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 傷 與 止 血 仇方娟 Chou, Fang-Chuan
壹、創傷 仇方娟 Chou, Fang-Chuan
一、定義 一、創傷的定義 所謂創傷(trauma)就是體表或體內組織遭受外力傷害,而造成皮膚或其它組織遭受破壞的現象。
二、創傷的原因與分類 創傷主要是由外力造成的,如跌倒、鈍器打擊、車禍、機械、槍彈等所造成的傷害。大致分成兩類: (一)閉鎖性創傷:皮膚完整而皮膚以下組織受到損傷,輕者如挫傷,嚴重者可能傷及體內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二)開放性創傷:有開放性傷口,皮膚及皮膚以下組織均受到損傷,如擦傷、切割傷、撕裂傷、穿刺傷、斷裂傷等。
三、創傷的合併損傷 (一)出血:因傷勢而異,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二)特別組織損傷:在創傷的同時,傷及血管、神經、骨骼與肌腱等,也可能因為創傷沒有救護或處理不當而加重以上組織的損傷。 (三)感染:引起發炎、化膿、組織壞死、敗血症、破傷風等。
四、創傷處理的目的 (一)控制嚴重出血。 (二)預防休克。 (三)預防感染。 (四)送醫治療。
五、創傷的急救(1/6) 救護人員於觸碰傷患體液時,應先戴上手套,以自我保護。 (一)輕微出血之處理 l.用清水及肥皂,徹底洗淨急救員的雙手,並戴上保護手套或代用品。 2.用涼開水、自來水或生理食鹽水等,以傷口為中心,環型向四周沖洗,徹底洗淨傷口,以無菌棉籤或紗布將傷口拭乾。
五、創傷的急救(2/6) 3.用消毒紗布塊或乾淨布塊,敷蓋保護傷口,然後用繃帶包紮或膠布固定。 4.傷口已有感染症狀時(局部的症狀如腫脹、發紅、疼痛﹑化膿、發熱。全身的症狀如發燒、淋巴結腫大等),應立即就醫。 5.預防破傷風的感染。
五、創傷的急救(3/6) (二)嚴重出血的處理 (1)立刻以敷料覆蓋傷口,施加壓力設法止血。 (2)使傷患靜臥,若無骨折,抬高傷處。 (3)傷口血液凝塊,不要除去。 (4)覆蓋傷口,預防污染。 (5)傷患清醒時,可給予飲料,以供身體所需的液體。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可給予任何飲料,如嘔吐、頭部及胸部、腹部嚴重創傷者、需要手術者 或昏迷者。
五、創傷的急救(4/6) (6)傷口內刺入異物或有斷骨、腸子突出等,不可移動、取出或推回傷口內,應先用無菌的Y型敷料覆蓋傷口,以大小合適的環形墊置於傷口四周 ,便於止血及包紮。 (7)若有斷肢,傷口應立即止血包紮,同時儘速找到斷肢,以無菌濕敷料包裹,置於塑膠袋內將袋口紮緊,放入裝冰塊的容器中(保持溫度於攝氏 4度),隨同傷患儘速送醫縫合。(圖1) (8)隨時觀察及記錄傷患的呼吸、脈搏、膚色、體溫、血壓,及意識狀況,並報告醫師。 (9)儘快將傷患送醫,最好能在傷後6-8小時以內送醫。
圖1:斷肢處理(5/6) 1.斷肢以無菌敷料包裹 2.放入塑膠袋或其他容器中密封 3.置於有冰塊的容器內(溫度維持在4℃)
五、創傷的急救(6/6) (三)鼻出血的處理 1.讓傷患安靜坐下,將頭部稍微往前傾(因走動、談話、發笑或擤鼻子都可能加劇或繼續流鼻血) 2.以拇指、食指壓下鼻甲5-10分鐘。(詳見圖2) 3.鬆開衣領,令傷患張口呼吸。 4.於額部、鼻部冷敷。 5.如短時間無法止血,應送醫。 6.若懷疑因高血壓或顱底骨折引起鼻出血,應立即送醫。
貳、止血法 仇方娟 Chou, Fang-Chuan
一、外出血種類及徵象 1.動脈出血 動脈出血是出血狀況較嚴重的一種,動脈出血血液流出速度很快,血液像是噴離身體一樣。血液不易凝固,出血量多,血色因動脈血充滿氧氣而呈現鮮紅色。 2.靜脈出血 慢慢平穩的血流,當靜脈發生小或大穿刺,靜脈血呈暗褐紅色,當由頸靜脈傷口吸空氣氣泡可造成栓塞的危險。 3.微血管出血 慢慢滲流,是最常見的外出血,見於所有輕度割傷、抓傷、擦傷,呈暗紅色。一般說來,微血管出血是沒什麼危險性的,除非患者是血友病患,那就必須立即送醫處理。
二、止血法 直接加壓止血法 (1)施救者需先戴上橡膠手套(或手部套上塑膠袋),如此可避免與患者的血液直接接觸。 幾乎所有的開放性創傷都適用此方法。其施行步驟如下: (1)施救者需先戴上橡膠手套(或手部套上塑膠袋),如此可避免與患者的血液直接接觸。 (2)在傷口上蓋上無菌敷料,然後用手的力量在敷料上加壓。 (3)用彈性繃帶固定蓋上敷料的傷口,同時仍需繼續用手加壓。 (4)若是血液從敷料滲出,則再加一塊敷料蓋在原敷料之上,同時繼續加壓。 (5)壓到停止流血為止。
二、止血法 抬高傷肢止血法 將受傷部位抬高(高於心臟)雖不能止血,但可使血流變緩而有助於凝血。
二、止血法 止血點止血法 止血點法是利用壓迫靠近體表動脈的適當位置,以減少流血量;可同時在傷口的正上面,仍與直接加壓法及抬高傷肢法並用止血。要注意的是,除非準確地壓對位置,否則這個方法是沒用的。常用的四肢止血點的位置說明,詳見圖4。
二、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 當四肢動脈大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並已危急生命時,才可用止血帶。因止血帶易造成肢體殘廢,故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當四肢動脈大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並已危急生命時,才可用止血帶。因止血帶易造成肢體殘廢,故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1)止血帶可用三角巾、領帶、長襪等代替,切忌細繩類,以免傷及皮膚和內層組織(止血帶的寬度約5公分)。 (2)止血帶要放在傷口上方(近心端處),若傷口靠近關節,則置放在離開關節稍上方的肢體處。
二、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 (3)使用止血帶,應即刻送醫;除非醫師指示或已送達醫院,否則不應鬆開止血帶。 (4)用止血帶的部位,要露在外面,並標明使用止血帶的時間、部位;隨時觀察傷處和傷者的生命徵象。
三、內出血的處理(1/4) 封閉性創傷常伴隨內出血。內出血時由外觀是看不出來的,內出血病人可能在出現威脅生命的休克時,才知道有出血,嚴重時可能甚至死亡。由於內出血診斷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由受傷者的損傷機轉(如跌倒、嚴重鈍傷)和病徵來猜想是有內出血。
三、內出血的處理(2/4) 當發生股骨、肋骨、頭蓋骨骨折,以及胸或腹部貫穿傷口時,須假定病人可能有內出血。有關內出血的分類、微象及急救方法如下: 1.分類: (1)隱藏不現之內出血:如顱內出血、腸胃道出血流入腹腔等。 (2)後來顯現之內出血:如血液自口、耳或鼻道、陰道流出,肺部咳出。
三、內出血的處理(3/4) 2.徵象: (1)脈搏加快。 (2)皮膚濕冷。 (3)噁心、嘔吐。 (4)疼痛、虛弱、下腹瘀血。 (5)吐血、尿中或糞中帶血。 (6)瞳孔放大。 (7)肋骨骨折或胸部瘀血。 (8)其他一些足以顯示內出血出血部位的現象。
三、內出血的處理(4/4) 3.急救方法 : (1)急救之目的,為立即獲得醫療,並防止休克。 (2)不可由口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 (3)讓傷患完全休息,鬆開頸部、胸部、腰部過緊束縛的衣服。 (4)按出血部位的不同,採取適當的姿勢。 (5)繼續小心觀察傷患意識、呼吸、脈搏、體溫等生命徵象。