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化農業的發展歷程 農業發展基礎 自然環境條件: 1.氣候 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2.地形 平原廣大、土壤肥沃
農業特色 1.農業人口比例低→粗放。單位面積產量低 2.農場規模大→單位勞力產量高 3.農業科技: 機械化、3S科技、基因改造工程 4.農業經營企業化: 農產品為商品、手提箱農夫 5.農業經營專業化(工業化農業): 簡化耕種作業、降低農機維護成本 ↑自然環境的影響力 6.政府立法保障 提高
專業化的大農業帶 自然環境 市場距離 影響專業化農作帶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園藝 蔬果帶 地中海型氣候 陽光充足 灌溉 加州農產值為 各州之冠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畜牧帶 崎嶇、乾燥 放牧牛羊
California 台灣常見的美國水果 Florida Washington
分帶 自然環境 備註 林業 溫帶落葉林、寒帶針葉林 樹種單純 重要原木出口國 漁業 寒暖流交會 紐芬蘭島為主要漁場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酪農帶 氣候濕冷 土壤貧瘠 接近市場 鄰近東北大都會帶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玉米帶 外洗平原: 土沃、雨豐 夏溫溼 現金作物 或作飼料 混合農業 或種大豆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棉花帶 無霜期長 夏雨秋乾 灌溉系統完成 War+土蝕+病 →西移(灌溉) 土沃價廉→利機耕
分帶 自然環境 人文因素 備註 小麥帶 地形平坦 300~500mm 運輸革新 世界的麵包籃 北:春麥 南:冬麥
優良的自然環境 先進的農業科技 政府的支持與保護 →美國成為世界農業大國
世界經濟大國~美國 1.豐富的農、礦資源 2.投入研發人才與費用高: 技術移民人才投入+企業重視研發 資訊科技發達 ex.Yahoo!、Google。 3.重視品牌經濟: 企業獲利的來源、市場行銷的依據 4.穩定的政治
大西洋沿岸工業帶 歷史最悠久 五大湖和聖羅倫斯河谷地工業帶 美國波士頓到巴爾的摩沿岸地帶。 ‧早期輕紡織(動力)→綜合性工業 大西洋沿岸工業帶 歷史最悠久 美國波士頓到巴爾的摩沿岸地帶。 ‧早期輕紡織(動力)→綜合性工業 ‧ 為最大港市及對外貿易門戶 ‧交通:哈得孫─摩和克河+伊利運河 紐約 五大湖和聖羅倫斯河谷地工業帶 發展條件:原料、 交通便利 重工業為主,EX.鋼鐵汽車機械… CITY: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多倫多…
太平洋沿岸工業帶 發展背景: 1920 年代加州發現石油。 飛機製造:西雅圖、洛杉磯 金融中心:舊金山 資訊科技工業:舊金山矽谷 墨西哥灣沿岸工業區 區位條件: 原料 產業類型:石化、航太中心 CITY:甘迺迪角、休士頓
美墨邊界合作區 發展條件:1960’美墨邊界設立邊界合作區 產業類型:輕工業製造或組裝產品為主。
共生貿易夥伴~加拿大 1.美加歷史、語言相近、位置相鄰、交通相連 工廠資金技術多來自美國,為美國經濟體延伸 工廠資金技術多來自美國,為美國經濟體延伸 2.1994簽訂NAFTA,經貿更加緊密 3.重要礦業生產國:金銅鉛焦油砂… 製造業有採礦、石化、機械、汽車等
聚落發展 早期分布:東部大西洋岸 條件:位置優越 面對歐洲的門戶 良好港灣 優越的交通孔道 圖3-9 美國都會帶的發展階段示意圖
郊區化→都市擴張 汽車普及+高速公路發達 →住宅區向郊區擴散 →製造、零售業向郊區移動
美國都市文明的代表~紐約 一、條件: 1.地點:天然良港 2.位置: (1)大西洋岸的中央 (2)東北部都會帶中間點 (3)腹地廣闊 海運 海運 河運:哈得孫─摩和克河─伊利運河 鐵、公、航空路線聚集
美國都市文明的代表~紐約 二、重要性: 1.移民的入口:美國種族和文化複雜的都市。 2.世界經貿和金融中心 企業總部、金融機構、證券交易市場的所在地 華爾街股市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和商品交易所 3.文化、藝術櫥窗:眾多歌劇院與博物館、藝術人才, 主導全球的時尚風潮。
二、重要性: 4.聯合國總部設立:聯合國總部設立於紐約市。 5.影響世界的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
都市問題 都市問題紓解 垃圾、噪音、汙染問題 衛生環境 惡化 治安問題 都市過渡帶 人口密度高 資源使用率偏高 生態赤字 城鄉間的資訊差距縮小 資訊網路的普及 SOHO 族增加 宅配、網路購物 紓解都 市問題 遠離都市
加拿大:社會環境、人均收入、工商活動與工作機會,較佳 都市問題 美國: 社會區隔→社會梯度明顯 成因:族裔、文化、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不同 中產白領階級:遷移到郊區 藍領階級:社經地位較為低落,往往聚居都市一隅,由於無力負擔都市中的龐大開銷,而形成市中心的貧民窟 加拿大:社會環境、人均收入、工商活動與工作機會,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