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米 粲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Protein kinase C (PKC) family in cancer progression Jussi Koivunen, Vesa Aaltonena, Juha Peltonen Cancer Letters 235 (2006)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生物技术制药 张子欣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第十三章 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及遵循原则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三、基因治疗的策略 四、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五、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细胞因子.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 烯二炔类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
微生物来源的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周期的生理活性物质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七章 细胞因子.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阻断VEGF信号传导途径的抗肿瘤治疗新进展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肝癌的靶向性介入治疗 武汉协和医院 冯敢生 郑传胜.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TTP或PFS的临床意义.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第十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生殖细胞.
骨 骼 系 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国.
细胞因子白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
有关上调miRNA-145与急性 白血病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米 粲 教授.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Mechanism of RNAi (shRNA/miRNA))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肿 瘤 免 疫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熊 洁.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肿瘤免疫 北京大学 王月丹.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ATP SLYTYZJAM.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米 粲 教授

第四节 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 抗血管生成策略(antiangiogenic strategy)或称血管抑制性治疗(angiosuppressive therapy)是一种以阻止和(或)减少病变组织血管生成为策略的治疗方法。

它对一些慢性炎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未来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中,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抗血管生成物质 抗血管生成物质除了前述的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外,还有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后者包括一些天然的和利用各种技术合成的化合物,它们能针对血管生成的各个步骤拮抗、干扰内源性或生理性的血管生成或未成熟的新生血管,产生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

国外已发现和开发出多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血管生成物质,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抑制物。

例如,1985年DoaldInsber发现一种真菌污染可抑制培养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该真菌分泌的活性物质是烟曲霉素,一种古老的阿米巴杀虫药。

它可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体内抑制血管生成。其人工合成的类似物血管生成调节剂-1470(angiogenesis modulator-1470),AGM-1470,又称TNP-470)是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且无毒性。

其他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物: 苏拉明(suramin) 钙通道阻滞剂 鱼精蛋白

二、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 (一)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采用抗血管生成策略治疗肿瘤的生物学依据是肿瘤持续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正常成人血管生成机制处于关闭状态,而肿瘤组织有活跃的血管生成事件。

实体瘤的持续生长一方面是由于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另一方面依赖于间质中血管生成以提供营养物和氧,血管生成又依赖于瘤细胞产生的血管生成因子的促进作用。

肿瘤内出现血管后,除了血管带给瘤细胞营养物外,内皮细胞本身对瘤细胞也有旁分泌刺激作用。肿瘤新生血管的旁分泌效应源于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它们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 bFG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Ⅱ 细胞因子( IL-6、IL-8、GM-CSF)

基于上述瘤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关系,人们提出了肿瘤的“双细胞模型”,即内皮细胞室和肿瘤细胞室相互作用,它们可促进彼此的生长。

如果用一种特异的内皮细胞抑制物,使内皮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的血管生成刺激无反应,那么无论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的生长均会被抑制,使肿瘤体积不会增大。

上述双细胞室模式的启发意义在于:应将抗血管生成策略同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方法相结合,从肿瘤血管和瘤细胞两方面治疗肿瘤。

在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这一双细胞系统中,肿瘤细胞突变率较高、变异大,易产生耐药性,而内皮细胞不易发生突变,且不易产生抗药克隆株。同样,骨髓细胞一般不产生耐药。

我们可利用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这种差异,将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细胞毒疗法联用,当出现细胞毒性或抗药性时中止细胞毒治疗,然后继续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数年)以维持病情稳定或使肿瘤休眠。这种联合治疗已在动物体内得到很好的证明。

瘤细胞和毛细血管独特的三维构型为抗血管生成疗法奠定了基础。每一条毛细血管为一个微柱体内的瘤细胞提供营养,每个内皮细胞所占的一个毛细血管约供应着100个瘤细胞的营养。

所以,针对肿瘤血管进行的治疗效率可以很高。此外,血循环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直接与血管内皮细胞接触,故显效更迅速。

在对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上有时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 只有高度血管化的肿瘤才适合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治疗; 体积已经很大的肿瘤不能用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 只有恶性而非良性瘤可以用抗血管生成疗法。

实际上,肿瘤内新的毛细血管有很高的更新率,干扰维持内皮细胞高度增殖率的血管生成因子均可使这些血管逐渐消退。

血管生成的存在并不能区分肿瘤的良恶性。即使是良性肿瘤,甚至是良性前列腺肥大也可用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

综上所述,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具有高效、迅速、很少副作用、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在肿瘤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有些尚在临床前试验阶段,有些已在进行临床研究。

研究较多、体内治疗效果较好的血管生成抑制物: TNP-470 抗VEGF抗体 Suramin Angiostatin Endostatin Batimastat Marimastat AG3340 Vitaxin SU6668 SU5416

抗血管生成途径: 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阻止基质降解 抑制内皮细胞特异性整合蛋白/存活信号转导(endothelial-specific integrin/ survival signaling) 通过非内皮细胞特异性作用机制及阻断或干扰血管生成因子受体作用(如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

其他一些物质如雌激素受体a、抗VE-cad抗体等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作用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各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基因治疗是抗实体瘤血管生成的有效方式。 1.反义VEGF cDNA或核酸技术基因治疗 2.负显性Fik-1突变体基因治疗 3.可溶性Flt-1受体基因治疗 4.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DNA转染进行基因治疗

1.反义VEGF cDNA或核酸技术基因治疗 使用反义VEGF寡核苷酸,用磷酸钙盐法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结果发现,瘤细胞VEGF mRNA及其蛋白产物表达均有减少,裸鼠移植瘤形成减少,而且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通过核酶来减少编码血管生成因子的mRNA,也显示了同样的治疗效果。

2. 负显性Fik-1突变体基因治疗 有作者报道,在进展期肿瘤用VEGF受体Flk-1负显性突变体可阻断VEGF作用,导致移植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明显减少,肿瘤生长变慢。

3.可溶性Flt-1受体基因治疗 血肿瘤局部转导编码分泌型Fit-1细胞外区的cDNA能够有效地抑制皮肤原发性肿瘤,显著降低肺转移瘤的发生。

4.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DNA转染进行基因治疗 有研究者克隆了从单核细胞化学诱化蛋白-1至编码人PF4 cDNA的信号肽用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可溶性PF4 cDNA转导细胞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PF4,可抑制内皮细胞合成的 DNA 40%以上。

裸鼠神经胶质瘤肿瘤外给予载体,肿瘤生长受抑,治疗肿瘤可使血管减少动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将TSP-1 cDNA转染乳腺癌细胞将之注入乳腺脂肪可见肿瘤减少,转移率降低。

三、存在的问题 抗血管生成治疗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引人注目的问题。

在人体能否获得如同在异种移植和同种肿瘤移植模型及转基因系统中所观察到的良好效果,使得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成功应用于临床?

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在荷瘤鼠长期治疗的情况下不产生抗药性,这意味着可用于长期治疗,已可在肿瘤病危人群中用于预防。但其他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否也无抗药性?其他血管生成性疾病是否也对这些抑制物产生治疗反应?

目前尚不清楚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到达何种程度时就会影响胚胎发育或创伤愈合过程,远期副作用也不清楚。

在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止之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供应途径有无改变及其意义?建立在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状态和对治疗反应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对于肿瘤与非肿瘤性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标志性表位(epitope)的识别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与疾病鉴别诊断上将有积极作用。

尽管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尚有很多未解之迷,这一策略已显示其诱人的前景。我们相信,随着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更有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开发,对于进一步认识疾病状态下的血管生成与消退机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