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基本技巧 金堂县金沙小学 钟兵红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朗读者要在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激起感情,从而达到朗读目的。
二、朗读的语言要求 朗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标准音。 吐字发音的要求: 准确 清晰 明亮 圆润 集中 流畅 朗读的具体要求: 准确 清晰 明亮 圆润 集中 流畅 朗读的具体要求: 在把握整体要点的前提下,不读错、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语句流畅,语调恰当,富有感情,切合内容和表意的需要。
三、掌握好朗读的四大要领 语调 语气 重音 节奏
1、语调(或基调) 语调是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 全篇总体的把握,即要把握总体的色彩(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和总体的分量(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 例:《江凡》
《江凡》节选 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脚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
2、语气 朗读时,朗读者的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 喜——气满声高; 悲——气沉声缓; 喜——气满声高; 悲——气沉声缓; 爱——气缓声柔; 憎——气足声硬; 急——气短声促; 冷——气少声淡; 惧——气提声抖; 怒——气粗声重; 疑——气细声粘; 静——气舒声平。 例:《雨后》;《一件好事》。
《一件好事》节选 一天,我的姐姐克拉拉对我说:“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今天应该做一件好事。” 我问:“做什么好事呢?” “我们送些衣服给穷人,你拿出一条裤子,我拿出一件上衣,这就是做好事。”姐姐说。 “可我连一个穷人都不认识,你认识吗?”我说。 “这很简单,”克拉拉说,“我们只要把你的裤子和我的上衣装进塑料袋,放在房子门前,就会有红十字会的人员来取的。”
《一件好事》改编 一天,我的姐姐克拉拉(认真地)对我说:“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今天应该做一件好事。” 我(高兴地)问:“做什么好事呢?” “我们送些衣服给穷人,你拿出一条裤子,我拿出一件上衣,这就是做好事。”姐姐(一本正经地)说。 “可我连一个穷人都不认识,你认识吗?”我( 地)说。 “这很简单,”克拉拉( 地)说,“我们只要把你的裤子和我的上衣装进塑料袋,放在房子门前,就会有红十字会的人员来取的。”
3、重音 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重音是为了实现朗读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是一个音节。 要少而精,不宜散乱、杂多。 突出重音的方法: A、重锤或重读 B、轻读或拖延 (快中显慢、重中见轻、高低相间、虚实相转、前后顿歇……) 例:“我不能去”
“我不能去” 提示:由于语句目的不同,重音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目的是“你去” 目的是“谁说我能去” 目的是“我不是不肯去” 目的是“让他来吧” 试一试:“对了,是我的笔不好!”
4、节奏 朗读诗歌,节奏要鲜明,尤其要注意诗行里的“音步”。一个“音步”可以包括两三个或更多的音节。 音节多,读时紧促些;音节少,读时舒缓些。 例:《春晓》;《绝句》。 理智产物 感情产物 语意 语趣
示意图形一
示意图形二
指导学生朗读要使用启发的方法,提示的方法,但提示的不是结果,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而着重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研究并找到正确的声音表达形式。 ——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