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汉英思维方式 和汉英语言的对比 2.3 汉英语言对比
2.3 A specific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2.3.1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C character and E words 2.3.2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C and E phrase and its formation
2.3 汉英语言对比 2.3.1 文字对比 2.3.2 语音对比 2.3.3 词汇对比
2.3.1 文字对比:汉语 1. 汉字字体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2. 汉语构字方法 六书: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 独体字和合体字
2.3.1 文字对比 汉语 1. 汉字的字体(按照出现顺序)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京”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草书 起源于汉代,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楷书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 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京”字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 汉字构字方法 构字方法: 《说文解字》公元121年,东汉许慎: 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 六种
许慎《说文解字》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象形字 象形字大多用来表示具体的有形可象的事物,如:日、月、山、川、牛、羊、鱼、鸟、人、手、木、石等等
指事字 有些较抽象的概念就只好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即指事字。 如:上、下,各画一横成作标准,在上面点一点表示“上”,在下面点一点表示“下”,再如:本、末,在木字下部点一下表示树根,在木字上部点一下表示树梢。
会意字 会意字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再组成一个新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
形声字 形声字也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字组合成新字,只是其中总有一部分是用来表声的,其余则是用来表意的。
转注字 其基本特征是,同一物类、事类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可以相互解释;同时又有声音上的关系。所表的对象是同一类事物。 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
假借/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
一般地说,以下四种情形可以通假: : (1)、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 (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 (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 (4)、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
唐兰的“三书说” 唐先生认为,六书的界说不明确,用六书分类,每个字的归属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类法。他提出了三书说,即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他认为,象形文字是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记号,叫人一看就认识这是什么。凡是象形文字,一定是独体的,一定是名字,一定是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 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的,有时是复体的。 象形和象意同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不过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 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识别。
独体字与合体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 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梦、辫”等。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休息
英语 英语26个字母
英语26个字母三种层次的象形意义 Aa物象---人,人头;形象----种子;意象-----开始 Bb物象----侧立乳房 形象----种子发芽;意象---大头朝下 Cc:月亮----手,刀----覆盖,张开 Dd:弓;----小苗;-----发射,离开 Ee:眼睛;----叶片;----看
Ff:宝剑;----工具;----烟,流动 Gg:前腿-----根----走 Hh:四肢-----蹲着----高处 Ii:水-----滴------药水钢笔水 Jj:水----领带----连接
Kk:爪----张开----扑向 Ll:木棍----秃木----直线(光,声音) Mm:山-----牙齿----双方,力量 Nn:门,房-----天空----对称 Oo:太阳---眼睛,女性生殖器----园物,口
Pp:后腿-----人头,手------侧面 Qq:女人头----云遮日----疑问 Rr:火,日光----草芽-----流水的沟 Ss:蛇,女人(纤细的腰身)----身体------弯曲 Tt:树,桌子----十字架-----神
Uu:容器,河谷----杯,水池----空 Vv:山谷-----交. ---发育 Ww:乳房-----水波-----曲折,对称 Xx:交 Uu:容器,河谷----杯,水池----空 Vv:山谷-----交*---发育 Ww:乳房-----水波-----曲折,对称 Xx:交*-----十字架------到处(四面八方) Yy:腿根----河流-----生育 Zz:道路----之字形-----曲折
2.3.2 语音对比 汉语的音节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
汉语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三、韵母表 四、声调符号 五、隔音符号
英语元音
英语辅音
2.3.3 词汇对比 英汉语构词最常用的方法对比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
英语构词最常用的方法: 有以下七种: (1)合成法(composition)合成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复合词。 (2)词缀法(affixation)词缀法指在词上附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 *英语前缀、后缀、词根一览 (3)音变法
(4)缩略法(shortening) (5)拟声法(imitation) E (6) 混合法(blending) E(7)转化法conversion 转化法:就是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转成另一种词类 E(8)反成法(back-formation)
2.3.3 汉英词义对比 ▲词义相符(semantic correspondence):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相符; 2.3.3 汉英词义对比 ▲词义相符(semantic correspondence):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相符; ▲词义相异(semantic non-correspondence):指称意义相符但蕴涵意义相异,或者指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均相异; ▲词义空缺(semantic zero):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或蕴涵意义在英语中不存在,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涵意义。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bound words; culturally-loaded words”即所谓“国俗语义词”, ---“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俗文化色彩,离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 — 王德春 《国俗语义学概论》 ---“……语言的学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 R. A. 赫德森
Homework 1. 阅读教材P81-92, 词语翻译与语言语境 2. Ex. On Page 3. PREVIEW
Next chapter Translation of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