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泻 下 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妊娠期药物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梁雪芳. 中药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干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第十七节 开窍药 定义:凡以开通心窍,启闭醒神为主要 作用,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 开窍药。 适应证: 用于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 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痫病、中 风等猝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特点:味辛、芳香,善于走窜,入心经。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十六章 驱虫药. 一、定义:凡能驱除或杀灭机体寄生虫的药 物,称为驱虫药。 二、适应证: 肠内寄生虫所引起的病证。指蛔、蛲、 钩虫、绦虫等。 还可用于其它部位的寄生虫。血吸虫、 阴道滴虫等。
第十一章 二、止血药 (一)、含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
第八章 理气药.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息风药 一、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主治: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八章 泻下药 eliminate.
温经散寒话艾叶.
开窍剂 概念: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 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闭证一口噤,握拳,脉有力等。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蓼 科Polygonaceae.
中 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 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 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 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定义: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概念: 峻下逐水—指以作用峻烈的泻下药攻逐水饮,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病证的方法。
便 秘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第三节 补血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开 窍 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制霜法.
清热药.
安神药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二、功效:宁心安神。 三、分类: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苦杏仁.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利水渗湿药.
鸡蛋知多少 制作人员:郭怡欣 崇家荣 张茅 郑云淇.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消 食 剂.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一.含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二.性味归经: 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三.功效: 1. 泻下通便 2. 清热泻火 3. 逐水退肿

四.适应证: 1.便秘 2.胃肠积滞 3.实热内结 4.水肿停饮 5.火热证 6.现代可用于多种急腹症

五.分类: 1.攻下药—多苦寒沉降,泻下作用较强。 2.润下药—多为种子,种仁类药物,富含油脂,味甘质润,泻下作用缓和。 3.峻下逐水药—多苦寒有毒,对胃肠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泻下作用峻猛,易伤正气,不可久服。

六.使用注意: 1.使用泻下药时,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2. 使用攻下药,峻下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妇女经期忌用。

第一节 攻 下 药

大黄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别名及炮制品: 将军,川军,锦纹,生军 酒制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

功效应用: 1. 泻下攻积----治疗便秘积滞之要药,用于实热积滞便秘,阳明腑实证,冷积便秘 2.清热泻火----实热证之牙龈痛,咽喉痛 3.凉血----出血证 4.解毒----热毒之痈肿疔疮,肠痈腹痛 烧烫伤

5.逐瘀通经----瘀血证 经闭 产后瘀阻 跌打损伤 6.利湿退黄----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水肿

使用注意: 1.煎服,3—15克 2.生大黄泻下力强,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3.酒制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4.熟大黄善于泻火解毒。 5.大黄炭善于凉血化瘀止血。 6.本品药性峻烈攻下,易伤正气,非实证不宜;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芒硝 玄(元)明粉 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腹满胀痛,积滞便秘 芒硝 玄(元)明粉 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腹满胀痛,积滞便秘 2.清火消肿(外用)----痔疮肿痛,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

使用注意: 6---12克 一般不入煎剂,溶入药液中服用或开水冲服,或外用碾成细末撒在患处。 孕妇慎用。不宜与硫磺,三棱同用。

番泻叶 甘,苦,寒 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行滞,通便----热结便秘,腹满胀痛,用于清洁灌肠 2.利水----水肿胀满 番泻叶 甘,苦,寒 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行滞,通便----热结便秘,腹满胀痛,用于清洁灌肠 2.利水----水肿胀满 入汤剂后下,2---6克 温开水泡服

芦荟 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2.清肝泻火—肝经实热之便秘,头痛目赤,烦躁,惊痫证 3.杀虫—小儿疳积 芦荟 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2.清肝泻火—肝经实热之便秘,头痛目赤,烦躁,惊痫证 3.杀虫—小儿疳积 4.现代多用于美容。 2—5克,宜入丸散,或外用。

第二节 润 下 药

火麻仁 郁李仁 功效应用: 质地甘润 火麻仁 兼能滋养补虚 ---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郁李仁 兼能利水消肿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大戟 芫花 有毒 功效应用: 消肿散结— 疮疡肿毒,瘰疬痰核 甘遂 大戟 泻水逐饮—悬饮,臌胀,水肿 芫花 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

牵牛子 苦,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水通便—水肿臌胀,二便不通 2.消痰涤饮—痰饮咳喘 3.杀虫攻积—虫积腹痛

巴豆 辛,热 大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峻下冷积—寒积便秘急症 2.逐水退肿—臌胀 3.豁痰利咽—喉痹痰阻 巴豆 辛,热 大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峻下冷积—寒积便秘急症 2.逐水退肿—臌胀 3.豁痰利咽—喉痹痰阻 4.外用蚀疮—痈肿或脓未消时,疥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