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與文化 一、從空中看地球 二、從全球11處瀕臨消失的美景談起 三、物質循環 四、社會環境 五、消費社會 六、消費文化 七、社會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現今社會,資訊科技發達,人類互 通信息非常方便;例如政務司司長許仕 仁在 2005 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政改方案 被否決之後隨即發表講話,而香港廣大 市民迅速得知此事,或者在第二天早上 在各份報章上得悉事件之經過;這些足 顯示信息流傳之靈通;當中,資訊的傳 播皆有賴「於傳媒」之傳播。
Advertisements

改造企業策略 郭育志.
祕魯-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Peru.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第十一讲 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
地點:餐旅國中 時間:102年1月21日 報告人:正興國中 李仕彥
臺中市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說明會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103年3月11日.
財政問題與國家經濟建設研習營 稅制改革與國家經濟建設 孫克難 主講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三十日.
沪杭磁悬浮研究调查.
郭英調 台北榮民總醫院 教學研究部 感染科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副教授
为教育与工程的完美结合而努力 汪镭 同济大学 2009年7月7日.
第三讲人类历史之谜的探究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环境 Chapter 2 Environment.
101年度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辦 主辦單位:高雄市性健康協會
1. 什麼是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是利用幾個細小的切口,透過電視監察器進行的各類手術,相對傳統外科手術的大切口,創傷明顯大大減低,亦因此稱之為微創.
兩岸文官角力 輸不起的競爭力 作者:楊艾俐.陳一姍 /第273期.
武汉旅游景点介绍.
巴州兆石钻探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婚前難題與輔導 葉高芳 博士.
2.1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2.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实施
公 益‧分 享 圖 : Alex,許 文 : shiry123 提供 PPS : giftop 音樂
人力資源管理環境分析 本章重點 本章架構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變遷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內在環境分析 第三節 人力資源管理外在環境分析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舌尖上的中国 A BITE OF CHINA.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
4-1 家庭經濟之基本概念 4-2 家庭經濟之管理 4-3 消費常識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比较法总论》 第二讲 当代世界主要法系 主讲人 刘 永 艳
技術顧問公司競爭策略之分析 期 中 報 告 組 別 : 第五小組 報告人 : 黃忠勵 組 長 : 陳源德
An Introduction to European Culture
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a Culture
第八章 文 化.
一、課程基本資料 科目名稱:(中文)消費者行為研討 (英文)SEMINARS ON CONSUMER BEHAVIOR 開課學期:10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企碩二 學 分 數:3學分 星期節次:三 234 (9:10-12:00) 上課教室:1307.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关键词汇 教学目标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细读考纲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浅谈2010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行銷學原理‧曾光華、饒怡雲 著‧前程文化 出版
公 益‧分 享 圖 : Alex,許 文 : Alex,許 PS : giftop 音樂 :
愛在西元前    專輯〉范特西    演唱〉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 妳在櫥窗前 凝視碑文的字眼 我卻在旁靜靜欣賞妳那張我深愛的臉 祭司 神殿 征戰 弓箭 是誰的從前 喜歡在人潮中妳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一、人的需要、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 二、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作用 三、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第 21 章 所得與支出的均衡 本章內容要點 固定價格分析 有效需求的觀念 各項支出與所得的關係 均衡所得的求導
CHAPTER 14 所得水準的決定.
万方城招商手册 Project Overview.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信息技术支持 回归教育本质 刘美凤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院.
Chapter 11 均衡所得決定.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道古典學派如何決定均衡所得 瞭解古典模型的市場結清 瞭解簡單凱恩斯模型的內涵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 区域文化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Chapter 5 次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天 地 会.
雲林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入學方式」宣導講綱
兒童崇拜導師培訓 之 多姿多采的崇拜 第一講:反轉教室 第二講:遊戲樂繽紛~帶金句的技巧 第三講:樂韻飄揚~領詩的技巧
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 分享者:廖姵瑜.
科技與社會 期末成果發表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 2006 教育部通識計畫.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C2C (Customer to Customer)
古典大理論.
你聽見嗎 大響聲在遠方 當我們敬拜 猶大獅子發聲 堅固營壘 四圍環繞 在主同在中都倒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创新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社会实践 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
揭開援交的面紗.
Until Lord Jesus comes again
倒看的世界 拿破崙曾經說過, 如果以地為始,丈量他的身高,他當然要比別人矮了, 然而,如果以天為始而丈量的話,那自己就比別人高了! 正像影片《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中基丁(Keating)老師的話一樣, 有時,人應該懂得, 站在不同的位置, 不一樣的看待這個世界……
INPUT THE CONTENT YOU NEED
資源擁有者 資源需求者 共享資源 租金 進入市場 的機會 租用 請求 回覆 請求 平台 市場的再分配 使用權剩餘分享 所有權剩餘分享 協作生活方式 時間剩餘分享 產品服務 Rachel Botsman 《What’s mine is yours》 馬化騰《共享經濟》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崇聖祠.
古羅馬簡史~戲劇篇.
這就是永生 約翰福音 17:3.
視覺藝術與多元評量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黃嘉勝教授 101/05/23.
因可持續發展的名 - 大澳經驗.
金融体系.
一、文化的涵义和分类 (一)文化的涵义 在中国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之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費與文化 一、從空中看地球 二、從全球11處瀕臨消失的美景談起 三、物質循環 四、社會環境 五、消費社會 六、消費文化 七、社會發展

一、從空中看地球

二、從全球11處瀕臨消失的美景談起

義大利威尼斯-2100滅頂 123

威尼斯街景

近年來,由於地球暖化效應,致使亞得里亞海的水位持續升高。現在,威尼斯正陷入陸沈危機;每年,有1/3的日子都泡在海水裡,著實充滿「水感」。因此,在聖馬可廣場上,常可見到遊客捲起褲管踩在水裡看古蹟的景況。 中世紀最偉大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他的故鄉即是義大利威尼斯。這是一座將建築建在亞得里亞海海濱潟湖上的水上城市,有如蜘蛛網般交錯縱橫177條水道,獨特的水城風光可能將完全走入歷史。 專家估計, 2100年前,海平面會上升約1公尺。屆時,威尼斯將滅頂。因此,義大利400條石橋,串聯118個島區。島上沒有汽車,家家戶戶用船代步準備以造堤防的「摩西」計畫解決水患。倘若摩西計畫依然救不了威尼斯,日後這個「水上之都」的美名,可能得讓位給美國拉斯維加斯、模仿威尼斯景色惟妙惟肖的「威尼斯人飯店」!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水道兩旁的建築風光。 ⊙瀕危原因:海面水位升高,導致海水灌入,淹沒威尼斯。 ⊙補救方法:義大利政府計畫在威尼斯沿岸建造2公尺防潮 堤,以防止海水倒灌。

義大利托斯卡尼—2020乾旱

托斯卡尼的魔鬼橋

猶記得電影《托斯卡尼豔陽下》的山巒疊翠、向日葵、橄欖樹,片中那位戴帽子又濃妝豔抹的女人說:「我小時候曾花了一個下午抓瓢蟲,結果累到睡著才發現滿身都是瓢蟲。」隨著全球暖化,女人心愛的瓢蟲將愈來愈少,而托斯卡尼的豔陽也將不再浪漫,氣溫增高讓田園變旱地,如詩如畫的托斯卡尼,將來或許只能在「詩畫」中回味。 據資料顯示:托斯卡尼地區的夜間溫度與濕度日益上升。今年的乾燥期比往年多了20天,氣候變遷也將使當地的火災機率大增!《托斯卡尼豔陽下》片中的房地產經紀人曾說:「阿爾卑斯山在還沒變成觀光勝地時,就已經預先蓋了鐵軌,因為他們知道,有一天火車終究會來。」然而,不知道托斯卡尼是否也可未卜先知,早已做好抵禦乾旱的計畫?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除田園景色,政府花大錢支撐的比薩斜塔,在倒塌前必看。 ⊙瀕危原因:地球暖化,夜間溫度與濕度日益上升。 ⊙補救方法:降低排放二氧化碳、預防火災。

瑞士冰河景觀—2050融化

近年來,美國好萊塢電影常針對地球暖化製作不少引起民眾關心的題材,就像迪士尼3D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2》中所描述的冰河時期即將結束,氣溫升高、融解冰層,使海洋水面上升,動物們為了求生存必須大逃難,而用喜劇手法反映出未來人類可能需面臨地球暖化後所造成的災難。 劇中樹獺喜德搞笑之際,可別忘記我們現在所處的地球也正陷於暖化危機中。以冰河景觀聞名世界的瑞士,過去 20年來,因為地球氣溫愈來愈熱,瑞士冰河開始蒸發,面積也少了15%。境內上百條冰河的外緣開始溶化而崩塌,每年消退3~5公尺。長度愈來愈短,預料在本世紀可能全部消失。瑞士觀光局趁冰河溶化前,乾脆把冰河溶化的狀態排進旅遊行程中,帶領遊客看溶化中的冰河、進入冰洞聆聽溶化水聲,用軟性的包裝呼籲遊客關注地球暖化問題。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冰洞、冰河。 ⊙瀕危原因:地球暖化、溫度升高。 ⊙ 補救方法:有賴全球各國減少排放二氧化碳,減緩地球暖化的危 機;瑞士有位工程師想出為夏季冰河蓋上隔熱泡棉,減少日曬,阻止冰河融化。

德國科隆大教堂—2020限量參觀

科隆大教堂夜景

近20年來,一直進行修復的德國科隆大教堂,於1248年興建,歷經波折於1880年竣工。若非19世紀的復古風席捲歐洲,這幢最高的哥德式建築藝術經典恐怕永無完工之日。上帝恩寵的好運不僅如此,1942年英美聯合空軍轟炸德國時,雖然科隆老城被毀掉90%,所幸德國天主教透過羅馬教廷提出要求,才讓教堂免遭轟炸。不過,也中了盟軍十多枚炸彈,元氣不免大傷。 然而,萬能的上帝終究無法庇蔭貪婪的子民。人類對環境的迫害、泛酸的空氣正無情的侵蝕教堂的每一塊斑駁石頭。加上鴿子高酸性糞便的肆虐,酸上加酸,整修清理工作必須加緊進行。建築物佔地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全由16萬噸磨光石砌成。這有如石筍般向上延伸,直向蒼穹象徵人類與上帝溝通的渴望。除兩座高塔外,周遭還有11,000座小尖塔。傳說音樂家舒曼即震攝於大教堂的氣勢,因而萌發創作〈萊茵交響曲〉的意念。為了保存古蹟,科隆市政府規定:城內所有建築不得高過教堂。因此,也形成當地大樓地上建築只有7、8層,地下卻有4 、5層之多的特殊景觀。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四壁窗戶面積高達10,000多平方公尺,嵌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 ⊙瀕危原因:太多高樓影響教堂整體觀瞻,酸性物質迫害建築體。 ⊙補救方法:自2004年列入瀕危的「紅色名單」,即將老城200公頃區域畫為「保護區」,不得隨意建造高樓。補救有成,現在已恢復一般世界遺產。

秘魯馬丘比丘 — 2100崩壞

馬丘比丘上的古堡

看過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電影《天空之城》的人,一定對那座飄浮在空中雲端的城堡印象深刻。位於南美洲秘魯的馬丘比丘(Machu Pichu),也是一座建築在高山之頂、充滿想像空間的印加文化遺址,被考古學家稱為「天空之城」、「失落之城」。 每年,總會吸引50萬以上觀光客的馬丘比丘,係以石材如同疊積木般砌出建築體,鑲嵌得天衣無縫,偉大的砌石技術讓現代人嘆為觀止。然而,此地的地質構造不穩定,加上觀光客的人為破壞、磨損石砌建築,遺址面臨地基移動與下陷危機。現在,馬丘比丘隨時都可能因為一個小地震,導致整座城崩解跌入懸崖,真的變成誰都找不到的「失落之城」。 馬丘比丘建於11世紀,它是印加帝國的一座繁榮城市。16 世紀帝國滅亡後,因位處高山,逃過西班牙人的破壞。然而,當時的居民可能逃往山下,只留下這座巨石城市,靜靜躺在山頂400年。20世紀初,才被探險家發現。如今,逃過西班牙人迫害的馬丘比丘,恐怕再也逃不過本世紀湧入的人潮。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太陽神廟、三窗廟、中央廣場、神鷹石等石砌建築。 ⊙瀕危原因:地基下陷坍塌、人為破壞。 ⊙補救方法:秘魯政府提出耗資7,000萬英鎊的緊急拯救計畫,強固馬丘比丘的地基;每日限制參觀人數500人。

埃及盧克索神廟—2050損毀

如果《神鬼傳奇》要不斷拍續集,恐怕會找不到真實場景。埃及古跡中,最引人注目的宮殿之城盧克索(Luxor),卡納克神廟(Karnak Temple )和盧克索神廟兩座古蹟。由於不斷被偷盜、建築物受損嚴重,難逃瀕危厄運。 上漲的尼羅河水,正威脅著盧克索地區的神廟。由於該地區附近的農民習慣粗放式灌溉,導致尼羅河水位不斷上漲。再加上最近10年來,該區接近出海口,建築鹽鹼化程度愈來愈嚴重,幾千年歷史的神廟群正不斷的被侵蝕。再者,鹽鹼化也正侵蝕立柱與雕像所使用的顏料。 最近,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正制訂一項新的拯救計畫,試圖透過在兩座神廟周圍地區修建先進的排水管道系統和一個污水處理工廠,使神廟和河水隔離開來,從而保護這世界上最寶貴的古代遺跡。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已發現的陵墓近70座,大都依岩開鑿,墓內有出色的浮雕與生動的壁畫等。 ⊙瀕危原因:受尼羅河水上漲侵蝕,寶物被盜嚴重。 ⊙補救方法:修建排水管道系統與污水處理工廠,區隔河水。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群島—2050淹沒

小船行駛在乾淨的澄淨海上,有如飄浮在空中一般。

馬爾地夫群島共有1,000多個珊瑚礁島嶼,全國平均海拔卻只有0 馬爾地夫群島共有1,000多個珊瑚礁島嶼,全國平均海拔卻只有0.9公尺。許多渡假飯店都將客房建在沙灘海面上,遊客一打開房門就可直接跳入溫暖的海水中,可與熱帶魚徜徉在寧靜美麗的湛藍大海中。自地球暖化後,印度洋水位逐漸上漲。 20世紀末,科學家就預言:如果地球環境持續暖化,馬爾地夫在百年內終將被海水淹沒,成為另一個「消失的亞特蘭提斯」。 大賺觀光收入的馬爾地夫政府,原本對此預言還覺得遙不可及。從2004年底發生南亞大海嘯,淹沒馬爾地夫20多個島嶼後,才開始膽戰心驚,害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大自然災害而全國撤離的難民國。然而,全球飯店業者也覬覦這波浩劫後的觀光財,紛紛投下巨資搶島蓋飯店,彷彿想趁淹沒前好好撈一票。 目前,海洋保育學家正努力解決馬爾地夫的珊瑚白化問題。對於海水上升的狀況,也顯得束手無策。畢竟,他們總不能提議:為1,000多個珊瑚礁島嶼都圍上一圈防潮堤吧!看來,馬爾地夫的命運是掌握在全球各國之手。唯有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讓地球不再暖化,馬爾地夫才不致快速的消失在地球上。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島嶼風光、熱帶魚、珊瑚礁。 ⊙瀕危原因:地球暖化與海面水位升高導致珊瑚白化、海水灌入淹沒。 ⊙補救方法:減少排放二氧化碳,減緩暖化危機。

澳洲大堡礁—2050珊瑚死亡

小丑魚馬林尋找兒子尼莫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讓全球兒童首次見識到珊瑚礁世界之美。大堡礁擁有世界最大型活體珊瑚群,是聞名全球的潛水首選之地。地球愈來愈溫暖,對大堡礁的珊瑚礁與尼莫小丑魚來講,並非好事。因為這將導致珊瑚白化,進而崩解珊瑚礁的結構,尼莫的家再也不是五彩斑斕的海底花園。 珊瑚本身是白色,沒有色彩,全靠與珊瑚礁共生的單細胞藻類提供顏色。然而,共生藻不愛高溫。海水溫度過熱,使得共生藻無法與珊瑚一起生活。珊瑚少了藻類,珊瑚骨架也無法快速成長,珊瑚礁生態也因此不完整。生活在珊瑚礁大社區的魚類,當然也沒有充足的食物來源。 新研究顯示:如果海洋溫度繼續升高,則大堡礁的大多數珊瑚礁將在2050年前死亡。到時候,大堡礁將沒魚、沒蝦、沒生機且空蕩蕩,只剩下一堆死去的白珊瑚遺骸。現在,若還沒趕得及欣賞的話,日後可能只能看動畫、紀錄片來回味大堡礁之美。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熱帶魚群穿梭的珊瑚礁。 ⊙瀕危原因:地球暖化、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白化死亡。 ⊙補救方法:澳洲計畫用超級大片的塑膠布,覆蓋大堡礁的海面,減少日照的高溫破壞以保護珊瑚礁。

中國.甘肅月牙泉—2015乾枯

中國絲路是一條回蕩千年歷史跫音的中西交流古道,鳴沙山下的月牙泉,黃沙吹不進、湖水不乾枯的景象,讓古人嘖嘖稱奇千百年。但是,月牙泉不乾涸的神話,卻在未來10 年即將破滅! 近30年來,月牙泉水位愈來愈低,生長在水邊的紅柳、沙棗樹也已枯死。根據中國調查發現:因為月牙泉附近的敦煌市,人口增加、耕地增多,水源需求變大,只好在當地的黨河、疏勒河上游建設水庫攔水,致使這兩條河的表面水無法補給月牙泉的伏流地下水源,造成月牙泉水位下降、湖面積縮小,遊客騎著駱駝到湖邊,看到湖面不成形的月牙,也多有失望。 絲路沿途受到人為破壞的景色,還不僅只於此,敦煌的莫高窟也因每年湧入超過60萬名的遊客,使得石窟內溼度、溫度與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值,造成壁畫褪色與崩落。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瀕危原因:興建水庫而攔截補充月牙泉的地下水。 ⊙補救方法:中國當局從2002年投入超過億元台幣,實施「綜合人工回灌滲水」治理工程,引用黨河河水回灌月牙泉,增加水分。

中國.安徽 黃山松—2100老死

沒想到連松樹也可列入世界遺產,黃山的古樹名木有110株,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則有54株。其中,有31株是黃山松。 到過黃山的人都會覺得:大自然將鬼斧神工的奇蹟都偏心的賜給黃山。這裡「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天生傲骨的黃山松,長在峰頂、生在壁縫,只要山壁有一點土壤,就能發揮強大生命力量札根。微薄的山露,能支持它生長。不管風有多強、雪有多厚,蒼勁挺拔或曲折盤繞的姿態,都強硬得不受摧折。 松樹不可能萬年不死,黃山松的壽命通常是500年。近年來,黃山的幾株名松也進入衰老期。像著名景點「夢筆生花」山峰上的老松死後,原地被補植一株小松樹;樹齡450歲的送客松壽終正寢,黃山風景區園林局選定一批形狀酷似的替代「後備松」,準備移植遞補。老松有歷經歲月洗禮的蒼勁之美,想看這些老松可得趕快!一旦這些老松死亡,被補上新松後,可就沒有那分與黃山共榮千年的歷史感。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無論是古代詩人畫家、現代高官顯要,乃至升斗小民,到了黃山,必看迎客松與送客松。 ⊙瀕危原因:進入自然衰老期。 ⊙補救方法:選定替代「後備松」,準備移植遞補,並設專人與小型氣象觀測站密切監測老松生長狀況與生長環境。

台灣紫蝶幽谷—2100絕跡

台灣有許多世界罕有的生態奇觀,例如台灣南部高雄茂林、屏東大武等地的紫斑蝶越冬棲息的「紫蝶幽谷」生態現象,規模僅次於墨西哥帝王蝶谷,為傲視全球的世界級奇觀。台灣產的紫斑蝶每年冬季聚集在南台灣幾處山谷中避寒,以高雄茂林的紫蝶谷來講,大概維持在20~40萬隻左右,密密麻麻的掛在樹上、停在溪畔,陽光照射在它們身上,翅膀鱗片閃耀出紫色光彩,被當地魯凱族、排灣族視為紫色珍寶,並將紫斑蝶當成貴族的圖騰。 在台灣,約有400多種蝴蝶。長久以來,「捕抓多、研究少」。目前,紫斑蝶的完整生態仍然成謎。以前,台灣的紫蝶幽谷很多。後來,因棲地遭到破壞而消失。未來,我們無法預知是否會因為天然災害、政府決策錯誤而使紫蝶幽谷嘎然消失。因此,還是趁今年冬天到茂林欣賞這「蝶蝶不休」的世界奇景吧! ★消失檔案 ⊙不可不看:冬季時節,數十萬隻紫斑蝶停棲台灣南部森林山谷。 ⊙瀕危原因:棲地遭到破壞。 ⊙補救方法:必須透過政府立法保護棲地(例如高雄茂林紫蝶幽谷),讓棲地不受人為開發破壞、蝴蝶不被人為捕捉而消失。

三、物質循環 水循環 探究生命世界組成的根本,主要是由物質與能量所構成。除了極少數生活於深海的生物外,其所需要的能量皆由太陽供應。來自太陽的能量需透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捕捉,方能進入生命世界裡。被捕捉的能量只在生命世界裡做短暫停留、釋放,再離開生命世界。 一般而言,能量在宇宙中是處於不滅狀態。構成生命世界所需的物質,全取材於地球。在地球裡,物質也是不滅的。它們只是在生物與非生物世界中不斷流轉,例如水循環。 水資源存在於河、海與湖泊,並經蒸發而進入大氣。部分植物體可利用大氣中的水份,但大多數植物體則利用下雨降至地表的水。地表水存在土壤中,為植物體的根所吸收,然後進入植物體;植物體的蒸散作用,及其遺體經細菌分解,使水離開植物體。動物體用消化器官將水吸收入體內,以進行其代謝活動;動物體的排泄作用,及其遺體經細菌分解的結果,又使水返回水圈。

氮循環 氮元素是蛋白質的組成之一,因此,氮的物質循環在自然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氣中含有78%的氮,但此種形式的氮只能為生物圈中佔少數的固氮微生物所利用,土壤中的含氮礦物才是大多數生物體中的氮來源。 植物體以養分形式吸收這些含氮物質,氮元素才真正進入食物網,然後它又在生物體間流轉。動物體的排出物與動、植物的遺體經微生物分解,又使氮元素重新返回大自然,這就是所謂氮循環。 森林通常被說成大地的肺、動物的家,人類的希望。然而,由於土地資源有限,人類為了追求更高生活品質,不斷向森林伸出惡毒之手。譬如說,臺灣因興建水壩而犧牲林地、砍伐森林種植檳榔,均使遭到破壞的森林面積不斷擴大,也使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現在,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至2,1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破壞而急速消失。若以此種速度持續下去,80年後,全球除保護區外,所有森林都將完全消失。

碳循環 碳循環可視為能源循環,亦即從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開始,碳被轉變成有機型的碳水化合物,而部分植物的碳水化合物透過消費者利用,經呼吸作用與其他分解反應,再以二氧化碳方式排入大氣中。 碳循環包括:水、空氣與土壤等三生物圈。 碳循環包括:1.光合作用;2.消費作用;3.分解作用;4.沉積軟化作用;5.溶解與沉澱;6.呼吸作用;7.燃燒:放出二氧化碳於大氣中,以回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從物質循環角度來看,森林破壞與綠地喪失是導致二氧化碳增加的要因。二氧化碳增加會導致全球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與活動。 森林砍伐所帶來的環境破壞有: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種滅絕、地質結構破壞,以及地貌景觀破壞等。近年來,臺灣每逢豪雨便成災,這豈不是大地反撲或自然生態向我們哭訴的明證?

四、社會環境 所謂「環境」(Environment),簡單的說,是生活周圍的意思。舉凡一切周圍外在能量、物質或情況等而對生物具有影響的因素,均稱為環境。 環境大抵可分為三種:1.地球環境:空氣與水是地球環境的主體,它是由大氣、水、地殼、空間與太陽等非生物元素所組成;2.生物環境:地球生物產生生物環境的機能,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3.人為環境:在自然界裡,生物與環境是一體的;兩者彼此依賴、相互受惠。原始生活的人類,只是生物環境的一部分。隨著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儘管人類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卻對地球環境與生物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就環境的實質內涵而言,人類的生活環境可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大類。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有兩方面:1.無限制攫取自然資源:人類為求支持生命或物質消費,對自然環境資源無限制的大量取用,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重大影響;2.未妥善處理廢污產生:人類無限制的生產與消費,加速從原料至廢物產生與積聚,也形成大氣、水質與土地的污染。 人類不能離開環境而生存,但其思想與行為會影響環境變遷。譬如說,某些缺乏保育觀念者認為:野生動物很補,因而濫殺進補;只求經濟發展者不管建設是否對環境造成衝擊,往往逢山開洞、遇水架橋、建水壩、開發農場等,導致山洪爆發、良田淹沒、房舍倒塌,甚至導致全球暖化效應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維生環境:陽光、空氣、土地、居住環境、社會等 廢污:氣體、故體、液體、生物等 人類活動:居住、工作、休閒、運輸、飲食等 環境危害           圖5-1 人類活動與環境危害的系統 現代人已體驗到:人類與環境間和諧關係的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環境倫理」觀念,並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地步。如此,地球環境才不致持續惡化,人類也才有永續生存與發展的可能。

五、消費社會 在主流學術論述中,「消費社會」(consumption society)常被簡成所謂「後現代」(postmodern)的特色之一,亦即以理論概念模糊消費社會的歷史形成與地理差異性。消費社會不僅具有結構性的歷史條件或狀態(conditions),也是逐漸形成與不斷變動的的社會構造。 消費社會的深化過程通常有跡可尋,但在不同社會的表現形式上卻有所不同。譬如說,從東亞主要城市為基點來看,則可看到歷史時序上的光譜;東京的消費社會在1930年代略具雛形,1960年代逐漸成形;在台北、香港與漢城,消費社會形成的雛形起自1970年代後半期,其鞏固表現在1980年代末期,而深化則發生在1990年代中期起;北京在1990年代後,也開始出現消費社會的蹤跡。 然而,由於歷史與政治因素的不同,這些不同社會與城市的細緻表現形式也有差異。譬如說,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小汽車成長在台灣與南韓是最快速時期;台灣社會的表現在進口汽車,而南韓則相對表現在購買本國汽車/工業。

六、消費文化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來,「消費文化」(consumption culture)既是一種致命的迷惑,也是一種宰制的形式。台灣社會已進入「消費杜會」,都會城市尤其如此。其實,能宰制個人的不僅只政治力量,經濟力量也是另類宰制之一。現今,甚囂塵上的「消費文化」或「消費主義」即是此類宰制的最佳例證。 今日,所謂「消費文化」已打破舊有交易關係,不但以漫無節制的「消費慾望」(desire to consume)或「消費癖好」 (propensity to consume)取代特定而明確的「需求」(need),並將消費蔓延為生活重心,使商業活動滲入每個生活領域,成為經濟掛帥的社會現象。 消費杜會的確為物質生活帶來便利與滿足:只要有錢,即可滿足需要,並享受慾望的各種可能形式。弔詭的是:少有人會在學理上主張「享樂主義」,但如今,「消費主義」已攻佔日常生活的大片領域。

新享樂文化背後的危機 新享樂文化的背後,也隱藏前所未有的危機: (一)個人主體性喪失:在消費文化裡,商家不只供給貨品,還製造貨品「價值」,進而塑造消費者的物品意識形態、人生意識形態。這使消費行為不純然出於清楚的自主意識,而是在商人構造的意識形態網絡裡變成一種非自主性行為。當我們進入此消費符號體系時,失去自主性是交易的自然結果。或反過來說,交易是我們失去自主性的必然結果。 (二)新宰制網絡形成:晚期資本主義的特色在於:跨國企業的形成;這些國際商業組織發明各種新資金流動模式、消費模式,並結合新科技(如電腦與網路),而建構出一種綿密的商業系統。無國界或跨國界的商業乃自成一個龐大國界,構成一種新政治疆域,予人新而精密的宰制。這種新文化形式以前所未有方式對大自然與潛意識領域進行積極介入與宰制。

(三)一切價值票面化:只耍商業全面操控我們的生活,則人與物必然引生「質變」。鈔票乃決定人的價值與角色之關鍵,這就是人倫價值的票面化。於是,山脈、河川、湖泊、森林、海洋及其間的各種飛禽走獸等自然事物,只能以「商機價值」考量。商業已介入的美稱為「已開發」,正介入的稱為「開發中」,未介入的則貶稱為「未開發」。這就是以經濟評價自然環境的偏見,造成自然事物價值票面化的結果。 (四)「消」耗資源,浪「費」生命?在漫無節制的消費文化裡,慾望乃依附於抽象意念而無限化-亦即以製造無窮的享樂方式來滿足貪得無厭的慾望,或慾望因五花八門的刺激引誘而欲求更大滿足。這種無止境的資本主義惡性循環不僅使人失去自我,也是造成今日能源危機、生態破壞與污染的最大根源。難道縱情消費享樂與過量垃圾無處銷毀同時並存的現象,還不值深切反思嗎?難道非要等到消耗資源並浪費生命後,才要真正省思「消費」的本質嗎?

七、社會發展 畢業於耶魯、牛津大學的美國人阿列克斯.科爾(Alex Kerr),在日本生活了近35年。他在最近的一本書中,重筆批判日本的「建設中毒症」是形成泡沫經濟的原因。他認為,現代文化史分成三個階段:前工業化時期、工業化時期與後工業化時期。 在第一階段,人類與自然生態和睦協調、和平共存;第二階段人類與自然生態明顯出現疏離或異化現象;第三階段則是科技與自然和傳統文化再度結合,亦即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的思潮形成。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已陸續出現反高速公路、拆水壩的趨勢;日本還卡在「大建設的迷思」,是現代化過程中「體制失敗型」國家的典型。然而,一直以日本為「發展之師」的台灣,無可避免的也沉溺在「大建設」的毒癮中而不自知。

戰後台灣社會發展 戰後台灣在美援扶持下,初期以農養工,而後在外銷導向經濟發展下展開長期資本積累。1970年代中期後,島內快速的經濟成長,民間消費力逐漸提升;在面臨石油危機外銷受挫的同時,島內已經積累的資本開始尋求轉投資,發現足以開發的國內市場;消費社會的營造開始進入初階段,反映在房地產業的興起,外銷成衣的內銷,廣告業的大幅擴張,文化娛樂工業的浮現,以及家庭娛樂文化支出部份的跳躍性成長。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家庭支出在娛樂文化部份在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是至今最為快速的時段。 台灣汽車、旅遊人口與旅遊業最快速的成長出現於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在此,國家保護政策明顯轉變,開放觀光〈特別是對大陸地區〉、減低汽車進口稅,以及外幣開放交易等,不僅意味著經濟消費社會的國際化,也顯示出國家的主導力量。

1990年代中期,台灣消費社會進入深化階段,但也遭遇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衝擊。在此時期,資訊經濟結構快速搭建,表現在衛星有線電視的快速擴張,普及率的快速堪稱全球之冠;網際網路與大哥大在1990年代後期快速狂飆,創造且改變了新社會關係。 在邁向資訊前導的消費社會深化階段,誠品書店的崛起是台灣社會的另一重要發明;誠品創立於1989年,10年中,快速擴張成全台遍佈的20-30家連鎖店;它以人氣作為指標選擇擴張點,並以高品味形式呈現,並將知識經濟與日常文化/消費、娛樂、藝文與知性活動等連為一體,甚至以前衛方式吸納各種原本社會禁忌的主體(例如同性戀);同時,誠品也開始投入e-經濟,並計畫走向華文地區(例如香港與中國大陸)。現在,座落於台北市東區的總店更以24小時經營書店,早已成為夜間的慾望流動空間,也成為台北的重要地標。 總之,台灣地區消費社會的形成並非突如其來,更不是孤立現象。它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部門的延續與擴張,並在擴大的變動中,逐步與國家、民間、媒體、資本與市場等既存歷史空間彼此形塑或影響,更在動態過程中,決定其消費內容與形式。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