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恶性肿瘤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 己 ”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破坏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二、破坏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 代表药物 环磷酰胺 氮芥 顺铂 塞替派.
第七章 抗肿瘤药物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 一、药物作用靶点 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二位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联合化疗综合化疗 按作用靶点 DNA 为靶点有丝分裂过程 烷化剂和抗代谢药某些天然活性成分 肿瘤细胞为靶点.
抗肿瘤药 汕大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Antineoplastic Drugs ( Anticancer Drugs )
汇报人:张 蕾 导 师:何俏军 教授 杨 波 教授 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ATRA 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诱导分化 (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 剂的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肿瘤的化疗 肿瘤科 赵增虎.
抗恶性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Drugs
(Antineoplastic Agents)
第三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细胞因子.
Introduction of BMS Section Ⅵ.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项目41 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研究室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39章 抗恶性肿瘤药 邵阳医专药理教研室 周效思.
嘧啶类抗代谢物.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抗菌药基本原则: 1. 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 确定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的敏感度。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 烯二炔类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ntitumor Agents with Molecular Targeting
复 习 题 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抗恶性肿瘤药 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王国贤.
抗恶性肿瘤药.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 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 病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二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Drugs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抗恶性肿瘤药概述.
肺结核.
复习 1.甲硝唑、吡唑酮各有哪些作用与用途? 2.用吡唑酮治疗囊虫病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3.治疗不完全性蛔虫性肠梗阻宜选什么药?为什么?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抗恶性肿瘤药.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 人体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第十六章 抗生素 Chapter 16 Antibiotics 授课教师:艾永兴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抗恶性肿瘤药物.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四十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李金鸣 教授.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抗恶性肿瘤药

抗恶性肿瘤药 三大手段:化疗、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化疗从姑息性目的向根治目标迈进 抗恶性肿瘤药正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恶性肿瘤药发展 肿瘤内科学的进步促进了肿瘤的治疗向综合治疗方向发展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一)药物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激素,杂类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 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

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 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影响激素平衡 的药物,其他 3. 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二)药理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故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导致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增殖 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的比值。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增殖 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的比值。 增殖细胞群 GF= 全部肿瘤细胞群 CCNSA:能杀灭增殖周期各期细胞。 CCSA:仅能杀灭增殖周期某个期的细胞。

2.生化机制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在不同环节阻止DNA 的生物合成,属抗代谢药。 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 属于 DNA嵌入剂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 影响激素平衡 抑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

(三)耐药性机制  天然耐药性(natural resistance) 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 耐药性的遗传学基础 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有较固定的突变率,每次突变都可导致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因此分裂次数越多,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越大。

 耐药的生化机制 多个方面:瘤细胞内活性药物减少(摄 取减少,活化降低,灭活增加,外排增 加)、药物作用受体或靶酶的改变、利 用更多的替代代谢途径、瘤细胞的DNA 修复增加……

称为P-糖蛋白(P-glucoprotein,P-p) 的跨膜蛋白,降低胞内药物浓度,又 称药物外排泵(drug efflux pump)  多药耐药性的共同特点: 一般为亲脂性药物,药物进入细胞是 被动扩散,耐药细胞中的药物蓄积少 于敏感细胞,耐药细胞膜上常有一种 称为P-糖蛋白(P-glucoprotein,P-p) 的跨膜蛋白,降低胞内药物浓度,又 称药物外排泵(drug efflux pump)

二、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核酸代谢的必需物质叶酸、嘌呤、嘧啶等相似,又称抗代谢药,属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化学结构类似叶酸,与叶酸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FH2  FH4  DNA合成受阻;

也能干扰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蛋白质合成障碍。 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在细胞内转变成5F-dUMP,从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影响DNA合成。 3.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 巯嘌呤(mercaptopurine,6-MP)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核苷酸和鸟核苷酸,干扰嘌呤代谢,核酸合成受阻,对S期最显著。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HU)阻止胞苷酸脱氧胞苷酸抑制DNA合成。对S期有选择性的杀伤作用,可使瘤细胞集中在G1期,故可用做同步化治疗。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显著。 5. DNA多聚酶抑制药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影响DNA合成,也渗入到DNA中干扰其复制细胞死亡。

(二)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的亲核基团起 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或脱嘌呤DNA链 1.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所含烷基 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的亲核基团起 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或脱嘌呤DNA链 断裂,下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 成DNA结构和功能损害。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 氮芥 双功能基团烷化剂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经肝药酶活化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进入肿瘤细胞分解出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 噻替哌(thiotepa,TSPA) 白消胺(busulfan) 卡莫司汀(carmustine)透过血脑屏障 2. 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 顺铂(cisplatin)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 卡铂(carboplatin)

3.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mitomycin C)具有烷化作用,抑制DNA复制,也使部分DNA链断裂,属周期非特异性药。 博莱霉素(bleomycin,BLM)与铜或铁离子络合氧分子转成氧自由基DNA链断裂阻止DNA复制,干扰细胞分裂繁殖。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但对G2期作用强。

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周期非特异性药 喜树碱类(camptothecine,CPT)作用靶点是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干扰DNA的结构和功能。 羟喜树碱、拓扑特肯、依林特肯 鬼臼毒素衍生物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 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DNA合成药物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更生霉素 DACT) 嵌入到DNA双螺旋中相邻的鸟嘌呤和胞嘧啶碱 基之间,与DNA结合成复合体阻碍RNA多聚 酶的功能,阻止RNA尤其mRNA的合成。属 周期非特异性药。 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rubidomycin)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1.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长春碱类 与微管蛋白相结合,抑制微管聚集,破坏纺锤丝的形成。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M期,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1期也有作用。 长春碱(vinblastine) 长春新碱(vincristin) 长春地辛(vindesine)长春瑞宾

紫杉醇类 促进微管聚合,同时抑制微管 解聚防锤体失去正常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 停止于M期 紫杉醇(paclitaxel) 紫杉特尔(taxotere)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药物 三尖杉生物碱类 抑制蛋白合成的起始阶 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周期非特异性药。 三尖杉紫碱(harringtonine) 高三尖杉紫碱(homoharringtonine)

3.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L-天门冬酰胺酶 可水解血清门冬酰胺, 使肿瘤细胞得不到供应,生长受抑制。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雌激素类 治疗前列腺癌和绝经期乳腺癌 雄激素类 晚期乳腺癌 甲羟孕酮酯 他莫昔芬 雌激素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抗 雌激素药

糖皮质激素类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AG) 特异性抑制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芳香化酶,阻止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 (六) 其他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T) 促进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剧毒药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近期毒性: 共有的毒性反应 出现较早,多发生在增 殖迅速的组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 发等。 共有的毒性反应 出现较早,多发生在增 殖迅速的组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 发等。 特有的毒性反应 出现较晚,发生在长期 大量用药后,累及重要脏器。 远期毒性:见于长期生存的患者,有第二 原发恶性肿瘤、不育、致畸。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识别、破坏和清除异物,以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

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免疫应答反应:①感应期 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阶段;②增殖分化期 是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阶段;③效应期 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可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 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药物通过影响以上的环节发挥免疫抑制或增强的作用。

一、免疫抑制药 共同特点:①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正常和异常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②对初次免疫应答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再次则弱;③药物作用与给药时间、抗原刺激时间间隔和先后顺序密切相关; ④多数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主要药物: 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代谢药(硫唑嘌呤、氨甲蝶呤、6-巯嘌呤),烷化剂(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莱氟米特。

二、免疫增强药 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的辅助治疗药。 主要药物: 免疫佐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依他西脱,转移因子,胸腺素,左旋咪唑,异丙肌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