)围绕主题,不可无意义漫谈。 (2)讲究艺术,适合幼儿语言特点。 (3)态度友好 鼓励、复述、追问、情感反应 (4)做好记录
(四)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教育现场实验(自然实验)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
马努伊连柯“哨兵站岗”实验 1、实验室 2、幼儿园活动室 3、游戏方式——站岗哨兵角色 4、游戏外担当角色 5、离开集体担当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