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assessing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概念(图表) 直接测量法(略) 间接测量法(原理、食物的热价、 氧热价、呼吸商及计算原则以及简略 法)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秭归一中 马 丽. 春 夏 秋 冬 看一看 外界气温在变化, 而我们自身的体 温是什么样的状态 ?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什么是体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人 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 部 位 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 腋温 36.0 ~ 37.0 ℃ 36.5 ℃ 口温 36.3 ~ 37.2 ℃ 37.0 ℃ 肛温 36.5 ~ 37.7 ℃ 37.5 ℃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体 温 的 控 制体 温 的 控 制. 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外界气温上升或下降人体的温度会不会也有很大的变化? 和人一样俱有恒定体温的动物有哪些? 总结:恒温动物有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类) 37 0 C 左右 动画演示.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 11 章. 概述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 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C )。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 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二、冷敷降体温 主讲:陶玉兰.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又叫深 部体温。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 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体表层温 度。 什么是体温 ?
第 七 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 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食物 中的化学能。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而 蛋白质主要用于细胞自我更新、合成酶和.
常见症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心血管内科 雷 红. 症状 (symptome) 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异常感 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症状学 (symptomatology) 是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 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的一门科学。
第十四章 体 温 Body Temperature Body Temperature.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最常用) 口表 肛表 腋表 电子体温计 化学点式体温计 体温计种类.
能量代谢和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单元三 老年人健康观察方法与护理 本单元重点: 1. 体温观察 2.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3. 呕吐观察 4. 呕吐护理注意事项.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掌握: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生机制 发热时机体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重点: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难点: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发 热.
生命体征的测量 体温的测量 ③可弃式体温计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①水银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②电子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 ④感温胶片.
发 热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 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 源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发 热 fever 广东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第 六 章 发 热 (Fever).
发 热 第六章 (fever) 济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发 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陈建斌(Tel: ).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 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 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 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
第六单元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附3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2:教案格式样稿 课程名称:护理基本技术 班级:09专科护理1 学时:2
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七章 能 量 代 谢.
第六章 发热(fever) 第一节 概述 1、高级中枢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一、体温调节中枢:
护理学基础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王丽媛 何柳佳 史艳明.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四章 发热 (Fever).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发 热 (Fever) 成都医学院 临床技能中心 代吕霞.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发热 Fever.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炎症.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Part 1 实验一 体温测量法.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常见症状.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糖尿病流行病学.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n hua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甲状腺激素.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赵书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assessing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关于体温的已知知识 需要学习的知识 体温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体温调节 发热过程 体温不升、发热程度的区分及临床常见的4种热型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学习目标 熟悉: 体温的生理变化 掌握: 体温不升、发热程度的区分 发热的临床过程 临床常见的4种热型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的产生(物质氧化)=产热-散热 生理性:体温的调节中枢 行为性: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骨骼肌、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活动—影响产热 外周:温觉、冷觉感受器 中枢:热敏、冷敏神经元 生理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前部—散热 后部—产热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汗腺--影响散热 骨骼肌、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活动—影响产热 效 应 器

机体产热 耗能 机体为了维持体温,耗能占所有营养物质所释放能量的50%以上 主要产热器官 肝脏(安静)和骨骼肌(运动) 产热方式 ①战栗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不做外功,产热很高(寒冷环境下) ②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产热为主,占非战栗产热的70%

散热过程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 定义 皮温>环境温度 皮温>环境温度 皮温>环境温度   定义 机体以发射电磁波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 较冷的物体 机体将热量传给与其直 接接触的较冷的物体 体热传导给与皮肤接触 的冷空气的散热方式 机体利用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方式   皮温>环境温度   皮温>环境温度   皮温>环境温度 皮温>环境温度为不感蒸发 皮温≤环境温度为可感蒸发   散热 条件 散热 面积 有影响 有影响 有影响 有影响 生理特点 安静状态下的 主要散热方式 胖者传导散热量少 散热量受风速影响极大 高温环境中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二)体温的生理变化 1.正常体温 体温正常值 口腔温度36.3~37.2℃ 平均:37.0 直肠温度36.5~37.7℃ 平均:37.5   ℃=(0F-32)×5/9   0F=℃×9/5+32 体温正常值 口腔温度36.3~37.2℃ 平均:37.0 直肠温度36.5~37.7℃ 平均:37.5 腋下温度36.0~37.0℃ 平均:36.5

2.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昼夜:清晨2-6时最低 年龄:婴幼儿>成年人>老年人 性别:女性高于男性 活动:活动后升高 药物:麻醉药 其他因素:环境、饮食、治疗等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体温的评估 1.体温过高:

异常体温-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又称发热(fever, pyrexia) 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判断标准: 腋温>37℃,口温>37.3℃ 昼夜体温波动>1℃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

发热的程度 一、低热:37.3~38.0℃ 二、中度热:38.1~39.0℃ 三、高热:39.1~41.0℃ 四、超高热:41.0℃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发热过程 特点 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皮温下降 退热期 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 渐升:见于伤寒 产热大于散热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尿量减少,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 骤退:虚脱和休克。尤: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 患者

热 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体温过低 定义:个体处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 体温在35.0℃以下称为体温不升。 常见于早产儿或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表现 皮肤苍白、口唇耳垂成紫色 、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临床分度: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表现 皮肤苍白、口唇耳垂成紫色 、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二)异常体温的护理 1.发热病人的护理 (1)评估 每4h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 为每日测温2次;症状 (2)降温 物理降温 :T> 39℃,冰袋冷敷头部      T> 39.5℃时,酒精、温水拭浴或作大动脉         冷敷 ;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一次 药物降温:

(3)补充水分和营养 (4)口腔护理 舒适 (5)皮肤护理 (6)卧床休息 (7)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李老太,75岁。发热2日。测体温39.7℃,皮肤潮红,脉搏加快,已用药物退热。 1.病人大量出汗时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 A.评估出入量 B.擦干汗液,更换衣服 C.测体温 D.写护理记录单 E.降低室温 2.退热时,为防止发生虚脱应重点评估有无 A.皮肤苍白、寒战 B.脉细数、四肢湿冷、出汗 C.头晕、出汗、疲倦 D.脉搏、呼吸渐慢,出汗 E.脉速、面部潮红、头晕 25

(1)评估 每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并且稳定 2.体温过低护理 (1)评估 每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并且稳定 (2)保暖 设法提高室温(以22~24℃为宜),并采取保暖措施 (3)补充营养,增加能量 (4)去除病因 (5)健康教育

三、体温的测量 (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 圆柱形 圆球形 扁平形 A口表 B肛表 C腋表

个人 医院用 电子体温计 化学体温计

感温胶片(temperature sensitive tape) (1)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据胶片颜色的改变知晓体温的变化,不能显示其具体的体温数值,只能用于判断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 (2)适用于小儿

远红外线测温仪 (1)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体温 (2)常用于人群聚集处,又需快速检测体温 报警体温计 (1)一种能够连续监测患者温度的器械 (2)一般用于危重者

(二)体温计的清洁消毒与检查 1.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常用消毒液:75%乙醇(不适宜口表)、1%过氧乙酸、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 消毒液容器 消毒液容器 清洁容器 5min 30min 用清水冲净、擦干 用清水冲净、甩至35℃以下

2.体温计的检查法 甩至35.0℃以下 同时放入36℃~40℃的温水中 3min后取出检视 不能再使用者:温度相差0.2℃以上 汞柱自动下降 汞柱出现裂隙。

(三)体温测量的方法 用物:

口温 腋温 肛温 部位 舌下热窝 腋窝正中 直肠 方法 闭口鼻呼吸 屈臂过胸 润滑肛表插入肛门3~4cm 时间 3分钟 10分钟

体温测量

注意事项: 1.甩体温计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者须待30min后才可测直肠温度。 3.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腔手术、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不宜口腔测温。刚进食或面颊部热敷后,应间隔30min后测口温。

注意事项: 4.不慎咬碎体温计时,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和胃肠道黏膜,然后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促进汞的排泄。 5.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在病床旁监测,必要时作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6.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7.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谢谢各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