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 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 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2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课前准备: 阅读历史课本第34-38页.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李久柱.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吕准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夏商周政治制度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主讲人:陈婷婷.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第4节 武王伐纣.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历 史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代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鞅变法.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复习课).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温故知新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邑.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七年级上期历史复习.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二单元.
变革与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張騫、班超通西域.
“春秋五霸”.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本单元是夏朝建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繁荣及走向瓦解的过程,同时也讲述了大变革时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过程。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
汉字的演变 初一(6) 李静.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彌迦書 緒論.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应对新教材,迎接新挑战 ——部编版一、二单元解析 十八中学 戴莉莉.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看谁最快 建立者 建立 时间 都城 最后 一位王 灭亡 夏 商 西周 桀 禹 阳城 汤 纣 武王 幽王 镐京 亳 (殷) 公元前 2070年
何西阿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 5 课 东周 政 治 禹 桀 灭 纣王 汤 殷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BC2070年- BC1600年 禹 桀 阳城 启创“世袭制” 灭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BC1600年- BC1046年 纣王 汤 殷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BC1046年- BC771年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周武王 镐京 时间 双方 公元前1046年 东周 BC770年- BC476年 BC475年- BC221年

西周的分封制 时间 西周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民授疆土“ 分封者 分封物 时间 西周 受封者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民授疆土“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诸侯义务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天子 统治阶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统治阶级 平民 奴隶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 5 课 东周 政治 禹 桀 纣王 汤 殷 洛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夏 商 西周 春秋 春秋争霸,奴隶社会的瓦解 战国 战国七雄,封建社会的形成 BC2070年- BC1600年 禹 桀 阳城 启创“世袭制” 灭 BC1600年- BC1046年 纣王 汤 殷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BC1046年- BC771年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灭 东周 BC770年- BC476年 周平王 洛 BC475年- BC221年

经 济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朝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 时间 商朝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地位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 军 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争霸 齐桓公 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吴王阖闾 楚庄王

第一霸主 齐桓公 齐桓公 管仲改革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尊王攘夷

晋文公 第二霸主 晋文公 城濮之战! 楚 晋 VS 退避三 舍

楚庄王 第三霸主 楚庄王 一鸣惊人

同时并存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 齐 赵 魏 秦 韩 楚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列国形势图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燕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赵 赵 赵 赵 赵 田氏代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齐 赵 赵 赵 赵 赵 赵 晋 三家分 晋 秦 魏 魏 魏 魏 魏 魏 魏 魏 魏 秦 秦 秦 韩 韩 韩 韩 韩 韩 韩 楚 楚 楚 楚 楚 楚

战 国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战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 经 济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时间 战国时期 秦国 国家 地点 岷江中游 成都平原 修建者 李冰 作用/地位 岷江中游 成都平原 修建者 李冰 作用/地位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 政 治 时 间 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 变法者 商 鞅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支持者 秦孝公 内 容 作 用 时 间 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 立木为信 变法者 商 鞅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支持者 秦孝公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a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 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内 容 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作 用

一、文字的演变 文 化 1、商朝的甲骨文 2、商周的金文(又名“铭文”或“钟鼎文”) 是在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 3、西周晚期,“大篆” (1)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比较成熟的文字。 (3)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商周的金文(又名“铭文”或“钟鼎文”) 是在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 3、西周晚期,“大篆”

一、文字的演变 文字 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

孔子 思 想 时 间 春秋晚期 地 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①核心:仁 贡献/主张 教育 著作 作用 ②主张爱人 ③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贡献/主张 教育对象/理念: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教育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著作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弟子写)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作用

《道德经》书影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 子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兵家 孙膑 孟子 儒家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墨家 墨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孙膑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见上面) 孟子 战国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荀子 《荀子》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性战争,反对侵略战争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辨证法思想)(以柔克刚)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②提倡法治,③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 《孙膑兵法》 继承并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提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制度:①世袭制的标志、影响 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春秋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对比) 政治:三朝的兴亡(建立者·、暴君) 制度:①世袭制的标志、影响 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春秋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对比) 战国七雄(七雄的形成、位置、三大战役) 经济:青铜文明(发展过程、代表)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目的、内容、作用) 文化:中华文化的勃兴(文字的演变、历法、医学、 音乐、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