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非西方世界的危機或轉機
一、日本明治維新
(一)明治維新的背景 明治維新的背景 1633~1854年 鎖國時代: (∵基督教、西方槍砲,引發社會不安) 只開放荷蘭、清國至長崎貿易。 (∵基督教、西方槍砲,引發社會不安) 只開放荷蘭、清國至長崎貿易。 1853年 【黑船事件】,美國培里叩關。 1854年 日美親善條約【神奈川條約】: 開放長崎、下田、函館,予美最惠國待遇
(一)明治維新的背景 明治維新的背景 1858年 【日美友好通商條約】 英、法、荷、俄、葡 ⇒【安政五國條約】(安政假條約): 開放更多口岸 ⇒【安政五國條約】(安政假條約): 開放更多口岸 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
(一)明治維新的背景 2. 反幕府運動 幕府無能反抗西方引起各界不滿。 2. 反幕府運動 幕府無能反抗西方引起各界不滿。 有西方經驗的諸侯武士推行反幕府運動:坂本龍馬「尊王壤夷」 、西鄉隆盛、伊藤博文。 1867年 德川慶喜宣布「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 ⇒【王政復古】 1868年 明治天皇推行維新,公布《五條御誓文》。
(二)明治維新的推動與影響 明治維新的具體內容 以知識份子的遊說、武力壓制來彌平幕府舊勢力的反彈。 ⇒ 【西鄉隆盛】 幕府末期的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 與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 1868年 與幕府重臣談判成功。 1868年 率軍平定東北幕府殘餘勢力 「戊辰戰爭」。 主張征台、征韓,與內治派理念不合而歸鄉。 1877年 西南戰爭失敗,切腹而死。
(二)明治維新的推動與影響 明治維新的具體內容 政治: 經濟: 1871年廢藩置縣。 1885年成立內閣制、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 ⇒ 伊藤博文 經濟: 取消各藩關卡與統一貨幣,1882年成立日本銀行。 興建鐵路、公路,發展企業。
(二)明治維新的推動與影響 明治維新的具體內容 社會:廢除階級制度,確立「四民平等」。 教育:推動義務教育,成立各級學校, 鼓勵出國留學。 軍事:1872年實施徵兵制,學習英(海)徳(陸) 建立新式軍隊。 文化:1873年頒布陽曆,1876採用週休制。 大力推廣【神道教】。
(二)明治維新的推動與影響 福澤諭吉 日本近代重要思想家 研習蘭學,鼓吹開化,提出「脫亞入歐」。 1858年蘭學塾 1868年應慶義塾
(二)明治維新的推動與影響 明治維新的影響 武士的重要性、社會地位消失。 ⇒ 武力抗爭迅速被政府新式軍隊平息。 經濟實力提昇,國力增強。 ⇒ 武力抗爭迅速被政府新式軍隊平息。 經濟實力提昇,國力增強。 中央集權,社會穩定。 「和魂洋才」兼顧現代化與傳統精神。 1894年起收回主權,1894日清、1904日俄戰爭提升國際地位,1911收回關稅自主權成為世界強國。
十九世紀後期,新帝國主義橫掃亞洲。 暹羅【卻克里王朝】岌岌可危。 1855年 暹英簽訂【鮑林條約】。 三、暹邏朱拉隆功的改革 十九世紀後期,新帝國主義橫掃亞洲。 暹羅【卻克里王朝】岌岌可危。 1855年 暹英簽訂【鮑林條約】。
(一)推動改革的原因 朱拉隆功(拉瑪五世)接受英式教育,知曉各國情勢。 拜訪東南亞各國,了解西方列強殖民政治的模式。 明白暹羅的處境。
(一)推動改革的原因 新帝國主義在亞洲
(二)改革的內容與成果 內政改革 政治: 社會: 教育:推動教改,鼓勵出國留學。 軍事:建立新式軍隊、重視海軍, 成立內閣與官僚制度。 廢除封建並地方政府由中央派官。 社會: 1900年廢除奴隸制度。 尊重信仰自由。 教育:推動教改,鼓勵出國留學。 軍事:建立新式軍隊、重視海軍, 1905年推行徵兵制。
(二)改革的內容與成果 外交成就 1880年代,法國佔領越、柬,企圖指向暹羅。 ⇒引進英國勢力,聘請顧問、給予柚木與錫礦開採權,取得英國保護。 1896年英法共同進軍暹羅 ⇒割讓偏遠國土使英法撤兵,並取消不平等條約。
四、 非洲、中南美洲和亞太地區: 從被「發現」到被「殖民」
(一)非洲:歐洲列強的殖民 十九世紀前期:集中北非、南非、沿海地區 北非 因: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衰弱 果:英、法、義侵略 ⇒法義交惡,1882三國同盟。 南非 15世紀→葡(好望角) 17世紀→荷(海角殖民地) 19世紀→英(南非聯邦) ∵英(海角殖民地:拿戰)+荷(南非共合國、奧倫治自由邦:布耳戰爭)
(一)非洲:歐洲列強的殖民 十九世紀後期:非洲大獵 因:1882年 史坦利+比利時 佔領剛果 果:1884年 柏林會議 (有效原則&歐洲協調) 影響:加速瓜分 英國:南北向;法國:東西向 殘存獨立國:賴比瑞亞與衣索比亞
(一)非洲:歐洲列強的殖民 ※ 祖魯族(Zulu): 南非主要黑人族群 19世紀初建國 1837年起英、荷相繼攻擊與分化 南非主要黑人族群 19世紀初建國 1837年起英、荷相繼攻擊與分化 1887年戰敗淪為英殖民地→種族隔離 (限制居住於過傳統生活)
(一)非洲:歐洲列強的殖民 ※ 南非種族隔離: 1990年代停止 1994年 No.1黑人總統 曼德拉
(二)中南美洲 獨立運動:十九世紀初 原因與助力: 美國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英美支持。 結果:獲獨立國家改善印地安人的地位, 美國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英美支持。 結果:獲獨立國家改善印地安人的地位, 但政治與經濟多受英美控制。 美:1846年美墨戰爭、1898年美西戰爭、 1903巴拿馬運河、巨棒政策與金元外交。 英:經濟滲透
(二)中南美洲 ※ 艾瑪拉人 曾受印加帝國統治,仍有自治權。 西班牙殖民:淪為挖礦、耕種之奴 1820年代推翻西班牙 ※ 艾瑪拉人 曾受印加帝國統治,仍有自治權。 西班牙殖民:淪為挖礦、耕種之奴 1820年代推翻西班牙 保留傳統文化,維護母語和傳統宗教信仰。
(三)亞太地區:發現之前 「發現之前」:南島語族 (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的語系) 分布:
(三)亞太地區:被發現 英建殖民地: 1770年 澳大利亞 1840年 紐西蘭 (毛利人:懷唐伊條約) 17世紀:已有荷人到過紐、澳。 1770年代:探險家庫克「發現」了紐澳 18世紀後期:列強陸續前來,英法最積極。 英建殖民地: 1770年 澳大利亞 1840年 紐西蘭 (毛利人:懷唐伊條約)
(三)亞太地區:被殖民 英人大量移民 奪取原住民的土地和資源。 ⇒ 原住民受歧視 澳大利亞 1860年起種族隔離,1967年給予公民資格 ⇒ 原住民受歧視 澳大利亞 1860年起種族隔離,1967年給予公民資格 白澳政策:排斥亞洲移民,1978年為止。 紐西蘭 毛利人1840年代起抗爭不斷,雖未成功卻仍保留傳統文化與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