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組合語言 光啟高中96學年度第2學期 第一篇 組合語言開發流程與指令格式
微電腦系統的歷史演進 70年代Intel在記憶體產業扮演龍頭的角色,提到Intel便等於是記憶體的代名詞。 到了80年代初,日本全力發展記憶體工業,挾其價格及品質的優勢,席捲全球市場。 1984年末,記憶體市場呈現低迷狀態,使得Intel虧損連連,也導致高層對英特爾未來發展的策略發生嚴重爭執。
微電腦系統的歷史演進 1985年年中,葛洛夫和當時Intel的董事長兼最高執行長高頓‧摩爾兩人作了一個重大決定,斷然放棄記憶體市場,退出DRAM的製造 1986年Intel將公司一切人力物力投向微處理器,在不到6年的時間,也就是1992年,Intel在微處理器上的卓越表現,使其成為CPU的最大製造公司,英特爾已成CPU的代名詞,如同70年代Intel就等於記憶體。
微電腦系統的歷史演進 Intel從1971年推出第一個4位元的CPU 4004迄今已將近30年。 在這30幾年中由於工程人員不斷努力使半導體製程技術有長足進步,每顆CPU中所含的電晶體數目已超過四仟萬個,執行的速度也突破GHz的大關
機器碼與組合語言 計算機語言可區分下列幾類: 高階語言: BASIC、PASCAL、FORTRAN、C等。 中階語言: 組合語言 低階語言: 機器語言
機器碼與組合語言 高階語言 和人類使用的語言較接近,符合人類的使用習慣,容易被了解且親和力高 因此這種語言被廣泛使用,例如BASIC適合初學者學習,PASCAL適合資料結構處理,FORTRAN適合工程上的應用。
機器碼與組合語言 組合語言 和BASIC等高階語言比較,組合語言屬於中階語言,因為這種語言和人類使用的語言較不接近, 組合語言是針對CPU操作的一種語言,程式的設計是以微處理器為導向,不同廠牌的CPU,其組合語言的種類亦不同,所以組合語言的可攜性較低。 不管是高階語言或組合語言,程式撰寫完後並不能直接在電腦上執行,因為電腦只認識0和1兩個符號。
組合語言開發流程 程式設計 編輯--記事本 組譯--MASM 連結--LINK 除錯--DEBUG
組合語言開發流程
組合語言常用檔案名稱
組合語言程式指令格式 組合語言原始程式中,每一組合語言指令最多可有四個欄位;其格式如下所示: 標記(Label) 在組合語言中,常以英文名稱來代替程式中的位址(程式標記),資料變數(資料標記)及常數(常數標記),這些程式中出現的英文名稱就是標記。 運算碼(Opcode) 運算碼即是組合語言指令,組合語言指令可區分成指令及虛擬指令(假指令)兩種,指令用來告訴CPU所要執行的動作,虛擬指令用來告訴組譯器(MASM)要做什麼動作。指令的長度為2至6個字母,組譯時組譯程式會將指令轉換成相對應的機器碼。
組合語言程式指令格式 運算元(Operand) 運算碼在執行運算時需要的資料可能是暫存器、記憶體位址、數字或運算式等,存放這些資料的地方便是運算元。 註解(Comment) 這個欄位的功能是對組合語言指令的使用加以說明,以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及維護性,註解以“;”為開頭,在組譯的過程中註解內的文字是不被翻譯成機器碼執行。
電腦資料基本單位 常用的電腦基本單位 位元(Bit) 位元組(Byte) =8Bit 字組(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