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閱讀與有效教學 建中 莊德仁 103.8.1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雲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語文領域 本土語言輔導小組103年度辦理 「輔導團員教學策略研發工作坊」
中國人壽 徐真真.
激發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 通識中心合聘教授、高考諮商心理師 洪寶蓮老師主講 2010年03月25日
石牌金頭腦 概數篇(可複選)加油哦!.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102學年度 (4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數學 近似值 有效數值.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LED調光技藝與像素藝術 光與影是結合科學與美感,更是空間設計中塑造氛圍巧思的關鍵。本敘述帶您瞭解一種有關光與影能表達的視覺樣貌。並重塑這些元素運用的曲折歷程。 對LED不一樣的看法,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呈現,與各位分享。   光影藝術作品欣賞(請點選):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歷史閱讀與有效教學 建中 莊德仁 103.8.14

「閱讀」的重要性 103年歷史指考第20題 學者提到十六、十七世紀的臺灣地位,認為:政治易主,東亞貿易的架構也重回十六世紀中期的傳統秩序。中國北方貿易,從寧波、南京前往日本;南方貿易,則從廈門、廣州前往東南亞,臺灣再次被置於東亞貿易的主要路線之外。從以上的論述可以推出怎麼樣的論斷?(A)臺灣仍保有東亞航線及貿易的優勢(B)臺灣和中國共同建立朝貢貿易體系(C)臺灣地位自此變成大清帝國的邊陲(D)臺灣取代琉球成為朝貢貿易的關鍵

本題答案為C 關於題幹所指出的「十六、十七世紀的臺灣地位」,尤其是指清朝統治中國後的臺灣地位,此主題教科書課本甚少提到,學生作答僅能依靠閱讀題幹所提供資料。由題幹所寫的「臺灣再次被置於東亞貿易的主要路線之外」,答案遂呼之欲出。由於此非課文所提供的訊息,故本題可測驗出學生的閱讀能力。

再看第36題: 鴉片戰爭後,清廷和戰不決,英人驅船攻向礮臺,守將關天培英勇殉職,英艦進攻岸臺,帶領著鴉片船尾隨而至,一些民間小舟協助販運。粵兵名為迎敵,也同時伺機護販,藉得好處。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樣的總結性文字來描述? (A)忠勇之軍,撤潰已盡;利之所在,對敵如戲 (B)忠勇之軍,撤潰已盡;民氣所在,雖敗猶榮 (C)將領驕惰,不足禦敵;利之所在,對敵如戲 (D)將領驕惰,不足禦敵;民氣所在,雖敗猶榮

本題答案為A。 若要給本試題一個學術上的討論焦點,鴉片戰爭時的漢奸問題,似乎是個較接近的答案。由題幹提到:「守將關天培英勇殉職」、「一些民間小舟協助販運」、「粵兵名為迎敵,也同時伺機護販,藉得好處」。可看出有英勇對抗英軍但卻殉難的守將,和趁機獲利的兵勇和人民,故答案為A。同樣地,這份資料從未出現在教科書課文中,教師在歷史教學上,因為與教科書內容敘述相差甚大,也難和學生討論。所以,本題同樣是測驗學生的閱讀能力。

再看一則多選第40題: 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開宗明義敘明其著述目的:「這裡發表的,乃是哈利卡那索斯人希羅多德的探究成果。目的是為了保存人們的事蹟,不致遭後世遺忘,也讓希臘人和異邦人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應有的光彩。同時,也記錄下他們發生衝突的緣由。」根據這段敘述,希羅多德認為一個歷史家的職責應是:(A)記錄發生事實,保存人類記憶(B)保有探究精神,發掘歷史真相(C)懷抱愛國熱情,強調夷夏之防(D)根據具體事實,了解因果關係(E)強調道德主義,發揮鑑誡作用

答案是ABD 要正確判別本題答案,僅能從閱讀題幹資料開始,由「希羅多德的探究成果」、「保存人們的事蹟,不致遭後世遺忘」、「記錄下他們發生衝突的緣由」,應可判斷答案是ABD,而記錄歷史非是僅為道德判斷,且同時記錄「希臘人和異邦人的豐功偉績」,故無愛國意識與強調夷夏之防。要正確回答上述題目,同樣地要仰賴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兩大要素 教什麼? 1.教課本內容 2.歷史知識 Q:這就算是在教歷史嗎? 如何教? 1.講述法 2.課文重點摘要

中學歷史學習的實像 歷史課應該「要教什麼?」,對於學生與教師而言,教科書的內容自然是回答此一問題的最直接答案,此一答案即使在目前一綱多本制度下,都是普遍存在於教學現場的實況。 所以,歷史教學僅仰賴一本教科書,成為決定課程內容唯一的因素,此現象在台灣相當普遍。 學者發現美國在20世紀末,有超過一半的老師,也是僅用一本教科書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傳統講述法教學的問題 教師常以教科書內容為教學重點,此種教學法多集中在第一層次重要歷史事實的提供上,對於如何強化與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建構歷史的策略與方法,則需要教師在教學上多所補強。而值得注意的是,若實際歷史教學現場的教學方法,採用講述法的方式,認為歷史學習是讓學生記誦、抄錄教師的講述重點,則會更容易讓學生以為歷史學習即是記憶一些重要的人、事、物上,如此將會讓學習停留在第一層次歷史事實的記憶上。

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出版制度下 不同版本的內容與敘述策略皆有所差異,若師生認為歷史學習就是教師上課所講述的重點與教科書所記載的內容者,學生則需努力閱讀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師則需極盡所能地補充其他版本的內容,讓歷史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陷入疲於奔命的焦慮與恐懼困境,更重要的是,如此努力的教學,其所教學的內容,都還是片段的歷史知識

Crazy for History 美國教育學者Wineburg對於美國社會長期以來歷史知識貧乏現象,備感憂心,且發現美國教育界一直努力地想要改變此種現象;他認為只依憑教科書作講述法教學,且又測驗片段的知識,很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元兇,他曾用心理學者對於瘋狂的定義:「不斷做相同的事情,卻期待著會有不同的結果」,來描述這種荒謬的教育改革現象。

歷史是過去時空脈絡的「神入」理解 然學生常是以自我的認知體系,來思考過去歷史的發展。所以,教師必須能引出學生已具備的先備知識,並且能在這個學習基礎上,透過適當的技巧,讓學生能更理解過去的時空脈絡,以繼續自己的教學。為要讓同學能更理解不同時空脈絡下的歷史發展,教師必須能在某些主題上作深度的探討,提出很多相同概念的實例,並且提供穩固事實性知識的思考基礎。所以,教師應針對相關主題,適時提供文本資料

教科書的問題 教科書消除『後設話語』(metadiscourse),教科書作者在文本中強行規定文本的敘述角度與立場。後設話語在歷史學家們的寫作上很常見,但在給學童的教科書中則會被抹除,且也隱匿或消除這些文本從何而來的痕跡。所以教科書很少引用文獻記載;當原始資料出現時,通常會放置在『邊欄』中,以免干擾主要的文本敘述。最終,教科書常以無所不知的第三人稱陳述,且用沒有看見的超越姿態,來面對讀者。

歷史思維並非常識 是種有待後天培養的能力,一般人認為很多人主張對過去歷史的認識,應該從現代人的眼光與角度去理解過去,如果歷史學習應該如此,那「歷史應該由現代往過去教」

為什麼古今眼光會有差異呢? 古人和現代人不一樣都是人,看事情的角度怎會有差異呢?更重要的是:歷史不就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這些過去都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怎麼還會需要有用特殊的概念來理解呢? 上述的看法,正是用一般日常生活的概念來思考歷史。要討論上述意見,首先要知道,對於歷史研究者而言,過去的歷史是在種不確定的狀態,需要待史學家透過分析史料,推論與建構出來的。且根本不存在「過去既定的事實」此種概念,歷史已經過去,不可能重來,也非我們現代人透過回憶能夠重現,我們現代人理解過去的方式,唯有透過理解史料,方較有可能地認識過去。

何謂歷史? 歷史知識有兩個基本概念: 第一層次的概念──實質概念,意即歷史之重要事實內容 第二層次的概念──程序概念,即時序、變遷、因果、證據等方法上的訓練,賦予我們對於歷史學科的觀念之意義與架構。

歷史知識:以冰山為例 歷史事件:人事物 歷史概念與敘述策略

教學若能提供材料 來幫助同學透過閱讀以進行思考,則更可確保同學學習到歷史重要事件內容,以及如何建構歷史事件的策略與方法。且將歷史教科書的內容,透過歷史教科書內容寫些什麼?為何會如此書寫?這是何人的立場?是為了甚麼目的? 等幾個問題來讓學生思考,一方面可喚起同學學習的興趣,也運用學生手邊普遍皆有的教科書教材,對於教學是個方便實踐的策略。若善於廣泛蒐集不同教科書版本內容的教師,將不同版本對於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紀錄,一併讓學生分析其同異,更可衝擊學生根深蒂固「教科書即是真理」的成見,也是在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出版制度下,聰明的方便作法。

閱讀是「自學的手段」 面對「知識」爆炸性的增加,學生更需要的是「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背景知識(學科知識)。 進而得以培養「理解與判斷」、「重視證據」、「了解不同觀點(文化)」乃至「針對不同寫作目的、學科、作業的回應」,甚至掌握「實驗設計的精神」。

為什麼要培養「閱讀素養」? 學生日常學習的內容,主要都是「符號」的運用,不管是語文、自然、社會乃至於數學 所以,「閱讀素養」的評測,希望能夠讓教學更著重於引導學生自學,進而提升學生對於資料的統整分析、省思與評鑑等能力。

甚麼是 PISA 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 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所委託,於1990年代末期開始對15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進行持續、定期的國際性比較研究。

閱讀評鑑指標

「擷取訊息」 要確保學生確實讀了文章,而不要讓學生直接發表看法。否則學生無法學到新東西。 透過讓學生自己「確定重點」,而且,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就文本內容發表看法,不然學生很容易利用背景知識直接發展解釋。

統整與解釋 希望學生了解整體內容是什麼,進而透過段落、概念間的關係,乃至段落、跨全文的推論發展解釋,形成廣泛的理解。 並連結生活、過去的知識、經驗進而整合出有效的解釋。

省思與評鑑 省思,是指「對自己」。評鑑,則是對文本。 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必須判斷文本的真假、內容究竟是事實或虛構、以及找出作者立場、感受文本想要傳達的內容,進而也從中學習如何增加自己的能力。

PISA守財奴和他的金子 伊索寓言 有一個守財奴賣掉他所有的東西,買了一塊金子。他把金子埋在一座老牆旁邊的地洞裡,每天都要去看一下。守財奴的一個工人發現他常到那個地方去,決定監視他的行動。工人很快就發現藏寶的秘密,於是挖了金子並將它偷走。守財奴再來的時候,發現洞裡空空如也,於是撕扯著自己的頭髮嚎啕大哭。

一個鄰居看到守財奴如此悲痛,知道原因後說:「別再難過了!去搬塊石頭,把它放在原來的洞,然後想像那金子仍在裡面,這樣做對你來說效果是差不多的。因為金子在的時候,其實你沒擁有它,因為你並沒讓它發揮一點作用。 問題 讀下面的句子,並根據文中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號。 守財奴決定用他所有的錢買一塊金子。--------□ 有人偷了守財奴的金子-------------------------------□ 守財奴挖了個洞,把他的寶藏埋了進去。-----□ 守財奴的鄰居告訴他用石頭代替金子。--------□ 」

主題: 甲午戰爭的爆發與影響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國力漸強,雄飛海外的野心日益熾烈。繼牡丹社事件後,又於1894年(光緒20年,歲次甲午)發動甲午戰爭,擊敗中國。翌年(光緒21年,歲次乙未),清廷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及臺灣、澎湖予日本。俄國唯恐日本據有遼東半島將阻礙其南進之路,乃聯合德國和法國出面干涉還遼,最後由清廷以三千萬兩贖回,但臺灣終歸日本所有

? 請依上述文意,將下列文句加以排序: 甲午戰敗清廷被迫簽約------------------□ 俄國發動三國干涉還遼------------------□ 臺灣被迫割讓與日本----------------------□ 日本明治維新後積極向外擴張------□

本題答案為2341 此題主要是測驗文本閱讀能力,屬PISA統整與解釋的層次。透過排序,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且透過測驗也可瞭解學生是否能讀懂教科書的相關內容,是種方便且有效的培養閱讀素養方式。

PISA遠距辦公 未來的方式 想像一下,「遠距辦公」1是件多麼美好的事,在電信的高速公路上班,你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電腦上或是藉著電話完成!你不再需要讓你的身軀擠塞在擁擠的公車或火車上,也不必浪費好幾個小時在上班的往返路途上。你可以在任何你想工作的地方工作—想想,所有的工作機會也將因此而開啟!怡君   即將形成的災難 縮短通勤的時數和減少通勤的體力耗損,很明顯的是一個好主意。但是,這樣的目標應該藉由改善大眾運輸,或確保工作地點是在居家附近來達成。遠距辦公會是每個人未來部分生活方式的假想,只會導致人們變得越來越專注於自身。難道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惡化我們的社會歸屬感嗎?志明  

問題:「未來的方式」和「即將形成的災難」之間有什麼關係? A 它們使用不同的論點達到相同的一般結論。 B 它們以相同的文體書寫,但針對的是完全不同的議題。 C 它們表達相同的一般看法,但是形成不同的結論。 D 它們表達在相同的議題上的對立看法。

D仿遠距辦公 資料一:自清廷重用義民之後,爆發激烈的閩粵械鬥。因為官方勢力的介入,導致閩粵械鬥日形嚴重。 資料二:朱一貴起事後,因為閩籍與粵籍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雙方合作破裂互相殘殺,而在衝突之前,閩粵分類已然存在,並非清廷分化的結果。

問題 (1)資料一與資料二兩者都在談哪一問題? A臺灣天地會與反清復明運動的關係 B臺灣族群械鬥是否受政府分化影響 C清廷重用義民是否緩合族群的械鬥 D經濟利益分配是否會導致族群械鬥 (2)資料一與資料二兩者之間有何關係? A兩者以不同事件立論,自然觀點不同 B兩者都針對相同議題,表達不同看法 C兩者使用不同論點,但達到相同結論 D兩者用同樣的理論,但談不同的事件

貧乏的品味 反省思考 來自阿諾˙亞哥 你知道我們1996 年花在巧克力的費用,相當於我們政府花費在海外救助協助窮人的經費嗎?我們的優先次序是不是有問題?你對此打算做什麼呢?是的,就是你! 阿諾˙亞哥信裡的目的在於引起: A 內疚B 趣味 C 恐懼D 滿足

仿貧乏的品味 在1943年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國小三年級使用的教科書《初等科修身一》中,第十五課課名〈一心〉,其內容即是臺灣軍夫陳養父子的故事。課文部分內容如下:這些人有的成為軍夫,有的充當翻譯,有些女性則成為護士,為了國家,大家都勇赴戰場。某地有父子二人,都成為軍夫前往戰場,父親在戰地病死,臨終前叫來兒子,告訴他: 「因為生病而死,實在對不起國家,我死後,你要加倍認真作雙人份工作,盡力報國。」兒子於是遵從父親的話,非常努力工作。留在國內的人們,我們要加油,別讓身處戰地的士兵們有後顧之憂。

問題 1.請問在上述資料中,陳養的死因為何? A被敵人砲彈所傷 B不報效國家被殺 C留在大後方病死 D在戰場重病身亡 2.根據上述資料,當時軍夫所擔任工作為何? A主要在戰場負責翻譯工作 B主要負責前線的醫護工作 C主要在戰場從事後勤補給 D主要負責前線自殺式攻擊 3.請問上述教科書的主要編寫用意為何? A讓大後方民眾感到恐懼,對戰爭的發生深感痛恨 B讓大後方學生感到內疚,宣傳為皇國犧牲的典範 C讓前線的軍夫獲得安慰,努力殺敵勇敢衝鋒陷陣 D讓前線的士兵感到趣味,排解戰場無聊苦悶生活

有效一直是教學的主要目標 艾德格‧戴爾(Edgar Dale) 教學方法 學習保留率 1.講授法---Lecture 5% 2.閱讀法---Reading 10% 3.視聽法---Audio-Visual 20% 4.示範法---Demonstration 30% 5.討論法---Discussion Group 50% 6.實做法---Practice by Doing 75% 7.演練法---Teach Others / Immediate Use of Learning 90%

有效教學設計: 以學習者為中心、 知識為中心、 評量為中心、 社群為中心。

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室中 老師要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化進度,並且拉近彼此先備知識。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老師要給學生的工作是「剛好能夠應付的難度」---那就是,有足夠的挑戰性,讓他們有興趣繼續,但是不會難道讓他們感到氣餒。 建議 1.尊重且善用學生的差異,創造互助主動的學習情境 2.注意國中所學內容:螺旋式課程設計 3.善用教科書的預習效果:成為讀本而非教本

以知識為中心 要提供一個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室環境,我們就必須注意到學生在學什麼(訊息內容,主題),為何要學(理解),以及如何繼續學/培養學生自學精進的能力了。理解的學習不是強化記憶,以知識為中心的環境,提供學習必要的深度,來評量學生的理解。 建議 1.呈現主要知識的層次.結構 2.讓學生不僅知道知識的WHAT ,也能知道WHY.HOW 3.讓學生思考知識背後的意圖

評量為中心 是設計形成性的評量---持續進行的評量,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學生的思考歷程。這讓學生可以掌握學生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瞭解學生正處在非正規到正規思考歷程的「發展迴廊」中的哪個位置,並且能夠依此設計教學方案,讓形成性評量幫助學生與教師來監控學習的進度。 建議 1.讓學生在學習中,就能透過評量之道自己學習狀態 2.透過評量來統整--銜接,進而延伸與運用知識

社群為中心 教師必須要用一種可以促進知性的同志情誼,和建立社會感的學習態度,來幫助學生組織他們的工作,讓學生可以透過彼此的知識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故要問能夠解釋的問題,並且可以提出使團體朝向共同目標和方向前進的建議,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合作與爭論上,增進認知發展。 建議 1.創造一個互助.有趣的學習環境與團體 2.尊重學生個別的能力,並學習善用來接受同學教導,與貢獻自己所學

提供高度的鷹架支持 1980年代Bruner繼推介Piaget之外,另大力推崇Vygotsky的社會建構論,亦即教師、家長、同儕也可共同建構「合作學習」的新架構、新的多層次建構式教學。亦即統合行為主義以獎懲由外而內的傳統方式,以及教師、家長、同儕皆可搭配網路建構鷹架(Scaffolding),來誘導、指導學習者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以閱讀/討論策略搭建鷹架 Vygotsky(1978) 提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認為學習某事的準備度取決於先前對於該主題的累積知識,透過可能發展區的開發,可以使學習者的知識快速進展。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必須建立本身的學習鷹架,教學者則須承擔搭起鷹架與拆除鷹架的責任,以提升學習的成效。 因此,教學的教法與教材設計,成為決定有效學習的重點。

「學習共同體」現象 「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是近年來台灣教育界的流行關鍵字,而親子天下出版社於2012年所翻譯出版的《學習的革命》一書,不僅長期名列台灣暢銷書排行榜,更帶動台灣各縣市政府與教育有關人員的重視,蔚為台灣教育界新風潮。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biw=1263&bih=583&site=imghp&tbm=isch&sa=1&q=%E4%BD%90%E8%97%A4%E5%AD%B8&oq=%E4%BD%90%E8%97%A4%E5%AD%B8&gs_l=img.12..0j0i24l9.212060.212060.0.213336.1.1.0.0.0.0.129.129.0j1.1.0....0...1c..35.img..0.1.129.V3nGSDY8zCE#facrc=_&imgdii=VxTsTFMKXdm0iM%3A%3Bf3vGGCdGpy84CM%3BVxTsTFMKXdm0iM%3A&imgrc=VxTsTFMKXdm0iM%253A%3BTGsmLMU0CSWnVM%3Bhttp%253A%252F%252Fcw1.tw%252FCP%252Fimages%252Farticle%252FP1333092646290.jpg%3Bhttp%253A%252F%252Fwww.parenting.com.tw%252Farticle%252Farticle.action%253Fid%253D5031637%3B300%3B200

從《GTO》認識佐藤學 是一部受歡迎的作品,日本漫畫家藤澤亨的漫畫。1997年至2002年於《週刊少年Magazine》連載。 內容描寫原不良少年鬼塚英吉成為教師之後,與學生之間的故事。「GTO」一名是「Great Teacher Onizuka」(偉大的老師鬼塚)的縮寫。單行本一共25卷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biw=1263&bih=583&site=imghp&tbm=isch&sa=1&q=GTO&oq=GTO&gs_l=img.12..0l10.2891.2891.0.4298.1.1.0.0.0.0.137.137.0j1.1.0....0...1c..35.img..0.1.137.wyzKnS79Elw#facrc=_&imgdii=r2YOUnBoeEeoGM%3A%3Bz6CP-T_dyt60WM%3Br2YOUnBoeEeoGM%3A&imgrc=r2YOUnBoeEeoGM%253A%3BzlPFJRcYmLuF1M%3Bhttp%253A%252F%252Fi99.beon.ru%252Fwww.animu.ru%252Fgallery%252Fgreat-teacher-onizuka-gto%252F1024x768%252Fanimu.ru-great-teacher-onizuka-gto-(1024x768)-wallpaper-009.jpg%3Bhttp%253A%252F%252Fbeon.ru%252Ftag%252FGTO%252F%3B1024%3B768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產生背景 跟台灣像不像? 東亞教育共相? 1980年代以來的日本教育現象 1.重視記憶背誦的學習 2.升學主義 3.廣設中小學 4.師生的孤獨和孤立 5.霸凌 6.逃學 跟台灣像不像? 東亞教育共相?

何謂「學習共同體」? 不想學習的學生如何快樂地進入教室? 「學習共同體」的討論教學,是否僅適合程度比較好的學生? 上課時只要將學生分組且進行討論,就是「學習共同體」嗎? 跟一般的分組討論,有何不同嗎? 那學習為何要分組討論? 「學習共同體」的討論教學,有何相關教學理論? 要回答上述問題,可以從作者佐藤學倡導「學習共同體」的時空背景談起。 「學習共同體」的教學設計,並非是針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反而是對那些缺乏學習興趣、對班級失去歸屬感,並且不想學習的學生 不想學習的學生如何快樂地進入教室?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263&bih=583&q=%E5%AD%B8%E7%BF%92%E5%85%B1%E5%90%8C%E9%AB%94&oq=%E5%AD%B8%E7%BF%92%E5%85%B1%E5%90%8C%E9%AB%94&gs_l=img.12...0.0.0.1020.0.0.0.0.0.0.0.0..0.0....0...1ac..35.img..0.0.0.5-VLsoyJfQM#facrc=_&imgdii=_&imgrc=X4VcxEfYLTBoqM%253A%3BYpoLyM3to-QGWM%3Bhttp%253A%252F%252Fuc.udn.com.tw%252Fmagimages%252F4%252FPROJ_ARTICLE%252F0_0%252Ff_407549_2.jpg%3Bhttp%253A%252F%252Fmag.udn.com%252Fmag%252Fedu%252Fstorypage.jsp%253Ff_ART_ID%253D407549%3B530%3B389

潤澤的教室 佐藤學希望能改變單向授課、孤立學習、僵化背誦等長期教育問題,他試圖從教室中的權力關係,來思考學生為何不想學習,他提出「潤澤的教室」(しっとり教室)此觀點。

濕潤程度 他使用「潤澤」這個詞,是希望能表現出教師中學習的「濕潤程度」,那一種安心的、無拘無束的、輕柔滋潤肌膚的感覺,一種建立在輕鬆、安心與信賴的學習關係,教室裡每個人都平等,不是教師與成績好的同學為主角,大家都可以自在地構築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算是不知道,一時間表達不出自己的意見,但每個人的存在都可以且能夠得到大家尊重與承認。

學 他希望透過相互學習及經驗交換,來保障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讓同學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設計下,透過引導與分享,讓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及成就,並在探索學習中,培養孩子思考及學習能力。 「潤澤的教室」是一種自覺、自動學習的自在狀態,教室給人的感覺,是教室裡的每個人的呼吸和其節奏規律,都是柔和且受到尊重的。

認識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 然要實現「潤澤的教室」,需要作到以「學生為中心」。佐藤學認為: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所構成,特別重視學生的學習需要、願望與態度的培養,更進而讓學生能透過分享探索,自主地設定課題、主動探索,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既然要培育學生成為自立的、自律的學習者,是否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我行我素地自主學習?

這種課堂討論的特點 是無論從教師角度看還是從學生角度看,彼此的發言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具有內在的聯繫性,透過師生集體的應對式討論,創造出思維的深刻性、廣泛性、批判性和創新性都是一般討論所不能達到的,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思維能力也提升,師生信賴感更加強了。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263&bih=583&q=%E7%B7%A8%E7%B9%94&oq=%E7%B7%A8%E7%B9%94&gs_l=img.12..0l10.2460.3517.0.6413.2.2.0.0.0.0.57.107.2.2.0....0...1ac.1j4.35.img..0.2.107.kN7NetYtLfE#facrc=_&imgdii=_&imgrc=9cfsxFYBe9w13M%253A%3BsI_bnUc5c3BeWM%3Bhttp%253A%252F%252Fsc.websbook.com%252Fsc%252Fupimg%252Fallimg%252F080224%252F572321_98927052.jpg%3Bhttp%253A%252F%252Fwww.websbook.com%252Fsc%252Fsc_img%252F5753.html%3B1280%3B960

無所不用其極的誘發討論 「學習共同體」認為學生的學習歷程,是教學的最重要價值所在。教師提供教材與問題,來誘發學生學習,並透過分組討論,讓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想法,經由傾聽與發表與同儕分享,在相互欣賞的活動歷程中,由教師的輔導介入下,學生自動地且合作地學習。這種從個體出發,經過與同儕分享合作,又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歷程,學生不是僅關心成績的高低,或只在乎自我的理解,更享受與教材對話、同儕對話、師生對話與相互尊重、啟發的知識與情感交流,佐藤學認為這種交流的歷程,才是改變功利、冷漠教育環境的最有效力量,也是學習的真正本質。

S&V「內容」與「形式」 而對於現今普遍分科式的課程設計,佐藤學認為教學者可以從學科本身的「內容」與「形式」來加以思考,「內容」是本學科獨有的概念,而「形式」則是展現該學科的修辭方式,以往的教學多著重於學科「內容」的結論,但卻忽略學科「內容」為何會有如此結果與型態的過程,還有如何呈現此學科內容的「形式」,以上這些遂成為「學習共同體」教學實施探究學習的主題所在。

歷史概念/敘述策略 以歷史科為例,歷史事件的相關人、事、物是主要「內容」,這是所謂的「歷史事實」部分。而對於「歷史事實」間的因果關係與影響,因受到史家所運用證據的不同與立場角度的差異,容易出現不同的說法,此即是「歷史解釋」的部分,而歷史學表現出「歷史解釋」,常運用著特殊的因果、變遷、神入、證據、時序、陳述等概念,此即是歷史學「內容」為何會有如此結果與型態的結構因素所在。最後談到歷史學的「形式」,歷史學常以比較、敘事、考證、舉例、褒貶、譬喻、史論等修辭策略來表現,以上這些即是歷史科「學習共同體」教學,所要實施探究學習的主題所在。

1.從認識學習共同體理論出發 2.了解現實歷史教學法困境與突破 3.以有效教學作為教學設計宗旨 4.以閱讀素養作為提問設計指標 組織教師學習社群目標 1.從認識學習共同體理論出發 2.了解現實歷史教學法困境與突破 3.以有效教學作為教學設計宗旨 4.以閱讀素養作為提問設計指標 5.以共同備課方式來設計學共教材

1.短效:讓學生理解教學相關歷史知識內容 2.中效:讓學生學習歷史核心能力並能運用 3.長效:培養文本深度閱讀素養與自學熱情 結論 1.短效:讓學生理解教學相關歷史知識內容 2.中效:讓學生學習歷史核心能力並能運用 3.長效:培養文本深度閱讀素養與自學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