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通史序 連橫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銀髮族產業經營 第一節 銀髮族產業的發展 熟年商機  銀髮族發展產業 醫療保健 保健食品市場逼近三百億元 熟年人最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追求健康 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包括保健食品、養生 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都 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台灣通史序 連橫 以儒學立身 以史學成家 以文學名世.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臺灣通史》序 連 橫 莊溎芬老師製作 圖片來源:
台灣通史序 連橫 國可滅,史不可滅 段心儀製作.
張真誠 逢甲大學 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 榮譽教授 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一、如何規劃? 二、教材數位化的可用工具介紹。 三、發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四、可展示的平台有哪些?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節慶教學—國慶日 「國慶日」就是國家的生日 萬丹國小特教班(二組).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三課 臺灣通史序 連橫 .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Prepare by Jean Huang 黃瀞儀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身為臺灣人 不可不知臺灣事.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國立台灣大學 關懷弱勢族群電腦課程 By 資訊工程 黃振修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For a Cloud-based Education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電腦網絡與教學.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臺灣通史序 連橫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PN2XgxueGRmW8crM4zNmhXM-/article?mid=9553

臺灣地圖 荷蘭時代 明鄭時期 清末 引自李筱峰劉峰松合著 《臺灣歷史閱覽》 引自張德水著 《臺灣政治、種族、地名沿革》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題 解

題 解 《臺灣通史》共三十六卷 ~取材宏富,敘事詳賅 ~記錄臺灣歷史的重要著作 ~「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歷1290年 題 解 《臺灣通史》共三十六卷 ~取材宏富,敘事詳賅 ~記錄臺灣歷史的重要著作 ~「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歷1290年 〈臺灣通史序〉 ~說明著作旨趣、內容與寫作經過 ~籲以國人民族大義,發揚民族精神

出 處 出處:《臺灣通史》 寫作緣由: ~「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出 處 出處:《臺灣通史》 寫作緣由: ~「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臺灣通史》凡例:「網羅舊籍,博采遺聞,旁及西書,參以檔案,而追溯於秦、漢之際,故曰通史。」 ⊙連橫的信念: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連橫為保存臺灣文化,為傳承民族精神而修撰《臺灣通史》。

主 旨 述緣由: 修撰《臺灣通史》緣起、困難、體例 勉吾人: 惟仁惟孝,義勇奉公,發揚種性 主 旨 述緣由: 修撰《臺灣通史》緣起、困難、體例 勉吾人: 惟仁惟孝,義勇奉公,發揚種性 文中敘述修撰《臺灣通史》的緣起、困難、體例,並且寄託愛國情懷,期勉臺灣同胞追懷先人志業,意深情切,宏旨深遠。

作 者 雅堂先生一生樂天知命,曾說:「余嘗見古今詩人,大都佗側無聊,淒涼身世,一不得志,則悲憤填膺,窮愁抑鬱,自戕其身,至於短折,余甚哀之。顧余則不然,禍患之來,靜以鎮之,橫逆之施,柔以報之。而眷懷家國,憑弔河山,雖多迴腸盪氣之辭,絕無道困言貧之語,故十年中未嘗有憂,未嘗有病,豈天之獨厚於余?蓋余之能全於天也。」 圖片來源:http://www.lienfoundation.org.tw/

基本資料 作者:連橫(一八七八~一九三六) 出生地:臺灣府臺灣縣寧南坊馬兵營 名:初名允斌,譜名重送,及長改名 「橫」 字:武公、天縱 名:初名允斌,譜名重送,及長改名 「橫」 字:武公、天縱 號:雅堂(自署雅棠),又號劍花 別署:慕真,世稱:「雅堂先生」 字「武公」的由來:連橫於廈門創辦〈福建日日新報〉時,相當景仰國父孫中山先生,因而加入同盟會,並透過該報鼓吹革命。他曾說:「那孫中山先生,叫孫文,我連橫便叫武公,一文一武,各在南北。」由此可見他對中山先生的尊敬及其偉大抱負。 號「劍花」的由來:連橫詩友胡殿鵬〈南溟隨筆〉:「先生嘗蓄一劍,故有是號。」連橫除了蓄有一把劍外,也喜歡花,他在《雅言》說:「余素好種花,尤善養水仙。」「劍花」大概是因此而來。

生平事蹟 十三歲~父親的訓示: 「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二十歲~負笈上海,學習俄文 二十二歲~任職報業 1914~協修清史,盡閱台灣建省檔案 1931~給子的訓示: 「要求臺灣光復,就需先建設祖國」 1936~病逝上海 十三歲時父親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送給他,並訓示說:「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二十歲時負笈上海,入聖約翰大學學習俄文。 二十二歲時,臺南「臺澎日報」創刊,擔任漢文部主筆,之後服務於「臺南新報」、廈門「鷺江報」、「福建日日新報」。 一八九九年,立志撰述《臺灣通史》。連雅堂於早年即蒐集不少「臺灣民主國」文件。 一九一四年,接受清史館趙爾巽延聘為名譽協修,得有機會盡閱有關臺灣建省檔案,對其編撰助益不少。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將獨子連震東送往大陸,臨別前告訴兒子:「要求臺灣光復,就需先建設祖國。」 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連雅堂病逝上海,享年五十九歲。光復後,十歲的孫子連戰將其骨灰由重慶運回故鄉。

重要著作 《臺灣語典》 《臺灣詩乘》 《雅言》 乘:音讀為「ㄕㄥˋ」 ‧《臺灣語典》 1.共四卷。2.堪稱臺語研究先驅者。3.為保存臺語,因而編纂。4.第一部考釋臺語詞源的開山之作。5.探討臺灣詞彙語源,解釋意義並注明出處。 ‧《臺灣詩乘》1.共六卷。2.集詩動機為「以詩證史」。3.民國十年冬編成《臺灣詩乘》。4.以詩證史,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史料價值。5.蒐集由唐至近代臺灣詩人和遊臺詩人詩作。 ‧《雅言》1.共二百四十七則。2.推崇臺語為典雅語言。3.內容在討論關於臺語的種種問題。4.為〈三六九文藝小報〉專欄短文集成。

成 就 儒家 史家 文學家 以儒學立身,以史學成家,以文學名世。 (毛一波語)        

連雅堂詩 〈過故居〉 〈柴市謁文信國公詩〉 一代豪華客, 海上燕雲涕淚多, 千秋正氣歌。 劫灰零亂感如何! 艱難扶社稷, 馬兵營外蕭蕭柳, 破碎痛山河。 〈過故居〉 海上燕雲涕淚多, 劫灰零亂感如何! 馬兵營外蕭蕭柳, 夢雨斜陽不忍過。 憑弔文天祥之作 作於臺灣割讓給日本時

其子連震東 其孫連戰 圖片來源:http://www.lienfoundation.org.tw/ 連橫的子與孫

連橫於1912年(民國元年)赴大陸前與家人的合影。右起次女春台、連橫、夫人及三女秋漢、長女夏甸、子震東。 圖片來源:http://www.cnwnews.com/html/soceity/cn_nm/gnnm/20101203/286632_6.html

其他著作 《劍花室詩集》 連橫的詩歌創作總集 《大陸遊記》 《大陸詩草》 《寧南詩草》(又名《龍耕詩草》) 《劍花室外集》之一 《劍花室外集》之二 《大陸遊記》 連橫於民國元年至三年間,隻身赴大陸遊歷所做的遊記,曾發表於〈臺南新報〉,約五萬言。

有關臺灣著作 三十八種為 《臺灣叢刊》 (雅堂叢刊), 保存臺灣文獻,其功至偉。 《雅堂文集》 收錄連橫平日所寫的文章 卷一:收論說文、序跋文。 卷二:收傳狀、墓誌、雜記、哀祭、書啟。 卷三:收〈臺灣漫錄〉、 〈臺灣史蹟志〉、 〈臺南古蹟志〉及 〈番俗摭聞〉。 卷四:收〈詩薈餘墨〉及 〈啜茗錄〉。 校訂 有關臺灣著作 三十八種為 《臺灣叢刊》 (雅堂叢刊), 保存臺灣文獻,其功至偉。

課文賞析

段落大意 全文分六段 每段都以「史」字為主眼 (一)臺灣舊志誤謬,闕而弗錄。 (二)開發臺灣,舊志亦不備載。 (三)歷史對民族國家的重要性。 (四)修臺之史困難與時間延宕。 (五)編修臺史經過與通史內容。 (六)修史目的:追懷先德,眷顧前途。

課文欣賞 重修動機 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臺灣固無史 舊志誤謬,文采不彰 續修已舊,侷促一隅 以二三陳編知大勢,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臺灣的開發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西力東漸,莫可阻遏 3.草澤群雄,後先崛起 4.清代經營,氣象一新

歷史的重要 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 代之盛衰,俗之文野 政之得失,物之盈虛,於是乎在 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修臺史之困難 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徵文難。 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 兵馬倥傯,檔案俱失。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薪傳.林懷民編 首部以臺灣史為主題的舞作 連橫《臺灣通史》為本 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 ~連橫《臺灣通史》   薪傳.林懷民編 首部以臺灣史為主題的舞作 連橫《臺灣通史》為本 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 ~連橫《臺灣通史》 「薪傳」共分「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與「節慶」等八段,段落之間不落幕,不休息。此八段是林懷民由連橫《台灣通史》為本,以陳達吟唱「唐山過台灣」的部分歌詞為情節而編成的。 圖片來源: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media.asp?src=worksHome&mediaType=photo&workNameEng=Legacy

圖片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95/a5.html 影片參考

深究鑑賞 全文分六段,每段都扣緊「史」字,旨意明確。 第一、二段敘述臺灣舊有史書的缺失和謬誤。 新修《臺灣府志》修撰於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內容專記有清一代歷史,因此先前的荷蘭時代和明鄭時代,都缺而不錄。

「西力東漸」以後,臺灣涉外關係,如 「英人之役」、「美船之役」、「法軍之役」等國際事件,是新修《臺灣府志》成書後發生,自然無法加以記錄。 雖有《臺灣縣志》、《鳳山縣志》、《彰化縣志》、《淡水廳志》的修撰,然而縣志、廳志無法觀照臺灣全局歷史。 從歷史觀點而言,舊有史書以清朝政府為本位,將荷蘭人視為「島夷」,明鄭視為「海寇」,朱林視為「亂民」。

第三段敘述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是民族精神寄託,作者認為歷史是民族精神的寄託,也是人群現象的反映,凡是具有高度文化水準的國家,無不重視自己國家的歷史,因此特別強調:「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第四段敘述修撰臺灣歷史的困難。 除了徵文難、考獻難之外,再加上史料受兵災、火災損毀,「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

第五段敘述《臺灣通史》的體例與起迄年代。此為撰寫史書序文必須說明的內容。 末段點明作者修撰《臺灣通史》的旨意。 一在追懷先人拓殖臺灣的貢獻;一在勉勵臺灣同胞「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 作者以曲折隱微的筆法寫最後一段,目的在喚醒臺灣同胞的民族意識,可謂用心良苦矣。

寫作分析 廣泛運用激問法、排比句、引用典故、穿插駢偶句法,長短相間,句式變化,文氣起伏有度,文勢開闔有致。 排比句:可將同性質事物並排列舉,使 文章語調節奏明快有序。 激問法:激勵讀者思考,博取讀者認同 感,並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語文萬花筒

成語知識 創業 維艱 披荊斬棘、胼手胝足、創業維艱、慘澹經營 櫛風沐雨、夙興夜寐、篳路藍縷、篳路襤褸 穿鑿 附會 郢書燕說、牽強附會、盲從附會、妄生穿鑿 緣文生義、望文生義、附會假借 文字 脫誤 郭公夏五、魯魚亥豕、三豕渡河、魯魚帝虎 烏焉成馬、別風淮雨 火災 半付祝融、回祿之災、半付丙丁、付之一炬 焚燬殆盡、祖龍一炬、舞馬之災 戰事 急迫 兵馬倥傯、禍結兵連、飛米轉芻、烽煙四起 戰禍頻仍、變亂紛乘、干戈擾攘 魯魚亥豕(魯→魚,亥→豕)、三豕渡河(己亥→三豕)、魯魚帝虎(魚→魯,帝→虎)、 烏焉成馬(烏、焉→馬)、別風淮雨(別→列,淮→淫)。

重要修辭 【誇飾】 【轉化】 【借代】 喋血山河。(極言殺人眾多) 老成凋謝。(「凋謝」使老成物性化) 草澤群雄:「草澤」借代「鄉野民間」 名山之業:「名山」借代「不朽著作」 半付祝融:「祝融」借代「火災」 十稔之間:「 稔 」借代「年」 點擊綠色色塊使答案呈現。

由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 它有兩個字,只有一個語素 聯綿詞 由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 它有兩個字,只有一個語素 「婆娑」之洋:盤旋舞蹈的樣子 兵馬「倥傯」:急迫粉亂的樣子 婆娑、倥傯都屬於「疊韻」連綿詞

聯綿詞的種類 (1)雙聲聯綿詞 (2)疊韻聯綿詞 (3)雙聲兼疊韻聯綿詞 (4)同音重疊的聯綿詞 (5)非雙聲疊韻聯綿詞 (1)雙聲聯綿字:參差、踴躍、踟躕、躊躇(2)疊韻聯綿字:窈窕、須臾、洶湧 (3)雙聲兼疊韻聯綿字:輾轉、玲瓏(4)同音重疊的聯綿字:匆匆,洋洋,依依 (5)非雙聲疊韻聯綿字:嘀咕、瑪瑙,妯娌 嘀咕、依依、輾轉、窈窕、踴躍 玲瓏、參差、須臾、匆匆,洋洋 躊躇、洶湧、踟躕、瑪瑙,妯娌

重要詞語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此二句謂以小竹管窺察天之廣闊,以葫蘆瓢測量海之深邃。 比喻所見之小。 語出《漢書.東方朔傳》:「以筦闚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以莛,小破竹。意謂凡人以小度大,不能見事物之大體,但識其些微,而不知通權達變。

【篳路藍縷】 【郢書燕說】 簞,音ㄅ一ˋ。縷,音ㄌㄩˇ。 乘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 比喻創業艱難。 出於《左傳》宣公十二年。 郢人寫的書信,燕國的宰相加以錯誤地解釋。 指穿鑿附會之說。 出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晉乘楚杌】 【郭公夏五】 乘,音ㄕㄥˋ。杌,音ㄨˋ。 晉國史書名,楚國史書名。 《孟子.離婁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郭公夏五】 《春秋》莊公二十四年:「郭公……」,又《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書中兩處皆有脫漏。 喻文字脫漏。

【兵馬倥傯】 【金匱石室之書】 倥,音ㄎㄨㄥˇ。傯,音ㄗㄨㄥˇ。 戰爭情況急迫。兵馬,指戰爭;倥傯,事態急迫的樣子。 匱,音ㄍㄨㄟˋ。 國家珍藏的書籍。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

【風雨名山之業】  《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風雨以喻亂世,雞鳴以喻君子。 名山,指古代帝王藏書之府,此以代不朽之作。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一、作者撰述《臺灣通史》的動機何在? 答:作者撰述臺灣通史的動機約有三項: 其一,舊的方志有很多缺失(參見第二題)。 其二,基於「國可滅而史不可滅」的理念,刻意保存臺灣歷史,讓臺灣同胞有所鑑戒。 其三,緬懷先人拓殖斯土的艱辛,鼓勵臺灣同胞「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

二、作者認為臺灣舊有方志,有哪些缺失? 答:作者認為臺灣舊有方志,有四項主要的缺失: 其一,只記清朝一代,荷蘭人和明鄭歷史,缺而不錄。 其二,臺、鳳、彰、淡諸志,只記局部地區,不能涵蓋全臺。 其三,海通以後重要涉外事件和草澤群雄起義事件,均缺而不錄。 其四,臺灣建省之後的建設成果,缺而不錄。

三、作者說:「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其原因為何? 答:作者在本文第四段敘述修撰臺灣歷史的困難,總計有「徵文難」、「考獻難」,以及史料受兵災、火災損毀等等的難處。而臺灣自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政府即一方面加強殖民統治,另一方面逐漸有計畫的消滅臺灣的傳統文化,作者處身日治時代,又從事報業工作,其所接觸的訊息與感受,自然較一般人深刻而強烈,因而有如此的感嘆。

四、臺灣在開闢發展過程中,常有移民遷入,至今仍不斷的有新移民,在文化上呈現了什麼特色? 答:臺灣除了原住民以外,又有明末清初大量移居的閩南、客家人。至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大陸各省人民遷徙來臺者為數更多。近一、二十年來,以東南亞國家為主的新移民也不在少數。由於不斷的有新的族群加入,使臺灣在文化上呈現多元的特色,在飲食方面即十分明顯,其他如信仰、穿著、器物等方面也是十分多樣化。表現出來的即是彼此包容、尊重,而具有開放、進取的性格,這是很值得我們驕傲而珍惜的。 (請再鼓勵學生自由發言闡述)

牛刀小試

第一題 (A)滅亡國家容易,修營歷史困難 (B)國家興亡存廢,往往繫於史臣之手 (C)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可讓歷史消滅 答案:D 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  (A)滅亡國家容易,修營歷史困難  (B)國家興亡存廢,往往繫於史臣之手  (C)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可讓歷史消滅  (D)國家滅亡還可以復興,歷史滅亡則不能恢復

第二題 連橫謂「今日修臺之史,考獻難」,主要係下列那一項原因所致? (A)斷簡殘編,蒐羅匪易 (B)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答案:D 連橫謂「今日修臺之史,考獻難」,主要係下列那一項原因所致?  (A)斷簡殘編,蒐羅匪易  (B)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C)兵馬倥傯,檔案俱失  (D)巷議街譚,事多不實

第三題 (A)晉、楚的歷史,為燕國宰相寫書的參考 (B)史書具有保存史料的功用,即使是穿鑿 附會,亦不可偏廢 答案:B 〈臺灣通史序〉:「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說明: (A)晉、楚的歷史,為燕國宰相寫書的參考  (B)史書具有保存史料的功用,即使是穿鑿 附會,亦不可偏廢  (C)經書不可盡信,若是有脫誤附會,會影 響正史的確定  (D)穿鑿附會之說不足為信,只有晉、楚正 史,才有可採用的資料

第四題 關於「史」的介紹與說明,下列那一選項是正確的: (A)編年史,以時為綱,始於春秋 (B)紀傳體,以人為綱,始於史記 答案:ABC 關於「史」的介紹與說明,下列那一選項是正確的:  (A)編年史,以時為綱,始於春秋  (B)紀傳體,以人為綱,始於史記  (C)史記為通史之祖,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D)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演義  (E)春秋,魯史也。乘,楚史也。檮杌,晉 史也

第五題 關於「 」內詞語比較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祝融」與「回祿」均有火災之意 (B)「晉乘」與「楚杌」皆是指稱史書之意 答案:ABCE 關於「 」內詞語比較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祝融」與「回祿」均有火災之意  (B)「晉乘」與「楚杌」皆是指稱史書之意  (C)「草澤」與「江湖」皆指鄉野民間  (D)「不佞」與「不才」都有不屑、不恥之 意  (E)「兵戎」與「干戈」皆可指戰爭

字義比較-顧 1. 但是 例:「顧」自海通以來。 2. 發語詞 例:「顧」修史固難。 3. 顧惜 例:眷「顧」前途。 1. 但是       例:「顧」自海通以來。 2. 發語詞      例:「顧」修史固難。 3. 顧惜       例:眷「顧」前途。 4. 理會       例:忽之而不「顧」。 5. 拜訪        例:三「顧」草廬。 6. 回頭看、眷戀不捨 例:「顧」我復我。 以下三張可製作動畫作隨堂練習

字義比較-彌 1. 更加 例:(1)「彌」自儆惕。 (2)仰之「彌」高。 2. 充滿、布滿 例:煙霧「彌」漫。 1. 更加    例:(1)「彌」自儆惕。         (2)仰之「彌」高。 2. 充滿、布滿 例:煙霧「彌」漫。 3. 滿、足   例:每一獨往,動「彌」         旬日。 4. 填補    例:「彌」補。

字義比較-惟 1. 思考、思念 例:洪「惟」我祖先。 2. 助詞,無義 例:「惟」仁「惟」孝。 3. 只 例:他日繼吾志事,「惟」 此生耳。 1. 思考、思念 例:洪「惟」我祖先。 2. 助詞,無義 例:「惟」仁「惟」孝。 3. 只     例:他日繼吾志事,「惟」         此生耳。 4. 以、由於  例:其「惟」春秋乎! 5. 希望    例:「惟」君圖之。

補充資料 〈臺灣歷史圖說〉 林爽文順天大革命 平定臺灣林爽文 一八九五~乙未戰爭 臺灣通史 史書分類 序跋體

〈臺灣歷史圖說〉 作者: 周婉窈/著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1997年10月15日 作者:   周婉窈/著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1997年10月15日 《台灣歷史圖說》涵蓋範圍上起史前時期,下迄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在內容上跳脫一般以政權為主體的敘事架構,並以大量的圖片作為輔助說明,企圖為一般大眾對台灣史的理解開拓新視野。本書原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出版,頗獲學術界肯定,並成為各級學校所歡迎的台灣史讀物及最佳輔助教材。 圖片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24026

差點成為臺灣的喬治華盛頓-林爽文 建島成一國,莫負臺灣土 臺灣革命軍VS清朝皇軍 林爽文順天大革命 1786臺灣獨立戰爭   臺灣順天國 差點成為臺灣的喬治華盛頓-林爽文 建島成一國,莫負臺灣土 臺灣革命軍VS清朝皇軍 ⊙32歲的青春「搞」的清軍3次動員十萬精銳入臺 ⊙乾隆皇帝在他晚年自稱為十全老人之“十全武功”中,既列有消滅此臺灣順天國獨立戰爭。

平定臺灣林爽文 攻克斗六門之戰圖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將軍福康安率領清軍攻克林爽文軍據點斗六門。 圖片來源:http://www.npm.gov.tw/exh91/war9104/04.htm

殘局~象徵林爽文未竟志業! 林爽文所發動的起義(又稱為林爽文事件)處,在南投鹿谷鄉的長源圳生態步道裡,可見一個巨大的石刻象棋棋盤殘局,象徵當初林爽文革命起義未能成功。 圖片出處:http://intothewild.pixnet.net/album/photo/59751149-%E5%9C%96%E7%89%87174_%E8%B1%A1%E6%A3%8B%E6%AE%98%E5%B1%80%E7%B4%80%E5%BF%B5%E6%9E%97%E7%88%BD%E6%96%87%E6%8A%97%E6%9A%B4%E8%B5%B7%E7%BE%A9

一八九五~乙未戰爭 圖片來源:http://tblog.pcsh.ntpc.edu.tw/lifetype/gallery/125/1895:吳湯興與黃賢妹.jpg 官網 官方部落格

《臺灣通史》 【簡介】 1. 第一部:臺灣歷史上最早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 1. 第一部:臺灣歷史上最早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 2. 跨千年:起於隋大業三年(西元607) 終於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 橫跨1290年 3. 體例:全書三十六卷,八十八篇 (紀四篇、志二十四篇、傳六十篇) 4. 內容廣:政治、軍事、經濟、物産、風俗、人物

【特點】 1. 據典精深,記述詳明,編撰詳盡,內容紮實。 2. 突顯「民貴」史觀,詳細載錄官方奏疏。 3. 突出臺灣的地方文化特色。 1. 據典精深,記述詳明,編撰詳盡,內容紮實。 2. 突顯「民貴」史觀,詳細載錄官方奏疏。 3. 突出臺灣的地方文化特色。 4. 重新定位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及遷臺拓臺事。 1.據典精深,記述詳明,史料編撰詳盡,或據資料記載詳細載錄,或依耳聞目睹據實列述,內容紮實。 2.《臺灣通史》突顯「民貴」史觀,攸關國民生計的官方奏疏一律詳細載錄,以供借鑒。 3.全書突出臺灣的地方文化特色。 4.將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以及遷臺拓臺之事予以重新定位。

【評價】 連雅堂自題卷末 「傭書碌碌損奇才,絕代詞華謾自哀。 三百年來無此作,拚將心血付三臺。」 「馬遷而後失宗風,游俠書成一卷中。 落落先民來入夢,九原可作鬼猶雄。」 連雅堂夫人沈少雲於《後序》說:「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而今日三百餘萬人,又無人肯為此書;而夫子乃毅然為之,抱其艱貞,不辭勞瘁,一若冥冥在上有神鑒臨之者,而今亦可以自慰矣!」

「文獻可徵」~日治臺灣銀行董事長中川白雲題 「…專仿龍門格式,紀傳志表,分類有法」 ~日治總督府事務長下村宏〈臺灣通史〉 「名山絕業」~日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題 「溫故知新」~日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題 「文獻可徵」~日治臺灣銀行董事長中川白雲題 「…專仿龍門格式,紀傳志表,分類有法」 ~日治總督府事務長下村宏〈臺灣通史〉 「是民族精神之所繫,為必傳世作。」 ~章太炎 「以子長、孟堅之識,為船山、亭林之文」 ~張繼《臺灣通史序》 「移民精神、革命精神、創業精神和海國精神,綜括起來,可稱之為臺灣精神。」 ~張其昀〈臺灣精神〉 日治總督府事務長下村宏〈臺灣通史〉序說:「典據精深,記述詳明……專仿龍門(指司馬遷《史記》)格式,紀傳志表,分類有法,矧(音ㄕㄣˇ,況且)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 章太炎:「《臺灣通史》是民族精神之所繫,為必傳世作。」 張繼《臺灣通史序》說:「以子長(司馬遷)、孟堅(班固)之識,為船山(王夫之)、亭林(顧炎武)之文,敘述自隋代以至甲午千餘年間事,綱舉目張,鉅細靡遺,且包藏人類生存為歷史進化重心之奧義,洵為近代中國史學之偉作也。」 張其昀〈臺灣精神〉說:「《臺灣通史》一書,務在發揮民族精神,分析言之,又包含四點,便是移民精神、革命精神、創業精神和海國精神,綜括起來,可稱之為臺灣精神。」

【篇目內容】 〈開闢紀〉:記載自隋代至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的歷史。 卷一 紀四卷 卷一 〈開闢紀〉:記載自隋代至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的歷史。 卷二 〈建國紀〉:篇中對鄭成功的生平及其抗清,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開發經營臺灣,有詳細的記載。 卷三 〈經營紀〉:記錄清朝政府在臺開發、建制、原漢關係、外國列強對臺侵略。 卷四 〈獨立紀〉:專記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臺灣同胞群起抗日,成立臺灣民主國,浴血奮戰的歷史。

志 二十四卷 疆域、職官、戶役、 田賦、度支、典禮、 教育、刑法、軍備、 外交、撫墾、城池、 關徵、榷賣(專賣)、 郵傳、糧運、鄉治、 宗教、風俗、藝文、 商務、工藝、農業、 虞衡(山林開發) 共二十四篇,對臺灣社會、政治、經濟、物產、風土人情、文化等諸多方面,都有詳細的記錄。 傳八卷 起自顏思齊、鄭芝龍, 迄於唐景崧、劉永福。 分六十篇,上下三百餘年,舉凡與臺灣歷史相關的重要人物,都寫入傳中。

史書分類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紀傳體 以記人為準 《史記》 西漢司馬遷 黃帝~漢武帝太 初年間 《漢書》 東漢班固 漢高祖~王莽 《臺灣通史》 民國連橫 隋代~割讓 編年體 以記年為準 《春秋》 春秋孔子 魯隱公元年~魯 哀公十四年 《左傳》 春秋左丘明 哀公二十七年 《資治通鑑》 北宋司馬光主撰 戰國~五代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紀事本末體 以記事為主 《通鑑紀》  事本末》 南宋袁樞 戰國~五代 國別史 以記國為主 《國語》 (始祖) 春秋 左丘明 周穆王十二年~ 周貞定王十六年 《戰國策》 非一時一地 一人之作 春秋之後~ 楚漢之起

合稱為 「三通」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史評類 以史書為評論對象 《史通》 唐劉知幾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政書體 以典章制度為主要內容 《通典》 唐杜佑 上古~唐天 寶末年 《通志》 宋鄭樵 上古~隋唐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上古~南宋 嘉定年間 合稱為 「三通」

序跋體 起源 序之體,始於詩之〈大序〉,首言六義,次言〈風雅〉之變,又言二〈南〉王化之首。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 作用 用以說明著作之旨趣、經過或寫作緣由。 位置 古人將序置於書後,後世於文後又有增補,乃移序於前,於是文前曰「序」,文後曰「跋」。 位置:古人將序置於書後,如:《史記》、《漢書》、《說文解字》等。後世於文後又有增補,乃移序於前,於是文前曰「序」,文後曰「跋」。

書序:歐陽脩〈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孫文〈心理建設自序〉 種類 書序:歐陽脩〈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孫文〈心理建設自序〉 詩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贈序: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送孟東野序〉 自序:連橫〈臺灣通史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 他序: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位置:古人將序置於書後,如:《史記》、《漢書》、《說文解字》等。後世於文後又有增補,乃移序於前,於是文前曰「序」,文後曰「跋」。

好站連結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教學網臺灣通史單元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 有關臺灣通史與作者連橫、及其子連震東、其孫連戰先生家世生平,並收有連方瑀女士於民生報專欄作品。   教育部教學網臺灣通史單元 網站中有寫作背景、生平傳略、軼聞掌故、篇章結構、史書體裁、教學活動、導讀及動畫等等,提供全方位教學資源,是教學上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