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程描述与设计 一、课程描述 二、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及建设成效 三、远景目标
一、课程描述 ㈠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翻译课是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课。该课程通过课堂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关键的翻译技能,运用相关的翻译技巧进行文本翻译和口译。 专业起步阶段,我们对翻译课课堂教学缺乏研究与讨论;学生课后作业形式单一,考试形式也主要以单句翻译和篇章翻译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无多媒体设备,教学进度缓慢;课堂以书本例句和练习为主要内容,很难扩展知识范围。
近几年,我们对翻译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讲授方法、教材建设等进行多次研讨,决定把翻译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并从人员配备、教材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经过近几年努力,我系翻译课在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并于2011将翻译课建设成为系级精品课。现在,我们已有一支已积累了翻译课教学经验、掌握翻译课教学方法及步骤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
㈡ 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1、本课程的性质: 《翻译》是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体系完全符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和能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以及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商务英语等相关技术领域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本课程的作用: 《翻译》课程的目的是从语言、翻译材料和译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语言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口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经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汉互译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英、汉实务互译的应用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有关日常英语材料,及外贸、管理、销售等商务英语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商务活动中进行一般水平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它的设置对英语教育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基础和支撑作用,同时该课程也对听力、精读、口语、写作、英美概况等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指导和实践的作用。
㈢ 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注重应用翻译的教学。传统翻译教学中,文学翻译占得比重往往偏多,对文学语篇翻译训练的加强,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其翻译基本功。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毕业后,翻译散文、小说的概率显然要比翻译一份外企宣传资料的概率要小得多。所以翻译课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培养纯文学的翻译家,加大应用翻译的教学比例,如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新闻、广告、旅游等领域的材料。这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也符合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另外,本课程突出对翻译技能的训练,强调翻译工作中对于现代翻译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将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只适度涉及翻译理论,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大部分的教学时数用于英语翻译技巧实训。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及建设成效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二是河套大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是我系英语教育专业“厚基础、强技能、宽口径、一干三支”的办学特色。
翻译课程在教学思路上,将体验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交际型、任务型、内容型等现代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一方面避免教法单一,另一方面实践 “学生本位”思想,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释放其创造力的平台;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延伸阅读、输出练习,巩固和扩大知识结构。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我们此次申报精品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评估方法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经过努力,使学生翻译能力大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井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教师敬业、精业,学习外语氛围浓厚。具体目标如下:
1.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结 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2.有完善的教学资料和多样化的教材; 3.有先进的、优化的教学方法;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 6 建立完善的试题库,形成科学、严格的考核手段。
(三)教学内容的建设 1、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按照当初的计划,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按着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实用性等标准,选定了符合课程建设的教材,即由王振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翻译教程》教材;徐小贞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商务现场口译》及辅导参考书;谢金领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
以及由外语系教师刘忠、李嘉萱、张浩根据本系学生学习水平合编的校本教材《实用英汉翻译教程》,本教材综合了国内各种相关实用性教材,以社会发展中的需要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保证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讲义、课件、案例、习题等讲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充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2、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 (1)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针对性根据教育行业和相关企业发展需要,完成相关的英语教师、文秘、商务翻译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适用性:按照高职高专大纲要求,教学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宜,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了实用性。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课堂教学与课外翻译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管理: 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因此,课堂教学以讲授翻译技能知识与培养翻译技能的训练为主,而课外实践则以巩固翻译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翻译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尝试翻译各方面的材料,如百科知识、英语名著和报刊材料等。
而为使课外翻译实践能够真正见到成效,必需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的管理,针对学生情况,采取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使课外翻译实践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有所提高。
② 成立课外翻译实践小组,注重课外翻译实践的效果: 根据不同学期的学生学习水平,每4名同学成立翻译小组,设组长1名。针对不同翻译技巧、不同主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分小组完成笔译、校对、讨论、口译实践等工作,课上随机挑选2-3个小组表演,并组织其他同学参与评价,给出成绩并计入总成绩。
③ 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广、时事性更强的翻译材料。在口译教学中,使用同声传译设备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和训练,把翻译技能的培养同实际现场、重大时事相结合,注重翻译实践的真实性和口、笔译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 重实践一直是翻译教学的传统。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真实材料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翻译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笔译实践问题。实践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 以社团形式广泛开展学生翻译活动,组织年度校、院级翻译竞赛,在此基础上,指导获奖学生参加更高水平的翻译竞赛活动、上海口译资格证书的考试、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等。教师帮助分析、讲评、指导参赛。 ② 以“五月外语节”系列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翻译基础能力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写作大赛、听力竞赛等活动,探讨第二课堂促进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③ 充分利用同声传译设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练习,充分利用同声传译设备中的课堂讨论、数字影音、分组讨论、口语聊天、电话交流等功能,巩固翻译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 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如将每期校报摘要任务或社会翻译任务交给学生尝试翻译,然后将学生的译文与教师的译文进行对比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
⑤ 组织学生参与教改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的接收知识为主动的思考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如布置学生课外分别查找上课相关内容,课前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课上以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交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3)考试改革 评估方式: 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10%、平时测验10%,具体来说测试内容成绩构成如下:
①小组课堂报告;与翻译相关的话题讨论或翻译练习译文评析。 (20) ②翻译作业每人一学期抽查2次。(10X2) ③翻译一篇散文,上交第一稿(10)和定稿(15)。 ④课程小论文:学期最后三周写一篇翻译评论,应用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技巧知识评论一篇译文,第一学期为英译汉,第二学期为汉译英。(20)
⑤阶段测试即课堂小测试:半小时内完成一篇250字左右的篇章翻译,第一学期为英译汉,第二学期为汉译英,一次。(15) 期末考试(60%):闭卷笔试,难易程度参照或略高于专业教学大纲和专业四级考试。实践表明,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效果很好。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⑴ 兴趣原则 : 学习者对翻译是否产生兴趣是翻译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不但应使学生学会翻译理论和方法,而且乐于做翻译实践, 使翻译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吸取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兴趣能使翻译过程良性循环。
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教学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以翻译实践为主,将翻译理论教学融会于翻译实践教学之中。理论上,注意深入浅出地讲授翻译的目的理论、功能理论、文化理论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理论,努力使学生从信达雅、翻译标准、直译意译、形似神似、翻译对等等规定性理论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在翻译教学中, 教师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负责对学生练习中的疑惑及难点作解释,学生动手练习。强调合作与互动。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策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逆向教学等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课程组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教与学效果明显。 ① 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语言文化对比为基础,加强翻译思维方法指导和翻译思维训练,提高翻译能力。如:在实施“习语翻译”内容的教学中,课程组教师以具体的广告翻译中所涉及的习语案例启发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为什么在汉语中大受欢迎的广告由于翻译策略采用失当而导致失败或笑话,比如,“白象”牌电池的翻译为“white elephant”就是一个典型的翻译笑话,因“white elephant”在英语文化中是“废物”的意思,所以直译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行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② 语境化教学: 贯穿语境中教学语言的思想,通过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的介绍和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大量阅读体验和文化体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翻译的语境意识,在语境的探求和再造中提高翻译的思维能力。如:在实施“长句的翻译”内容的教学时,课程设计的是外宣翻译场景,要求学生站在不懂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文化可译性问题。这种角色扮演强化了学生翻译中的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翻译技能。
③“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精讲,学生训练和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④ 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在讲授“英汉语言对比”内容时,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到户外记录各种标识的英汉对译、加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错误纠正。
⑤ 逆向过程教学法: 有人认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是人们认识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是人们的认识规律。但这两个认识过程不能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一体的两种说法。譬如说,理论———实践的这种认识过程,往往被认为是教学中运用的演绎方法,我们在这里把它叫做“顺向过程教学法”。
那么前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在教学中称为归纳的方法,我们在这里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理论———实践教学法,就是先把翻译理论讲给学生,然后再用一些译例进行分析,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好的一面是学生对理论本身印象比较深。但发现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学生的译文上。他们不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自己想怎么译就怎么译。
针对这种现象,发现先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然后再用这种去指导翻译实践,这样取得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两者并用,但理论应该先归纳,后演绎,即先实践后理论,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逆向过程教学法”。“逆向过程教学法”强调翻译是一个非直线性的、探索的生成过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起到指导监控作用,并辅导学生自行修改译文,相互比较。使学生自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所担任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中主要环节均采用了PPT课件、多媒体演示等数字化教学手段。 (2)学生完成每学期的校内综合实训任务时,要求数字化拍摄实习场景供指导教师评级参考。 (3)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典型案例作为本专业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使学生博览众家之长,启迪学生的灵感。
(4)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建立了互动式网络平台,提供了网络在线答疑、在线指导、网络跟踪辅导、网络资料展示等教学辅导。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1)网络教学资源: 学校有数字化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可随时上网进行阅览、下载资料、进行自主型和研究型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源全部放在校园网内,学生可随时上网浏览、与授课教师教学交谈沟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源全部放在校园网内,学生可随时上网浏览、与授课教师教学交谈沟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系内为师生订阅China Daily、《英语沙龙》、二十一世纪、文学作品、简易读物等期刊杂志书籍;购置《美国备忘录》、20部《名著影视光碟》、等。师生随时可以借阅、观赏,使相关学科达到相互融合、渗透;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方便、快捷。
(2)硬件环境: 学校有数字化校园网,校内楼宇之间的速度是1000兆,100兆到桌面,100兆到因特网;学校有教学资源专用的服务器。硬件环境能够支持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达到有效共享。 我系的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室及自主学习室可供学生使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也随时都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发送邮件、交流讨论;系内有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完全能满足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下进行教学和办公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达到了有效共享,使本课程达到了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充分利用校内的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教具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善校内配套设施,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外语系有语音实验室4个,多媒体实验室3个,同声传译室1个,自主学习室1个,现代化办公模拟实训室1间,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建设,配备各项实训所需的商务软件、设备,为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目前我系除了河套大学附中校内实习基地外,已建立了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临河四中、五中、六中、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临河六完小等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联系合资企业实习,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建立了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密切了与社会、企业、贸易公司等单位的联系,初步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参加暑期实践。
(六)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学历层次的培养: 外语系特别注重本课程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脱产和在职研究生学习。本课程教师中有3名硕士,2名教师在职学习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生班课程。1名教师到英国剑桥大学访学6个月,1名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访学6个月。在职学习和进修,极大地提高了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双师”教师的培养: 注重“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组多数成员除教学工作外,均承担当地政府涉外工作的口译、笔译工作。一名主讲教师获得“涉外文秘’证书。专任教师“双师”资格教师的比例为本课程教师队伍的80 %。 我系的教师兼做当地政府、招商局、公安局及各个企事业口笔译工作。由于课程组成员经常参加社会翻译活动,所以,本课程的实训师资条件得到了保障,也提高了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
我们聘请了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正栓教授担任客座教授;聘请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巴市科技信息中心的杨玉林副译审承担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全部实践教学任务。 (3)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培养: 在系领导的要求与带动下,全系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都结成了“传、帮、带”的对子进行培养。本人与新承担本课程的一位青年教师和一位中年教师结成了传、帮、带的两个对子,在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备课讲课、教改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一对一的传、帮、带的培养,两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快提高。
张浩、李嘉萱2位青年教师在2007内蒙古自治区年青年英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并发表多篇论文。2010年,张浩老师顺利晋升副教授,李嘉萱老师晋升讲师。 (4)对教师队伍教改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在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下,积极参加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本课程组中3人是河套大学教科研立项课题“地方对外宣传翻译及翻译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组成员。本课程教师近5年发表研究论文15篇。
(七)教学管理 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建立了规范的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体系。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要提交《课堂教学设计》和《教案》、《结业考试试卷》、《试卷分析报告》、《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记录》、《听课记录》等,随时接受检查。目前已经形成的教学检查与质量评估体系为:
1、建立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和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做到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监控与交流,促进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定期召开学生关于课程建设的研讨会,对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接受校、系组织的评估检查。
3、进行课程质量调研分析,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对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进行分析等;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考试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4、收集学生信息员的《信息采集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保持 “对话”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八)建设成效 1、校外专家评价: 特聘客座教授李正栓教授的评价: 河套大学的“英语翻译”课程,率先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理念先进,内容选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组织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特点。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
2、行业专家评价: 多年来,该课程教学效果同行评价结果反映良好;受到了校内外英语专家教授如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占祥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和本校教师刘忠教授及宋晓晴教授的好评。市里很多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公安局、招商局等的也非常认可我们的翻译工作;
3、社会评价: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多年受聘于巴彦淖尔市政府,承担口译、笔译工作,为巴彦淖尔市的涉外活动、招商引资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巴彦淖尔市党政领导不止一次说“河套大学的英语教师素质高,业务精,了不起,给我们巴彦淖尔市争光了” 。
4、企业专家评价: 农业局副局长尹兆明说:“通过这几次的翻译活动,我们看到,外语系教师整体素质高,专业基本功扎实,以后要继续加大对自己的宣传,逐渐扩大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5、学生评价: 2006级1班的学生胡宝丹:这门课程的老师知识面广,又有行业翻译经验,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我们的能力,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2007级商务英语班学生张松颖:通过这门课程,我们班级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词汇量很大,讲授方法独特,不枯燥。备课非常认真,涵盖面广。经常给我们推荐一些相关的材料让我们动手翻译,我的翻译能力极大地提高了。
6、社会认可度: (1)近4年学生就业率: 毕业时间专业毕业生人数就业率 2007届英语教育16092.37% 2008届英语教育12197.1% 2009届英语教育9995% 2010届英语教育、商务英语12095%
(2)学生实习实训单位评价: 在巴彦淖尔市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调研,普遍反映本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近入角色快,实习成绩突出,受到实训基地的好评和欢迎。 2009级的孙薇同学在巴彦淖尔市政府担任礼仪小姐接待工作,工作认真踏实,受到政府接待处的好评,现已升职为接待处总管。 2006级(1)班毕业生刘望鹏,因口语表达与翻译能力较强,被五原粮油有限公司评为定岗实习生。
2006级3班国磊同学,由于在实习单位表现突出,当地报社聘她为实习记者。 近3年,以王彬彬为代表的我专业多名学生在呼和浩特小伦敦学校顶岗实习并被录用。小伦敦学校的主管教师说:河套大学外语系的学生基本素质好,专业知识过硬,以后多给我们推荐。 许多企业纷纷给学校、系有关老师打电话,希望为他们推荐该专业毕业生。
(3)就业单位评价: 我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07届的毕业生在海天集团总部任总经理助理,在公司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发挥外语人才作用;99级毕业生聂勇现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中学任教,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已成为该校的教学副校长;2001级届学生张雪峰,毕业时被巴彦淖尔市第四中学录用,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并担任着英语教研室主任,2008年被评为巴彦淖尔市优秀青年教师。2003级毕业生乔继毕业时,被巴彦淖尔市铁路小学录用,一年后,就被评为优秀教师。
三、 远景目标 我们此次申报精品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评估方法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经过努力,使学生英汉翻译能力大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井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教师敬业、精业,学院外语氛围浓厚。
按照“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及一流的教学效果”等六个一流的标准,立足本系,面向全校,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翻译》建设成为一流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