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拭目以待创业板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 戴卫 2007年12月1日
主要内容 一、中关村境内外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融资近1000亿元人民币 二、为什么很多中关村的高科技公司到境外上市 三、中关村创新型上市公司资源丰富,拭目以待创业板 四、对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中关村境内外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融资近1000亿元人民币
中关村2007年已在境内外发行和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17家,上市公司总数目前是103家;预计到年底中关村今年将新增20家上市公司,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总数将达到106家 2007年中关村新上市的17家公司,通过IPO共融资折合人民币346亿元。已在境内外上市的103家企业和将要上市的3家公司,IPO总融资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突破100家是中关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的突破。 意味着中关村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果越来越多地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中关村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价值,已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了高度关注。 可以看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关村的高科技公司开始进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阶段,有条件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上市速度越来越快,势头很猛。
二、为什么很多中关村的高科技公司到境外上市
从上市场所分布来看 境内上市企业50家 境外上市企业53家 2007年已上市的17家企业,有13家在境外,只有4家在境内中小板
2007年中关村新上市20家的公司,有 16家是在境外,占80%。 中关村在境外上市的这些公司,往往是 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目前仅注册在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和 百慕大的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还有近300 家,其中多数公司是瞄着在境外上市 的。
为什么中关村这么多高科技公司到境外上市?
据我们了解,企业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是境外资本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和吸引力。 比如到境外上市有利于企业直接利用国际资本,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化公司; 再比如到境外上市的途径比较多,方式灵活,既可以IPO,也可以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还发行存托凭证和发行存量股份上市; 上市标准也是多元化的 ,比较灵活,企业可以灵活选择; 在发行上市审核效率高,环节比较少、周期短、不确定性小。监管部门也不设定市盈率、没有融资规模的限制,募集资金使用由公司自主决定。
另一方面原因是境内上市条件、方式和核准程序等制度安排,还严重不能适应高科技公司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上市需求。
从中关村来看,高科技公司主要有如下六方面的特点: 一是企业商业模式新,新业态层出不穷。 中关村企业主要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以高科技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为主,高端化、服务化的特征明显。
二是非线性高成长。 有的公司成立两三年以后就成功登陆境外证券市场,如近两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空中网、德信无线、完美时空等公司,从成立到上市最短才两年零两个月。 有的企业有收入的当年收入就超过亿元,利润超过几千万。 不适合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和市盈率衡量公司价值。百度、完美时空等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市盈率都很高,有的上百倍。
三是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低。 “人脑加电脑”比较普遍。相对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无形资产和现金资产所占比重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
四是募集资金投向主要是增加研发力量、开拓市场及补充流动资金。 用于基于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关村众多的高科技服务型企业、文化创意型企业。
五是倾向于进行股权激励安排。 高新技术企业中人才是根本。为了留住人才,许多中关村企业采取相关股权激励措施,员工持股情况比较普遍。
六是知识产权共享化。 由于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不断细分和深化,一家企业很难独自创制和占有相关产业领域的所有知识产权,往往通过交叉许可形成“专利池”,如信威通信。但这样容易被认为知识产权不完整。
对于这些特点,现有的境内发行上市制度安排考虑不够。因此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时,往往不能被发审委理解和接受。 2007年中关村共有7家企业上了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发审会,只通过了3家,包括信威通信、七星华创等4家企业没有过会,过会率仅为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的没有过发审会的企业的管理者受到打击很大,会后立即病倒住院了;有的企业立即被境外投资银行和证券市场锁定,拉它们到境外去上市。 也有些企业是第二次上发审会才通过的,比如石基信息、东华合创等,它们在第二次上会时,企业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盈利水平等基本条件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其中石基信息上市后三四个月股价就冲高到130元。
由此可见,之所以许多中关村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不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想在境内上市,有的主要是因为按照境内股票市场的发行审核制度它们上不了市。 而已经到境外上市的企业,如果它们当初选择在境内上市,与目前在国上市相比,很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根本上不了市; 二是市盈率相比很低; 三是募集资金规模相比很小。
三、中关村创新型上市公司资源丰富,拭目以待创业板
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两三千家,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000家 高科技高成长的瞪羚企业2100多家 德勤近两年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 企业50强”中,近一半的企业来自中 关村
园区企业家数增长情况
园区企业收入增长情况
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增长情况
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160多家,正在改制及拟改制企业289家,到2010年中关村改制后的非上市股份公司将超过500家。
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关村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非上市企业超过600家,其中收入超过1 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关村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非上市企业超过600家,其中收入超过1.5亿元且利润超过1500万元的非上市企业有260多家,2007年底上述数字还会增加20%左右。
翘首盼望还是拭目以待?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关村上市企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在这也我也必须坦诚地说,多数中关村企业对创业板的心理还是很矛盾,换句话说,不是翘首盼望,而是拭目以待。 所谓拭目以待,就是看创业板在发行和上市制度安排方面是不是有创新、有突破,能不能满足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上市需求。
四、对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的来说,希望创业板市场建设应更新理念,大胆创新 把创业板建设成: 一个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市场 一个制度上有创新、有突破的市场 一个能够满足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上市需求的市场
三点建议: 一是创业板上市对象应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 二是加强创业板制度设计 在上市方式上,除了IPO外,还应开辟新的方式; 在发行审核方面,应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如简化环节,不设定市盈率、融资规模限制等; 在发行上市标准方面,应设定不同上市标准,尤其是研发服务类的创新型企业和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 在发行监管方面,实行市场监管下的核准制,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三是在发审委员的构成上,建议增加熟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律和融资特点的、从事创业投资和国家级高新区的代表。
应该说,创业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应该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愿意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加强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境内证券市场的合作,积极对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进行宣传、培训和引导,加快拟上市企业的改制上市进程,推动更多的中关村高科技公司到创业板上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