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厂房毕业设计 四、结构设计 (一)结构方案,结构布置图 1、结构方案 ▲结构平面布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認證考試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企業憑認證選人 認證考試須知 問題應答的訣竅 通過機械認證考試教戰手冊 11 月 24~25 日舉辦的認證考試 你準備好了嗎? 考 試必 勝考 試必 勝.
Advertisements

制图工具及其用法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1 建筑制图的基本标准 建筑施工图的绘制过程和方法 2 3.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年 5 月 14 日(六) 105 年 5 月 15 日(日)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30-  09:40 社 會  08:30-  09:40 自 然 09:40- 10:20 休息 09:40-
一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环球网校 刘军亮.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改措施.
1 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及力法基本概念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及力法基本概念  超静定梁、刚架和排架 超静定梁、刚架和排架  超静定桁架、组合结构和拱 超静定桁架、组合结构拱  对称结构的计算 对称结构的计算 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 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计算校核.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第三章 包装中常用纸包装材料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包装用纸 第三节 包装用纸板    Back Next.
新型綠色建材-竹材人造板探討 主講人:王百恆老師.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应 用 讲 评.
第四章 土木建筑 工程结构与基本构件.
假冒专利罪的提起与界定 北京张黎律师事务所 二00九年十一月.
园林制图相关知识.
200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信息化管理软件问题说明 北京金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新至 目前暂定每月更新一次,如有重大更新,会及时以其它方式第一时间发布通知.
给排水设备安装检测培训 2010年12月01日.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其它设计方法 5-1 选择有效的房屋形式以控制侧移 5-2 楼屋盖结构 5-3 基础 5-4 国内外高层建筑实例.
项目七:铣床夹具设计   铣床夹具主要用于加工零件上的平面、凹槽、花键及各种成型面,是最常用的夹具之一。铣削加工时切削用量较大,且为断续切削,故切削力较大,冲击和振动也较严重,因此设计铣床夹具时,应注意工件的装夹刚性和夹具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平稳性。
P2P金融信用调查服务 2015年4月 诚信为先 中道厚德.
《建筑施工技术》 主讲:孙泉波 涪陵职业教育中心建筑教研组.
高考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读图技能 掌握答题规律.
3.2.4 钢筋工程.
第七章 多层框架结构简化计算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梁 钢筋讲解 《11G101-1》之梁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 三 讲 教学目标: 1.掌握框架结构的抗震措施;
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 《地县教育局基建专干培训班》 克拉玛依 2015年11月 校舍建设管理与现存问题对策 1.
电工作业培训 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                                                                          主讲:梁宏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主 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是一门关键的学位课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 ) 宣讲稿
第十章 梁 板 结 构.
10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类型、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和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装配式楼盖的设计和构造、楼梯和雨篷。重点是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施工图绘制。
畜禽屠宰厂(场)的设置.
旗山國中103學年度 美術藝才班新生術科鑑定 家長說明會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云想衣裳花想容 报告人 王雪梅.
北京东阳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大学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
珍珠容顏 光采煥發.
大地醫療團隊- 微生物製劑環保與農業應用.
项目二 垂直运输设备及脚手架工程 单元2.1:垂直运输设备
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强度准则是设计机械零件的最基本准则。强度问题分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绝大多数通用零件都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各式各样的疲劳破坏是通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本章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问题。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第1章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力学性能 学习目标: 1.了解钢筋的强度和变形、级别、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手机: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 带的应力分析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1.5楼梯与雨篷 1.5.1楼梯   板式楼梯(最常见)、梁式楼梯、   (螺旋楼梯、悬挑楼梯) 楼梯的结构设计步骤:
第一章〓绪〓论.
第九章 钢筋砼肋梁结构及刚架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主 页 第11章 梁板结构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第11讲 模板工程 邵阳学院 杨宗耀(教授级高工) 1 模板的种类 2 现浇结构中常用的模板 3 模板设计 4 模板的拆除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 2011、3.
第二章 深基础工程 建筑施工课件.
10. 脚手架费用计算.
授课人:王朝兴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教研室
3.5配筋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3.5.1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1.受压性能
第一节 砌体工程材料 第二节 砌体工程机械与设施 第三节 砌体施工 第四节 中小型砌块砌体施工 第五节 砌体工程冬期施工
第六章 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提要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工程软件及应用课程》 仿真实验.
蔣梅香 資深協理 金融機構評等部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第四章 梁的弯曲内力.
项目十二 钢筋抗拉试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 程 结 构(第三版)
第8章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 主讲教师:李小青.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玻璃期货基础知识研究培训 张恒 2012年7月3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多层厂房毕业设计 四、结构设计 (一)结构方案,结构布置图 1、结构方案 ▲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抗侧力刚度中心尽量与形心、质心重合。 ▲结构竖向布置 结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本毕业设计为多层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当建筑物平面为长宽比较大的矩形平面,高度H≤24m ,设防烈度6度时,为四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可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根据建筑施工图中的平、立、剖面图等确定以下内容: (1)确定框架的种类、榀数,并按方向编号 横向框架:KJ1、KJ2、…… 纵向框架:ZKJ1、ZKJ2、…… 说明 ① KJ表示横向框架,ZKJ表示纵向框架。 ② 凡框架跨数、层数、尺寸、模板、荷载不同时,框架应编不同的号。 go next

Return

(2)确定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并编号 ▲框架梁 —— 直接与竖向构件(框架柱)相连的梁称为框架梁。 编号: KL201-(3)300×600、KL202、…KL301、KL302、… ZKL201、ZKL202、ZKL301、… 截面尺寸: l = 8~12m, 横向框架梁 hb = l/10, 纵向框架梁 hb = l/12, bb =(1/3~1/2)hb 说明 ①凡跨数、跨度、尺寸、模板、荷载相同的框架梁,应编同 一个号。 ②KL201-(3)300×600表示:2层楼面中的1号横向框架梁,连 续3跨,截面尺寸b×h=300×600mm。 ③ZKL201表示:2层楼面中的1号纵向框架梁。 下标 b=beam 梁

▲框架柱 —— 前期设计中,根据垂直重力荷载下的轴压比 n = N/( fc A )确定柱截面尺寸。 编号: KZ101 500×500 、 KZ102 、… KZ201 轴压比限值: 中柱 n≤0.75~0.85 边柱 n≤0.70~0.80 角柱 n≤0.65~0.75 纯框架结构中 说明 ①凡层数、层高、尺寸、模板、荷载相同的框架柱,应编同 一个号。 ②KZ101 500×500表示:1层中的1号框架柱,截面尺寸b×h =500×500mm。

说明 ①框架梁截面尺寸宜满足:b≥200mm, h/b≤4, ln/h≥4, ln —— 梁的净跨度。 (参见[11],GB50010-2010,第11.3.5条,p.168) ②梁、柱截面尺寸应符合模数要求。(≤800mm时,取50mm 倍数;>800mm时,取100mm倍数) (参见[20],p.63,p.175) ③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时,柱截面可采用矩形。 如:bc×hc=450×600mm等, 但不宜小于400×400mm。 ④跨度l > 7m的梁,宜在施工时将跨中按 l / 600 起拱。 下标 c=column 柱 go next

Return

(3)确定楼面梁的截面尺寸,并编号 ▲楼面梁 —— 不直接与竖向构件(框架柱)相连的梁称为楼面梁。 编号: CL201(3)250×500、CL202、…CL301、CL302、… 说明 ①各楼面梁按多跨连续梁估算截面尺寸:hb =(1/15~1/20)l, bb = (1/1.5~1/3.5)hb。 ②非轻质隔墙下应设梁,洞口(洞口尺寸≤800mm的小洞口 除外)四周应设梁。 ③应避免出现L形板。

2、结构平面布置图(楼盖、屋盖结构布置)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 ▲楼盖结构型式的选择 可选用:平板、肋梁楼盖、井字楼盖、无梁楼盖等 (参见[21],p.12,图2.1.1) (1)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二层、三层、…) 根据建筑施工图中的二层、三层、…平面图,确定楼面梁的布置,并编号:CL201、CL301、…CL501、… 。 确定楼面板的种类,并编号:B201,B202,…,B301,… 。

(2)楼面板厚度的确定 ①刚度要求 h ≥ l1/50 ( 双向板 ) h ≥ l1/40 ( 单向板 ) ②构造要求 a. 工业建筑中的楼板,应h ≥ 70mm。 行车道下的楼板, 应h ≥ 80mm。 b. 屋面板,民用建筑中的楼板,应h ≥ 60mm。 c. 双向板,应h ≥ 80mm。 (3)画局部剖面图 ①横向局部剖面图 ②纵向局部剖面图 ▲楼面标高 —— 应标注结构标高 ▲屋盖结构布置图 —— 横向剖面图应剖通,表达结构找坡

▲说明 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 (1)通常板厚宜h ≥ 70~100mm。 (2)单向板的跨度,宜取1.7~2.5m,一般不宜超过3m。 (3)尽量等间距布置次梁,使相邻板的跨度相差≤10%。 ▲如:在(7.5m + 9.0m + 9.0m + 7.5m)柱网情况中,可将9m跨一分为四份,板跨为2.25m;7.5m跨一分为三份,板跨为2.5m;这样就仍可近似按等跨板设计了。 (4)次梁的合理跨度为4~6m。 (5)楼层结构现浇混凝土,不宜低于C25,不宜高于C40。

▲材料选择 在本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1)混凝土 板—— 宜采用≥ C25 框架梁、柱 —— 宜采用≥C30 (2)钢筋 板钢筋——可采用HPB300(或HRB335或HRB400)级 梁、柱中箍筋、架立筋——宜采用HPB300(或HRB400)级 框架柱中受力纵筋——宜采用HRB400级 框架梁中受力纵筋——可采用HRB400级或HRB500级

(二)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设计 ▲楼盖设计(采用塑性理论 —— 参见[21]课本,p.23~p.28) 设计内容: 楼板、次梁、纵向框架梁 (1)按塑性理论设计的优点 (2)几条原则 ① 弯矩调幅≤30%(或≤15%)。 ② 对支座截面:0.1≤ ξ ≤0.35 。 ③ 满足平衡条件。 (3)计算简图 符合单向板(连续板)的楼盖板,取1m宽板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1.1款(p.111)规定: • 两对边支承的板:按单向板计算。 • 四边支承的板: 1)l02 /l01≤2,应按双向板计算; 2)2<l02 /l01<3,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跨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跨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长跨方向的配筋不少于短跨方向的25%); 3)l02 /l01≥3,按沿短跨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l02、l01 —— 分别为板长跨方向和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

例题1:设板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kN/m2),试确定梁板计算简图中的活荷载标准值。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q=Q×1m=Q(kN/m) 次梁的活荷载标准值(板 次梁):qCL=2×1.05m×Q=2.1Q(kN/m) 主梁的活荷载标准值(次梁 主梁):PZL=(3+3)m×qCL=12.6Q(kN) 或(板 主梁):PZL=6m×2.1m×Q=12.6Q(kN) 6000×5 qCL 6000 PZL=6qCL 次梁 A B C D 2100×3 6300×3 250 120 次梁计算单元 Z-350×350 1m 板计算单元 80 1050 主梁(ZL) 次梁(CL) 3000 2100 q 板 PZL 主梁

2)相等均布荷载或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作用下。 (4)计算公式 承受均布荷载时(资料[21]): ★适用条件 1)等跨连续梁板(或跨差≤10%)。 2)相等均布荷载或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作用下。 (4)计算公式 承受均布荷载时(资料[21]): (2.2.13) (2.2.14) 式中: 、 ——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 剪力系数,查p.27,表2.2.4, p.28,表2.2.5。 注意:课程设计——内框架,端支座αm= 0 毕业设计——纯框架, 端支座αm≠0 go next

表2.2.4 Return

表2.2.5 (2.2.13) 表2.2.4 表2.2.7 表2.2.7 Return

(1)恒载标准值gk:按建施详图(2-2剖面图)所标注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容重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资料[10])。 ▲荷载计算 (1)恒载标准值gk:按建施详图(2-2剖面图)所标注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容重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资料[10])。 (2)楼面活载标准值qk 厂房车间:5.0kN/m2 ; (3)屋面活载标准值qk 0.7kN/m2(不上人屋面) (4)荷载基本组合值 g + q 楼面活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时,γQ=1.3 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 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 式中: ——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厂房: =0.7

按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步骤: (5)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按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步骤: ①求截面有效高度:h0 = h – as 塑性设计时: 0.1≤ξ≤0.35 ②求截面抵抗矩系数: ③求相对受压区高度: ,并验算:ξ≤ξb ④求内力臂系数: ⑤求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或 ⑥求配筋率,并验算ρ≥ρmin

间距 s — 绑扎骨架时,h≤150mm时,70mm ≤ s ≤200mm; 伸入支座钢筋, s ≤400mm; 截面积不少于受力筋的1/3 ▲构造要求 正筋(板底) 负筋(板面) 板的配筋构造要求 正确区分正弯矩筋和负弯矩筋。 直径:φ6;φ8;φ10;φ12;负筋直径≥φ8 端部:正筋 — 半圆弯钩;负筋 — 直钩站立; 间距 s — 绑扎骨架时,h≤150mm时,70mm ≤ s ≤200mm; 伸入支座钢筋, s ≤400mm; 截面积不少于受力筋的1/3 下部正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小于5d ; 为施工方便,直径不宜多于两种。 配筋方式: 弯起式:钢筋锚固好,节省钢材,但施工复杂。 分离式:钢筋锚固稍差,耗钢量略高,但设计施工都方便。目前用的多,当板厚>120mm且受的动荷载较大时,不宜用分离式。

受力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按图确定,图中a 的取值:当q/g≤3时,a=ln/4; 当q/g>3时,a=ln/3; 如相邻跨度差超过20% 时或荷载相差较大时,要用弯矩包络图确定。 (b) 连续单向板的配筋方式 (a)一端弯起式 (b)两端弯起式

ln /5 ln ln /7 ln /10 a 连续单向板的配筋方式 (c)分离式 (a) (b) 完全简支可不用

板中构造钢筋 ☆ 分布钢筋:平行于单向板长跨,在受力筋内侧,与受力筋垂直,不少于φ6@250,面积不少于受力筋的15%;,弯起式每弯折处均应有。(图) 作用:①浇筑时固定受力筋位置;②承受砼收缩和温变引起的内力③承受并分布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④对四边支承板,承受长跨方向实际存在的弯矩。 ☆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承受沿长边传递的荷载,数量不少于φ8@200 ,总截面积不少于板中受力筋的1/3,伸入板中长度从主梁梁肋边算起不小于板计算跨度l0 的1/4。(图) go next

Return l0 /4 ≥l0 /4 ≥l0 /7 l0 φ8@200 φ6@200 双向每向4根 φ6@250分布筋 板 与主梁垂直的 板受力钢筋 附加负筋 与主梁垂直的 l0 /4 板 次梁 主梁 ≥l0 /7 φ6@200 ≥l0 /4 φ8@200 双向每向4根 l0 φ6@250分布筋 板中构造筋 Return

1)设计要点:跨度--(4~6)m,梁高为(1/18~1/12)跨度; 梁宽为(1/3~1/2)高度;纵筋配筋率常用0.6%~1.5%。 ▲次梁CL202 1)设计要点:跨度--(4~6)m,梁高为(1/18~1/12)跨度; 梁宽为(1/3~1/2)高度;纵筋配筋率常用0.6%~1.5%。 现浇板肋梁楼盖,板作为次梁上翼缘,跨中按T形截面,支座按矩形截面。 受压区 1 2 1-1支座截面 b 2-2跨中截面 bf’ 调幅截面应满足ξ≤0.35h0, 斜截面受剪计算中, 下列范围应将箍筋面积增大20%: 集中荷载时,取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的区段。 均布荷载时,取1.05h0, h0--梁截面有效高度 2)配筋构造: 原则上按弯矩包络图定,但对于相邻跨跨度差不超过20%,q/g ≤ 3的连续梁,可参考下页图布置钢筋。

次梁钢筋布置 (a)有弯起筋 h ln (b)无弯起筋 l0 /3 ≥ la l0 /5+20 d 2h 50 h-50 ≥ 20 d ≤1/2 A’s ≥1/4 A’s 且不少于两根 h (a)有弯起筋 l0 /3 l0 /5+20 d ≥ la ≤1/2 A’s ≥1/4 A’s 且不少于两根 (b)无弯起筋 次梁钢筋布置

▲纵向框架梁ZKL201 边纵向框架梁—— 按倒L形截面计算(对跨中正弯矩) ▲说明: ①梁最小配箍率: 弯矩调幅时:ρsv,min=0.30 ft/fyv 弹性设计时:ρsv,min=0.24 ft/fyv —— 非抗震设计 ρsv,min=0.26 ft/fyv —— 三、四级抗震设计 ρsv,min=0.28 ft/fyv —— 二级抗震设计 ρsv,min=0.30ft/fyv —— 一级抗震设计 ②次梁翼缘宽度:现浇楼盖的次梁,配筋计算时,对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考虑,翼缘宽度 的确定,查课本[20]《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表4-4,p.96。

翼缘计算宽度 (表4-4,p.96) 取以上三者的最小值

▲屋盖设计 —— 不作要求 (采用弹性理论 —— 参见课本[21],p.15~p.23) 设计内容: 楼板、次梁、纵向框架梁 注意: (1)计算跨度l0不一样。按[21],表2.2.2(p.18)确定。 l0 = lc (2)要计算折算荷载。公式(2.2.5)~(2.2.8)(课本[21],p.22)。 (3)活载要作最不利布置。

▲楼盖课程设计例题 一、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 例题数据:柱距 lx = 6.6m , 跨度 ly = 6.9m , 楼面活载标准值 qk = 8.0kN/m2 。 建筑物楼盖平面为矩形,轴线尺寸为33.0m×20.7m。 构件合理跨度:主梁为5~8m, 次梁一般为4~6m, 板的跨度一般为1.7~2.7m。主梁宜沿横向布置,避开洞口。 根据构造要求及经验,初步确定构件截面尺寸如下: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参见[21]课本,p.35, 图2.2.21) Go next

Return5 Return4 Return3 Return2 Return1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370 120 250 20700 6900 A B C D B1(70) 2300 B3(70) B1(70) 550 200 CL1 CL2 B2(70) B4(70) B2(70) 70 400 400 Z1 900 70 300 2300 ZL1 550 200 250 250 6600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33000 B1(70) B3(70) B1(70) 120 250 370 120 250 1m 250 120 Return5 Return4 Return3 Return2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250) Return1

工业厂房 h ≥ 70mm,—— 构造要求([21],表2.2.8, p.49); ∴ 取板厚h = 70mm (2)确定次梁截面尺寸 板厚h≥l1/40 = 2300 / 40 = 57.5mm, —— 刚度要求; 工业厂房 h ≥ 70mm,—— 构造要求([21],表2.2.8, p.49); ∴ 取板厚h = 70mm (2)确定次梁截面尺寸 次梁截面高 考虑模数要求、活载的大小,取次梁截面高h = 550mm 说明:活载较大(qk≥8.0kN/m2)时,梁截面高h宜取较大值。 次梁截面宽 取 b = 200mm

考虑模数要求、活载的大小,取主梁截面高h = 900mm (3)确定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截面高 考虑模数要求、活载的大小,取主梁截面高h = 900mm 说明:活载较大(qk≥8.0kN/m2)时,梁截面高h宜取较大值。 梁截面宽 取 b = 300mm 模数要求:(见[20],p.63)梁截面高 h≤800mm时,h 取50mm 倍数;h > 800mm时,h 取100mm倍数;梁截面宽 b ≥250mm时,b 取 50mm倍数。 图1

(4)绘制结构平面布置草图 构件支承长度要求:(图1) ① 板伸入墙内的支承长度宜≥120mm。 ②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应≥240mm。 次梁、主梁支座处的墙体尚应满足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4)绘制结构平面布置草图 可按1:250比例尺绘制。图中应标明以下内容: ① 柱网轴线,轴线尺寸、梁中心线间的尺寸。 ② 应画局部剖面图,并在局部剖面图中标明板厚度,次梁、主梁截面尺寸。 ③ 构件编号,包括:柱Z、主梁ZL、次梁CL、板B。

二、材料选择 混凝土:梁、板均采用C25混凝土。 钢筋:主梁、次梁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梁箍筋、架立钢筋;板的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构造钢筋)。 三、板的设计(B1、B2、B3、B4) 按塑性计算法设计。见课本[21](p.23~p.28) 1、几何尺寸和支承简图 取1m宽板带计算(图),将九跨连续板视为五跨连续板计算,次梁截面尺寸b×h = 200×500mm,板厚70mm。

板的计算跨度:([21]课本,表2.2.7,p.28) 2300 板 550 70 次梁 250 120 100 100 边跨:l1 = ln + h / 2 = ( 2300 – 100 – 120 ) + 70 / 2 = 2115mm 中间跨:l2 = ln = 2300 – 100 – 100 = 2100mm g + q = 13.59 kN / m 1 2 3 A B C 2115 2100 Go next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Return

表2.2.7 Return

2、荷载计算 平均跨度:l = ( l1 + l2 ) / 2 = ( 2115 + 2100 ) / 2 = 2107.5mm —— 计算B支座内力时取用此值 跨度差:( 2115 – 2110 ) / 2100 = 0.7% < 10% ∴ 可以采用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计算板的弯矩。 2、荷载计算 30mm 厚水磨石地面 0.650 kN / m2 7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 kN/m3×0.07m =1.750 kN / m2 15mm 厚混合砂浆抹底 17 kN/m3×0.015m = 0.255 kN / m2 恒载标准值 gk = 2.655 kN / m2 活载标准值 qk = 8.000 kN / m2

3、计算简图 取 5 跨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图2 所示。 1m 宽板带上的线荷载为: 恒载标准值 gk = 2.655 kN / m2 活载标准值 qk = 8.000 kN / m2 荷载设计值: ①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计算 g + q = γG gk + γQ qk = 1.2×2.655 + 1.3×8.000 = 13.586 ≈ 13.59 kN / m2 ②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计算 g + q = γG gk + γQψc qk = 1.35×2.655 + 1.3×0.8×8.000 = 11.904kN / m2 比较①、②,取其中较大值:∴ g + q = 13.59 kN / m2 3、计算简图 取 5 跨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图2 所示。 1m 宽板带上的线荷载为: g + q = 13.59 kN / m2×1m = 13.59 kN / m g = 1.2×2.655 = 3.486 kN / m, q = 1.3×8.000 = 10.40 kN / m q / g = 10.40 / 3.486 = 3.26 > 3.0

4、弯矩计算及配筋计算 (1)弯矩计算 根据课本表2.2.4(p.27)所示的弯矩系数αm,按式(2.2.13)计算弯矩M。 弯矩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1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 截 面 1 2 B C 弯矩系数αm (kN.m) 注意:毕业设计情况不同,上表中应加列端支座A Go next

表2.2.4 毕业设计,纯框架 Return

(2)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结果见表1-2。 说明: ①B4四周与梁整体连接,可考虑板的拱推力有利效应([21]图2.2.14, p.29),故B4范围内的板弯矩可以折减20%。 ②表格中,C25混凝土:α1=1.0,fc = 11.9 N / mm2,ft = 1.27 N / mm2。 几何尺寸:b = 1000mm , h0 = h – as = 70 – 20 = 50mm 。 HPB235级钢筋: fy = 210 N / mm2。 ③验算各截面均满足:0.1 ≤ ξ ≤ 0.35。 ④配筋查[20]课本,附表1-23(p.425)。 ⑤受弯构件 ∴

表1-2 板的配筋计算 2 C 截 面 1 B B2 B4 弯矩M 选用钢筋 0.1857 0.2072 587 8@85 592 截 面 1 2 B C B2 B4 弯矩M ( N.mm ) ( mm2 ) 选用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0.1857 0.2072 587 8@85 592 0.1844 0.2055 582 8@85 592 0.1259 0.1350 383 8@130 387 0.1007 0.1064 301 8@160 314 0.1439 0.1561 442 8@110 457 0.1151 0.1226 347 8@140 359

5、板配筋平面图 (1)受力钢筋 为方便施工,宜采用分离式配筋。(见图2)。 1)截面1 配 ,钢筋在板底。配筋范围:B1、B3。 ① 8@85 ① 2)截面B 在轴线①-⑥之间(边区格支座)配 ,钢筋在板面。伸入板的钢筋长度≥ l0 / 3 (因为q / g > 3)。 边跨:l0 / 3 = 2115 / 3 = 705mm , 取710mm 。 8@85 ② 3)截面2 在轴线①-②、⑤-⑥之间(边区格B2)配 ,钢筋在板底。在轴线②-⑤之间(中间区格B4),弯矩可以折减20%,配置钢筋 ,钢筋在板底。 8@130 ③ 8@160 ⑤ 4)截面C 在轴线①-②、⑤-⑥之间(边区格B2)配 ,钢筋在板面。在轴线②-⑤之间(中间区格B4),弯矩可以折减20%,配置钢筋 ,钢筋在板面。板面负钢筋伸入板的长度≥ l0 / 3 (因为 q / g > 3)。中间跨: l0 / 3 = 2100 / 3 = 700mm 。 8@110 ④ 8@140 ⑥

(2)构造钢筋 (图2) 1)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 采用 ,钢筋在板面。钢筋伸出墙边长度≥ l1 / 7 = 2115 / 7 = 302mm , 取310mm 。 8@200 ⑦ 2)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采用 ,钢筋在板面。钢筋伸入板中的长度≥ l0 / 4 = 2100 / 4 = 525 mm , 取530mm 。 8@200 ⑧ 3)板角处的板面附加钢筋 双向配置 ,钢筋在板面。钢筋伸出墙边的长度≥ l1 / 4 = 2115 / 4 = 529mm , 取530mm 。 8@200 ⑨ 4)分布钢筋 采用 ,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受力钢筋弯折处也应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末端可不设弯钩。 6@250 ⑩ 说明: (1)板中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见课本[21]第29页~第30页。 (2)板中的构造钢筋要求见课本[21]第30页~第32页。 Go next

Return2 图2 板配筋平面图(分离式) (1:100) Return1 2 5 1 6 3 4 B A ③ ⑤ 700 ④ 700 ⑥ 图2 板配筋平面图(分离式) (1:100) ③ ⑤ 700 ④ 700 ⑥ B 2300 6900 ③ ⑤ 310 8@200 ⑦ 530 8@200 ⑧ 530 ⑧ 700 8@110 ④ 700 8@140 ⑥ 8@130 ③ 8@160 ⑤ 6@250 ⑩ ⑩ ⑩ 700 710 8@85 ② 700 710 8@85 ② 8@85 ① 8@85 ① 530 8@200 ⑨双向 310 8@200 ⑦ 530 310 ⑦ 120 250 A 250 120 6600 Return2 Return1

四、次梁的设计(CL1) (一)次梁计算简图的确定 1、荷载计算 2、主梁截面尺寸 g + q = 34.422 kN / m (图1) 1、荷载计算 板传来的恒载设计值 3.186 kN / m2×2.3m = 7.3278 kN / m 次梁自重设计值 25 kN/m3×0.2m×( 0.55 – 0.07 )m×1.2 = 2.880 kN / m 次梁粉刷设计值 17 kN/m3×0.015m×(0.55 – 0.07)m×2×1.2 = 0.2938 kN / m 恒载设计值值 g = 10.502 kN / m 活载设计值值 1.3×8.0kN / m2×2.3m = q = 23.920 kN / m g + q = 34.422 kN / m q / g = 23.920 / 10.502 = 2.28 < 3.0 2、主梁截面尺寸 由“一”中知,主梁截面尺寸 b× h = 300×900mm

3、次梁的计算跨度:([21]课本,表2.2.7,p.28) 板 550 6600 1 2 3 70 150 130 120 6330 6300 次梁 主梁 边跨:l1 = ln + a / 2 = 6330 + 250 / 2 = 6455mm < 1.025ln = 6488mm 中间跨:l2 = ln = 6300 mm g + q = 34.422 kN / m 1 2 3 A B C 6455 6300 图3 次梁的计算简图

★说明: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主要区别 (二)次梁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 (略) 1、课程设计——内框架,端支座αm= 0 2、按现行国家标准,光圆钢筋宜选用HPB300, fy = 270N/mm2, ξb = 0.576;HPB235级钢筋属于淘汰产品,不宜选用。 摘自图集(05SG110-见习工程师图册)的参考图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