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排行前10名(官方版) 1.唐太宗李世民 2.秦始皇嬴政 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晔 4.汉武帝刘彻 5.隋文帝杨坚 6.宋太祖赵匡胤 7.明太祖朱元璋 8.元世祖忽必烈 9.周武帝武则天 10.汉光武帝刘秀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
清朝十二帝 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清太宗皇太极 (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 (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 (10) 溥仪 宣统 (1908-19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康熙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一、少年皇帝 ? 1、事件:继位——亲政——除鳌拜 2、面临的严峻形势: (1)郑成功 (2)沙俄 (3)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 (4)满汉民族矛盾 (5)辅政专权 年轻果敢 充满智慧 贤明有为 励精图治 地方割据 外敌入侵 民族矛盾 皇权受威胁 ?
四大臣辅政 索尼(正黄旗)——孙女为康熙皇后 苏克萨哈(正白旗) 遏必隆(镶黄旗) 鳌拜(镶黄旗) 八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四大臣辅政 索尼(正黄旗)——孙女为康熙皇后 苏克萨哈(正白旗) 遏必隆(镶黄旗) 鳌拜(镶黄旗)
措 施 对内 对外 平定“三藩” 统一台湾 三征噶尔丹 加强民族团结 抗击沙俄入侵 康熙巩固 多民族国 家的举措 漠西漠北蒙古 黑龙江流域 云贵 、两广 、 福建 台 湾 康熙巩固 多民族国 家的举措 平定“三藩” 统一台湾 三征噶尔丹 加强民族团结 抗击沙俄入侵
平定三藩 亲自指挥 启用汉将 重用绿营 掌握重兵,割据称雄 耿精忠 吴三桂 尚可喜 叛乱范围: 云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福建
二、巩固统一国家主要措施和作用 1、平定“三藩”之乱 消除了严重威胁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同时,也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使清朝统治趋以稳定.
思考 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民族英雄 郑成功 开发台湾
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中国通史全编》(下) 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
1683年,施琅进军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二、巩固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平定“三藩”之乱 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
平定准噶尔叛乱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 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 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 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 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 大举进犯漠南。
乌兰布通古战场
康熙帝是以一种怎样的精神来巩固清朝统治的? 思考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二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 四要具备实现理想的各种知识和个人素养。
二、巩固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平定“三藩”之乱 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 3、平定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状况,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也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沙俄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积极作用。
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廷揽汉族文人 学习汉族 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廷揽汉族文人 ——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尊重喇嘛教、 多伦会盟 特封四大活佛 设立木兰围场、避暑山庄
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
二、巩固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 1、平定“三藩”之乱 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 3、平定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4、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加强对西藏管理 维护国家主权 5、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订立《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 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河西属俄国,岭南河东属中国。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评述康熙帝 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历史:八大贡献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功:对内 军事: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政治:智擒鳌拜、恢复开科取士,稳定朝廷秩序,缓和阶级矛盾; 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促进了经济发展; 文化:提倡文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书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交流。 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外抵抗沙俄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 局限性(知识拓展): 对内:大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加强了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先进潮流(发展资本主义),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总评: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一个胸襟博大,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紧跟世界文明步伐,开拓进取。 一个封闭保守,顽固地坚守腐朽落后的皇权专制体制,拒绝改革,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的世界体系之外; 一个胸襟博大,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紧跟世界文明步伐,开拓进取。
⑴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康熙 ⑴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康熙帝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最主要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清朝通过多伦会盟,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民族为清所用,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在修长城。 ⑵ 历史上还有哪一皇帝也有同样的民族思想,他采取过那些属于这一 思想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册封、设置机构、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