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护理学院 王芳
学习目标 1. 说出心理应激有关的概念 2. 描述心理应激的过程 3. 能利用心理应激规律正确使用应对策略 4. 了解心理防卫机制
本节内容 一、概述 二、应激输入 三、应激中介 四、应激反应 五、应激结果 六、应对
案例: 有三位同学结伴回家,途中突然遇 持刀抢匪。其中,一名女生拔腿就跑另一名 女生当场晕倒。当中的男生起先吓懵了,但 过会儿缓过神来,趁匪徒不注意时背起晕倒 女生就跑。尽管男孩逃离时跑得飞快,但跑 进小区看见保安后,马上瘫倒在地。 问题: 1、三位同学遇到了什么类型的应激原 2、你认为哪个同学的反应正确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现代人应激不那么需要抵御毒蛇、猛兽的袭击,也不太需要去对抗饥寒交迫的窘境及其他有伤身体的危险,但是他们必须对付排得满满的时间表、交通、噪声、拥挤、竞争以及其他人为的紧张情境。与主操心狩猎和采集食物的原始人时代相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需求要复杂得多,因此现代社会生活也要紧张得多。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加拿大学者塞里的应激: 机体对紧张性刺激物所做出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其结果可以是适应,也可以是适应不良。 ①警戒期:为了对付紧张刺激,唤起、动员整个机体的防御能力,使机体处在最好的态势。 ②抵抗期:机体通过改变机体的结构和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③衰竭期: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刺激过强过重,则机体会丧失抵抗力而进入衰竭期。
现代应激概念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中介机制 (心理、生理) 应激源 应激反应 (心理、生理)
二、应激源 (一)应激输入的概念 应激输入是个体感知应激源的过程。 即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那些“紧张刺激”或“环境需求”等信息通过作用于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人脑的相应部位,使个体感知到应激源的过程
(二)应激源 1、躯体性应激源 直接作用于躯体的理 化与生物学刺激物 。 如:高温、低温、噪音、 创伤、疾病等。
2、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头脑中的紧张信息 。如心理冲突和挫折。
指自然灾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如重大生活事件。 3、社会性应激源 指自然灾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如重大生活事件。
地震、汶川的灾难 5月12日,一个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降临到四川。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成 的刺激或情境 。
三、应激中介 (一)应激中介的概念 (二)认知评价的过程 (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 (四)应对
(一)应激中介的概念 应激中介是个体对应激源进行认知评价的过程。 即个体对传入信息(应激源或环境需求)进行内在加工的过程。它是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也是应激反应发生与否的关键环节。
(二)认知评价的过程 应激反应 不发生 无利害关系 刺激输入 初级评价 可控制 应激反应 程度低 有利害关系 次级 评价 应激反应 程度高
(三)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 1.应激源方面 ①刺激的强度:如知名运动员和不知名运动员 ②刺激持续的时间:“滴水穿石”、积水成渊“ ③刺激发生方式
2.个体方面 ①人格特征因素:主要是影响个体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认知倾向,从而影响对个人现状的评估。 ②情绪和动机状况: ③个体的需要和期望值: ④个体过去的生活经历
3.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对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体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它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社团等组织所提供的精神和物质。这些社会资源在应激过程中构成了对个体的社会支持,个体在认知评价阶段可利用这些外部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减轻应激的作用。
(四) 应对 (一)应对的概念 (二)心理防御机制 (三)有意识应对
(一)应对的概念 应对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它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例如当我们为生活事件困扰时,常常会采取一些行动,如抽烟、喝酒、逃避、幻想、自责、寻求别人帮助以及冷静地面对问题,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焦虑和恐惧。
应对的方法 心理防卫机制 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 防御机制分为四种类型 :自恋型 、 不成熟型 、神经症型、成熟型 。
应对的方法 1、心理防御机制—否认作用
应对的方法 阿Q就是把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别人,或把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心理防御机制—投射作用
应对的方法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后来得了个柠檬却说柠檬是甜的 。 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作用
应对的方法 在自我防御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行为或欲望不能被社会规范容忍,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他的动机方向正好相反 。 心理防御机制—反向作用
应对的方法 司马迁的受挫成就了伟大的历史诗篇《史记》。 心理防御机制—升华作用
应对的方法 心理防御机制—幽默作用
应对的方法 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评价: 不要只看到事物的消极 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 一面,换个角度思考问 题 。 2.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评价
应对的方法 如果应激源不可避 免,可采取回避或逃 避的方法 。 3. 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
应对的方法 4.增强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
应对的方法 5.学会放松术
应对的方法 6.转移注意力
应对的方法 7.取得社会 支持
应对的方法 8.求助于医 医务人员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常见的应激源:特殊的工作环 境 、工作负荷 、职业压力的风 险 、社会问题、家庭和伦理问 题 。
四、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二)心理反应 (三)生理反应 (四)行为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因应激所做出的整体 变化过程。 即当个体觉察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 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这些变 化就是应激反应。
(二)心理反应 1. 认知反应 轻度的应激有助于增强认知能力,活跃思维,提高警觉水平。如常说的“急中生智”。 超强、持久的应激则使认知能力下降。如考试时出现过强的应激反应,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滞、想象力枯竭、语言迟钝等。
(二)心理反应 2.情绪反应 (1)焦虑 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事件或要做出重大决定时,体验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1)焦虑 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事件或要做出重大决定时,体验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2)恐惧 是需要摆脱、逃避某种危险,而又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愤怒 当人体验到不公平或受到挫折时,而产生的爆发性、攻击性情绪。 (4)抑郁 是指情绪低落,同时伴有兴趣、希望、自信减少以及睡眠和食欲障碍。 返回
(三)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中的生理反应 返回 下丘脑 垂体后叶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应激源 大 脑 垂体前叶 肾上腺髓质 ACTH 大 脑 认知评价 垂体前叶 肾上腺髓质 交感神经 ACTH NE↑ AD↑ 抗利尿激素↑ 血管收缩、BP↑、皮肤苍白、发冷,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 支气管扩张,心肌收缩,心律↑,血压↑,耗氧↑,胃肠蠕动↓,胃液分泌↓,骨骼肌张力↑,扩瞳,出汗,脂肪分解↑等。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血糖↑、蛋白质分解、抑制炎症、血小板生成↑、抑制免疫反应。 应激反应中的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 血容量增、BP↑水潴留等。 返回
(四)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目的是摆脱应激反应。 2.退化与依赖:退化和依赖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同情、关 心和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 3.敌对与攻击:有的人内心可能是极端敌对的,但表面安 静、不与人交往;也有的人通过毁物伤人、拒绝帮助、 自罪自责的行为来显示其敌意。 4.无助与自怜: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 命、被动挨打的状态。自怜是自我怜悯。 5.物质滥用:“借酒消愁”、“用烟解闷”、或服用某些药物 来麻痹自己,以求暂时解脱烦恼。 返回
五、应激结果 应激结果是指经过应激反应后,所产生的结局。 (一)适应良好 1.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 2.促进躯体健康 3.促进人格的成熟 (二)适应不良 1.加重或导致心身疾病 2.加重和导致心理障碍 返回
第二节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冠心病病人的人格特征 (三)、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结合临床) (四)、糖尿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一、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
心身疾病的分类 ☞按躯体病变状态分类 ☞按器官系统分类 心身症: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 心身病: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 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心身疾病与躯体疾病 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性不同。 心身疾病与精神病 在是否存在器官组织的损伤方面不同。 心身疾病与神经症 后者有明显的精神痛苦,有时表现出某些自主器官的功能紊乱,但却没有躯体方面客观检查的异常发现。
心身疾病的界定 心身疾病 躯体疾病 心 身 病 心 身 症 神 经 症 精 神 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躯体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如情绪 、人格特征等。 ★生物因素:躯体某些条件本身是心身疾病的病 理基础,如高胃蛋白酶原是溃疡病的生理始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高尿酸 血症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等。所谓生理始基, 就是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某种生理特点。 ★社会因素:如环境污染、无序竞争、交通拥挤、 噪声干扰、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社会环境因素 生活事件是研究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活变化单位(LCU)得分过高的人容易产生心身症状。但心身疾病同生活事件只是有一定程度的关联。生活事件的性质不同对人体影响程度不同,生活事件与疾病种类无特异相关。
心身疾病的特征与预防 2. 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在疾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因素互相交织影响; ★心身疾病的特征 1. 有明显的躯体功能性和器质性变化; 2. 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在疾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因素互相交织影响; 3. 具有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临床表现; 4. 常有一定的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 5. 心理治疗在心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6. 一般预后较好,除非原发疾病不可逆转。
★心身疾病的预防 1.培养健全人格:①注意个体早期人格的形成。②注意调整重大生活事件中人格类型的急剧改变。③注意社会和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2.提高应对能力:①心理性应对,如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与主动应对。②行为性应对,即遇到困难时以某种行为减轻紧张,如运动、散步、听音乐、睡觉、聊天等。③社会性应对,寻求社会支持。
★心身疾病的预防 3. 建立良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满足精神需要,保持良好心境,预防心身疾病。 4. 做好社会预防:①横向社会预防。主要涉及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应激与心理健康,如建设一个健康的集体,可以使其成为每位成员的避风港。②纵向社会预防。主要涉及个体的成长过程,如积极开展胎教,做好科学育儿,抓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
心身疾病的诊疗与护理 ★发病的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并且这些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 ★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心身疾病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2、身体检查 3、心理检查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 躯体症状、精神状态(焦虑、抑郁等) 心理诊断 循环系统(听诊、叩诊、心电、血压、血生化) 问诊、观察、心理测验、评定量表 生物医学诊断 循环系统(听诊、叩诊、心电、血压、血生化) 呼吸系统(胸片、呼吸功能、免疫功能) 消化系统(胃肠透视、内窥镜等) 神经系统(神经特征、脑电图、CT等) 心理诊断 问诊、观察、心理测验、评定量表
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的目标:①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②消除心理学病因;③消除生物学症状。 (2)心理治疗的方法:如行为疗法、音乐疗法等。 ★药物治疗 (1)针对负性情绪水平很高或持续时间很长用。 (2)针对心身疾病的躯体症状用药。 对发病急、躯体症状重的患者,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对心理症状为主或躯体症状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进行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减轻心身反应: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可促进疾病的发展,而疾病的出现又可引起心理状态的改变,如此反复可形成恶性循环。减轻患者的身心反应,可以达到切断恶性循环、促进康复的目的。 ★缓冲心理应激: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威胁等是造成人们发生应激反应的起源。在护理过程中,尽量缓冲患者所遇到的各种应激源,可以有效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护理意义。
常见的心身疾病——高血压 发病原因 1、环境与情绪 2、人格特征 3、生物遗传因素 治疗 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紧张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易患高血压。 情绪因素:愤怒状态下的人易发生高血压。慢性应激状态或环境更容易引起高血压。 人格因素:A型行为特征同样是高血压易感性行为特征;此外,诸如高度敏感、脱离实际、过度顺从或情绪压抑、各种形式的神经质以及情绪的不稳定性、易变性等,都被认为是高血压的人格因素。
常见的心身疾病——冠心病 发病原因 1、心理社会因素 2、人格特征——A型行为特征 3、生活习惯 冠心病治疗 1、消除应激因素,矫正行为类型。 2、应用行为疗法。
压力因素:社会发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工作负荷大、生活环境压力大、文化不适应等因素可致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大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情绪因素: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也可以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等负性情绪,从而诱发冠心病程度不同的发作。 人格因素:A型行为特征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多食和喜食动物脑等的人易患冠心病
常见的心身疾病——糖尿病 发病原因 1.心理社会因素 2.个性特征治疗 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除使用药物、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外,心理治疗与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心理社会因素:在个体生活与工作中遭遇社会环境突然改变,亲人患病或亡故,被冤枉诬陷,被政治迫害,工作劳累与紧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因素,使个体情绪改变,全身处于应激状态可诱发糖尿病。 人格因素: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满足等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行为特征。 其他因素:包括遗传、肥胖、感染、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都可能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常见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 发病原因 1、情绪状态 2、生活事件 3、工作环境 4、人格因素 治疗 1、情绪状态 2、生活事件 3、工作环境 4、人格因素 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疗法,避免生活上紧张应激。
应激因素:严重的生活事件和重大的社会变革,如失意、亲人丧亡、离异、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乱等造成的心理应激,可诱发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情绪因素:紧张、焦虑、悲伤、沮丧、自责等负性情绪均易导致消化性溃疡。 人格因素:消化性溃疡的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被称之为“溃疡性格”,主要表现为孤僻好静,过分思虑,被动顺从,依赖性强,不好交往,做事苛求井井有条,情绪常易波动,愤怒并常受压抑,过分关注自己,常处于患得患失的矛盾状态。
常见的心身疾病——恶性肿瘤 发病原因 1.应激、精神紧张 2.个性特征 治疗 除手术、放疗、化疗外,各种心理治疗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如音乐疗法、支持治疗、集体心理小组辅导、气功等放松疗法。
情绪因素:癌症患者所遇到的生活事件主要与一种“重要情感的丧失”有关,如早年丧父、中年离异,晚年丧偶、丧子,可致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悲哀或孤独,导致机体内环境的恶性变化,致使癌症发生。 人格因素:C型行为特征是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其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性情绪,特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等。 行为因素: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腌制食物或过咸食品);吸烟、酗酒;有害有毒的室内装修;心理压力过大而不能适时调节等,都与癌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常见的心身疾病——气管哮喘 发病原因 除了感染和变态反应等因素外,引起哮喘的心理社会原因是: 1.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 2.人格特征 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情和病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人格因素:过分依赖、幼稚、敏感以及希望得到别人照顾等;有些人表现有神经质;心理感受敏感而强烈,并惯于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受暗示程度高等。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导致的强烈情绪反应及伴发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影响免疫机制及呼吸道生理功能,常可促使哮喘突然发作。儿童患者的发病原因中,心理社会因素更加明显,主要是母亲的焦虑、烦躁情绪对患儿的影响。
案例1 30岁的高先生一年前在家中突然起床时昏倒在地数分钟,醒转后到某综合医院做多项检查未查出异常。自此,高先生开始整天担心自己的身体。逐渐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白天精神差,乏力,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渐渐发展到不愿外出,不敢见人,整天要家人陪伴。心情极差,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分析] 高先生这种情况是一种较典型的心身疾病——神经症性抑郁。由于一次意外事件,(可能是一过性低血压或低血糖反应)使得他高度怀疑自己的身体有问题。而反复多次的检查未查出疾病,更令他害怕自己得了一种可怕的病。情绪处于焦虑、担心、忧郁之中,时间一长,导致记忆力下降、乏力等躯体症状。针对他的情况予以抗抑郁药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高先生很快的治愈出院了。
案例2 陈小姐,24岁,某重点高校大四学生。半年前起因为成绩不理想,谈恋爱再次受挫,觉得自己没有用,什么事都做不好,整天自责,后悔,临近毕业之即竟想退学。家人劝阻后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回家休养期间,整天睡在床上,不愿起床,不愿见人,食量极少,不愿与家人讲话。觉得生活对自己而言已了无生趣。
[分析] 陈小姐这种状况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已经是一种轻度抑郁症的表现了。她平时性格内向、敏感、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即难以承受,心中苦恼,郁闷、压抑,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时间久了,对于周围的现实世界难以产生认同感。对于她的治疗,我们也是双管齐下,在抗抑郁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加强心理治疗。
案例3: 邬先生,22岁,半年前突然出现食量大增,体重减轻,脾气暴躁,说话做事蛮不讲理。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甲亢”,在住院治疗期间,心情烦燥,情绪波动大,经常与家人及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有时还砸东西。总是向父母提出无理要求。情绪低落时泪落满面。说不想活了。经转诊到我科,诊断为“甲亢伴发神经过敏症”。
[分析] 郭先生在发病初期,除了明显的躯体状况以外,有较明显的性格改变,给人“不听话,不讲理”的感觉,疾病后期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才引起家人及医务人员的注意。这种疾病也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身疾病 1、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情。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觉得不顺心的事好象总是多过顺心的事。那么,你应该检视你的生活和工作是否出了问题。过于紧张的生活节奏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放慢节奏,通过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来调节生活节奏则是很好的减压方法。 2、不要对自己的身体或疾病给予太多的关注。许多人都有一种习惯,放大自己的不舒适感。在感到身体的不适之后,过分担心,凭空臆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相关的文章就对号入座,越看越象,越看越怕,把自己陷入无法解脱的痛苦境地。事实上,只要坚持合理的生活安排,定期(半年或一年)到医院做一些常规体检,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自己。那么,许多“疾病”都有会离你而去。
3、多一点沟通和支持。人与人之间合谐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大有裨益的。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广交益友,把心里的苦恼和郁闷向朋友们倾诉是保持心身健康的方法之一。 4、和“运动”交朋友。“生命在于运动”已是众人皆知的名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将生命的潜能尽情地释放,你将体会到心身和谐的绝美感受! 5、切勿讳疾忌医。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亲人、朋友在情绪、行为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如果你通过种种自我调节、疏导都无法改善这种变化,那么,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情绪变化,当它较长时间的存在下去,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已不能解决问题时。不要忌讳到专科医生那里获得帮助,这是保持心身健康的最佳方法。
思考题 1.具有争强好胜、追求成就、攻击性强、缺乏耐心、醉心于工作等行为特征的性 格类型称为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E.E型性格 2.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 ; A.50% B.60% C.70% D.80% E.90% 3.成年个体遇到极伤心的事,会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这种挫折后的反应是 A.直接攻击 B.退行 C.固着 D.间接攻击 E.冷漠
4.否认、曲解和外射属于 A.自恋型心理防御机制 B.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C.神经症型心理防御机制 D.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E.变态型心理防御机制 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A.投射 B.转移 C.合理化 D.抵消 E.压抑 6.“既想升学,又想工作”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理想现实冲突 E.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