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考点 等级要求 江苏课标要求 水盐调节 A 描述水盐调
一、课前基础回顾 1.水的来源和去路: 人体内水的来源:饮食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主要来源是 饮食摄入。 人体内水的去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 ;主要去路是 肾脏排尿 。 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于 饮食 ,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排出的主要途径是 肾脏排尿 。
3.尿液的形成:肾是人体的主要 排泄器官,肾主要由 组成,每个单位由肾小体(包括 肾小球和 肾小囊)和与之相连的 肾小管 组成,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 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 4.水平衡的调节:当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时,下丘脑增加 抗利尿激素 的生成和分泌,由 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排尿减少,保留体内的水分。 5.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负反馈调控来完成的,当血浆中K+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或Na+浓度下降时,都刺激 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吸收和对K+的分泌,使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恢复正常。
二、课堂师生交流 1、水的平衡 摄入量 mL/d 排出量 mL/d 饮水 1300 食物 900 物质代谢 300 肾 1500 皮肤 500 肺 400 大肠 100 合计 2500 三进四出 排出量中除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外,其余途径都不能自动调节;摄入中食物水和代谢水都是基本固定的。人对水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饮水来实现。为了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必须及时足量饮水。 饮水和食物 人体中的水主要来自______ 主要由___排出 肾
一进三出 2、Na+的平衡 摄入: 主要来自食盐(6-10g/d) 排出: 主要由肾排出 少量由汗液和粪便排出 特点: 排出量=摄入量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
一进两出 3、K+的平衡 K+的排出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食物中的K+ 血 钾 尿 K+ 消化道的K+ 组织液中的K+ 血 钾 尿 K+ 消化道的K+ 组织液中的K+ 随粪便 排出的K+ 细胞中的K+ K+的排出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脏 肾单位
4、水平衡的调节 (+) (-) (-) (+)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 下降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下降 尿量 减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多 增加饮水 产生渴觉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 + 大脑皮层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 垂体后叶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主要通过肾脏(肾小管、集合管)来完成。 + - 抗利尿激素 +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 尿量
5、K+与Na+的平衡调节 + 醛固 酮 + + 血钾升高 血钠降低 肾上腺 皮质 增加吸钠 增加排钾 肾小管 收集管 减少吸钠 减少排钾 (-) (-) (-) 血钾降低 血钠升高
三、拓展联系 1.人体内哪些物质代谢过程可产生水? 产生水 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产生水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 消耗水的过程:有氧呼吸、水解反应等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平衡破坏的原因: 摄入过少:喝水太少,饮食太淡、偏食等 排出过多:出汗太多,严重呕吐、腹泄、烧伤等 平衡破坏的恶果: 血容量减小,血压下降;渗透压改变,细胞变形,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导致中毒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意义: 1)水和钠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钾盐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3)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平衡破坏的对策: 平衡合理的饮食 及时足量饮水适当饮食盐水 注射生理盐水
3、脱 水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发病原理 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失水>失钠) 体液丧失而单纯补水 (失水<失钠) 小肠炎导致的腹泻等 失水=失钠 发病原因 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减少 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减少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主要表现 口渴、尿少、脑细胞脱水 脱水体征、休克、脑细胞水肿 口渴、尿少脱水体征、休克 治疗措施 5%的葡萄糖水+少量生理盐水 补生理盐水或3%的氯化钠溶液 补充偏低渗氯化钠溶液
4、血浆、原尿和终尿的成分比较(g/L)
三、例题分析: 1.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A
2、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变化曲线依次是: ( ) a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③
3、下图表示骆驼在正常供水和缺水两种情况下的日体温变化曲线,白天骆驼体温升高有利于保持水分,是因为 A.白天散失热量更多是由于水分蒸发增多 B.白天新陈代谢速率提高,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C.这增大了白天皮肤与空气之间的温度梯度 D.白天体温升高,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少 D
四、课堂检测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包括 ①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没有渴的感觉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由于天热,某人大量饮水,请问此时此人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排尿减少 D.产生渴觉 4.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5.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7月9日福建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农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次日在农田里发现他时,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高温炎热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2)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 (3)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 。 (4)赵某的死亡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